輕薄 AI 超旗艦:Samsung Galaxy S25 Ultra 外觀、相機、性能、電池、開箱實測
三星全新的 Galaxy S25 系列新機正式在台上市,其中的 Galaxy S25 Ultra 不僅當中具備最強的相機配置,就連螢幕規格、電池容量、充電瓦數等等,都是當中最出眾的一款,而相對方正有型的外觀設計與 S Pen 手寫筆功能同樣是 Ultra 機型的加分項目,在一眾旗艦智慧型手機來說,也更顯得全方位。
而從上一代的 S24 系列開始,三星就強打 AI 應用,在文字編輯、語音、翻譯、照片編輯,甚至繪圖都有便利的 AI 功能輔助,這回的 S25 系列還加入 Now Brief、Now Bar 與 Gemini Live 的新 AI 應用功能,今天我們家要透過實際的開箱測試,帶大家進一步認識三星這款 S25 Ultra 超旗艦新機。
▲乍看之下 S25 的規格或外型跟上一代似乎不明顯,但實際體驗過才發現兩者其實有不小的差距,究竟是哪些不同?現在就跟我們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不過 S25 Ultra 在外觀上有幾個點的變動倒是很討人喜歡,像是機身比上一代更窄、更薄、更輕,因為螢幕邊框比上一代更窄,導致機身寬度由上一代的 79mm 降低為 77.6mm,厚度也從 8.6mm 降低至 8.2mm,尤其機身重量從 S24 Ultra 的 233g 降低至這次 S25 Ultra 的 218g,可以說減重成功。因此可以感受到拿在手上的負擔比起上一代降低不少,對於喜歡輕薄旗艦的使用者來說,勢必更有吸引力。
▲這一次我們拿到的開箱手機的配色是鈦藍色,淡淡的銀藍色主體下,在透過光線在不同角度的照射會有輕微的漸層感,實機可以稱得上相當美。
▲由於裝設計在前幾年就改採用比較簡約的配置,這次的活動就要手機以外也只有一張薄薄的說明書、type C to C 的充電傳輸線跟卡針。
▲這款手機的尺寸為 162.8 x 77.6 x 8.2mm,6.9 吋的 1440 x 3120解析度螢幕在顏色與細緻度表現都很好,而且可以看到這一次手機的螢幕邊框變得更窄,因此在這個接近長方形的顯示區域當中,所帶來的視覺效果相當好。
▲在機身背面延續先前的簡約設計,搭配孤島式鏡頭模組,除了在視覺上很有三星的辨識度,我們認為比起 Pixel 的橫條模組或者中國廠手機的 OREO 模組,S25 Ultra 在橫向握持的時候也擁有比較好的手感。
▲左邊的手機是 S25 Ultra ,右邊則是 S24 Ultra。從上面這兩張照片可以看出前後代機型的差異,特別是他們的螢幕邊框、機身四個邊角,以及鏡頭模組的差異。
▲這一次的鏡頭邊框做了一個比較粗的環形裝飾,乍看之下很像鏡頭安裝了保護鏡,看起來雖然比上一代粗獷許多,但我個人還蠻喜歡這次的設計。
▲音量鍵跟電源鍵都設計在正面機身的右側。從這一張的側邊對比照就可以理解我們剛剛所提到握持時的刮手感,畢竟S25 Ultra 機身邊框從上一代的圓弧改為這一次的扁平設計,加上邊緣沒有做明顯的過度處理。
▲從這個角度更可以看出邊框跟螢幕之間的角度是很沒有過度的。機身左側的沒有配置任何按鍵。
▲SIM 卡槽、麥克風、Type C 傳輸充電孔、喇叭孔、S Pen 收納孔都在機身底部,至於機身頂部配置有另一組麥克風。
▲S Pen 按壓之後就可以從底部抽出來,外觀配色跟手機背蓋機身相同,不過這次 S Pen 取消了藍牙連線的功能,因此按壓 S Pen 按鈕來遙控相機快門的功能就被取消掉了。
▲SIM 槽支援雙實體 nano SIM,不過台灣版同樣不具備 eSIM 功能。
▲前後代的 S Pen 看起來大小跟按鍵等配置都看起來很一致,但其實兩款手機的 S Pen 是不完全共用的。
▲我們冒了險為各位做個 S Pen 互插測試,由於兩款手機的 S Pen 頂部按壓處的尺寸是不一樣的,導致 S24 Ultra 的 S Pen 雖然還是可以在 S25 Ultra 上書寫,但並無法完全安裝進 S25 Ultra 收納孔內,反倒是 S25 Ultra 的 S Pen 則可以收納進 S24 的機身。建議各位不要自己做這個實驗,避免意外卡住而悔不當初。
▲立體聲雙喇叭音質音量表現。這款新機的喇叭擴音效果跟上一代一樣出色,聲音不悶紮實而且有低音效果,音量足夠大,而且橫向使用時,左右輸出的平衡感很不錯。
簡單來說,S25 Ultra 在相機部分主要的強項在於:(1)手機上每一顆鏡頭都支援自動對焦,(2)每顆鏡頭都能錄製 4K 60fps 的高畫質影片,(3)其中的主鏡頭、超廣角鏡頭與五倍望遠鏡頭更都支援 8K 30fps 錄影。相較於目前市面上的各旗艦機種,S25 Ultra 在錄影規格的支援度確實深具實力。
當然這款手機在鏡頭上的配置還是有比較不足的地方,像是望遠鏡頭不具備近拍的能力,因此無法用於拍攝長焦微距的場景,對比 X200 Pro 或小米 14 Ultra 都具備非常厲害的長焦微距拍攝功能來說,顯得有點可惜。
▲Galalzy S25 Ultra 每一顆鏡頭都支援自動對焦,除了沒有長焦微距功能之外,其他的都稱得上齊全,就連錄影規格都給得很滿。
▲在相機的段落當中,我們也有拿出 S25 Ultra 跟 S24 Ultra 的成像來做對比,跟著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0.6X、1X、3X、5X、10X、30X、100X 各焦段日間場景實拍成像。可以看到 S25 ultra 日間成像的畫質表現非常扎實,其實在 30 倍的情況下都還是有相當出色的畫質表現。
▲0.6X、1X、3X、5X、10X、30X、100X 各焦段夜間場景實拍成像。就算在光線不足的夜間場景下,S25 Ultra 同樣在 30 倍焦段下都還是能給出可用畫質。
▲S25 Ultra (左) 與 S24 Ultra (右) 的十倍焦段室內場景拍攝比較。在縮圖的情況下兩者看不出什麼差異,但放大檢視就會看出S25 Ultra 成像的雜訊較低,細節也較為出色。
▲以上兩組都是 S25 Ultra (左) 與 S24 Ultra (右) 30 倍焦段的戶外成像比較。可以發現兩者都調動了 AI 演算的能力,在字樣上都具備非常清晰的效果,但 S25 Ultra 的成像對比度比較高,顏色也比較濃郁,因此在視覺上會帶來比較清晰且具立體感的感受。
▲以上是 S25 Ultra (左) 與 S24 Ultra (右) 超廣角鏡頭成像比較。兩支手機的望遠鏡頭都支援微距拍攝功能,兩款手機在色調上的差異還蠻大的ㄌ另外,雖然 S25 Ultra 支援 5000 萬高像素輸出,但超廣角鏡頭有在邊緣畫質上衰退明顯的特性,實際在畫質上的提升還真的不如上一代望遠鏡頭升級帶來的明顯。
更多 S25 Ultra 實拍成像:
▲畢竟前身也是被網友們號稱演唱會神器的機型,Galaxy S25 Ultra 在超廣角到 30 倍望遠的拍攝都十分可靠,而且就算在夜間場景下的拍攝也很值得信賴。
我們實際透過跑分軟體來測試 Galaxy S25 Ultra 確實獲得很出色的成績,以 Geekbench 為例,多核成績跑出將近萬分的優異結果,3Dmark 與 PCmark 的測試也同樣名列前茅,面對現今各種很吃資源的遊戲都可以輕鬆應對,對於重視手遊體驗的使用者來說大可放心。
在性能測試的過程我們也發現這款旗艦機型雖然顯得相對薄型化,但發熱狀況的控制卻相當不錯,我們陸續跑完以上三個性能測試軟體後,手機也沒有出現明顯發熱的狀況,搭配出色的性能表現,我們認為頗值得讚許。
▲Geekbench 測試結果與本測試機的配置。
▲PCmark 測試結果
▲3Dmark 測試結果。
至於在續航表現的部分,我們同樣採用連續播放線上高畫質串流影片的方式來進行測試。手機設定部分,我們將螢幕關閉自動亮度,且將螢幕亮度與音量設定為 50%,以 WiFi 的方式連網,螢幕更新率為預設的最佳化,解析度設定則是預設的 2340x1080。接著連續播放 Youtube 1080p 畫質影片一個小時後,電力由 61% 下降到 54%,下降了 7 個百分比,換算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連續播放高畫質串流影片達 14.28 小時。表現還不錯,但沒有超乎我們的預期。
▲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下,S25 Ultra 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連續播放 14.28 小時的高畫質串流影片。
其中的 Now Brief 功能又稱個人頭條,它會依照不同時間點自動整合並提供使用者相關的資訊在鎖定頁面上,例如提醒接下來的天氣變化、排定的工作或行程,或者提供媒體庫的回顧,簡單來說像是手機上有個私人小助理隨時會提醒使用者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物。
▲Now Brief 歸納在設定頁裡面的 Galaxy AI 頁面裡,使用者可以自訂想要顯示或提醒的內容。
▲Now Brief 會在不同時間點提供接下來需要注意的即時資訊內容,像是天氣或者排定的行程。
而 Now Bar 功能則歸納在設定頁的 Always On Display 功能內,簡單來說 Now Bar 有點類似蘋果的動態島功能,可以讓手機在待機或鎖定螢幕的情況下,顯示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像是正在導航的內容,或者正在播放的音樂等等,以一個底部顯示的小 Bar 來提示使用者。
▲Now Bar 有點像底部顯示的動態島功能,可以在鎖定螢幕下快速檢視正在執行的部分應用程式,像是播放音樂、導航功能或者時鐘功能方面的應用。
至於 Genimi Live,則類似加強版的 Genimi 語音助理,但它可以整合 google 與三星官方應用程式來使用,而且重要長按電源鍵就可以喚出這個功能。例如請 Genimi Live 規劃行程行程後透過訊息傳給朋友,或者直接用口說的方式要求 Google 開始進行導航,甚至是要求 Genimi Live 開啟 Spotify 播放某藝人的某些風格音樂等等。
▲只要長按電源鍵就可以喚出 Genimi live功能,優勢在這功能除了可以整合 Google 與三星的應用程式,也支援 whats app 與 Spotify 。
▲它還可以在為使用者整合完規劃行程的資料後,快速分享給其他朋友。不過在測試情形有發生一些沒有那麼聰明的情況,像筆者請他推薦蔡依林的慢歌,結果倒卻推薦了一些快歌,有點讓人摸不透。
我們會推薦這款新機型給那些換一次手機就會用很久才換機的旗艦機種使用者,除了 Galaxy S25 Ultra 在性能、拍照、AI 應用、軟體穩定度都值得信賴,尤其是這次相對輕薄的機身設計更增添該機的優勢,特別是會讓人覺得超旗艦機種總算可以不用跟手感和便攜度妥協了。
而從上一代的 S24 系列開始,三星就強打 AI 應用,在文字編輯、語音、翻譯、照片編輯,甚至繪圖都有便利的 AI 功能輔助,這回的 S25 系列還加入 Now Brief、Now Bar 與 Gemini Live 的新 AI 應用功能,今天我們家要透過實際的開箱測試,帶大家進一步認識三星這款 S25 Ultra 超旗艦新機。
▲乍看之下 S25 的規格或外型跟上一代似乎不明顯,但實際體驗過才發現兩者其實有不小的差距,究竟是哪些不同?現在就跟我們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開箱與外觀
在外觀造型的細節上比起前幾代,S25 Ultra 的改變其實還不小的,首先是機身正面四角從原本的 90 度直角改為輕微圓弧 R 角設計,就跟發表前的傳聞說的一樣,螢幕四個邊角的刮手感降低很多,不過因為機身邊框由先前的弧度變更為平面直角邊框,加上沒有做明顯的過度處裡,Galaxy S25 Ultra 大部分手持時候的刮手感反而比前幾代明顯許多,特別是相較於同樣直角邊框但做了明顯過度設計的 iPhone 16 Pro Max 時,刮手的感覺更是明顯。不過 S25 Ultra 在外觀上有幾個點的變動倒是很討人喜歡,像是機身比上一代更窄、更薄、更輕,因為螢幕邊框比上一代更窄,導致機身寬度由上一代的 79mm 降低為 77.6mm,厚度也從 8.6mm 降低至 8.2mm,尤其機身重量從 S24 Ultra 的 233g 降低至這次 S25 Ultra 的 218g,可以說減重成功。因此可以感受到拿在手上的負擔比起上一代降低不少,對於喜歡輕薄旗艦的使用者來說,勢必更有吸引力。
▲這一次我們拿到的開箱手機的配色是鈦藍色,淡淡的銀藍色主體下,在透過光線在不同角度的照射會有輕微的漸層感,實機可以稱得上相當美。
▲由於裝設計在前幾年就改採用比較簡約的配置,這次的活動就要手機以外也只有一張薄薄的說明書、type C to C 的充電傳輸線跟卡針。
▲這款手機的尺寸為 162.8 x 77.6 x 8.2mm,6.9 吋的 1440 x 3120解析度螢幕在顏色與細緻度表現都很好,而且可以看到這一次手機的螢幕邊框變得更窄,因此在這個接近長方形的顯示區域當中,所帶來的視覺效果相當好。
▲在機身背面延續先前的簡約設計,搭配孤島式鏡頭模組,除了在視覺上很有三星的辨識度,我們認為比起 Pixel 的橫條模組或者中國廠手機的 OREO 模組,S25 Ultra 在橫向握持的時候也擁有比較好的手感。
▲左邊的手機是 S25 Ultra ,右邊則是 S24 Ultra。從上面這兩張照片可以看出前後代機型的差異,特別是他們的螢幕邊框、機身四個邊角,以及鏡頭模組的差異。
▲這一次的鏡頭邊框做了一個比較粗的環形裝飾,乍看之下很像鏡頭安裝了保護鏡,看起來雖然比上一代粗獷許多,但我個人還蠻喜歡這次的設計。
▲音量鍵跟電源鍵都設計在正面機身的右側。從這一張的側邊對比照就可以理解我們剛剛所提到握持時的刮手感,畢竟S25 Ultra 機身邊框從上一代的圓弧改為這一次的扁平設計,加上邊緣沒有做明顯的過度處理。
▲從這個角度更可以看出邊框跟螢幕之間的角度是很沒有過度的。機身左側的沒有配置任何按鍵。
▲SIM 卡槽、麥克風、Type C 傳輸充電孔、喇叭孔、S Pen 收納孔都在機身底部,至於機身頂部配置有另一組麥克風。
▲S Pen 按壓之後就可以從底部抽出來,外觀配色跟手機背蓋機身相同,不過這次 S Pen 取消了藍牙連線的功能,因此按壓 S Pen 按鈕來遙控相機快門的功能就被取消掉了。
▲SIM 槽支援雙實體 nano SIM,不過台灣版同樣不具備 eSIM 功能。
▲前後代的 S Pen 看起來大小跟按鍵等配置都看起來很一致,但其實兩款手機的 S Pen 是不完全共用的。
▲我們冒了險為各位做個 S Pen 互插測試,由於兩款手機的 S Pen 頂部按壓處的尺寸是不一樣的,導致 S24 Ultra 的 S Pen 雖然還是可以在 S25 Ultra 上書寫,但並無法完全安裝進 S25 Ultra 收納孔內,反倒是 S25 Ultra 的 S Pen 則可以收納進 S24 的機身。建議各位不要自己做這個實驗,避免意外卡住而悔不當初。
▲立體聲雙喇叭音質音量表現。這款新機的喇叭擴音效果跟上一代一樣出色,聲音不悶紮實而且有低音效果,音量足夠大,而且橫向使用時,左右輸出的平衡感很不錯。
相機功能
在相機的部分,S25 Ultra 基本延續了 S24 Ultra 的強勁配置,包含 2 億畫素的 1/1.3 吋感光元件主鏡頭、1000 萬畫素的 1/3.52 吋感光元件 3 倍望遠鏡頭,以及 5000 萬畫素的 1/2.52 吋 5 倍望遠鏡頭,就連前鏡頭的配置也跟上一代相同,主要的差別則是超廣角鏡頭從上一代的 1200 萬畫素提升至 5000 萬畫素。簡單來說,S25 Ultra 在相機部分主要的強項在於:(1)手機上每一顆鏡頭都支援自動對焦,(2)每顆鏡頭都能錄製 4K 60fps 的高畫質影片,(3)其中的主鏡頭、超廣角鏡頭與五倍望遠鏡頭更都支援 8K 30fps 錄影。相較於目前市面上的各旗艦機種,S25 Ultra 在錄影規格的支援度確實深具實力。
當然這款手機在鏡頭上的配置還是有比較不足的地方,像是望遠鏡頭不具備近拍的能力,因此無法用於拍攝長焦微距的場景,對比 X200 Pro 或小米 14 Ultra 都具備非常厲害的長焦微距拍攝功能來說,顯得有點可惜。
▲Galalzy S25 Ultra 每一顆鏡頭都支援自動對焦,除了沒有長焦微距功能之外,其他的都稱得上齊全,就連錄影規格都給得很滿。
▲在相機的段落當中,我們也有拿出 S25 Ultra 跟 S24 Ultra 的成像來做對比,跟著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0.6X、1X、3X、5X、10X、30X、100X 各焦段日間場景實拍成像。可以看到 S25 ultra 日間成像的畫質表現非常扎實,其實在 30 倍的情況下都還是有相當出色的畫質表現。
▲0.6X、1X、3X、5X、10X、30X、100X 各焦段夜間場景實拍成像。就算在光線不足的夜間場景下,S25 Ultra 同樣在 30 倍焦段下都還是能給出可用畫質。
▲S25 Ultra (左) 與 S24 Ultra (右) 的十倍焦段室內場景拍攝比較。在縮圖的情況下兩者看不出什麼差異,但放大檢視就會看出S25 Ultra 成像的雜訊較低,細節也較為出色。
▲以上兩組都是 S25 Ultra (左) 與 S24 Ultra (右) 30 倍焦段的戶外成像比較。可以發現兩者都調動了 AI 演算的能力,在字樣上都具備非常清晰的效果,但 S25 Ultra 的成像對比度比較高,顏色也比較濃郁,因此在視覺上會帶來比較清晰且具立體感的感受。
▲以上是 S25 Ultra (左) 與 S24 Ultra (右) 超廣角鏡頭成像比較。兩支手機的望遠鏡頭都支援微距拍攝功能,兩款手機在色調上的差異還蠻大的ㄌ另外,雖然 S25 Ultra 支援 5000 萬高像素輸出,但超廣角鏡頭有在邊緣畫質上衰退明顯的特性,實際在畫質上的提升還真的不如上一代望遠鏡頭升級帶來的明顯。
更多 S25 Ultra 實拍成像:
▲畢竟前身也是被網友們號稱演唱會神器的機型,Galaxy S25 Ultra 在超廣角到 30 倍望遠的拍攝都十分可靠,而且就算在夜間場景下的拍攝也很值得信賴。
效能與續航
Galaxy S25 Ultra 搭載高通 S8 Elite for Galaxy 晶片組,可以說是標準版 S8 Elite 的超頻版本,而高通 S8 Elite 與聯發科天璣 9400 都是目前安卓陣營中最強旗艦晶片的代表,皆採用台積電的三奈米製程打造,除了性能相當出眾外,因為先進製程的關係功耗也較為降低,因此在相同電池容量下,續航表現也更勝以往旗艦晶片組。我們實際透過跑分軟體來測試 Galaxy S25 Ultra 確實獲得很出色的成績,以 Geekbench 為例,多核成績跑出將近萬分的優異結果,3Dmark 與 PCmark 的測試也同樣名列前茅,面對現今各種很吃資源的遊戲都可以輕鬆應對,對於重視手遊體驗的使用者來說大可放心。
在性能測試的過程我們也發現這款旗艦機型雖然顯得相對薄型化,但發熱狀況的控制卻相當不錯,我們陸續跑完以上三個性能測試軟體後,手機也沒有出現明顯發熱的狀況,搭配出色的性能表現,我們認為頗值得讚許。
▲Geekbench 測試結果與本測試機的配置。
▲PCmark 測試結果
▲3Dmark 測試結果。
至於在續航表現的部分,我們同樣採用連續播放線上高畫質串流影片的方式來進行測試。手機設定部分,我們將螢幕關閉自動亮度,且將螢幕亮度與音量設定為 50%,以 WiFi 的方式連網,螢幕更新率為預設的最佳化,解析度設定則是預設的 2340x1080。接著連續播放 Youtube 1080p 畫質影片一個小時後,電力由 61% 下降到 54%,下降了 7 個百分比,換算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連續播放高畫質串流影片達 14.28 小時。表現還不錯,但沒有超乎我們的預期。
▲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下,S25 Ultra 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連續播放 14.28 小時的高畫質串流影片。
新 AI 功能應用
從上一代的 Galaxy S24 系列開始,三星就推出了很多 AI 相關應用,例如很直覺好用的搜尋圈功能、塗鴉轉圖像功能,而今年的 S25 系列則主打 Now Brief、Now Bar 以及 Gemini live 功能。其中的 Now Brief 功能又稱個人頭條,它會依照不同時間點自動整合並提供使用者相關的資訊在鎖定頁面上,例如提醒接下來的天氣變化、排定的工作或行程,或者提供媒體庫的回顧,簡單來說像是手機上有個私人小助理隨時會提醒使用者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物。
▲Now Brief 歸納在設定頁裡面的 Galaxy AI 頁面裡,使用者可以自訂想要顯示或提醒的內容。
▲Now Brief 會在不同時間點提供接下來需要注意的即時資訊內容,像是天氣或者排定的行程。
而 Now Bar 功能則歸納在設定頁的 Always On Display 功能內,簡單來說 Now Bar 有點類似蘋果的動態島功能,可以讓手機在待機或鎖定螢幕的情況下,顯示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像是正在導航的內容,或者正在播放的音樂等等,以一個底部顯示的小 Bar 來提示使用者。
▲Now Bar 有點像底部顯示的動態島功能,可以在鎖定螢幕下快速檢視正在執行的部分應用程式,像是播放音樂、導航功能或者時鐘功能方面的應用。
至於 Genimi Live,則類似加強版的 Genimi 語音助理,但它可以整合 google 與三星官方應用程式來使用,而且重要長按電源鍵就可以喚出這個功能。例如請 Genimi Live 規劃行程行程後透過訊息傳給朋友,或者直接用口說的方式要求 Google 開始進行導航,甚至是要求 Genimi Live 開啟 Spotify 播放某藝人的某些風格音樂等等。
▲只要長按電源鍵就可以喚出 Genimi live功能,優勢在這功能除了可以整合 Google 與三星的應用程式,也支援 whats app 與 Spotify 。
▲它還可以在為使用者整合完規劃行程的資料後,快速分享給其他朋友。不過在測試情形有發生一些沒有那麼聰明的情況,像筆者請他推薦蔡依林的慢歌,結果倒卻推薦了一些快歌,有點讓人摸不透。
結語:AI 功能完善的輕薄安卓超旗艦
雖然乍看在規格部分,S25 Ultra 與 S24 Ultra 在相機規格上的差異似乎不大,我們在測試期間的實際體驗中,卻可以明顯感受到 S25 Ultra 是一款更為進階的機型。首先是在核心的配置,最新的高通 S8 Elite for Galaxy 挾帶三奈米製程的優勢,在性能、功耗、發熱三個方面都有大幅進步。再者,這款新機在外形設計上確實比其他超旗艦動輒 230g、240g 的重量要減輕不少,沒有因為相機硬體配置而犧牲了機身的輕便性,對於喜歡輕薄旗艦的使用者來說固然是好事一樁。最後,我們還認為除了谷歌自家的 Pixel 機種外,三星可以說是眾安卓廠商中對於 AI 功能支援最豐富且齊全的,而且對於日後的系統更新承諾也相對大方。我們會推薦這款新機型給那些換一次手機就會用很久才換機的旗艦機種使用者,除了 Galaxy S25 Ultra 在性能、拍照、AI 應用、軟體穩定度都值得信賴,尤其是這次相對輕薄的機身設計更增添該機的優勢,特別是會讓人覺得超旗艦機種總算可以不用跟手感和便攜度妥協了。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