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入門機很不錯的 Xperia neo L 工程機試用
neo 家族與大眾更親近
以規格看,Xperia neo L 不會是 neo 的接班人,比較像是家族系列裡的新作;事實上前一部 neo V,規格與一代 neo 相比也都是往下修正,光是相機、螢幕和 HDMI 這些功能就有差距,所以只能說是系列機,恐怕沒有一位算是真的接班人。Xperia neo L 更像是去掉鍵盤的 Play,包括處理器、記憶體、螢幕規格、相機畫素等,都是同級,但不像 Play 那樣有雙喇叭就是了;手機主打 Android 4.0 系統,因此在介面操作和內建的功能上,都與目前二波升級的 2011 SE 手機類似,和 2012 Sony NXT 或新款 Xperia 不同,這一點光從外觀也可以察覺。
▲ Xperia neo L 正面像 Play 還魂返回人間,不過 Play 無緣升級 4.0,neo L 則是天生就用 4.0。而 neo L 的螢幕也是四吋,支援 480x854 解析度,沒有用 Bravia Engine 顯示技術。
▲ 內建 30 萬畫素視訊相機,可自拍與錄影。
▲ 正面四顆 Android 功能鍵都是實體按鍵,與 Play 的設計無異,不喜歡觸控式的人會愛吧。
▲ neo L 白色版還滿好看的,但身形比較肥,厚度達 12.8mm,是 Sony 今年十部手機中最厚的一款。
▲ 機頂也有 neo 家族的 V 型設計,最前頭是耳機孔,neo L 沒有快門鍵也沒有 HDMI。
▲ 採用 500 萬畫素自動對焦相機,也有 LED,但不具有 Exmor R 高感光元件。鏡頭旁有獨立喇叭,而 neo L 也有採用 xLOUD 技術,讓鈴聲與音樂透過喇叭外放的音量更增大。
▲ 可換電池、可插 32GB 記憶卡,電池用的是 BST-41,1500mAh。
▲ 和最近很夯的 Xperia P 相比厚度,帳面數字不會差很多,但實際握感和看上去,都是 neo L 厚實很多。
▲ 四吋螢幕配 480x854 解析度和四吋螢幕配 540x960,除了精細度有差,另一個明顯的差距,就是 neo L 字體和圖案比較大,程式集的圖示也維持 4X4 排列,比 Xperia P 要少了一排。
▲ 手機型號為 MT25i,用 1GHz 單核心處理器配 Adreno 205 GPU。
▲ 採用的 4.0 介面編排,與 arc S 等機升級後都一樣,圖標有換新,介面功能也維持到,不過 Widget 的類型與功能,例如音樂播放器、時鐘、天氣等,都和 2012 Sony 新推出的手機不同。
▲ 軟體是新的,但記憶體配置與 arc 同期手機相同,都用 512MB RAM 和 1GB ROM,扣掉系統必須使用的空間,開機後容量剩 380MB,可安裝 APP 約在 175MB 左右,以今年的標準來看都算少。
▲ 數據控管和網路書籤同部是其中二個我最喜歡的 4.0 功能,前者管理數據,後者把 Google 帳戶上的書籤都無縫同步到手機上,真的不錯。
▲ 音效支援 xLOUD,但顯示缺了 Mobile BRAVIA Engine。
▲ 新增桌面小工具變成上下捲動的大圖示方式,SE 機型升級後也是這樣,不知道當 Xperia S 升級後呢?
▲ 小工具當中有些是 4.0 給的,像是 Google+、3X3 的 Gmail 等,其它則維持原貌,像是快速開關的小工具
▲ 音樂播放器沒有自訂等化器,是 Xperia S 的前一代版本。而上次 Sony 有宣布,2012 Xperia 新機在升級 4.0 後,會將 Walkman 播放器移植到手機中,取代掉本來的音樂播放器;不過以 neo L 原生 4.0 的這版軟體狀況來判斷,Walkman 應該和它是無緣了。
▲ 拍攝介面與 Galaxy Nexus 很像,功能也不是太多,閃燈、白平衡、曝光以及幾種情境模式。
▲ 內建三種場景,不確定之後正式的版本,會不會再多加一些選擇進來。
▲ 支援 500 萬畫素拍攝,對焦選擇裡有近拍的功能。
▲ 錄影支援 720p,今年 1GHz 單核心機中,有一些是採用高通 7227A 的處理器,錄影就沒到 HD 等級,這部 neo L 反而是勝過這些新機。
▲ 錄影還支援延時攝影,可以拍出看起來像快動作的影片。
試後感
這部 Xperia neo L 是內地外流的工程機,雖然內裝已是 4.0,比大陸發布會上的更完整,但因為也非正式版,所以無法擔保裡頭看到的軟體功能是否就是最終版本。以現場試用順暢度論,neo L 其實就和 arc 4.0 差不多,依般操作都算順暢,沒有 BE 技術的螢幕效果也不會差,但外型設計就比較舊式了。以定位親民的大眾型智慧手機來看,對比其他品牌功能東刪西減的入門機,neo L 競爭力不會太差,但前提是售價要真的夠便宜;只是到底賣多少錢才可以說服大家?這就交給 Sony 去煩惱了,或許接下來一個月有機會看到它正式推出吧。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