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旅遊砲:Panasonic Lumix ZS7 評測(上)
還記得筆者去年寫了很多篇關於 ZS3 的評測文嗎?基本上 ZS3 是去年隨身長焦炮中整體表現頗為亮眼的一台,也不慚有得獎及獲得眾多媒體的推薦。然而,在 1 月底時 Panasonic 發佈的 ZS3 後代 ZS7,由於改進的幅度不大,似乎受注目度有所影響,不過在筆者看來,ZS7 的改進恰恰補足了不少原本 ZS3 缺乏的,像是 P / A / S / M 手動曝光功能,更快的 Sonic Speed AF,以及作為旅遊機使用上更貼切的內建 GPS 機能,今年 ZS7 還是可以單挑群雄嗎?
▲ 在戶外的Panasonic Lumix ZS7
Panasonic Lumix ZS7 的重點特色:
▲ Panasonic Lumix ZS7 的一些實拍範例縮圖。
ZS3 和 ZS7差在那?
前後代機種的不同可以參考以下的比較表。
從規格比較起來,其實前後代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當然,除了機身大小、使用鏡頭似乎都無大差別,但其他些項還是有改進的。
外觀介紹
Panasonic Lumix ZS7 由正面看,似乎和 ZS3 差別不大,當然除了那微突的 GPS,還有右側手把從較圓潤的設計,改為目前有點稜角的設計,把握感上,筆者是覺得有點稜角的設計在穩定度上會略有幫助,不過也不算明顯;由規格來看,ZS3 和 ZS7 在大小上是相同的,但很屌詭的是,明明 ZS7 多塞了 GPS 在體內,但整機重量居然輕了 10g,難度 Panasonic 幫 ZS7 進行減肥(誤)!?不論如何,僅差 10g,其實拿在手上時 ZS7 和 ZS3 的手感、重量感等皆不會有明顯的差別,體積雖算不上輕量級,但以小砲來說機身大小及厚度在可接受範圍,塞在一般口袋中無困難。
▲和 ZS3 造型無明顯差別的 ZS7。
▲ 複習一下 ZS3 的造型。
ZS7 裝上的是印有 Leica 字樣的鏡頭,當然也是先前在 ZS3 見過的廣角 12 倍光學變焦鏡頭,焦段頗為方便,涵蓋25-300mm,日常生活或旅遊應用皆屬得心應手,而此鏡頭在 ZS3 時的表現頗為均衡,相信有看過先前筆者的評測應該可以瞭解,所以此鏡頭在 ZS7 上的表現應該是可以預期的。不過,增加像素,對鏡頭解像力也是一個挑戰。
▲ 最廣角端。
▲ 最望遠端時可見鏡頭也不會突出太多。
本機的厚度帳面數字不太好聽,33mm 的厚度比 1 元硬幣來得厚上不少,還好是厚度尚在可接受範圍;機頂的質感是金屬髮絲紋的處理,質感十分不錯。
▲ ZS7 機頂配置與設計。
▲複習一下 ZS3 機頂配置與設計。
而頂機的配置上和前代有些出入,除了多了一個微突的 GPS 裝置外,功能轉盤及開關機的位置和前代相反,或許是為瞭解決放在相機包中容易誤轉的問題,實用上誤轉次數是有較 ZS3 少,不過還是有可能會發生。
▲ GPS 與功能轉盤。
另外,在功能轉盤上,較前代明顯的多了 P / A / S / M 手動曝光模式,雖然說小機器手動曝光某程度上可以說是不是很必要的設計,但有總比沒有好,尤其是當你真的有需要控制時...
▲ 功能轉盤特寫。
機身右側的設計和ZS3幾乎相同,打開保護蓋後可見 Panasonic 專屬的 USB / AV 連接埠,還有高畫質的 mini HDMI(選購)輸出埠,吊掛孔則是由ZS3的突出式的設計改為隱藏式的設計。
▲ USB / AV 端子孔、HDMI 輸出埠及吊掛孔。
機背的 LCD 還是和上代一樣的 3" 46 萬畫素的高規格,顯示效果較一般 23 萬畫素的 LCD 好上不少,配鍵上除了多出一顆用作控制曝光的 EXPOSURE 鍵外,設計上和 ZS3 並無差別。
▲ 機背是 3" 46 萬畫素 LCD。
▲ 右上角區域局部放大。
較前代更為友善的操作系統
Panasonic 的選單及操作邏輯基本上不會太難用,稍為看一下試一下使用上應該無太大問題,真的不想動腦也有 iA 自動模式,大部分情況下表現還算不錯;至於為什麼筆者下一個如此怪異的標題?因為基本上本代的操作系統與前代類似,但是在一些警示的地方,系統字體會加大,令你更易察覺,操作上會感動更為貼心。而像智能對比控制也有三階可調,之前在 ZS3 上只有開或關。
在此先提及一下 ZS7 的手動模式,雖說有 P / A / S / M,然而,最小光圈僅至 f/6.3,還是略嫌大了一點,之前一些他牌的數位相機如果有手動曝光,最小光圈通常都是到 f/8,筆者對於ZS7的 f/6.3 感覺有點奇怪。
另外,ZS7 的操作模式是無法 AV-OUT,僅在回放模式看照片時才有 AV-OUT,所以介面截圖使用翻拍,品質較差,請見諒。
▲左:拍攝介面 (可見 GPS 此時未生效) 右:對焦不在有效焦距時會放大提示。
▲左:快捷的 Q.Menu 調整系統 右:轉盤轉動時 LCD 會有對應動畫。
▲左:維持圖示式的情境模式 右:本代重點功能之一的超解像技術。
▲ 左:覺得字體小還可以擇大字型 右:手動曝光時會有曝光尺供參考。
簡潔的色彩效果,彈性更大的圖片調整
在色彩效果上,ZS7 的配置和 ZS3 不同,反而和高階的 FZ35 相同,預設的色彩效果只有較少的五種,然而多出來的圖片調整在對比、清晰、飽和、降燥都可以作正負兩度 C 級的調整。使用上的彈性較 ZS3 大,也較接近進階使用者的習慣,不過在評測中筆者都沒有調整,以維持一致性。
▲左:五種色調效果的選項 右:圖片調整可作細部調整。
▲ 左:標準 中:黑白 右:懷舊。
▲ 左:冷調 右:暖調。
有趣的高動態功能
此功能在 ZR1 時已經有出現,不過 ZS3 並未有裝載,這次 ZS7 已經補上,在情境模式中可以找到,不過此動態範圍功能是軟體式調整,使用時 ISO 還會由 400 起跳,畫質有折扣,實用性略為下降,但若只是網路應用或者縮圖觀看,其實是尚可接受的。
第一組比較:
▲左:無 HDR 右:HDR 標準。
▲左:HDR 鮮艷 右:HDR 黑白。
第二組比較:
▲左:無 HDR 右:HDR 鮮艷。
實用的內建GPS
數位相機內建 GPS 由 Nikon P6000 打開例,不然之前要記錄地理資訊都是要靠外置 GPS,然後回家用電腦整合的,內建 GPS 最大好處當然就是可以在拍攝的當下順道自動把地理位置寫入照片的 EXIF 中以便將來做進一步的應用,不過當時 Nikon P6000 的內建 GPS 表現差強人意,雖可用,但還有進步空間,後續亦不見Nikon有進一步的更新。
反觀今年發表的幾台定位旅遊機種的新機,像是 Sony HX5、Samsung WB650 及本機,統統都內建了 GPS,更有甚至裝載地圖瀏覽功能,把 GPS 與數位相機帶上新的應用,ZS7 雖然不像 WB650 有內建地圖瀏覽酷炫的功能,但也有顯示城市名稱及景點名稱的能力。
在 ZS7 機身內的 GPS 雖然沒有硬體開關鍵,不過透過 Q.Menu 鍵也可對 GPS 快速調整,便利性尚可,而且在選單中也有很多與 GPS 相關的選項,像是觀看目前定位的衛星數、座標、地名、景點名等等,又或者是在瀏覽照片時以地區作分辨,甚至是自行編輯一個新的地名都可以,設計上頗為用心,不過要注意的是,剛剛提到的地名、景點名或自行編輯和建立人臉名稱一樣,只能使用英文。
定位能力整體來說筆者會以滿意來形容 ZS7 的 GPS,一般情況下,在戶外空曠地方的首次定位通常可以在1分鐘內完成,之後關機重開恢復定位的速度通常很快,在 15 秒內大致會完成,不過如果是首次定位時,機器在移動的情況時,定位速度可能略慢至2分鐘左右,不過 GPS 的整體反應還算不錯,至於開啟 GPS 會不會影響續航力?此點筆者覺得似乎還好,測試期間筆者幾乎都有開著 GPS,一天大約拍攝 2 百多張照片仍有電力。
▲左:Q.Menu 可以控制 GPS 的開關 右:選單中對 GPS 的設置更為豐富。
▲左:GPS 的狀態,可見還有定位的衛星數 右:可顯示目前位置的大約景點名稱。
▲左:定位成功在拍攝介面中會顯示 GPS 資訊取得時間 右:回放模式可用地名分類觀看。
▲ 左:回放模式中可以編輯城市名、地名等 右:但輸入時仍以英文為限。
至於照片中的地理資訊要怎麼看?其實 XP 以上的電腦都可以透過以右鍵點擊案,選擇內容中的詳細資料可以看到經緯度的資料,不過資料顯示上較少,而 ACDSee 透過觀看完整的 EXIF 可以取得更多與地理資訊相關的資料。
▲在 Windows 7 中透過檔案→內容觀察的 GPS 資料。
▲在 ACDSee Pro3 中觀看檔案的 EXIF 資料中 GPS 的數據。
既然看到一堆令人頭大的 GPS 資料,實際上又要如何應用?筆者之前在 Nikon P6000 那篇評測 中就寫過不少相關內容,所以詳細可點擊連結觀看。簡單的說,如果你要製作照片結合地圖的展示,目前已經有不少免費的網路相簿,像 Flickr、Picasa、Panoramio 都可以自動讀入在 EXIF 中有 GPS 資料的數據,然後在地圖上自動顯示,而如果只是在本機自我觀看,像 Google Earth,甚至是免費的 Nikon View NX 等軟體在操作上簡便,值得一用。
至於Panasonic Lumix ZS7 實戰方面的影像表現,筆者就在此先賣個關子囉,更多精彩內容出爐中,敬請期待!
▲ 在戶外的Panasonic Lumix ZS7
Panasonic Lumix ZS7 的重點特色:
- 1/2.33"、12MP、原色 CCD 感光元件,具 Power O.I.S. 防手震技術
- 等效 25-300mm F3.3 (W) - F4.9 (T) 的廣角 12 倍光學變焦鏡頭
- 內建 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並可顯示所在城市、景點名稱
- 新型 Venus Engine HD II 數位影像處理引擎
- 感光度範圍支援 ISO 80-1600 (高感度模式為 1600-6400 )
- i.A 智慧型場景模式
- 支援最新的超解像 (Intelligent Resolution) 影像處理技術、快樂模式及 Sonic Speed AF 技術
- 擁有 P / A / S / M 手動曝光能力
- 廣角端 3 公分、望遠端 100 公分近拍能力
- 3 吋 46 萬畫素螢幕
- 支援 HD 1280 x 720 AVCHD-Lite 壓縮的錄影規格,立體聲收音
- 使用 DMW-BCG10 充電式鋰電池,續航力為 300 張 (CIPA)
- 支援 HDMI 高畫質輸出
- 內建 15MB 記憶體,使用 SD / SDHC / SDXC 作記憶卡
- 機身體積 103.3 x 59.6 x 32.6 mm,淨重 196g
▲ Panasonic Lumix ZS7 的一些實拍範例縮圖。
ZS3 和 ZS7差在那?
前後代機種的不同可以參考以下的比較表。
Panasonic Lumix ZS3 | Panasonic Lumix ZS7 | |
感光元件 | 1/2.33" 1010 萬畫素 CCD | 1/2.33" 1210 萬畫素 CCD |
最大成像尺寸 | (10MP) 3648x2736 | (12MP) 4000x3000 |
畫素密度 | 45 MP/cm2 | 50 MP/cm2 |
防手震技術 | Mega O.I.S. | Power O.I.S. |
鏡頭焦距 | 12x,等效焦長: 25 ~ 300mm (實體焦長: 4.1~49.2mm) | |
最大光圈 | F3.3(W) / F4.9(T) | |
最近對焦距離 | 3cm (廣角端) / 100cm (望遠端) | |
快門範圍 | Auto: 8s ~ 1/2000s M: 星光模式: 15s, 30s, 60s |
Auto: 8s ~ 1/2000s M: 60s ~ 1/2000s |
ISO感光度 | 自動、80、100、200、400、800、1600 | |
手動曝光 | 不支援 | 光圈優先, 快門優先, 全手動 |
測光模式 | 平均, 中央重點, 點測光 | |
對焦方式 | 9點 / 高速 3 點 / 高速 1 點 / 1 點 / 自動對焦 / 臉部對焦 | |
儲存媒體 | 內建 40 MB,使用 SD/SDHC | 內建 15 MB,使用 SD/SDHC/SDXC |
GPS | 無 | 內建 |
超解像技術 | 不支援 | 支援 |
LCD螢幕 | 3" 46 萬畫素 | |
最大動畫錄製 | HD 1280 x 720 AVCHD-Lite 壓縮錄影規格,立體聲收音,錄影中可光變 | |
視訊輸出 | NTSC/PAL/HDMI | |
電池 | DMW-BCG10 ,約可拍攝 300 張 (CIPA) | |
外觀尺寸 | 103 x 60 x 33mm,淨重 206g | 103 x 60 x 33mm,淨重 196g |
從規格比較起來,其實前後代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當然,除了機身大小、使用鏡頭似乎都無大差別,但其他些項還是有改進的。
外觀介紹
Panasonic Lumix ZS7 由正面看,似乎和 ZS3 差別不大,當然除了那微突的 GPS,還有右側手把從較圓潤的設計,改為目前有點稜角的設計,把握感上,筆者是覺得有點稜角的設計在穩定度上會略有幫助,不過也不算明顯;由規格來看,ZS3 和 ZS7 在大小上是相同的,但很屌詭的是,明明 ZS7 多塞了 GPS 在體內,但整機重量居然輕了 10g,難度 Panasonic 幫 ZS7 進行減肥(誤)!?不論如何,僅差 10g,其實拿在手上時 ZS7 和 ZS3 的手感、重量感等皆不會有明顯的差別,體積雖算不上輕量級,但以小砲來說機身大小及厚度在可接受範圍,塞在一般口袋中無困難。
▲和 ZS3 造型無明顯差別的 ZS7。
▲ 複習一下 ZS3 的造型。
ZS7 裝上的是印有 Leica 字樣的鏡頭,當然也是先前在 ZS3 見過的廣角 12 倍光學變焦鏡頭,焦段頗為方便,涵蓋25-300mm,日常生活或旅遊應用皆屬得心應手,而此鏡頭在 ZS3 時的表現頗為均衡,相信有看過先前筆者的評測應該可以瞭解,所以此鏡頭在 ZS7 上的表現應該是可以預期的。不過,增加像素,對鏡頭解像力也是一個挑戰。
▲ 最廣角端。
▲ 最望遠端時可見鏡頭也不會突出太多。
本機的厚度帳面數字不太好聽,33mm 的厚度比 1 元硬幣來得厚上不少,還好是厚度尚在可接受範圍;機頂的質感是金屬髮絲紋的處理,質感十分不錯。
▲ ZS7 機頂配置與設計。
▲複習一下 ZS3 機頂配置與設計。
而頂機的配置上和前代有些出入,除了多了一個微突的 GPS 裝置外,功能轉盤及開關機的位置和前代相反,或許是為瞭解決放在相機包中容易誤轉的問題,實用上誤轉次數是有較 ZS3 少,不過還是有可能會發生。
▲ GPS 與功能轉盤。
另外,在功能轉盤上,較前代明顯的多了 P / A / S / M 手動曝光模式,雖然說小機器手動曝光某程度上可以說是不是很必要的設計,但有總比沒有好,尤其是當你真的有需要控制時...
▲ 功能轉盤特寫。
機身右側的設計和ZS3幾乎相同,打開保護蓋後可見 Panasonic 專屬的 USB / AV 連接埠,還有高畫質的 mini HDMI(選購)輸出埠,吊掛孔則是由ZS3的突出式的設計改為隱藏式的設計。
▲ USB / AV 端子孔、HDMI 輸出埠及吊掛孔。
機背的 LCD 還是和上代一樣的 3" 46 萬畫素的高規格,顯示效果較一般 23 萬畫素的 LCD 好上不少,配鍵上除了多出一顆用作控制曝光的 EXPOSURE 鍵外,設計上和 ZS3 並無差別。
▲ 機背是 3" 46 萬畫素 LCD。
▲ 右上角區域局部放大。
較前代更為友善的操作系統
Panasonic 的選單及操作邏輯基本上不會太難用,稍為看一下試一下使用上應該無太大問題,真的不想動腦也有 iA 自動模式,大部分情況下表現還算不錯;至於為什麼筆者下一個如此怪異的標題?因為基本上本代的操作系統與前代類似,但是在一些警示的地方,系統字體會加大,令你更易察覺,操作上會感動更為貼心。而像智能對比控制也有三階可調,之前在 ZS3 上只有開或關。
在此先提及一下 ZS7 的手動模式,雖說有 P / A / S / M,然而,最小光圈僅至 f/6.3,還是略嫌大了一點,之前一些他牌的數位相機如果有手動曝光,最小光圈通常都是到 f/8,筆者對於ZS7的 f/6.3 感覺有點奇怪。
另外,ZS7 的操作模式是無法 AV-OUT,僅在回放模式看照片時才有 AV-OUT,所以介面截圖使用翻拍,品質較差,請見諒。
▲左:拍攝介面 (可見 GPS 此時未生效) 右:對焦不在有效焦距時會放大提示。
▲左:快捷的 Q.Menu 調整系統 右:轉盤轉動時 LCD 會有對應動畫。
▲左:維持圖示式的情境模式 右:本代重點功能之一的超解像技術。
▲ 左:覺得字體小還可以擇大字型 右:手動曝光時會有曝光尺供參考。
簡潔的色彩效果,彈性更大的圖片調整
在色彩效果上,ZS7 的配置和 ZS3 不同,反而和高階的 FZ35 相同,預設的色彩效果只有較少的五種,然而多出來的圖片調整在對比、清晰、飽和、降燥都可以作正負兩
▲左:五種色調效果的選項 右:圖片調整可作細部調整。
▲ 左:標準 中:黑白 右:懷舊。
▲ 左:冷調 右:暖調。
有趣的高動態功能
此功能在 ZR1 時已經有出現,不過 ZS3 並未有裝載,這次 ZS7 已經補上,在情境模式中可以找到,不過此動態範圍功能是軟體式調整,使用時 ISO 還會由 400 起跳,畫質有折扣,實用性略為下降,但若只是網路應用或者縮圖觀看,其實是尚可接受的。
▲左:無 HDR 右:HDR 標準。
▲左:HDR 鮮艷 右:HDR 黑白。
第二組比較:
▲左:無 HDR 右:HDR 鮮艷。
實用的內建GPS
數位相機內建 GPS 由 Nikon P6000 打開例,不然之前要記錄地理資訊都是要靠外置 GPS,然後回家用電腦整合的,內建 GPS 最大好處當然就是可以在拍攝的當下順道自動把地理位置寫入照片的 EXIF 中以便將來做進一步的應用,不過當時 Nikon P6000 的內建 GPS 表現差強人意,雖可用,但還有進步空間,後續亦不見Nikon有進一步的更新。
反觀今年發表的幾台定位旅遊機種的新機,像是 Sony HX5、Samsung WB650 及本機,統統都內建了 GPS,更有甚至裝載地圖瀏覽功能,把 GPS 與數位相機帶上新的應用,ZS7 雖然不像 WB650 有內建地圖瀏覽酷炫的功能,但也有顯示城市名稱及景點名稱的能力。
在 ZS7 機身內的 GPS 雖然沒有硬體開關鍵,不過透過 Q.Menu 鍵也可對 GPS 快速調整,便利性尚可,而且在選單中也有很多與 GPS 相關的選項,像是觀看目前定位的衛星數、座標、地名、景點名等等,又或者是在瀏覽照片時以地區作分辨,甚至是自行編輯一個新的地名都可以,設計上頗為用心,不過要注意的是,剛剛提到的地名、景點名或自行編輯和建立人臉名稱一樣,只能使用英文。
定位能力整體來說筆者會以滿意來形容 ZS7 的 GPS,一般情況下,在戶外空曠地方的首次定位通常可以在1分鐘內完成,之後關機重開恢復定位的速度通常很快,在 15 秒內大致會完成,不過如果是首次定位時,機器在移動的情況時,定位速度可能略慢至2分鐘左右,不過 GPS 的整體反應還算不錯,至於開啟 GPS 會不會影響續航力?此點筆者覺得似乎還好,測試期間筆者幾乎都有開著 GPS,一天大約拍攝 2 百多張照片仍有電力。
▲左:Q.Menu 可以控制 GPS 的開關 右:選單中對 GPS 的設置更為豐富。
▲左:GPS 的狀態,可見還有定位的衛星數 右:可顯示目前位置的大約景點名稱。
▲左:定位成功在拍攝介面中會顯示 GPS 資訊取得時間 右:回放模式可用地名分類觀看。
▲ 左:回放模式中可以編輯城市名、地名等 右:但輸入時仍以英文為限。
至於照片中的地理資訊要怎麼看?其實 XP 以上的電腦都可以透過以右鍵點擊案,選擇內容中的詳細資料可以看到經緯度的資料,不過資料顯示上較少,而 ACDSee 透過觀看完整的 EXIF 可以取得更多與地理資訊相關的資料。
▲在 Windows 7 中透過檔案→內容觀察的 GPS 資料。
▲在 ACDSee Pro3 中觀看檔案的 EXIF 資料中 GPS 的數據。
既然看到一堆令人頭大的 GPS 資料,實際上又要如何應用?筆者之前在 Nikon P6000 那篇評測 中就寫過不少相關內容,所以詳細可點擊連結觀看。簡單的說,如果你要製作照片結合地圖的展示,目前已經有不少免費的網路相簿,像 Flickr、Picasa、Panoramio 都可以自動讀入在 EXIF 中有 GPS 資料的數據,然後在地圖上自動顯示,而如果只是在本機自我觀看,像 Google Earth,甚至是免費的 Nikon View NX 等軟體在操作上簡便,值得一用。
至於Panasonic Lumix ZS7 實戰方面的影像表現,筆者就在此先賣個關子囉,更多精彩內容出爐中,敬請期待!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