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堅勢力‧ Canon EOS 50D 戰力剖析

OscarCheng | 相機攝影器材

前言
2008 年 八月底,Canon 出乎意料的發表新款中階數位單眼 EOS 50D。此時距離上一代機種 EOS 40D 正式推出時間僅一年左右,大幅短於業界每 15 至 18 個月推出次世代機種的間距,因此大家紛紛注意這台新款 EOS 單眼是否有什麼劃時代的技術突破,讓 Canon 這麼急於將新菜端上檯面。然而仔細觀察,發現 EOS 50D 外觀看起來和 EOS 40D 幾乎一模一樣,僅在於一些小細節有所提升,例如畫素進化為 1510 萬畫素,液晶螢幕畫質提昇為 92 萬點(即 640 x 480 畫素),增加自動對焦微調功能等,其餘方面皆與前代機種相同。

這時讓我們短暫回顧 2007 年夏天,Canon 剛發表 EOS 40D 不久,Nikon 就發表了功能驚人的 D3 與 D300。當時 D300 夢幻般的規格搶盡鋒頭(包括更先進的 Live View、液晶螢幕品質、51 個自動對焦點、100% 光學觀景窗視野率等等),幾乎將 EOS 40D 完全壓倒,使 Canon 不得不將 EOS 40D 實際售價調整的更平易近人,以價格換取市場。雖然後來 EOS 40D 銷售量相當不錯,但不免讓 Canon 在規格戰當中顯得灰頭土臉,這也是促成 EOS 50D 提早現身的重要理由。

因此,雖然 EOS 50D 的規格變化略顯保守,甚至有網友戲稱它為『肆拾滴‧改』。但仔細想想,EOS 50D 改良之處剛好招招切中 EOS 40D 弱點,例如 EOS 40D 畫質差強人意的 3 吋 LCD、在 EOS 50D 則換成細緻明亮的新一代面板,且能在 Live View 模式使用臉部偵測、即時自動對焦。1510 萬畫素 CMOS 感光元件加上 DIGIC IV 影像處理引擎,更符合需要大尺寸輸出的專業人士需求。因此 EOS 50D 可說是一部千呼萬喚始出來,規格完備、近乎無懈可擊的中階數位單眼,也讓原本對 EOS 40D 規格不滿而尚未掏腰包的玩家們,終於可以安心向 Canon 買單。


身為 Canon APS-C 系統的唯一中堅份子,雖然 EOS 50D 已問世半年左右,但對中階數位單眼市場來說,它的售價正趨於合理,銷售量正要開始進入高峰期,成為眾多玩家採購時的重點觀察目標。因此相機館決定在此時策劃一篇評測,以供正在考慮的網友們參考。

Canon EOS 50D 基本規格(紅點為較前代改進之處)
APS-C 規格1510 萬有效畫素 CMOS 感光元件
解析度可選擇 4752 x 3168px、3456 x 2304px、2353 x 1568px
DIGIC IV 影像處理引擎
● 14 bit A/D 轉換器
● 每秒 6.3 張高速連拍(RAW 約 16 張,JPEG 約 60 張)
● 九點全十字型對焦點
● 感光元件自動除塵
自動對焦微調功能
3 吋 640x480 液晶螢幕
支援 Live View 即時對焦模式、臉部自動偵測功能
支援周邊失光補償功能
支援高光優先、自動亮度優化功能
● 鋁鎂合金、防滴防塵機身
● 光學觀景窗放大率 95%,視野率 95%
● 快門速度 30 - 1/8000 秒,支援 B 快門
HDMI 輸出
● 機身尺寸 146 x 108 x 74mm,含電池重量 822 克
● 儲存媒體:CF 卡

機身設計
EOS 50D 外觀與前代機種幾乎完全一致,質感相當好,採鋁鎂合金、防滴防塵設計,在搭配同樣具有防滴防塵的 L 系列鏡頭時具備不錯的耐候效果,可在輕微下雨時安心使用。與 EOS 40D 差異僅在於機頂轉盤由黑改為銀色、機背按鈕的位置略有不同。以筆者使用 EOS 40D 約一年的經驗,初次接觸 EOS 50D 時可以毫不費力的上手,只是在想看照片資訊時,偶爾因為不習慣而壓錯按鈕而已。


▲ 與前代機種如出一轍的外形,必定讓許多 EOS 40D 玩家感到似曾相識


▲ 按鈕位置稍微修正,用起來比 EOS 40D 更直覺化,3 吋液晶螢幕也多了一層鍍膜。筆者實際使用時,覺得 LCD 不僅畫質更細膩,在戶外艷陽下使用時,辨識度也比舊款機種更上一層樓。

▲ 機頂轉盤改為銀色,並在觀景窗左側加上 Live View 啟動按鈕

筆者相當肯定 Canon 中階單眼的機身設計,握感相當出色。當初筆者選購相機時曾親自比較 Nikon D300、Canon EOS 40D、Sony α700 等,覺得 EOS 40D 握起來最舒適,成為後來下定決心的重要關鍵之一。EOS 50D 繼承前代機種的優秀握感,重量也恰到好處,男性玩家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到沉重吃力。

操作與功能
在拍攝時,倘若我們按液晶螢幕下方的 INFO 鈕兩次,便可透過 LCD 觀看目前拍攝設定,包括曝光模式、光圈、快門值、曝光補償、白平衡、相片風格、對焦點選擇等狀態。假如不想使用機頂的單色 LCD 螢幕,這種方式也是方便的選擇。

▲ 即時反應狀況的拍攝狀態

輕按 Menu 按鈕,我們會發現 Canon EOS 50D 的選單相當精美,比 EOS 40D 更有設計感。對新手而言也很易懂,因為分類有邏輯,接觸不久就能記住需要的功能位於哪些位置。

▲ 可分別選擇 RAW 檔與 JPEG 的尺寸與畫質

▲ 「自動亮度優化」是首度出現在中階機種的新功能,但筆者測試後覺得差異不大。

▲ 感光度可從 100 到 3200,並提供 H1(6400)與 H2(12800)的選項。

此外,EOS 50D 的 Live View 模式也比 EOS 40D 豐富。EOS 40D 使用 LiveView 時,僅能選擇手動對焦模式,與對焦時反光鏡升起的快速對焦模式,EOS 50D 除了上述兩種外,加入了即時對焦模式,可像小 DC 那樣利用反差檢測來進行自動對焦,並支援臉部自動偵測功能,相當便利。可惜即時對焦模式的速度相當慢,拍攝移動物體時幾乎不可能成功,雖然理論上應該頗方便,但筆者往往在對焦還沒完成時就失去耐性了。

順便值得一提的是,EOS 50D 的 Auto ISO 模式終於能夠在 ISO 100 到 1600 之間聰明的自動調整,實用度大幅提升,比起 EOS 40D 只會在 ISO 400 和 800 之間跳來跳去的雞肋表現,EOS 50D 無疑令人滿意多了。

Picture Style 相片風格
對 Canon DSLR 玩家來說,Picture Style 是最獨特、最好用的功能之一。有別於其它廠牌效果不怎麼突出的情境模式,Picture Style 效果就彷彿換底片一樣立竿見影、充滿彈性。EOS 50D 機身內建原廠設計的標準(Standard)肖像(Portrait)風景(Landscape)中性(Neutral)忠實(Faithful)單色(Monochrome)六種模式,還可讓使用者自行安裝三組自行開發或網路下載的相片風格,例如 LOMO、Olympus Blue、櫻花、楓葉等各種獨特風格,都有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玩家開發、分享。

官方提供的樣式中,以肖像風景兩種最歡迎,以肖像相片風格拍攝人像時,膚色顯得更加粉嫩紅潤,讓畫面中的人物突顯出來。而風景相片風格則加藍、綠色飽和度,在晴天拍攝時,往往馬上呈現出最棒的效果,甚至比許多人用 Photoshop 調出的效果更好,對初學者來說便利極了。

假如追求以真實色彩為基準的影像,筆者推薦使用中性相片風格並設定為對比度 +1飽和度 +1銳利度 4,效果相當好。另外,筆者叮嚀,雖然風景相片風格看起來很亮麗,但由於它會將暗部細節的對比調低,若拿來拍人,皮膚質感看起來會怪怪的,因此建議拍攝人物的時候,還是乖乖用其它 Picture Style 比較好。

以下照片比對使用 EOS 50D 拍攝 RAW 檔,以不同相片風格輸出 JPEG,無其它後製。







連拍速度
Canon EOS 50D 提供每秒 6.3 張連拍,雖然由於畫素提升導致影像處理時間增長,使得連拍速度比 EOS 40D 的每秒 6.5 張略低一點點,但實際使用時感覺完全相同,感受不出差異之處。搭配 AI-Servo 智慧型連續對焦,即使拍攝超速行進中的高鐵列車,依然綽綽有餘,對有拍攝活動甚至運動場合需求的職業玩家而言非常便利。RAW 檔可連續 16 張,JPEG 可達 60 張 不間斷拍攝,假如搭配效率夠高的記憶卡,儲存過程也將相當迅速。


超實用 KIT 鏡:EF-S 18-200mm f3.5-5.6 IS
Canon EF-S 18-200mm f3.5-5.6 IS 是和 EOS 50D 一起發表的旅遊境,因此 EOS 50D 的含鏡頭 KIT 版有分為搭配 EF-S 17-85mm f4-5.6 IS USM 和搭配 EF-S 18-200mm f3.5-5.6 IS 兩種,這兩顆鏡頭的畫質表現差不多,但功能性和價格不太一樣。

剛拿到 18-200IS 時,筆者對這顆超高倍率變焦鏡沒有太大期望,覺得畫質應該十分普通。測試後發現畫質表現比想像中理想一點,雖然廣角和望遠端都有變型,且銳利度(尤其畫面邊緣)不及筆者常用的 17-40L 和 50mm f/1.4 USM,但對旅遊鏡而言,Canon 並沒令人失望,即使伸長至 200mm 端拍攝,影像仍保有及格的細節辨識度,加上效果立竿見影的光學防手震,使我在測試的幾天裡獲得相當愉快的拍攝經驗,甚至換回 17-40L 還因為沒有防手震而不太習慣。

Canon 並沒有為這顆鏡頭加裝 USM 超音波馬達,幸好自動對焦非常明快迅速,只是會有一般鏡身馬達運作時常見的輕微噪音與震動感。個人認為以其價格來說,算是一隻物有所值的原廠旅遊鏡。


▲ 廣角端變形測試,程度與 Nikon 同規格旅遊鏡差不多。


▲ 原廠 DPP 軟體可自動判別鏡頭、焦段,然後進行矯正。







▲ 200mm 端,100% 裁切


200mm, f8, 1/200s(DPP 調亮)

畫質表現
● 1510 萬畫素實力
Canon 發表 EOS 50D 時,曾有技術文件提到這款新的 1510 萬畫素 CMOS 由於採用像素間更緊密排列方式的新技術,更完整運用有限的 CMOS 面積,而並非縮小每個像素所佔面積而達成,因此每個像素的面積和過去的千萬畫素機種差不多,因此不會因為犧牲每個畫素的大小而導致更多雜訊,或成像劣化。

實際測試結果,個人覺得 50D 畫質相當不錯,尤其在使用解像力夠高的鏡頭時,更能將高畫素的細節實力展現出來。但這塊 CMOS 也像是照妖鏡一樣,當使用畫質普通的鏡頭時,使用者會發現銳利度下降許多,因此筆者建議 50D 使用者儘可能選購畫質評價高的鏡頭,體會 1500 萬畫素帶來的極致表現,

● 感光度表現
在 1 : 1 展開全圖觀看時,個人覺得 EOS 50D 雜訊似乎稍微比 EOS 40D 多一點點,差異很小,若不仔細看甚至可說是一模一樣。但由於 1510 萬畫素優勢,在縮圖後,雜訊反而比 EOS 40D 更不明顯,因為雜訊被縮的更小了。因此以整體表現來看,EOS 50D 的低雜訊不是藉由影像處理過程的大幅改良,而是以高畫素使雜訊相對變得不明顯。

以下提供 ISO 100 - 12800 原圖下載。
   
          ▲ ISO100                 ▲ ISO200
   
          ▲ ISO400                 ▲ ISO800
   
         ▲ ISO1600                  ▲ ISO3200
   
         ▲ ISO6400                 ▲ ISO12800

ISO 3200 仍屬個人能夠接受的範圍,當使用 ISO 6400 和 12800 時,雜訊相當明顯,但在某些緊急狀況下,例如夜間搶拍等以成功率為優先的狀況,這兩個選項當然可說是聊勝於無。

結論
Canon EOS 50D 功能完備,在補強許多前代機種的小弱點之後,可說是翩翩來遲的面面俱到。1510 萬畫素的影像在以完整解析度觀看時雖然畫質稍軟,但獲得的整體細節比 EOS 40D 的 1010 萬畫素豐富。個人對 EOS 50D 評價相當正面,以一台中階 APS-C 數位單眼而言,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了。對於 EOS 350D、400D、20D 等早期入門機身使用者,升級到 EOS 50D 一定會讓您大呼過癮。至於已擁有 EOS 40D、450D 等近期機身的玩家,個人倒是覺得先好好享受,等等看後續機種也不遲。

   優點
   ● 乾淨、低雜訊的影像品質
   ● 亮部到暗部的階調柔和自然
   ● 對焦迅速準確,微光環境仍應付自如
   ● 清晰細膩的三吋液晶螢幕
   ● 自動白平衡優於市面多數機種
   ● 機身握感極佳
   ● 防滴防塵
   ● 自動對焦微調,可修正鏡頭移焦
   ● 原廠鏡頭種類充裕完整
   ● 原廠軟體 DPP 簡單易用
   ● 檔案存取速度令人滿意
   ● 售價合理

   缺點
   ● Live View 即時對焦模式速度極慢
   ● 九個自動對焦點過於集中
   ● 自動亮度優化功能效果不明顯
   ● 曝光補償僅能增減各 2 EV
   ● 無錄片影製功能
   ● 點測光無法與對焦點完全連動


實拍範例,機身直出 JPEG,無後製:

18-200IS, 200mm, f5.6, 1/50s, ISO1600

18-200IS, 18mm, f8, 1/100s, ISO100

18-200IS, 18mm, f3.5, 1/25, ISO250

18-200IS, 200mm, f5.6, 1/320s, ISO250

18-200IS, 200mm, f5.6, 1/200s, ISO1600

18-200IS, 200mm, f5.6, 1/250s, ISO500


50/1.4 USM, f2.8, 1/80s, ISO1000


50/1.4 USM, f2.0, 1/180s, ISO1250


18-200IS, 18mm, f3.5, 1/30s, ISO100


18-200IS, 130mm, f5.6, 1/250s, ISO100


18-200IS, 200mm, f5.6, 1/250s, ISO640


18-200IS, 50mm, f5, 1/80s, ISO800


18-200IS, 50mm, f5, 1/160s, ISO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