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 感光元件」發明者獲 2009 諾貝爾物理獎

OscarCheng | 相機攝影器材
共同發明 CCD 感光元件的美國科學家鮑以爾(Willard S. Boyle)與史密斯(George E. Smith)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一部分獎項。這兩位科學家於 1969 年在貝爾實驗室研發出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簡稱 CCD),並在一年內製作出人類歷史上首台以 CCD 為基礎的相機,成為現今數位相機的基礎原型機種。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10/07/4121/oscar210_1_1cd706182b79cfdbf07477d9794ee811.jpg
▲ 發明 CCD 感光元件的鮑以爾與史密斯。

瑞典皇家學院於昨天正式公佈 2009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名單,分別由發明光纖技術的華人科學家高錕,及發明 CCD 感光元件的美國科學家的鮑以爾和史密斯三人共同獲獎。總獎金為 140 萬美元,其中高錕可獲得 50% 獎金,而鮑以爾和史密斯各能獲得 25% 的獎金。他們的發明都對現今數位網路的應用提供了巨大而且創新的貢獻,因此瑞典皇家學院決定將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這三位傑出科學家。

鮑以爾在西元 1969 年與史密斯共同發明電荷耦合元件(CCD),成為數位相機最原始的電子之眼。這項發明其實是以愛因斯坦在 1921 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光電理論為基礎而加以實現化,CCD 能夠感應光線並轉換為電子訊號,利用光線的強弱來形成強弱程度不等的電荷。研發時最大技術挑戰在於如何統合、讀取來自感應陣列上數量龐大的訊號,並在短時間內將電子訊號完整輸出。CCD 可說是數位相機的電子之眼,能夠以電子式的感測方式取代傳統底片,可說是現代攝影領域裡的最具革命性的發明之一,讓全世界人們都能夠得以看見來自外太空以及深海的清晰影像。此外 CCD 技術也充分發揮於許多醫療診斷,以及微型手術的應用上。

附帶一提的是,今年得獎的另一位、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獲獎者高錕,從將近四十年前就開始研發光纖技術,透過訊號傳遞過程無失真的石英玻璃導管,讓長距離傳輸電子訊號的技術化不可能為可能。高錕得知獲獎後表示,正是透過光纖技術帶來的好處,他得獎的喜訊才能夠這麼快的傳遞千里。高錕是華人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因此台灣人應該多多少少也能感到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