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專業的中堅份子.Olympus E-30 試用心得分享
前言
Olympus 在 2008 年上半年陸續推出入門級的 E-420 和 E-520之後,其旗下 E-System 產品始終都還缺少一塊拼圖,那就是令許多 O 家迷殷殷期盼的準專業級機種。自從元老始袓 E-1 於 2003 年六月上市後,在機身部份,Olympus 就一直將重點放在入門級級距的研發上,在這段時間陸續推出了 E-300、E-500、E-330、E-410、E-510,再來才是新一代旗艦機王 E-3 的問世,但也和 E-1 相隔了四年之久。
隨著時間來到 2008 年的下半年,Nikon 與 Canon也紛紛推出了新一代的準專業級機種:D90 與 50D。介於入門級和旗艦級之間的準專業級機種,一直以來都有廣大的支持者,也是不滿足入門級機身且對於旗艦級機種預算不足之攝影者的最佳選擇,比起入門級機身還可靠的信賴感、多數功能獨立的按鍵、更優秀的性能,甚至從旗艦級機身下放的部份功能,都是這個級距所吸引人的特質,所以,在 2008 年十一月,E-30 問世了。
E-30從一推出之後,其規格部份就令 O 家迷有相當程度的驚豔,包括從 E-3 下放的 11 點雙十字對焦系統,對焦亮度範圍從 -2EV ~ 19EV,足可媲美 E-3 優秀的對焦性能;每秒 5 張高速連拍,最多可連續拍攝 12 張 RAW 檔,也和 E-3 齊鼓相當。且相較於旗艦級的 E-3,準專業級的 E-30 在其它地方與電子功能方面更有所精進,例如採用全新 1,230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像素較 E-3 的 1,000 畫素有所提升、全新 TruePic III+ 影像處理系統、2.7 吋雙軸性多角度 HyperCrystal II 半透射式可翻轉 LCD 螢幕(E-3 是 2.5 吋)、支援 16:9 等九種影像比例、六種藝術濾鏡、重複曝光和電子式水平儀等等,都可以看得出 Olympus 在 E-30 身上的野心,這篇,就帶各位來看看 Olympus 第一款中階 D-SLR 的各方面表現。
▲ 今天的主角:Olympus E-30 準專業數位單眼相機
Olympus E-30 重點規格
.全新 4/3」 1,230 萬畫素高速 Live MOS 感光元件
.全新 TruePic III+ 影像處理系統
.移植自 E-3 的 11 點雙十字千鳥對焦系統,對焦亮度範圍: -2EV ~ 19EV
.業界最可靠的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
.搭載 2.7 吋雙軸性多角度 HyperCrystal Ⅱ 半透射式可翻轉 LCD 螢幕
.超越同儕機的 98% 光學觀景窗視野涵蓋率,1.02x 放大率
.五級機身防手震
.每秒 5 張高速連拍,最多可連續拍攝 12 張 RAW 檔
.快門速度範圍:1/8000 秒 ~ 60 秒
.±5 EV 級曝光補償 (可 1/3、1/2、1 EV 級距調整)
.閃燈高速同步快門達 1/250 秒
.支援臉部偵測與自動對焦的 LiveView 即時預覽
.提供九種影像比例
.提供六種藝術濾鏡
.支援重複曝光功能
.支援電子式水平儀
.支援像素映射
.支援 Olympus RC 無線閃燈系統
.可修正鏡頭移焦的「AF 調整模式」
.自動補償亮暗部細節的「灰階」功能
.ISO 感光範圍:100~3200
.支援 CF / XD 雙記憶卡
.使用容量 1500mAh 的 BLM-1 鋰電池,約可拍攝 650 張照片(根據 CIPA標準)
.外觀尺寸 142 x 108 x 75mm
.機身淨重 655g
.官方單機身建議售價:NT $45,900 元
外觀設計
若有在玩攝影的你一定會發現,各家 D-SLR 的外觀都有一定的基因,故一看到 E-30 就知道它有著 Olympus 的血統,就算將它機身上的 Mark 和型號遮住也不會讓人猜錯家。首先來談談外觀與重量,E-30 的外觀尺寸為 142 x 108 x 75mm,重 655g,比起同儕機來講,4/3 系統所強調的體積優勢在 E-30 身上並沒有被顯現出來,甚至比 Nikon D90 還重了約 35g 左右,這點的確是 Olympus在下一代機身設計上應該改進的地方。
▲ Olympus E-30 機身正面。
機身正面我們分成三個部份來看,從鏡頭接環的右側由上而下,分別是 E-30 的型號標示、棚閃端子連接埠、鏡頭釋放鈕和旁邊的 Four Thirds 標誌,以及 Olympus 自家的 IS 影像穩定系統 logo。
▲ Olympus E-30 機身正面右側分佈。
鏡頭接環的左側上方那個白點可不是對焦輔助燈,那是白平衡感應器,有利於自動平白衡的判斷上更為精準,在白平衡感應器的左邊可看到前指令轉盤和上方的快門鍵。
而在鏡頭接環的左側下方則有景深預覽鈕和紅外線搖控接收器,搖控接收器所在的地方同時也是自拍倒數計時器。
在 E-30 型號的側邊,有著內建閃光燈的按鈕,是採用電子式的,意思是說要開機後該按鈕才會有作用,在開機狀態下按下該按鈕,內建閃燈則會應聲彈起。E-30 的內建閃燈最大 GN 值可達 18,可做 ±3 EV 的亮度補償調整、TTL 自動、自動、全手動、前廉同步、後廉同步等常見閃燈功能,並可搖控 Olympus 自家的 RC 系列無線閃燈系統,進行多閃燈攝影。
▲ 內建閃光燈,最大 GN 值可達 18。
接下來看看機身的兩側,首先在左側下方可以看到可提供市電的電源接孔,而右側的部份則僅有記憶卡插槽。
▲ Olympus E-30 機身左側。
▲ Olympus E-30 機身右側。
Olympus 的 D-SLR 一向都只支援 CF 和 XD 這兩種規格的記憶卡,直到 E-P1 的問世才開始順應潮流改用 SD 記憶卡。附帶一提的是,E-30 的全景模式一定要使用 Olympus 自家推出的 XD 記憶卡才能正常使用該功能。
▲ CF / XD 記憶卡雙插槽。
準專業級以上的機種在其機頂的設計上都大同小異,通常在機頂右側都會按插上單色 LCD 顯示屏,而模式轉盤則被安排在另一側,中間則是外閃熱靴。在單色 LCD 顯示屏的前方,分別有 ISO、EV、WB和 LCD發光鈕等功能按鍵被獨立出來,提供使用者能快速調整各項拍攝參數,其操作性是入門級 D-SLR 所望其項背的。
▲ Olympus E-30 機身頂部分佈。
E-30 的單色 LCD 顯示屏幾乎可以顯示所有的參數資訊,除了要瀏覽照片,或是進入 Menu 選單和 Live View 之外,平常幾乎可以說用不到機身背面的那塊 2.7 吋 半透射式可翻轉 LCD 螢幕,更能達到節省電力目的。而在光線不足的地方也可以靠 LCD 的發光鈕來開啟燈光,便可看清楚 LCD 上的各項資訊。
▲ 資訊豐富的單色 LCD 顯示屏。
▲ 單色 LCD 顯示屏可發光出綠色光芒。
模式轉盤上除了基本的 Auto、P、A、S、M 模式外,還有人像、風景、微距、運動、夜間人像與藝術濾鏡 / 場景模式。
接著來看背面部份,所有的操作按鍵都圍繞在那塊 2.7 吋半透射式可翻轉LCD 螢幕的周圍。除了 E-4xx 之外,E-5xx 等級以上的機身都會有獨立的功能按鍵,例如 ISO、白平衡、測光模式和 AF 模式都會被獨立出來,不用在層層選單中尋找,使攝影者能更直覺式的拍照。而相較於筆者現在用的 E-520 是將上述這幾個功能獨立在四個方向鍵上,E-30 則更進一步的將這些功能賦予獨立的按鍵,讓方向鍵能有其它的用途,加上 E-30 擁有前後兩個指令轉盤,操作性更勝一籌,而其它如對焦對選擇鍵、Fn 鍵、AEL/AFL 鍵、IS 鍵、EV 鍵、連拍 / 自拍鍵、Live View 啟動鍵和 Menu 鍵等都是相同的。
E-30 所搭載的是 2.7 吋雙軸性多角度 HyperCrystal II 半透射式(semi-transmissive)LCD 螢幕,擁有 176° 視角,相較於 E-3 僅 2.5 吋且容易色偏的 LCD 表現要好上不少,且可做垂直與水平的任意角度翻轉,無論是特殊角度的 Live View 取景,或是要分享照片給身邊的人觀看,都非常的方便,而半透射式的設計可改善在戶外強光下的畫面亮度表現。
在機底部份可以看到配有電池艙蓋和腳架鎖孔,E-30 並支援和 E-3 相同的 HLD-4 垂直手把,也可以看見 E-30 是 Made in China。在此要說明的是,雖然 Olympus 的 E-System 都是在中國製造生產,但其品質和各家 D-SLR 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E-30 的電力來源為容量 1500mAh 的 BLM-1 鋰電池,根據 CIPA 標準測試,可拍攝張數約為 650 張,續航力方面表現中規中距。
Olympus 一向以引為傲且廣受好評的優勢之一就是那可靠的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E-System 的感光元件是被完全密封的,所以無須擔心灰塵會附著於感光元件上,若有灰塵附著,則是附著在感光元件前方的超音波濾鏡上。而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在每次開機時,會以每秒鐘 3 萬次的垂直震動來震落附著於感光元件前超音波濾鏡上的塵埃,並將震落的塵埃集中於集塵元件上,使其不再影響辛苦攝得的影像,以達到最理想的除塵效果。根據國外網站測試各家的除塵系統,Olympus E-System 的 SSWF 超音波除塵是目前所有各家 D-SLR 中最有效率的除塵系統。
▲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與感光元件意示圖。
▲ 每次開機當超音波除塵系統在運作時,機身背面的 SSWF 燈會閃爍告知。
五級 IS 影像穩定系統
Olympus 一向將影像穩定系統內建於 E-5xx 等級以上的機身當中,其優點是無論接上自家的任何4/3系統鏡頭群,或是轉接它牌的鏡頭,都能達到防手震的效果。而 E-30 的影像穩定系統可達和 E-3 相當的五級的安全快門速度,比起筆者的 E-520 還要再多出一級,當在較昏暗的環境中使用如 kit 鏡等光圈較小的鏡頭時,更能提高拍攝成功影像的機會。且 Olympus 的影像穩定系統共有三種模式,除了水平和垂直影像穩定器同時開啟的 IS1 之外,另外還有 IS2 與 IS3,分別可單獨啟動垂直影像穩定器或水平影像穩定器,讓攝影者在水平或垂直移動相機時也能減輕相機的晃動。
▲ 內建五級的 IS 影像穩定系統。
每秒 5 張高速連拍
E-30 的每秒 5 張高速連拍速度在同儕機中算是表現不錯,此一級距機身的連拍性能大約也都在 5 FPS 左右。此連拍速度足以應付愛動的孩童,或快速移動的目標,例如飛奔中的竉物與交通工作等,是很實用。E-30 在 5 FPS 高速連拍的狀態下,可連拍 12 張 RAW 檔或 JPEG 檔直到記憶卡用滿為止。
操作與功能
看完外觀介紹之後,接著來看看 E-30 的操作介面、選單與重點功能。身為準專業級的機種,除了有部份 E-3 下放的功能之外,還多了許多新增的實用功能,這些新功能的加入,讓 E-30 能有更完善的操作空間,也讓攝影者能減少在電腦上後製的時間,直接透過 E-30 就能攝出更豐富的影像創作。
超級控制面板
E-System 在 LCD 螢幕上都提供了這樣的操作介面,Olympus 稱之它為「超級控制面板」。在這個控制面板上同時顯示了非常詳細的拍攝資訊,包含光圈、快門、模式、日期、ISO、EV、白平衡、灰階、AF 模式、測光模式、閃燈模式、畫質設定等等,通通都可以直接透過超級控制面板來做設定,方便無比。
▲ 超級控制面板。
Menu選單
E-30 的 Menu 選單共分為三大類,分別為拍照設定、相片編輯和工具設定,且能設定的項目頗為豐富,需要細項的設定,按下 Menu 鍵就對了。
對焦系統
E-30 擁有移稙至自家旗艦機王 E-3 的 11 點對焦系統,每 1 個對焦點都是採用雙十字結構,垂直、水平交錯,共有 44 個獨立資料集合點,讓 E-30 能有媲美 E-3 快速且精準的對焦性能,且 E-30 的對焦系統亮度範圍從 -2EV ~ 19EV,在低亮度的環境下能有效減少鏡頭拉風箱的機會。若搭配自家 Zuiko Digital 12-60 f/2.8-4.0 SWD 等擁有 SWD 超音波對焦馬達的鏡頭,對焦表現會更上一層樓。
▲ Olympus E-30 觀景窗意示圖。
AF模式
和其它 E-System 一樣,E-30 也提供了五種對焦模式,分別為:單一自動對焦(S-AF)、連續自動對焦(C-AF)、手動對焦(MF)、單一自動對焦 + 手動對焦(S-AF + MF)和連續自動對焦 +手動對焦(C-AF + MF)。可以根據被攝目標的型態,例如:靜物,或是移動中的車子,或是微距等來選擇當時當適合的對焦模式。
▲ AF 模式選單。
測光模式
隨者拍攝環境或主題的不同,E-30 共有五種測光模式可供選擇。除了一般相機常見的權衡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點測光之外,還有亮部點測光和暗部點測光兩種測光方式,算是比較特別的。其中權衡測光還可以類似對焦點連動的方式,針對被攝目標來進行權衡測光。
▲ 測光模式選單。
白平衡
雖然 E-30 設有白平衡感應器,但自動白平衡在光源複雜的環境下還是會有誤判的可能,因此有內建的 8 種預設白平衡可供選擇,另外也可單鍵自訂白平衡和自訂色溫 K 數。而且針對自動白平衡與 8 種預設白平衡也提供了白平衡補償的微調,可以根據拍照時的色溫來微調 A(紅-藍) / G(綠-洋紅) 等來使相片能達到正常的色溫表現。
畫質設定
E-30 提供了 JPEG、RAW 和 RAW + JPEG 的影像儲存方式。其中在 JPEG 的影像格式裡,還提供了三種影像大小(Large、Middle、Small)及四種壓縮比率(Super Fine、Fine、Normal、Basic)可讓攝影者自行選擇想要的影像尺寸與品質。一直以來,Olympus E-System 為人稱道的就是那優秀的 JPEG 直出效果,配上光學表現優異的 Zuiko Digital 鏡頭,是許多懶的後製與不喜歡拍 RAW 檔的攝影者心中的最佳選擇之一。
▲ 畫質設定選單。
拍攝模式
這個功能有點類似其它家的相片風格,共有鮮豔(VIVID)、自然(NATURAL)、柔和(MUTED)、肖像(PORTRAIT)、黑白和用戶自訂共六種。每一種模式還可以加以調整細項參數,如:對比度、清晰度和彩度等,共有 ±2 的級距可供調整。
各級 ISO 表現
4/3 系統長期為人詬病的就是那高 ISO 的表現不夠純淨,可用的 ISO 和 APS 系統約差一級左右。不過筆者相信瞭解相機的人都知道,這實在是非戰之罪!由於 4/3 系統在先天條件的限制之下,片幅和 APS,甚至和 FF 等相機相比本來就較小,故在高 ISO 和淺影深的表現上就較顯吃虧。
無論是從以上各級 ISO 的 原圖或 100% 裁圖皆可看出,E-30 到 ISO800 時都還表現的不錯,ISO1600 開始就可看見較明顯的雜訊,不過還在可容忍的範圍內,ISO3200 就真的只能應急用了。
灰階
灰階是個很神奇的功能,它類似 Nikon 的 D-lighting。其目的就是調整和增強照片中原本較暗部份的亮度,使整張照片的明暗不要差距太大,這在反差過大或是不適合使用閃光燈的環境是很實用的功能。Olympus 的灰階分為標準、自動、亮鍵和暗鍵共四種,一般的情況下用標準即可,若需要增強暗部的細節,例如在逆光時拍照,則要將灰階設為自動。而亮鍵與暗鍵分別針對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進行修正,這箇中的妙處建議親手玩過才知道好在哪裡。
▲ 灰階選單。
電子水平儀
像筆者這種每天都會帶 D-SLR 出門的人,其愛拍照的程度可見一般。不過常常困擾筆者的是,在拍一些風景或是夜景照時,其實不太好抓到真正不傾斜的水平,加上筆者的雲台並沒有水平儀,所以若有拍出稍微歪斜的照片,都還要事後花時間轉正裁圖,徒增不少麻煩。而在這一個禮拜和 E-30 相處的日子裡,筆者愛死這個內建電子水平儀的功能了。在開啟電子水平儀之後,可以從光學觀景窗、單色 LCD 顯示屏或背面的彩色 LCD 螢幕來判斷相機是否有保持在雙向水平之中,當然應當時的拍照需求,也可以僅檢查相機是否有保持左右向的水平或是前後向的不傾斜,非常的方便,E-30 也是 Olympus 旗下第一款內建電子水平儀的 D-SLR。
自動對焦微調
現在愈來愈多的 D-SLR 都加入了可以微調鏡頭的自動對焦,讓移焦不在是件困擾攝影者的事。雖然 Olympus 的鏡頭幾乎沒有移焦的災情傳出,但 E-30 還是內建了這樣的功能,方便攝影者在使用副廠鏡頭時也能自行進行自動對焦微調。E-30 可以統一一次調整併註冊所有的鏡頭,也可以針對單一鏡頭進行微調,最多可為 20 支鏡頭註冊調整值。
▲ AF 調整模式選單。
像素映射
簡單來說,像素映射(Pixel Mapping)這個功能是在修補感光元件上的壞點,將原本壞點位置週圍正常點的像素亮度與電位值經過插補法運算完後再寫入該壞點之中,做為髮色的參考,這也是一項方便使用者的設計。
▲ 像素映射選單。
Live View 即時預覽
Olympus E-330 是世界上第一台具備 Live View 取景功能的 D-SLR,從此之後,這個實用的功能通通都內建在 Olympus 旗下所有 E-System 的產品中。在 Live View 模式下,即可透過背面的彩色螢幕來進行構圖及拍攝,其方式和使用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相同。
在 Live View 模式按下 Info 鍵,即可切換各種訊息顯示,若搭配支援 I-AF(影像對焦)的鏡頭,更能享受 11 點多區域高速影像自動對焦所帶來的便利性。
多重曝光
E-30 也內建多重曝光功能,在拍攝模式下,最多可將 4 張拍攝的照片進行合併成單一張照片,另外,最多也可以選擇 4 張已儲存在記憶卡內的 RAW 檔來進行事後合併成單一張照片,除了能創作影像外,也能直接在 E-30 上直接進行 HDR。
▲ Olympus E-30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
E-30擁有六種藝術濾鏡功能,在 Live View 模式下能立即預覽各種藝術濾鏡的效果,讓你在影像創作上能更有彈性,也能減少事後後製的時間與機會。
▲ Olympus E-30 六種藝術濾鏡實拍範例。
場景模式
Olympus 還是有為攝影新手保留場景模式在 E-30 上。E-30 共內建 11 種場景模式,能讓初次接觸攝影或單眼的初學者也能輕鬆的拍出成功的照片。
總結
和 E-30 相處不過才短短一個禮拜,但筆者的心幾乎已被 E-30 給擄走了。或許筆者本身就是 O 家用戶,加上使用的機身是較低階的 E-520,故當 E-30 出現在筆者手上後,第一個明顯感受到的就是更紮實、更令人放心的握感。E-520 的握感在同是入門級的機身來講表現已算不錯,但畢竟市場定位的不同讓兩者的機身大小與外型有所差距,E-30 的握把部份除了高度較高之外,深度也加深一些,這樣些微的改變而所獲得的手感卻是大不相同。再來就是那片可任意角度翻轉的 LCD 螢幕,加上可用的 Live View 即時預覽,讓筆者不在需要為了要拍貓狗竉物或是地上的花花草草而得整個人趴在地方用非常克難的姿勢來進行拍照,且它還有個好用的地方就是,只需將螢幕從機身拉出來 180° 就能輕鬆的分享照片給坐在對面的親朋好友觀看,不再需要將相機轉過來又轉過去,在與 E-30 相處的這一個禮拜,筆者深深感受到這個可翻轉 LCD 螢幕所帶給我的便利性。和 E-520 不同的地方還有就是機頂所多出來的 單色 LCD 顯示屏,雖然它所帶給筆者的感受並沒有像那片可翻轉的 LCD 螢幕來的深刻,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還是漸漸的在改變我使用 D-SLR 的習慣。
而筆者會愛上 E-30 的原因,還有那自 E-3 下放的 11 點雙十字千鳥對焦系統和對我非常受用的電子水平儀。從 E-520 的萬年 3 點對焦用到 E-30 的 11 點對焦,就如同從國產車升級至進口房車的那般感受,也由於 11 點對焦點都是雙十字對焦點的關係,加上對焦點的位置分佈得宜,讓筆者在構圖上不再堅守永遠只用中央對焦點來進行對焦,多少也為筆者帶來新的構圖思維。至於電子水平儀這個功能,讓我有如獲至寶之感,前面說過。筆者長期以來都深受如何拍出不歪斜水平線照片的困擾,雖然還是會有成功的時候,但大多數的照片則是需要事後調整水平, E-30 本身內建的電子水平儀,讓我在拍照的同時就能檢查水平是否歪斜而立即做出修正,要拍出正常的水平線的照片不再是件困難的事。
另外要提一下關於 E-30 影像比例的部份。前面提到過,E-30 提供了九種影像比例,包括 4:3、 3:2、16:9、6:6、5:4、7:6、6:5、7:5和3:4等,但此功能人性化的地方是,可以讓使用者選擇用光學觀景窗和 Live View 取景時分別採用不同的影像比例。這樣的好處在於,因為當我們使用光學觀景窗來取景時,除了標準的 4:3 外,我們是無法透過光學觀景窗來看出其它的影像比例應有的的取景範圍,這點在 Live View 下就不成問題。
總結來說對於 E-30 的整體表現筆者是給予高度的評價,和同儕機相比,該有的功能幾乎都有,各方面的表現也都有一定的水準,除了沒有做出 4/3 系統一直以來所強調的體積優勢、還有進步空間的自動白平衡、因片幅不同的關係而導至高 ISO 的表現不如 APS 或 FF 系統、和過高的售價(與 E-3 相比)之外,E-30 可說是一部值得入手的準專業機,尤其要推薦給從入門機考慮要升級機身的攝友,相信你在親自用過後會有一定程度的喜歡,至少筆者就是因這次的相處,便決定為自己從 E-520 升級至 E-30,讓自己日常在攝影創作上更能得心應手。
優點
.移植至 E-3 優越的對焦性能,搭上 SWD 鏡頭更能享受快狠準的對焦感受。
.業界最可靠的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
.超越同儕機的光學觀景窗視野涵蓋率與放大率。
.可翻轉的 LCD,特殊角度取景方便。
.比起入門機更高一級的機身防手震。
.水準以上的畫質表現。
.提供六種藝術濾鏡方便即時創作。
.好用的多重曝光功能。
.實用的電子式水平儀。
.內建方便的像素映射功能。
缺點
.和 E-3 相近的售價,讓有意購買 E-30 的攝友望之卻步,或是改購買 E-3。
.ISO 的可用範圍還有進步的空間。
.自動白平衡在光源複雜的環境還是會失準。
.拍攝好的照片無法事後在機身上套用藝術濾鏡效果,只能在拍攝前選用。
.無法快速切換想要的影像比例,比較麻煩。
.電池續航力在同儕機中表現不算突出。
實拍範例
以下所有的照片皆是以 Olympus E-30 拍攝,拍攝模式為 VIVID,對比度與清晰度各 +2,畫質為 Super Fine,並以 JPEG 直出。
▲ f/16.0,1/8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6.3,1/2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2,1/80,ISO25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5,ISO3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30,ISO8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4.5,1/1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4.5,1/2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5,1/25,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5,1/100,ISO32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6,ISO1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20,ISO4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13,ISO4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9,1/30,ISO8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4.0,1/16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5.6,1/16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1,1/50,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30,ISO64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5,1/80,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9.0,1/4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10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4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8.0,1/20,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8.0,1/25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0,1/5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2.8,1/6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2.0,1/16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2.0,1/25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16.0,1/10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Olympus 在 2008 年上半年陸續推出入門級的 E-420 和 E-520之後,其旗下 E-System 產品始終都還缺少一塊拼圖,那就是令許多 O 家迷殷殷期盼的準專業級機種。自從元老始袓 E-1 於 2003 年六月上市後,在機身部份,Olympus 就一直將重點放在入門級級距的研發上,在這段時間陸續推出了 E-300、E-500、E-330、E-410、E-510,再來才是新一代旗艦機王 E-3 的問世,但也和 E-1 相隔了四年之久。
隨著時間來到 2008 年的下半年,Nikon 與 Canon也紛紛推出了新一代的準專業級機種:D90 與 50D。介於入門級和旗艦級之間的準專業級機種,一直以來都有廣大的支持者,也是不滿足入門級機身且對於旗艦級機種預算不足之攝影者的最佳選擇,比起入門級機身還可靠的信賴感、多數功能獨立的按鍵、更優秀的性能,甚至從旗艦級機身下放的部份功能,都是這個級距所吸引人的特質,所以,在 2008 年十一月,E-30 問世了。
E-30從一推出之後,其規格部份就令 O 家迷有相當程度的驚豔,包括從 E-3 下放的 11 點雙十字對焦系統,對焦亮度範圍從 -2EV ~ 19EV,足可媲美 E-3 優秀的對焦性能;每秒 5 張高速連拍,最多可連續拍攝 12 張 RAW 檔,也和 E-3 齊鼓相當。且相較於旗艦級的 E-3,準專業級的 E-30 在其它地方與電子功能方面更有所精進,例如採用全新 1,230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像素較 E-3 的 1,000 畫素有所提升、全新 TruePic III+ 影像處理系統、2.7 吋雙軸性多角度 HyperCrystal II 半透射式可翻轉 LCD 螢幕(E-3 是 2.5 吋)、支援 16:9 等九種影像比例、六種藝術濾鏡、重複曝光和電子式水平儀等等,都可以看得出 Olympus 在 E-30 身上的野心,這篇,就帶各位來看看 Olympus 第一款中階 D-SLR 的各方面表現。
▲ 今天的主角:Olympus E-30 準專業數位單眼相機
Olympus E-30 重點規格
.全新 4/3」 1,230 萬畫素高速 Live MOS 感光元件
.全新 TruePic III+ 影像處理系統
.移植自 E-3 的 11 點雙十字千鳥對焦系統,對焦亮度範圍: -2EV ~ 19EV
.業界最可靠的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
.搭載 2.7 吋雙軸性多角度 HyperCrystal Ⅱ 半透射式可翻轉 LCD 螢幕
.超越同儕機的 98% 光學觀景窗視野涵蓋率,1.02x 放大率
.五級機身防手震
.每秒 5 張高速連拍,最多可連續拍攝 12 張 RAW 檔
.快門速度範圍:1/8000 秒 ~ 60 秒
.±5 EV 級曝光補償 (可 1/3、1/2、1 EV 級距調整)
.閃燈高速同步快門達 1/250 秒
.支援臉部偵測與自動對焦的 LiveView 即時預覽
.提供九種影像比例
.提供六種藝術濾鏡
.支援重複曝光功能
.支援電子式水平儀
.支援像素映射
.支援 Olympus RC 無線閃燈系統
.可修正鏡頭移焦的「AF 調整模式」
.自動補償亮暗部細節的「灰階」功能
.ISO 感光範圍:100~3200
.支援 CF / XD 雙記憶卡
.使用容量 1500mAh 的 BLM-1 鋰電池,約可拍攝 650 張照片(根據 CIPA標準)
.外觀尺寸 142 x 108 x 75mm
.機身淨重 655g
.官方單機身建議售價:NT $45,900 元
外觀設計
若有在玩攝影的你一定會發現,各家 D-SLR 的外觀都有一定的基因,故一看到 E-30 就知道它有著 Olympus 的血統,就算將它機身上的 Mark 和型號遮住也不會讓人猜錯家。首先來談談外觀與重量,E-30 的外觀尺寸為 142 x 108 x 75mm,重 655g,比起同儕機來講,4/3 系統所強調的體積優勢在 E-30 身上並沒有被顯現出來,甚至比 Nikon D90 還重了約 35g 左右,這點的確是 Olympus在下一代機身設計上應該改進的地方。
▲ Olympus E-30 機身正面。
機身正面我們分成三個部份來看,從鏡頭接環的右側由上而下,分別是 E-30 的型號標示、棚閃端子連接埠、鏡頭釋放鈕和旁邊的 Four Thirds 標誌,以及 Olympus 自家的 IS 影像穩定系統 logo。
▲ Olympus E-30 機身正面右側分佈。
▲ 機身正面左側有著白平衡感應器。
而在鏡頭接環的左側下方則有景深預覽鈕和紅外線搖控接收器,搖控接收器所在的地方同時也是自拍倒數計時器。
▲ 景深預覽鈕和紅外線搖控接收器。
在 E-30 型號的側邊,有著內建閃光燈的按鈕,是採用電子式的,意思是說要開機後該按鈕才會有作用,在開機狀態下按下該按鈕,內建閃燈則會應聲彈起。E-30 的內建閃燈最大 GN 值可達 18,可做 ±3 EV 的亮度補償調整、TTL 自動、自動、全手動、前廉同步、後廉同步等常見閃燈功能,並可搖控 Olympus 自家的 RC 系列無線閃燈系統,進行多閃燈攝影。
▲ 內建閃光燈,最大 GN 值可達 18。
接下來看看機身的兩側,首先在左側下方可以看到可提供市電的電源接孔,而右側的部份則僅有記憶卡插槽。
▲ Olympus E-30 機身左側。
▲ Olympus E-30 機身右側。
Olympus 的 D-SLR 一向都只支援 CF 和 XD 這兩種規格的記憶卡,直到 E-P1 的問世才開始順應潮流改用 SD 記憶卡。附帶一提的是,E-30 的全景模式一定要使用 Olympus 自家推出的 XD 記憶卡才能正常使用該功能。
▲ CF / XD 記憶卡雙插槽。
準專業級以上的機種在其機頂的設計上都大同小異,通常在機頂右側都會按插上單色 LCD 顯示屏,而模式轉盤則被安排在另一側,中間則是外閃熱靴。在單色 LCD 顯示屏的前方,分別有 ISO、EV、WB和 LCD發光鈕等功能按鍵被獨立出來,提供使用者能快速調整各項拍攝參數,其操作性是入門級 D-SLR 所望其項背的。
▲ Olympus E-30 機身頂部分佈。
E-30 的單色 LCD 顯示屏幾乎可以顯示所有的參數資訊,除了要瀏覽照片,或是進入 Menu 選單和 Live View 之外,平常幾乎可以說用不到機身背面的那塊 2.7 吋 半透射式可翻轉 LCD 螢幕,更能達到節省電力目的。而在光線不足的地方也可以靠 LCD 的發光鈕來開啟燈光,便可看清楚 LCD 上的各項資訊。
▲ 資訊豐富的單色 LCD 顯示屏。
▲ 單色 LCD 顯示屏可發光出綠色光芒。
▲ Olympus E-30 模式轉盤。
接著來看背面部份,所有的操作按鍵都圍繞在那塊 2.7 吋半透射式可翻轉LCD 螢幕的周圍。除了 E-4xx 之外,E-5xx 等級以上的機身都會有獨立的功能按鍵,例如 ISO、白平衡、測光模式和 AF 模式都會被獨立出來,不用在層層選單中尋找,使攝影者能更直覺式的拍照。而相較於筆者現在用的 E-520 是將上述這幾個功能獨立在四個方向鍵上,E-30 則更進一步的將這些功能賦予獨立的按鍵,讓方向鍵能有其它的用途,加上 E-30 擁有前後兩個指令轉盤,操作性更勝一籌,而其它如對焦對選擇鍵、Fn 鍵、AEL/AFL 鍵、IS 鍵、EV 鍵、連拍 / 自拍鍵、Live View 啟動鍵和 Menu 鍵等都是相同的。
▲ Olympus E-30 機身背面份佈。
E-30 所搭載的是 2.7 吋雙軸性多角度 HyperCrystal II 半透射式(semi-transmissive)LCD 螢幕,擁有 176° 視角,相較於 E-3 僅 2.5 吋且容易色偏的 LCD 表現要好上不少,且可做垂直與水平的任意角度翻轉,無論是特殊角度的 Live View 取景,或是要分享照片給身邊的人觀看,都非常的方便,而半透射式的設計可改善在戶外強光下的畫面亮度表現。
▲ 2.7 吋雙軸性多角度可翻轉 LCD 螢幕。
▲ 半透射式的設計可改善在戶外強光下的畫面亮度表現。
▲ 半透射式的設計可改善在戶外強光下的畫面亮度表現。
在機底部份可以看到配有電池艙蓋和腳架鎖孔,E-30 並支援和 E-3 相同的 HLD-4 垂直手把,也可以看見 E-30 是 Made in China。在此要說明的是,雖然 Olympus 的 E-System 都是在中國製造生產,但其品質和各家 D-SLR 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Olympus E-30 機身底部份佈。
▲ 容量為 1500mAh 的 BLM-1 鋰電池,續航力約為 650 張。
SSWF 超音波除塵Olympus 一向以引為傲且廣受好評的優勢之一就是那可靠的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E-System 的感光元件是被完全密封的,所以無須擔心灰塵會附著於感光元件上,若有灰塵附著,則是附著在感光元件前方的超音波濾鏡上。而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在每次開機時,會以每秒鐘 3 萬次的垂直震動來震落附著於感光元件前超音波濾鏡上的塵埃,並將震落的塵埃集中於集塵元件上,使其不再影響辛苦攝得的影像,以達到最理想的除塵效果。根據國外網站測試各家的除塵系統,Olympus E-System 的 SSWF 超音波除塵是目前所有各家 D-SLR 中最有效率的除塵系統。
▲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與感光元件意示圖。
▲ 每次開機當超音波除塵系統在運作時,機身背面的 SSWF 燈會閃爍告知。
Olympus 一向將影像穩定系統內建於 E-5xx 等級以上的機身當中,其優點是無論接上自家的任何4/3系統鏡頭群,或是轉接它牌的鏡頭,都能達到防手震的效果。而 E-30 的影像穩定系統可達和 E-3 相當的五級的安全快門速度,比起筆者的 E-520 還要再多出一級,當在較昏暗的環境中使用如 kit 鏡等光圈較小的鏡頭時,更能提高拍攝成功影像的機會。且 Olympus 的影像穩定系統共有三種模式,除了水平和垂直影像穩定器同時開啟的 IS1 之外,另外還有 IS2 與 IS3,分別可單獨啟動垂直影像穩定器或水平影像穩定器,讓攝影者在水平或垂直移動相機時也能減輕相機的晃動。
▲ 內建五級的 IS 影像穩定系統。
以下特別拍了兩張測試照,分別是 IS 關閉和 IS 開啟,拍攝資訊都同為 f/3.5,快門 1/8 秒,ISO 1000,鏡頭等效焦距為 44mm,從結果就可很明顯的看出有無開啟 IS 影像穩定系統的差別。
▲ IS OFF
|
▲ IS OFF 100% 裁切
|
▲ IS ON |
▲ IS ON 100% 裁切 |
每秒 5 張高速連拍
E-30 的每秒 5 張高速連拍速度在同儕機中算是表現不錯,此一級距機身的連拍性能大約也都在 5 FPS 左右。此連拍速度足以應付愛動的孩童,或快速移動的目標,例如飛奔中的竉物與交通工作等,是很實用。E-30 在 5 FPS 高速連拍的狀態下,可連拍 12 張 RAW 檔或 JPEG 檔直到記憶卡用滿為止。
操作與功能
看完外觀介紹之後,接著來看看 E-30 的操作介面、選單與重點功能。身為準專業級的機種,除了有部份 E-3 下放的功能之外,還多了許多新增的實用功能,這些新功能的加入,讓 E-30 能有更完善的操作空間,也讓攝影者能減少在電腦上後製的時間,直接透過 E-30 就能攝出更豐富的影像創作。
超級控制面板
E-System 在 LCD 螢幕上都提供了這樣的操作介面,Olympus 稱之它為「超級控制面板」。在這個控制面板上同時顯示了非常詳細的拍攝資訊,包含光圈、快門、模式、日期、ISO、EV、白平衡、灰階、AF 模式、測光模式、閃燈模式、畫質設定等等,通通都可以直接透過超級控制面板來做設定,方便無比。
▲ 超級控制面板。
Menu選單
E-30 的 Menu 選單共分為三大類,分別為拍照設定、相片編輯和工具設定,且能設定的項目頗為豐富,需要細項的設定,按下 Menu 鍵就對了。
▲ Olympus E-30 的 Menu 選單。 |
E-30 擁有移稙至自家旗艦機王 E-3 的 11 點對焦系統,每 1 個對焦點都是採用雙十字結構,垂直、水平交錯,共有 44 個獨立資料集合點,讓 E-30 能有媲美 E-3 快速且精準的對焦性能,且 E-30 的對焦系統亮度範圍從 -2EV ~ 19EV,在低亮度的環境下能有效減少鏡頭拉風箱的機會。若搭配自家 Zuiko Digital 12-60 f/2.8-4.0 SWD 等擁有 SWD 超音波對焦馬達的鏡頭,對焦表現會更上一層樓。
▲ Olympus E-30 觀景窗意示圖。
▲ 共有 3 種對焦點模式可供應用。 |
AF模式
和其它 E-System 一樣,E-30 也提供了五種對焦模式,分別為:單一自動對焦(S-AF)、連續自動對焦(C-AF)、手動對焦(MF)、單一自動對焦 + 手動對焦(S-AF + MF)和連續自動對焦 +手動對焦(C-AF + MF)。可以根據被攝目標的型態,例如:靜物,或是移動中的車子,或是微距等來選擇當時當適合的對焦模式。
▲ AF 模式選單。
測光模式
隨者拍攝環境或主題的不同,E-30 共有五種測光模式可供選擇。除了一般相機常見的權衡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點測光之外,還有亮部點測光和暗部點測光兩種測光方式,算是比較特別的。其中權衡測光還可以類似對焦點連動的方式,針對被攝目標來進行權衡測光。
▲ 測光模式選單。
雖然 E-30 設有白平衡感應器,但自動白平衡在光源複雜的環境下還是會有誤判的可能,因此有內建的 8 種預設白平衡可供選擇,另外也可單鍵自訂白平衡和自訂色溫 K 數。而且針對自動白平衡與 8 種預設白平衡也提供了白平衡補償的微調,可以根據拍照時的色溫來微調 A(紅-藍) / G(綠-洋紅) 等來使相片能達到正常的色溫表現。
▲ 白平衡選單。
|
▲ 白平衡色溫微調。
|
E-30 提供了 JPEG、RAW 和 RAW + JPEG 的影像儲存方式。其中在 JPEG 的影像格式裡,還提供了三種影像大小(Large、Middle、Small)及四種壓縮比率(Super Fine、Fine、Normal、Basic)可讓攝影者自行選擇想要的影像尺寸與品質。一直以來,Olympus E-System 為人稱道的就是那優秀的 JPEG 直出效果,配上光學表現優異的 Zuiko Digital 鏡頭,是許多懶的後製與不喜歡拍 RAW 檔的攝影者心中的最佳選擇之一。
▲ 畫質設定選單。
拍攝模式
這個功能有點類似其它家的相片風格,共有鮮豔(VIVID)、自然(NATURAL)、柔和(MUTED)、肖像(PORTRAIT)、黑白和用戶自訂共六種。每一種模式還可以加以調整細項參數,如:對比度、清晰度和彩度等,共有 ±2 的級距可供調整。
▲ 拍攝模式選單。
|
▲ 拍攝模式參數調整。
|
▲ 鮮豔(VIVID)。
|
▲ 自然(NATURAL)。
|
▲ 柔和(MUTED)。
|
▲ 肖像(PORTRAIT)。
|
▲ 黑白。
|
▲ Olympus E-30 拍攝模式實拍範例。 |
4/3 系統長期為人詬病的就是那高 ISO 的表現不夠純淨,可用的 ISO 和 APS 系統約差一級左右。不過筆者相信瞭解相機的人都知道,這實在是非戰之罪!由於 4/3 系統在先天條件的限制之下,片幅和 APS,甚至和 FF 等相機相比本來就較小,故在高 ISO 和淺影深的表現上就較顯吃虧。
▲ ISO 100
|
▲ ISO 100,100 % 裁切
|
▲ ISO 200 |
▲ ISO 200,100 % 裁切 |
▲ ISO 400 |
▲ ISO 400,100 % 裁切 |
▲ ISO 800 |
▲ ISO 800,100 % 裁切 |
▲ ISO 1600 |
▲ ISO 1600,100 % 裁切 |
▲ ISO 3200 |
▲ ISO 3200,100 % 裁切 |
無論是從以上各級 ISO 的 原圖或 100% 裁圖皆可看出,E-30 到 ISO800 時都還表現的不錯,ISO1600 開始就可看見較明顯的雜訊,不過還在可容忍的範圍內,ISO3200 就真的只能應急用了。
灰階
灰階是個很神奇的功能,它類似 Nikon 的 D-lighting。其目的就是調整和增強照片中原本較暗部份的亮度,使整張照片的明暗不要差距太大,這在反差過大或是不適合使用閃光燈的環境是很實用的功能。Olympus 的灰階分為標準、自動、亮鍵和暗鍵共四種,一般的情況下用標準即可,若需要增強暗部的細節,例如在逆光時拍照,則要將灰階設為自動。而亮鍵與暗鍵分別針對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進行修正,這箇中的妙處建議親手玩過才知道好在哪裡。
▲ 灰階選單。
▲ 標準。
|
▲ 自動。
|
▲ 亮鍵。
|
▲ 暗鍵。
|
電子水平儀
像筆者這種每天都會帶 D-SLR 出門的人,其愛拍照的程度可見一般。不過常常困擾筆者的是,在拍一些風景或是夜景照時,其實不太好抓到真正不傾斜的水平,加上筆者的雲台並沒有水平儀,所以若有拍出稍微歪斜的照片,都還要事後花時間轉正裁圖,徒增不少麻煩。而在這一個禮拜和 E-30 相處的日子裡,筆者愛死這個內建電子水平儀的功能了。在開啟電子水平儀之後,可以從光學觀景窗、單色 LCD 顯示屏或背面的彩色 LCD 螢幕來判斷相機是否有保持在雙向水平之中,當然應當時的拍照需求,也可以僅檢查相機是否有保持左右向的水平或是前後向的不傾斜,非常的方便,E-30 也是 Olympus 旗下第一款內建電子水平儀的 D-SLR。
▲ 電子水平儀選單。
|
▲ 電子水平儀畫面。
|
自動對焦微調
現在愈來愈多的 D-SLR 都加入了可以微調鏡頭的自動對焦,讓移焦不在是件困擾攝影者的事。雖然 Olympus 的鏡頭幾乎沒有移焦的災情傳出,但 E-30 還是內建了這樣的功能,方便攝影者在使用副廠鏡頭時也能自行進行自動對焦微調。E-30 可以統一一次調整併註冊所有的鏡頭,也可以針對單一鏡頭進行微調,最多可為 20 支鏡頭註冊調整值。
▲ AF 調整模式選單。
像素映射
簡單來說,像素映射(Pixel Mapping)這個功能是在修補感光元件上的壞點,將原本壞點位置週圍正常點的像素亮度與電位值經過插補法運算完後再寫入該壞點之中,做為髮色的參考,這也是一項方便使用者的設計。
▲ 像素映射選單。
Olympus E-330 是世界上第一台具備 Live View 取景功能的 D-SLR,從此之後,這個實用的功能通通都內建在 Olympus 旗下所有 E-System 的產品中。在 Live View 模式下,即可透過背面的彩色螢幕來進行構圖及拍攝,其方式和使用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相同。
▲ Olympus E-30 Live View 的各種畫面。 |
在 Live View 模式按下 Info 鍵,即可切換各種訊息顯示,若搭配支援 I-AF(影像對焦)的鏡頭,更能享受 11 點多區域高速影像自動對焦所帶來的便利性。
多重曝光
E-30 也內建多重曝光功能,在拍攝模式下,最多可將 4 張拍攝的照片進行合併成單一張照片,另外,最多也可以選擇 4 張已儲存在記憶卡內的 RAW 檔來進行事後合併成單一張照片,除了能創作影像外,也能直接在 E-30 上直接進行 HDR。
▲ Olympus E-30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
+ | |||||
= | |||||
▲ Olympus E-30 多重曝光實拍範例。
藝術濾鏡E-30擁有六種藝術濾鏡功能,在 Live View 模式下能立即預覽各種藝術濾鏡的效果,讓你在影像創作上能更有彈性,也能減少事後後製的時間與機會。
▲ Olympus E-30 內建 6 種藝術濾鏡。
▲ 濃化色調效果。 |
▲ 柔焦效果。
|
▲ 淡化及加光色調效果。 |
▲ 柔光效果。 |
▲ 懷舊相片粗粒子效果。 |
▲ 針孔相機效果。 |
▲ Olympus E-30 六種藝術濾鏡實拍範例。
Olympus 還是有為攝影新手保留場景模式在 E-30 上。E-30 共內建 11 種場景模式,能讓初次接觸攝影或單眼的初學者也能輕鬆的拍出成功的照片。
▲ Olympus E-30 內建 11 種場景模式。
總結
和 E-30 相處不過才短短一個禮拜,但筆者的心幾乎已被 E-30 給擄走了。或許筆者本身就是 O 家用戶,加上使用的機身是較低階的 E-520,故當 E-30 出現在筆者手上後,第一個明顯感受到的就是更紮實、更令人放心的握感。E-520 的握感在同是入門級的機身來講表現已算不錯,但畢竟市場定位的不同讓兩者的機身大小與外型有所差距,E-30 的握把部份除了高度較高之外,深度也加深一些,這樣些微的改變而所獲得的手感卻是大不相同。再來就是那片可任意角度翻轉的 LCD 螢幕,加上可用的 Live View 即時預覽,讓筆者不在需要為了要拍貓狗竉物或是地上的花花草草而得整個人趴在地方用非常克難的姿勢來進行拍照,且它還有個好用的地方就是,只需將螢幕從機身拉出來 180° 就能輕鬆的分享照片給坐在對面的親朋好友觀看,不再需要將相機轉過來又轉過去,在與 E-30 相處的這一個禮拜,筆者深深感受到這個可翻轉 LCD 螢幕所帶給我的便利性。和 E-520 不同的地方還有就是機頂所多出來的 單色 LCD 顯示屏,雖然它所帶給筆者的感受並沒有像那片可翻轉的 LCD 螢幕來的深刻,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還是漸漸的在改變我使用 D-SLR 的習慣。
而筆者會愛上 E-30 的原因,還有那自 E-3 下放的 11 點雙十字千鳥對焦系統和對我非常受用的電子水平儀。從 E-520 的萬年 3 點對焦用到 E-30 的 11 點對焦,就如同從國產車升級至進口房車的那般感受,也由於 11 點對焦點都是雙十字對焦點的關係,加上對焦點的位置分佈得宜,讓筆者在構圖上不再堅守永遠只用中央對焦點來進行對焦,多少也為筆者帶來新的構圖思維。至於電子水平儀這個功能,讓我有如獲至寶之感,前面說過。筆者長期以來都深受如何拍出不歪斜水平線照片的困擾,雖然還是會有成功的時候,但大多數的照片則是需要事後調整水平, E-30 本身內建的電子水平儀,讓我在拍照的同時就能檢查水平是否歪斜而立即做出修正,要拍出正常的水平線的照片不再是件困難的事。
另外要提一下關於 E-30 影像比例的部份。前面提到過,E-30 提供了九種影像比例,包括 4:3、 3:2、16:9、6:6、5:4、7:6、6:5、7:5和3:4等,但此功能人性化的地方是,可以讓使用者選擇用光學觀景窗和 Live View 取景時分別採用不同的影像比例。這樣的好處在於,因為當我們使用光學觀景窗來取景時,除了標準的 4:3 外,我們是無法透過光學觀景窗來看出其它的影像比例應有的的取景範圍,這點在 Live View 下就不成問題。
總結來說對於 E-30 的整體表現筆者是給予高度的評價,和同儕機相比,該有的功能幾乎都有,各方面的表現也都有一定的水準,除了沒有做出 4/3 系統一直以來所強調的體積優勢、還有進步空間的自動白平衡、因片幅不同的關係而導至高 ISO 的表現不如 APS 或 FF 系統、和過高的售價(與 E-3 相比)之外,E-30 可說是一部值得入手的準專業機,尤其要推薦給從入門機考慮要升級機身的攝友,相信你在親自用過後會有一定程度的喜歡,至少筆者就是因這次的相處,便決定為自己從 E-520 升級至 E-30,讓自己日常在攝影創作上更能得心應手。
優點
.移植至 E-3 優越的對焦性能,搭上 SWD 鏡頭更能享受快狠準的對焦感受。
.業界最可靠的 SSWF 超音波除塵系統。
.超越同儕機的光學觀景窗視野涵蓋率與放大率。
.可翻轉的 LCD,特殊角度取景方便。
.比起入門機更高一級的機身防手震。
.水準以上的畫質表現。
.提供六種藝術濾鏡方便即時創作。
.好用的多重曝光功能。
.實用的電子式水平儀。
.內建方便的像素映射功能。
缺點
.和 E-3 相近的售價,讓有意購買 E-30 的攝友望之卻步,或是改購買 E-3。
.ISO 的可用範圍還有進步的空間。
.自動白平衡在光源複雜的環境還是會失準。
.拍攝好的照片無法事後在機身上套用藝術濾鏡效果,只能在拍攝前選用。
.無法快速切換想要的影像比例,比較麻煩。
.電池續航力在同儕機中表現不算突出。
實拍範例
以下所有的照片皆是以 Olympus E-30 拍攝,拍攝模式為 VIVID,對比度與清晰度各 +2,畫質為 Super Fine,並以 JPEG 直出。
▲ f/16.0,1/8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6.3,1/2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2,1/80,ISO25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5,ISO3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30,ISO8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4.5,1/1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4.5,1/2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5,1/25,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5,1/100,ISO32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6,ISO1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20,ISO4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13,ISO4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9,1/30,ISO8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4.0,1/16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5.6,1/16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1,1/50,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30,ISO64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5,1/80,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9.0,1/4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3.0,1/100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8,1/4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8.0,1/20,ISO16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8.0,1/250,ISO200 (Zuiko Digital 14-54mmⅡ f/2.8-3.5)
▲ f/2.0,1/5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2.8,1/6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2.0,1/16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2.0,1/25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 f/16.0,1/1000,ISO200 (Zuiko Digital 50mm f/2.0)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