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長期使用NEX第二彈:三劍客(小砲、標準鏡、餅乾鏡)的實力

阿奇 | 相機攝影器材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691184727705df865c954a262c3e9ff8.jpg
 ▲三劍俠與NEX-5的大合照

前言
筆者前陣子寫了一篇 NEX-5 的長期使用報告那麼這次又要寫什麼來騙稿費呢?這篇阿奇想探討的是現行在Sony NEX 系統 E 接環那 3 顆鏡頭的一些實際表現與選擇使用的考量,由於會有一些實際較「量化」的測試,畫面中不乏血淋淋的結果,不過測試中的條件是較嚴苛,現實中一般環境不一定那麼常遇到,這是要先打的預防針。
所以這次測試的成員會有:Sony E 16mm/2.8、Sony E 18-55mm/3.5-5.6 OSS 及較少人有的 Sony E 18-200/3.5-6.3 OSS,筆者在此先感謝借出 16/2.8及18-200/3.5-6.3 的兩位朋友(合十)令筆者得以順利完成本篇報告。

規格篇
筆者先把三鏡以表格整理的形式為大家作一簡單的整理,可以快點瞭解三劍俠的特點,或者用以查用。
  E 16mm F2.8 E 18-55mm/3.5-5.6 OSS  E 18-200/3.5-6.3 OSS
等效焦段 24mm 27-82.5mm 27-300mm
防手震功能
鏡頭組成 5群5枚
(含一片非球面鏡)
9群11枚
(含4片非球面鏡)
12群17枚
(含4片非球面鏡,1片低色散鏡片)
光圈葉片 7片(圓形) 
最近對焦距離 0.24m (1:12.8) 0.25m (1:3.3)  0.3-0.5m (1:2.86 @ 200mm)
鏡頭口徑 49mm 67mm
體積 62x22.5mm  62x60mm 76x99mm
重量 67g  194g 524g

所以應該大略可以知道以泛用性來說那支旅遊砲還是較為方便,無論是焦段涵蓋範圍或者近拍能力,而且搭上防手震系統,使用起來的實戰能力十分不錯,不過就塊頭大了點,重了點也貴了點... icon

外觀及初探篇
裝上 18-55 的 NEX-5 外觀其實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雖然頭稍大,但也還不至於不能接受,三劍俠體積重量差距甚遠,與相機最匹配當然還是餅乾鏡 16mm/2.8,以下先看看三鏡在體積上的差異。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e8073aae60bc65bb430d6f15812651eb.jpg
▲ 三劍客的份量差距大,其中 18-200 還有 Lock 鍵的配置,避免垂頭
 
薄薄一片的16/2.8
搭 16mm/2.8 的 NEX-5 還是最便攜,不負餅乾鏡之名,這樣的組合才真的是發揮了體積小巧的極緻,也不會比進階數位相機大多少,甚至還比某些機種來得小巧。等效的 24mm 雖說不上很廣,最大光圈 f/2.8 也不算很大,但這兩者都是三鏡之最,所以有時想要略廣的畫面,或許可以考慮使用本鏡頭拍攝,不過請注意本鏡頭近拍能力不佳,放大率不是很足夠,要視情況調整拍攝的方式;至於光圈那略大半級的差別,筆者和第一集提過的一樣,作用不大,而且由於其本鏡頭光圈全開時... (消音,後續)。

反正簡單來說,用此鏡時心裡請不要想著畫質,想的是要怎麼構圖,拍到想要的畫面為重,畫質也不是每次都要放到 100% 來看,對嗎?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055ab014beca1d5439b0dd1a6c8771b3.jpg
▲搭上16mm/2.8的NEX-5

實用的 18-55/3.5-5.6 OSS
雖然說搭上餅乾鏡後的 NEX-5 體積上十分小巧,但定焦鏡代表著不能變焦,有時取景還是比較麻煩一點,所以變焦鏡等效 27-82.5mm、OSS 防手震系統加上放大率達 1:3.3,在實用上較方便的,雖然上搭上變焦鏡會令 NEX-5 變得較大台一點,但體積及配重上還都是落在可接受的範圍,全伸或全縮的 18-55 在體積差異不明顯。

這支鏡頭的焦段及光圈大小是三支鏡頭中最沒有特色的一支,以規格取代性來說,以後者 18-200 / 3.5-6.3 OSS 取代之其實也是可以的,不過現實層面來說,還有體積重量及金子的考量,所以本鏡頭筆者還是以經濟實用取向的推薦給大家。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c2fc68d3f1b12d15a206ce5ebdc87f8a.jpg
▲全收的18-55mm/3.5-5.6 OSS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3d207a7e84ec739f0d3d6f32abdf174f.jpg
▲全伸的 18-55mm/3.5-5.6 OSS

碩大的 18-200/3.5-6.3 OSS
18-200/3.5-6.3 由焦段及光圈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單眼系統中常見的旅遊鏡,不過這支旅遊砲也同時是NEX系統中唯一一支「望遠鏡」,不要和筆者辨說可以透過轉接環轉接其他鏡頭來使用,即便拿來轉接原廠的Alpha鏡頭可以「自動對焦」,但要注意,可以和能用是兩碼子的事,那種要幾秒的對焦速度如果您能接受,那筆者也認了,目前轉接還是以手動對焦為宜,所以玩轉接的朋友大都原有別的系統的鏡頭,像筆者手中也有些M42鏡頭,M42轉接環筆者也是有的,但使用率不高就是。

使用的人還不算多,身價高貴(近26K)、體積大及配貨不多也許是問題之一,既然提到價錢,筆者也想提一下其他系統原廠旅遊鏡的價位,也不見得便宜到那邊啊,例如:Panasonic 14-140/4-5.8 OIS(近23k)、Nikon 18-200/3.5-5.6 VR II (近29K),其實在單眼世界中,一支好的鏡頭很容易都會這還貴上許多,這點或許也是進入NEX-5(後)要開始認識的。當然好的鏡頭是有這種價值,不過 Sony E 18-200 算不算得上一支好的鏡頭?這點稍後會有更多的討論及實戰照片為大家解惑。

雖然說他的體積碩大,不過全收後裝在 NEX-5 的體積其實也不算那麼的不親近,主因是 NEX-5 的體積實在太小巧,所以即使用這種大鏡頭在整體重量上還是可接受的,而且也可塞進筆者隨身使用的小相機包,帶著出門還算方便的選擇。

使用上要注意有明顯的頭重腳輕問題,這問題裝在腳架時更要小心icon,一般使用時左手握著鏡頭時的份量感十足,不過加上 OSS 防手震系統的加持,畫面的穩定度倒是有不錯的表現。而全伸後的 18-200 砲管十分驚人,尤其是在那小小的機身上會顯得十分特別,會吸引路人的目光icon。但全伸狀態筆者在使用他時卻又頗為常用,主要還是為了放大率(達1:2.86),還有景深、背景壓縮的控制以及部分情況下是「焦段」先決的,這是就一定很想用到這種的小砲。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ad2c9952a7267225094ca9eb8e5b5d32.jpg
▲ 全收的18-200mm/3.5-6.3 OSS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3_dd086130458c45ed09fb302eb15c1932.jpg
▲ 全伸的18-200mm/3.5-6.3 OSS

 
血淋淋的現實 - 變形、畫質篇
筆者再提一次,本篇中有大量血腥畫面,未滿十八歲的朋友請由家長陪同下觀看,以上當然是鬼扯的,不過筆者要說的是這節中關於鏡頭的表現有著真實性的呈現,在條件較不好的環境下可能就會如此,一般使用會不會和測試中一樣,其實大體上都還好的。

三支鏡頭中,相信不用問大家都知道畫質表現最不好是那一支鏡頭了,很遺憾的,餅乾鏡雖然十分輕巧,和NEX 3 / 5 都是最速配的選擇,但偏偏這樣的成像畫質實在是... 而成像畫質表現最好當屬碩大的旅遊砲,26K的價錢不是蓋的,但就是體積大了點,而變焦鏡畫質亦算不錯就是。

 
邊緣鬆散、失光、色散的 16/2.8
搭 16mm/2.8 的 NEX-5 還是最便攜,不負餅乾鏡之名,這樣的組合才真的是發揮了體積小巧的極緻,也不會比進階消費數位相機大上多少,所以也是吸引人的選擇,然而這鏡頭成像品質上令很多人卻步,實測上,變形控制的表現倒是還不,無太明顯的變形;不過光圈在最大及最小時,邊緣失光會較為明顯(在光線條件不佳時越明顯),而且邊緣成像鬆散,色散也有點明顯,真要用本鏡頭時可能需要有些考量,以成像品質論,較理想一點的光圈會落在 F8~F11 左右,所以如果要拍攝風景時可儘量使用此光圈帶,而真要用到光圈全開的情況,應該儘量避免把主體放得太過邊緣,多拍幾張,知道自己可接受的上限後就可以知道應該要如何使用了。不過話說回來,實際上拍照回家觀看並不像評測般會張照片都來放大到 100% 觀看,所以還是看自己怎麼想吧!
 


▲ E 16mm F2.8的表現,請使用 Full HD 觀看可以得到最佳畫質

略有變形,成像品質還可的 18-55/3.5-5.6 OSS
把 18-55/3.5-5.6 OSS 裝上 NEX-5 後全機的 L 形明顯,使用時筆者覺得在體形上有像回到 Sony DSC-F707 / F717 的感覺,雖然說體積略大,但要帶還算輕,而且以成像品質論還是好上不少,本鏡在變形表現上,廣角端略有球狀變形,而望遠端略有枕狀變形,不過情況不算太嚴重,是筆者可接受的範圍。邊緣失光問題其實一樣是存在的,不過情況比起 16 / 2.8 實在好太多,光圈全開或全收的邊緣失光及色散會略略明顯一點,其餘光圈帶表現尚可。最後是大家關心的邊緣成像畫質,基本上,光圈全開下的邊緣表現略差一點(不過比起 16 / 2.8 已經好上太多),收一級光圈後的表現大增,所以筆者建議使用本鏡頭時如無必要不要使用最光圈,以畫質取向可以使用 f/5.6-f/16,而望遠端的情況雷同,同樣在略收一級光圈時表現最佳。


▲ E 18-55mm F3.5-5.6 OSS 的表現,請使用 Full HD 觀看可以得到最佳畫質


目前 E 系統品質最好的
18-200/3.5-6.3 OSS
終於來到這支價錢體積不親民的 18-200mm/3.5-6.3 OSS,如同筆者已經提過的,這支鏡頭是E系統目前最高檔、焦段最廣最長、最大支的一支小砲,攜帶性略差,但要一鏡打天下或要長一點的焦段,也是唯一之選了,那麼他的品質對得起他的價錢嗎?我們一同來看看,本鏡頭廣角端的變形量和18-55的表現相近(略多一點),而到望遠端時的變形不明顯,事實上在約 50mm 左右的焦段還有一點枕狀變形,但整體表現還算不錯;邊緣失光問題一樣存在,整體情況和 18-55 有點類似,廣角端及望遠端光圈全開時略明顯一點,但反正都比 16/2.8 好上許多,日常生活不太容易發現;成像品質上無論是廣角端或望遠端光圈全開的情況下表現比 18-55 好上一點,不過色散的現象也是存在,日常生活在反差大的邊緣是有可能碰到的;成像是最佳好圈還是以收一級光圈至 f/16 為宜,整體來說成像的紮實感足夠,尤其以這種大範圍變焦旅遊鏡來說表現還算不俗,筆者覺得是對得起他的價錢了,如果要長焦或一鏡打天下,這支旅遊砲是可以考慮的。


▲ E 18-200mm F3.5-6.3 OSS的表現,請使用Full HD觀看可以得到最佳畫質


三劍客實戰

看完較乏味的格子圖比較後,我們還是實際點看點實拍的表現吧,18-55 OSS 標準鏡頭的實戰圖片上集已經發了不少,所以本篇會集中在 16/2.8 及 18-200/3.5-6.3 OSS 上,筆者拍攝上習慣用 Raw,所以有不少照片都是使用 Raw 拍攝,再以 PhotoShop 轉出,筆者會標明那些是用 Raw 轉出,那些是 Jpeg 直出等,也會提供原圖供各位參考。

Sony E 16mm/2.8 實拍
以下這組是光圈全開及略收兩級的照片,兩張照片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左邊的在邊緣會略暗一點,右邊的較為正常一點,至於為什麼不像測試圖那麼明顯?因為這不是純色的地方,如果像是天空那種單一純色的情況,就會比較明顯了,所以現實中我們所講的邊緣鬆散、失光、色散重不重要?如果照片都是以網路上與家人朋友分享,大小都只有如 1024 x 768 或者頂多 1920 x 1080,剛剛所提的那些鏡頭缺憾其實還好的,好好的拍照構圖比較重要;不過如果你是有大圖(>A3)輸出的需要,那麼鏡頭缺憾可能就會較容易被發現囉。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4_9b1ba271ecc26141194de8f5dedc0b39.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4_ca445704b929c2c72384969d4a4c092a.jpg
▲左:f/2.8 右:f/5.6

而在室內燈光昏暗的環境下,大一點的光圈還是較為有利一點點的,畢竟代表著你有可能用相對低的感光度就可以拍攝出清晰的照片,得到更好的成像品質(但鏡頭因素除外)。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9d7a64d96070a5bb4f5e463a9454f2ba.jpg
▲ISO 400, f/2.8, 1/25s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e1f441b8911b0ab941f42b93d7674ef3.jpg
▲ISO 200, f/4, 1/25s (Raw轉出)


在戶外拍攝上,24mm 的廣角還是比另兩支來得方便一些,在拍攝像是花博花海區大面積的花卉時,拿此鏡頭拍攝會來得方便一些,戶外拍攝上,筆者的光圈會儘量控制在 f/8~f/11左右,目的是為了獲得較好的成像品質及較足夠的景深。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e1fa21d4432d248ef62093a51faa6b8d.jpg
▲ ISO 200, f/10, 1/125s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2630945e6077b88fdc29ad6748d110b3.jpg
▲ ISO 200, f/10, 1/60s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1b7ba0a8ea5da9184ffc84ece12bebd.jpg
▲ ISO 200, f/11, 1/125s (Raw轉出)


Sony E 18-55mm/3.5-5.6 OSS 實拍

變焦鏡頭使用上較定焦鏡除了焦段上的方便外,有 OSS 的加持下手持成功率也相對的來得好一點,不過要注意上腳架後,防手震系統務必關閉(包括那支18-200 OSS),不然會有誤判的可能,反而有微晃動的照片產生。成像品質上,雖然光圈全開略不好,但比定焦好上不少,所以碰到有需要全景的環境還是可以放心的全開拍攝,而且由於有一定的段焦的近拍能力,景深及背景的控制都會比 16 / 2.8 來得好控制一些。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4f8460da7125322ebee39e7eda39971.JPG
▲ ISO 200, f/11, 8s, @18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2907cc162bbfb67626e85ef022bdcdfe.jpg
▲ISO 800, f/5.6, 1/13s, @46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5fefe2fe0fb1b011ec24525254cd0937.jpg
▲ISO 200, f/5.6, 1/1000s, @55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f2fee4697db3fe64029aad8a93290a5c.jpg
▲ISO 200, f/5.6, 1/500s, @55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fc3686b54607c95c2e038ea52a620919.jpg
▲ISO 200, f/5, 1/640s, @55mm (Raw轉出)


Sony E 18-200mm/3.5-6.3 OSS 實拍
先來看一組戶外廣角端及望遠端的實拍比較,18-200mm 涵蓋的範圍不是蓋的,可以令你很方便的在同一地點可以拍攝較大的景及把景物拉到眼前,雖然光圈全開下望遠端還是略有輕微邊緣失光的情況,但這樣的現象一般人多難發現,其實是還可的。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e3c7438c44f54b704ff44e8fc42e649e.JPG
▲ISO 200, f/6.3, 1/1000s, @18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7111451ae2b0a77f8cea2e5d8533916e.JPG
▲ISO 200, f/6.3, 1/1000s, @200mm (Jpeg直出)


而在一般日常戶外拍攝上,大範圍變焦的優勢及便利性真的是無可取代,鏡頭的成像品質大致還算不錯,其實這樣的價位有這樣的表現,筆者還是覺得十分值得的,所以如果不介意他那略大的體積及重量,這支旅遊砲是完全可以取代標準鏡,連有點雞肋的 16/2.8 也可吃下,用一鏡打天下就好。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f1744c2f888f68abd5ce350ae097b52.jpg
▲ ISO 200, f/6.3, 1/640s, @20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9d6526d31ebbc036133a0f3bfb87d159.jpg
▲ISO 200, f/11, 1/800s, @25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57ac49d8dffa3edd29c00530a5eb7782.jpg
▲ISO 200, f/6.3, 1/100s, @20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b4241551cfaeef9d3a073e2b3ca826f5.jpg
▲ISO 200, f/6.3, 1/1600s, @137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0bb83ce1ff1c6664010c8d33707f7645.jpg
▲ISO 200, f/6.3, 1/20s, @20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ef3ad13c3f8b0b7d6549d36438db0e2.JPG
▲ISO 200, f/5.6, 1/40s, @131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2d61a51e39ff7cb2e32ee20b544cae25.JPG
▲ISO 200, f/11, 1/25s, @73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a6c5c3c8ce5282631d24d9a49fd13e7.JPG
▲ISO 200, f/6.3, 1/100s, @200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e3bc1b4dabdab5bc878381f7496a9e58.JPG
▲ ISO 200, f/5.6, 1/125s, @85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a94ae0defde414e9154faf9c41d7dc4c.JPG
▲ ISO 200, f/8, 1/40s, @140mm (Jpeg直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4d26d5c46a2f36381c4fbb0d0a853ab3.jpg
▲ISO 200, f/5.6, 0.8s, @75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30c9905943f4e0d2e33f7c1b51f0c0f2.jpg
▲ISO 200, f/11, 4s, @39mm (Raw轉出)

或許有人會說,旅遊鏡的光圈那麼小,在室內或光線不足的情況不就沒搞頭?喜歡挑戰的筆者,就帶著這支小砲,來挑戰花博其中一場筆者十分喜歡的舞台劇─百合戀,其中晚上場的燈光效果甚美,很有氣氛,但要注意也代表更難拍攝,所以欲拍攝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筆者的心得。

拍攝舞台劇最重要的是什麼?光圈要夠大?未必,不然這支旅遊砲來拍啥?筆者以為,焦段才是第一要素,不然像Kit鏡那種短短的焦距,拍出來舞台上的人一小丁點,再大的光圈也是徒然,所以合適的焦段十分重要,以花博現場的位置,坐在中間那一排是高度較理想的位置,焦段大約 70-200mm 較為理想,如果想要更特寫可能就要更遠了。搞定了焦段,接下來的問題呢?看舞台劇時的環境光源可視為沒有(除非你看的是下午場),代表只有現場燈光,現場燈光強度不是很高,所以相對的會較有手震或人物模糊的可能,所以快門速度筆者的建議若無經驗,應至少維持在 1/100s 以上,為了達成這個條件,代表著感光度需要使用到 ISO 1600 甚至更高,所幸 NEX-5 的 ISO 1600 時的表現仍十分不錯,加上 18-200 OSS 的防手震效果顯著,方能達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最後,舞台劇的光線變化多端,使用自動曝光容易失敗,基本上筆者的拍攝是使用全手動曝光,依現場條件進行微調,所以需要一些技巧及經驗,對焦的問題也是要習慣的,但是當你熟習手中的武器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還好的。

以下分享一些百合戀實戰照片,更多的照片可以觀看筆者之前在自己的網站中發表過的「[花博] 越夜越精彩的百合戀,同時挑戰拍攝極限」,百合戀是花博十分精彩的表演,如果去花博沒看,筆者會覺得十分可惜,至1/4為止,每天會有三場演出,所以還沒看的朋友,快去看囉。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727f2f1d9f9f1538535e69a84edff829.jpg
▲ISO 1600, f/5.6, 1/80s, @12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471809099492e2eb78291d41eaf3d8c6.jpg
▲ISO 200, f/16, 3.2s, @62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b9ac998fab7da346112e52b75e009b65.jpg
▲ISO 1600, f/6.3, 1/50s, @191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d9524e29c2b051cec98501e9e789c8b.jpg
▲ISO 1600, f/6.3, 1/80s, @20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8ac6b1715bfafbb2e4c25b24346c7e73.jpg
▲ISO 1600, f/6.3, 1/100s, @20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c18731aa5ebbc46d09da491ba4dbb35a.jpg
▲ISO 1600, f/6.3, 1/60s, @200mm (Raw轉出)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10-11/23/13655/kitleong_5_d7466ad34dc7c3731701535dc52a1c0b.jpg
▲ISO 1600, f/5.6, 1/50s, @71mm (Raw轉出)


▲最後,筆者附上一段 NEX-5 搭18-200的 Full HD 錄影,內容是百合戀的謝幕。


小結
基本上,這三支鏡頭各有一些優勢,使用上可以依個人可接受的範圍選擇,如要輕巧還是以餅乾鏡作選擇,要好用及畫質好一點可用標準鏡,要更好的一鏡打天下則就是那支旅遊砲囉,不過用那支鏡頭甚至那台相機都只是具,好好的善用你手上的兵器,發揮他的極限,這樣才是王道,也是筆者一貫的理想。囉嗦的又說了一大篇,謝謝觀賞,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