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上可以看到第一台 NAS 在 192.168.0.82,第二台 NAS 在 192.168.0.106。而現在連線的畫面,其實是左邊這個 IP 192.168.0.88。而這個 192.168.0.88 是 NAS 虛擬出來的位址。所以即便任一台掛掉,另一台也會接手維持這個畫面上的 NAS 繼續運作。
這個機制就是透過兩台 NAS 之間連接的網路線達成,在這邊稱這條通道叫 Heartbeat,他會執行 SnapSync,讓兩邊的資料實時保持一致。
在 90 秒後可以看到「背景任務」並沒有讓這個上傳的 task 失敗結束。隨著 HA 介面跳出警告,他其實也完成傳輸了。重新整理一下頁面,就會看到這個 1GB 的影片已經順利被上傳。
除了網頁下載,如果你是掛載在 Windows 的裡面,那他基本上是透過 SMB 傳輸。在這個情況下,不管是主動節點或被動節點掛了,檔案還是可以繼續傳。
典型的情況是,你會看到 Windows 呈現傳輸檔案的速度,中間會有一個低谷。這個低谷就是機器離線的時候,他會停在這邊 80~90s,進行切換。之後速度會漸漸提高到穩定該有的速度、完成傳輸任務。所以不管是透過網頁上傳、下載,還是透過 SMB 傳輸,高可用性叢集都能維持系統運作,讓服務不中斷、重來。
如果沒有 HA,你想備份記憶卡的資料,所以從電腦用 SMB 將記憶卡的資料複製到 NAS,就放著去做其他事,剛好遇到斷線。回來如果沒檢查,還以為檔案傳完了,實際上他根本沒傳完。但如果有 HA 的話,他能夠把事情做完。事後你看警告通知,也會看到有 NAS 離線。
又或是如果沒有 HA,一次從 NAS 拉數百 GB 影片素材到主機,就跑去吃午餐,想說午休回來就可以開始剪輯。結果因為服務中斷,等下午你要開始工作時,發現檔案根本沒複製過來。好的,你又多一個午休可以摸魚了。但如果有 HA,縱使他中間停了一下,他後面還是會把該做的 task 完成,不會耽誤到你下午打開 Premiere Pro 開始大展身手。
當然這個系統也不是萬能的,也不代表平常備份、UPS 等就不需要做。從架構上可以看到,最終都還是要通過 Switch、Router 等設備,如果這個交換器的功能故障或重開機,那服務還是會中斷。又或是你都沒裝 UPS,那一停電、跳電,兩台 NAS 和 Switch 也是一起說再見。
另外一點也是大家可以留意的,HA 並不是備份,而是預防停機、即時替補的功能。因此利用 HBS 進行多版本的備份、不暴露於外網、使用 Malware Remover、Security Center 等安全應用仍是重要的防護手段。
要達到 HA 有一些條件,不管是硬體和軟體上,這邊就不細說,QNAP 的網頁把條件寫得相當詳細。按照基本常識裝一裝也不難,過去我用 QNAP 的系統裝過幾套不同型號的 HA,都是兩台、兩台的 Active-Passive HA 方案,沒遇到什麼問題,操作上滿穩定的。
除了原本我們在用的這台 TBS-h574TX,這次又額外拿了兩台來做測試和展示。這倒不是說要呈現三台 NAS 執行 HA,而是我們真的有在用 QNAP 的 NAS,裡面都是有資料的、平常都在使用的,TBS-h574TX 真的是一台很猛的機器。
那你可能會想說「啊~買一台 NAS 和硬碟都要好幾萬了,這樣兩倍動不動就超過 10 萬了呀」對,沒錯,實際上真的是如此。所以對很多家庭來說,通常不太可能會考慮到像這樣高可用性的備援方案。甚至是進階電腦玩家,用到 HA 在經濟上都沒那麼划算,做好備份就好。因為電腦玩家終究是個人,這些機器是服務你自己一個人,你也很清楚自己整套內網機器的運作。
但企業就不一樣,其實你可以看到,以這樣的 Active-Passive HA 方案來說,已經是最便宜的處理方式。更貴的 Scale-out Storage 能做到服務完全部不會中斷,但他面向的就是銀行、金融處理這樣實時服務的場景。如果是稍具規模的多人辦公環境、影像公司、工作室。預算可以的話,買兩套一模一樣型號的 NAS 和硬碟組態,就可以幫助你達到這樣的高可用性環境。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