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點比較好?九州風神 CH260 小塔機殼
之前開箱過九州風神CH160及CH170 Digital,整體感受還可以,但覺得體積以ITX來說略大~現在終於台灣代理商引進了CH260 (CH270呢?),裝機體感...應該算又更好一些了(吧?)
雖說終於是引進了CH260,但覺得還是有些掰咖,直立版CH270呢?還有微放大版CH160/170 Plus呢?還是得啟動嗎?

之前看過幾篇台灣代理商版CH260的開箱,這次個人決定以難度係數較低的風冷散熱器加短ATX電源及短顯示卡進行組裝,能躺平的機會絕對不會放過!
外包裝為九州風神常用風格,牛皮紙色紙箱加小張產品彩圖貼紙。

CH260只有玻璃透側版可選,不像CH160是預搭洞洞側板加可選配玻璃側板方式。

方正的外型加大面積網狀開孔,外觀個人給予不錯的評價。

CH260尺寸為深度438、寬度225、高度312.5mm,體積30.8L。受惠於體積的增加,零組件擴充性更好一些,前方能安裝2顆120mm風扇,上方能安裝360mm水冷,以及仍然維持良好的空冷支援性,最高可到174mm!其他包括支援最長150mm ATX電源、388或413mm長顯示卡(前方不裝風扇)。
視博通網站標示的風扇/冷排安裝位可能是以CH270來標示,跟CH260實際能裝的位置有落差。

ATX電源長度只支援到150mm算是較大的限制,但現在市面已經上有例如海韻Focus+ 140mm、全漢VITA GM 140mm、舊款Hydro PTM X PRO 130mm、保銳金靜冰核 122mm(但只到850w)等選擇,未來海韻也還有新的Prime電源120mm等,應該是不用太擔心。選擇也當然搭配短卡還是能用更長的電源,但一般玩家使用這種小鋼炮機殼應該都至少會裝300mm的三風扇顯示卡吧?

內部結構採顯示卡直插設計,電源安裝位置則在前上方左側。

IO位於側邊前方,為常見的2A1C配置,重開機鍵比較小顆且稍微浮凸,後方則是九州風神LOGO。


CH260一個改進的點是後方沒有再拖著一根電源線小尾巴,轉接頭用螺絲固定在主機板後IO上方。
後方支援1個120mm風扇安裝位置,PCIE檔板可重複使用,共有4個槽位+0.5個槽位的墊高空間,提高對於厚片顯示卡的支援性。

底部為全開孔設計,有附尼龍濾網但位於機殼內部。

右側板前方為電源進風開孔,採用小孔洞設計內部無防塵網。

CH260外觀採無螺絲設計,拆除磁吸前面板後才會露出左右側板及上蓋的螺絲,算是相對CH160進步的地方之一,但各側板仍維持使用螺絲固定方式,希望有朝一日能改成卡榫。

前面板上下皆有磁鐵,輔以卡扣固定位置,用手即可拆裝。內部也有附可拆卸的尼龍濾網。

玻璃側板只有後方有突出一小片卡扣協助固定及防止掉落,拆除時還是要多注意一下。

上蓋內部有可拆式尼龍濾網,整機共計前方、上、下共3片濾網,都是較高級的尼龍材質個人給予好評,但是底部的尼龍濾網不算好拆,稍微扣分。

簡單說明一下CH260的內部結構,主機板最大支援M-ATX大小,也支援M-ATX背插主機板,前方電源有多段可調空間,支援ATX或SFX、SFX-L電源,但要注意是否會跟長顯示卡衝突。

頂部的360mm水冷支架可拆下,應該也能移到機殼左側邊裝上,但因為CH260只有玻璃透側版本,裝側邊無法進/排氣,裝風扇或冷排沒有實質意義。

相比之前開箱過的HS01,CH260的電源架不用拆就能安裝電源的設計才符合人體工學啊!

電源架高度有多段可調空間,如果搭SFX電源或120mm長的ATX電源,底部還能塞一顆120mm風扇,但個人建議將此區留作安裝硬碟或是放置電源線會更適合。

主機板後方為3.5"/2.5"硬碟安裝架,但只能安裝1個3.5"或1個2.5"硬碟,多的硬碟只能想辦法往電源底部塞。

受惠於支援背插主機板須留設插頭空間,後方藏線區域深度為29.6mm算十分充足。

機殼前IO線材已預先以魔鬼氈束帶綁好固定,給予好評。

後方提供3個洞洞板及一個帶小開孔的檔板,應該是設計給機殼內小螢幕所需的扁HDMI線使用吧?比起全給洞洞擋板是更靈活一些。

主機板24P電源側邊的開孔空間稍嫌不夠,對於同時穿過前IO兩條USB線及主機板24P電源線的限制較多,電源線可能需要搭配扁線或壓紋線,且需要先穿線再安裝主機板,如果沒注意順序可能就得拆掉重裝,影響裝機體驗。

裝機前確認一下配件,有附心靈加乘UPUP的塑膠收納盒!

接著..完成裝機!好像有點怪怪的...

重來一次!剛剛那咖其實是今年逛展時在九州風神攤位獲得的高級紀念品積木版CH260!

本次裝機搭配140mm長的海韻CFocus+電源及雖然是三風扇但僅270mm長不到的RTX4070S顯示卡,線材擺放空間算相對有餘裕,也因此主機板24P線材沒有穿過主機板後方而是直接從電源前方走過。

裝機完成俯視圖,另外要提的一點是海韻這咖電源開口方向跟CH260是能搭配上的,如果開口方向轉180度那電源線肯定是彎折不過來,只能將電源轉方向,風扇朝內安裝。
這一點個人認為有較高的重要性,要選購能與CH260完美搭配的電源時不得不注意,簡單選的話,就是電源上的品字接口,梯形彎折的那側朝風扇就沒什麼問題。

只有機殼IO線及CPU 8P線走機殼後方,可惜了這29mm的走線空間。

CH260出廠沒有附半顆風扇,應該算優缺點都有吧,總之這次也另外搭配了淘寶來的Arctic新風扇P12 Pro PST 3000rpm作為進氣使用。(怎麼每次開箱機殼都在秀戰利品的感覺?)
這兩咖除了剛啟動全速轉時噪音較大外,平常中低轉速靜音跟風量的平衡還不錯,且淘來的價格也不貴。但因為只淘了兩顆,後排風就用一般的P12 ARGB風扇。
Cybenetics有這咖風扇的測試數據,有興趣可以參考。
https://www.cybenetics.com/evaluations/fans/175/
但個人也有看到其他開箱文寫到安裝冷排厚度30mm以上的360水冷,可能會導致前上方無法安裝標準25mm厚度風扇,這點得提醒一下。

裝進老婆,蓋回各面板。

最近開箱都擺這咖也有點膩了,該來跟小舅子進貨新老婆了(?)不過公仔/手辦/玩偶/老婆剛好能遮住電源線材,也讓前方閒置空間比較不空虛,好處多多。
機殼上方空間還是有點空曠,但是不得不說用空冷裝機體驗會好上很多,難度真的降低不少。

開機!

大軸承P12 Pro風扇運轉的模樣。

Hyper 612 APEX散熱器白色版算是外觀跟性能兼具的單塔散熱器。


後來發現獅白牡丹的美腿被遮住不少,給他再加個底座。

這下好多了。
[img]https://i.imgur.com/wI9J2qs
最後與小兄弟積木版CH260合照作結!

心得
九州風神CH260是自家整體評價還不錯的ITX機殼CH160的M-ATX版,雖然體積又更大了,但因為機殼價格不算高,又支援相對ITX主機板、SFX電源更平價的M-ATX主機板、標準ATX電源,對於組裝低預算小主機應該算是更有幫助。
此外CH260也增加360mm水冷支援性及2顆120mm進氣風扇位置,雖然個人覺得這系列機殼更適合搭風冷,但把選擇權還給使用者應該算是走在正確的路上。
或許因為個人直接以難度較低的風冷+中短長度顯示卡裝機,覺得CH260還算是好裝的機殼,但不否認在滿足搭配的硬體得先挑過的前提下,才能將難度降一半,冤枉路也少走一段。
雖說終於是引進了CH260,但覺得還是有些掰咖,直立版CH270呢?還有微放大版CH160/170 Plus呢?還是得啟動嗎?

之前看過幾篇台灣代理商版CH260的開箱,這次個人決定以難度係數較低的風冷散熱器加短ATX電源及短顯示卡進行組裝,能躺平的機會絕對不會放過!
外包裝為九州風神常用風格,牛皮紙色紙箱加小張產品彩圖貼紙。

CH260只有玻璃透側版可選,不像CH160是預搭洞洞側板加可選配玻璃側板方式。

方正的外型加大面積網狀開孔,外觀個人給予不錯的評價。

CH260尺寸為深度438、寬度225、高度312.5mm,體積30.8L。受惠於體積的增加,零組件擴充性更好一些,前方能安裝2顆120mm風扇,上方能安裝360mm水冷,以及仍然維持良好的空冷支援性,最高可到174mm!其他包括支援最長150mm ATX電源、388或413mm長顯示卡(前方不裝風扇)。
視博通網站標示的風扇/冷排安裝位可能是以CH270來標示,跟CH260實際能裝的位置有落差。

ATX電源長度只支援到150mm算是較大的限制,但現在市面已經上有例如海韻Focus+ 140mm、全漢VITA GM 140mm、舊款Hydro PTM X PRO 130mm、保銳金靜冰核 122mm(但只到850w)等選擇,未來海韻也還有新的Prime電源120mm等,應該是不用太擔心。選擇也當然搭配短卡還是能用更長的電源,但一般玩家使用這種小鋼炮機殼應該都至少會裝300mm的三風扇顯示卡吧?

內部結構採顯示卡直插設計,電源安裝位置則在前上方左側。

IO位於側邊前方,為常見的2A1C配置,重開機鍵比較小顆且稍微浮凸,後方則是九州風神LOGO。


CH260一個改進的點是後方沒有再拖著一根電源線小尾巴,轉接頭用螺絲固定在主機板後IO上方。
後方支援1個120mm風扇安裝位置,PCIE檔板可重複使用,共有4個槽位+0.5個槽位的墊高空間,提高對於厚片顯示卡的支援性。

底部為全開孔設計,有附尼龍濾網但位於機殼內部。

右側板前方為電源進風開孔,採用小孔洞設計內部無防塵網。

CH260外觀採無螺絲設計,拆除磁吸前面板後才會露出左右側板及上蓋的螺絲,算是相對CH160進步的地方之一,但各側板仍維持使用螺絲固定方式,希望有朝一日能改成卡榫。

前面板上下皆有磁鐵,輔以卡扣固定位置,用手即可拆裝。內部也有附可拆卸的尼龍濾網。

玻璃側板只有後方有突出一小片卡扣協助固定及防止掉落,拆除時還是要多注意一下。

上蓋內部有可拆式尼龍濾網,整機共計前方、上、下共3片濾網,都是較高級的尼龍材質個人給予好評,但是底部的尼龍濾網不算好拆,稍微扣分。

簡單說明一下CH260的內部結構,主機板最大支援M-ATX大小,也支援M-ATX背插主機板,前方電源有多段可調空間,支援ATX或SFX、SFX-L電源,但要注意是否會跟長顯示卡衝突。

頂部的360mm水冷支架可拆下,應該也能移到機殼左側邊裝上,但因為CH260只有玻璃透側版本,裝側邊無法進/排氣,裝風扇或冷排沒有實質意義。

相比之前開箱過的HS01,CH260的電源架不用拆就能安裝電源的設計才符合人體工學啊!

電源架高度有多段可調空間,如果搭SFX電源或120mm長的ATX電源,底部還能塞一顆120mm風扇,但個人建議將此區留作安裝硬碟或是放置電源線會更適合。

主機板後方為3.5"/2.5"硬碟安裝架,但只能安裝1個3.5"或1個2.5"硬碟,多的硬碟只能想辦法往電源底部塞。

受惠於支援背插主機板須留設插頭空間,後方藏線區域深度為29.6mm算十分充足。

機殼前IO線材已預先以魔鬼氈束帶綁好固定,給予好評。

後方提供3個洞洞板及一個帶小開孔的檔板,應該是設計給機殼內小螢幕所需的扁HDMI線使用吧?比起全給洞洞擋板是更靈活一些。

主機板24P電源側邊的開孔空間稍嫌不夠,對於同時穿過前IO兩條USB線及主機板24P電源線的限制較多,電源線可能需要搭配扁線或壓紋線,且需要先穿線再安裝主機板,如果沒注意順序可能就得拆掉重裝,影響裝機體驗。

裝機前確認一下配件,有附心靈加乘UPUP的塑膠收納盒!

接著..完成裝機!好像有點怪怪的...

重來一次!剛剛那咖其實是今年逛展時在九州風神攤位獲得的高級紀念品積木版CH260!

本次裝機搭配140mm長的海韻CFocus+電源及雖然是三風扇但僅270mm長不到的RTX4070S顯示卡,線材擺放空間算相對有餘裕,也因此主機板24P線材沒有穿過主機板後方而是直接從電源前方走過。

裝機完成俯視圖,另外要提的一點是海韻這咖電源開口方向跟CH260是能搭配上的,如果開口方向轉180度那電源線肯定是彎折不過來,只能將電源轉方向,風扇朝內安裝。
這一點個人認為有較高的重要性,要選購能與CH260完美搭配的電源時不得不注意,簡單選的話,就是電源上的品字接口,梯形彎折的那側朝風扇就沒什麼問題。

只有機殼IO線及CPU 8P線走機殼後方,可惜了這29mm的走線空間。

CH260出廠沒有附半顆風扇,應該算優缺點都有吧,總之這次也另外搭配了淘寶來的Arctic新風扇P12 Pro PST 3000rpm作為進氣使用。(怎麼每次開箱機殼都在秀戰利品的感覺?)
這兩咖除了剛啟動全速轉時噪音較大外,平常中低轉速靜音跟風量的平衡還不錯,且淘來的價格也不貴。但因為只淘了兩顆,後排風就用一般的P12 ARGB風扇。
Cybenetics有這咖風扇的測試數據,有興趣可以參考。
https://www.cybenetics.com/evaluations/fans/175/
但個人也有看到其他開箱文寫到安裝冷排厚度30mm以上的360水冷,可能會導致前上方無法安裝標準25mm厚度風扇,這點得提醒一下。

裝進老婆,蓋回各面板。

最近開箱都擺這咖也有點膩了,該來跟小舅子進貨新老婆了(?)不過公仔/手辦/玩偶/老婆剛好能遮住電源線材,也讓前方閒置空間比較不空虛,好處多多。
機殼上方空間還是有點空曠,但是不得不說用空冷裝機體驗會好上很多,難度真的降低不少。

開機!

大軸承P12 Pro風扇運轉的模樣。

Hyper 612 APEX散熱器白色版算是外觀跟性能兼具的單塔散熱器。


後來發現獅白牡丹的美腿被遮住不少,給他再加個底座。

這下好多了。
[img]https://i.imgur.com/wI9J2qs
最後與小兄弟積木版CH260合照作結!

心得
九州風神CH260是自家整體評價還不錯的ITX機殼CH160的M-ATX版,雖然體積又更大了,但因為機殼價格不算高,又支援相對ITX主機板、SFX電源更平價的M-ATX主機板、標準ATX電源,對於組裝低預算小主機應該算是更有幫助。
此外CH260也增加360mm水冷支援性及2顆120mm進氣風扇位置,雖然個人覺得這系列機殼更適合搭風冷,但把選擇權還給使用者應該算是走在正確的路上。
或許因為個人直接以難度較低的風冷+中短長度顯示卡裝機,覺得CH260還算是好裝的機殼,但不否認在滿足搭配的硬體得先挑過的前提下,才能將難度降一半,冤枉路也少走一段。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