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EDGE電源再度進化 | 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
作為海景殼旋風的開端LIAN LI除了大家熟知的O11D系列機殼、不同設計風格的積木風扇、許多特殊設計的水冷以外,其實他們也有持續推出電源供應器;LIAN LI他們除了在上述的產品推出了許多新概念以外,他們甚至連電源供應器都能有新想法,大多數電源線的插槽都是設計在電源本體的側面,而LIAN LI將其額外延伸一個小平台,並且將插槽呈現水平設計,這樣的設計能讓玩家在安裝雙艙海景機殼時換線能夠更快速方便;除了改變電源模組線插槽的位置以外,原先應該放置插槽的地方,LIAN LI也巧妙地塞入了4個USB 2.0 9-PIN的擴充插槽,讓玩家在安裝LIAN LI自家的積木風扇控制盒上有更多的組裝方法;
這次LIAN LI也基於第一代的EDGE電源,推出了金牌等級的EDGE GOLD系列電源,除了保持原有的特殊插槽位置以外,在HUB的部分進一步的強化,從原先焊死在電源上面的USB 2.0 9-PIN HUB設計,變成模組化的方式,並且還多加入了多個PWM轉速控制的插槽,本次就要來開箱這款新電源,型號為: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
![1.jpg 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fe6f653a2f31bd9fe82f4429a108b1.jpg)
![2.jpg 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9c34268a8fb0782766591aa8e0ac16e.jpg)
正面右上角有放上EDGE GOLD系列電源有10年保固,並且分別都通過了80 Plus、Cybenetics與PPLP的GOLD金牌認證圖標。
![3.jpg 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4670e3e351e16486da4cb9b08368f91.jpg)
外盒後方則放上多種語言的特色介紹以及對應的圖示給使用者參考,特色部分包含:
![4.jpg 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f2723108d195be42a28e5ad1ce4e050.jpg)
側面有放上詳細的電源規格表以及各電壓最大的輸出功耗表格。
![5.jpg 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272e9d4aa81a0d6b718a4b0974aca05.jpg)
頂部則有850W電源提供的電源模組線材對應數量、長度與接口的圖示,稍後也都會介紹到。
![6.jpg 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146edf4d9a61105c936a9c774851c82.jpg)
底部則有放上電源的轉換效率以及風扇在不同負載下的轉速曲線,EDGE GOLD系列電源都自帶停轉功能,無須按壓額外的按鈕之類的;另外底部也有放上EDGE GOLD電源有通過Cybenetics ATX 3.1與PCIe 5.1的認證以及正面也有放上的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認證圖標和相關認證的圖示。
![7.jpg 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c692ad83edfee79f76babb8b9d803bd.jpg)
這邊也先進行EDGE HUB的開箱,詳細安裝方式後面會再額外進行介紹;EDGE HUB本身包裝很小一個,正面印上了HUB本體的形象圖,下方有型號字樣,左側有多種語言的可兼容所有電源供應器的標語;另外保固部分有提供2年。
![8.jpg 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32cf2d5db8f3423a1cc8c0a776e46ff.jpg)
背面則有HUB本身、USB 9-PIN和PWM插槽的工作電壓和電流資訊;下方則有簡易的安裝教學以及多種語言的特色標語:創新外掛USB/FAN HUB,雖需安裝,可滿足玩家對外接設備的需求。
![9.jpg 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8464ef39384f413bf7df17355c66a16.jpg)
側面則有放上EDGE HUB通過的安規圖標以及產品型號序號與保固用的序號。
![10.jpg 1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6555120db40e3e1b998bf4501ca6cec.jpg)
裡面的內容物包含:EDGE HUB本體、機殼PCIE擋板、USB Type-A to USB 2.0 9-PIN轉接線、USB 2.0 9-PIN to USB 2.0 9-PIN傳輸線、PWM to PWM傳輸線、EDGE HUB安裝教學說明書和感謝購買的小卡。
![11.jpg 1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4e34b6dfae1a4e7e70094adea88a346.jpg)
![12.jpg 1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62039ead2f9ff7980162ac812440b50.jpg)
另外還有提供一次性束線帶、4顆電源用螺絲以及模組線用的理線梳。
![13.jpg 1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61f55c6d7d9c0bb433a9575a13cd0e4.jpg)
紙本配件包含一份多種語言的電源保固資訊與簡易安裝說明本以及感謝購買的小卡。
![14.jpg 1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ca06a6594ddeb2fd91a028e06bfd30.jpg)
接著是EDGE HUB的配件,首先第一條USB 2.0 9-PIN to USB 2.0 9-PIN的傳輸線,其中一端插在EDGE HUB上面,另一端則插在主機板下方的對應插座即可。
![15.jpg 1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16f2f2b1d2e9f9e983071c2aad09069.jpg)
另一條則與之前開箱SL無線風扇時有簡單開箱的USB 2.0 1 to 3 PORT分接線類似,其中一端為常見的USB 2.0 Type-A插頭,可透過主機板後方I/O或是機殼前板I/O來為HUB進行訊號傳輸,另一端則是要插在EDGE HUB上的USB 2.0 9-PIN插座上。
![16.jpg 1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8eca53a5dcd8cf474c6bab0bc082fcd.jpg)
如果是使用USB 2.0 Type-A接頭的轉接線,因為會延伸到機殼外部的主機板後方I/O,因此LIAN LI也額外提供了一個有挖孔的PCIE擋板,可安裝在機殼的第一槽或是下方來讓線材能從後方穿回去機殼內部,在整線上會方便許多。
![17.jpg 1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06d7f0108a395c2d1cde20fde418f2d.jpg)
另外一條則是PWM風扇轉速控制用的線材,一樣也可以透過線材連接HUB和主機板後,透過HUB進行風扇的供電和轉速的控制。
![18.jpg 1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4ce9e6475012dfd5e9e2a4a409e5e7c0.jpg)
尺寸(長 x 寬 x 高):182 x 86 x 150 mm
電源線材設計:全模組
From Factor:ATX 3.1
認證: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
輸入電壓:100 – 240 Vac
輸入電流:10 - 5 A
輸入電壓頻率:50 – 60 Hz
PFC:Active PFC, PF > 0.90 under full load @ 115Vac, 60Hz
效率:90.71%(MAX)
保護系統:OCP / OVP / OTP / OPP / SCP/ UVP
風扇尺寸:120 mm FDB 風扇
風扇轉速:2000 RPM(MAX)
風扇噪音:30.9 dBA(MAX)
線材接頭:1 x 24/20-Pin motherboard(620mm)、1 x 8 pin CPU/ATX 12V(750mm)、1 x 4+4 Pin CPU(750mm)、1 x 6+2 Pin GPU(650mm+100mm)、1 x 12V – 2X6 450W(650mm)、3 x 6+2 Pin GPU(650mm)、1 x SATA(300mm - 15mm - 15mm - 15mm)、1 x SATA-Y(375mm - 150mm - 150mm)、1 x SATA(400mm - 150mm - 150mm - 150mm)、1 x 4-Pin Peripheral(500mm - 150mm - 150mm - 150mm)
保固:10 Years
![19.jpg 1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a9f2e5fc70c30ac41a298f5922e18f5.jpg)
先從外觀開始看起,EDGE GOLD後方有大面積的六角形開孔,提供內部散熱排氣使用;電源開關和AC交流插座設計在右側中間,另外風扇已經內建智慧停轉功能,因此無額外的按鈕;4個角落也都有提供兩種設計的固定鎖孔,可支援不同鎖孔的機殼。
![20.jpg 2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4219f98ed3b8df96b26984ff0ef20434.jpg)
電源保固貼紙則貼在側面兩塊鐵板銜接處,如果撕掉或有明顯地拆開痕跡,會失去保固,因此請一般玩家不要輕易自行拆解。
![21.jpg 2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4f2e23cd4e42f3df908e4db7acaa8381.jpg)
其中一個側面有貼上LIAN LI商標與ED0850G EDGE GOLD PSU型號字樣的貼紙。
![22.jpg 2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a71df980366ad014b1d29d0ebdc81386.jpg)
另一面則放上電源的各項電壓最大輸出功耗規格表以及通過的安規圖示、產品序號以及多種語言的請勿擅自拆開電源的警示標語;電壓輸出功率部分,3.3V最大可輸出120w、5V最大同樣可輸出120w、12V則是849.6w。
![23.jpg 2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444970397b210068337ab262094dd7a.jpg)
在警示標語上方還有再次放上EDGE GOLD系列電源通過了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三項金牌認證的圖標。
![24.jpg 2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e6cabbb13283af9686987091da354f0.jpg)
相較於第一代白金牌的EDGE電源,這次金牌版的EDGE GOLD電源在風扇的散熱遮蓋有進行升級,變成磁吸可拆式設計,能讓玩家輕鬆將遮蓋抽出來進行清理跟整理;遮蓋本身一樣是六角形的挖孔設計,另外表面也有簡單的不平整設計帶出一些線條感,讓電源不會這麼死板。
![25.jpg 2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621b8591fc819f09e3e156eb1ce2797.jpg)
遮蓋角落還有額外黏上一小塊印有LIAN LI商標的軟性小手柄,可捏著小手柄將遮蓋拆起來。
![26.jpg 2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8ad0a6d22b5828c6be8a336088fcee2.jpg)
將遮蓋拆起來以後,在風扇4個角落分別有貼上4個電源安裝的注意事項,筆者強烈建議如果是自組的話,可以先讀一遍注意事項,避免發生意外。
![27.jpg 2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fd7316228cd27a62b8191bbaf92abc6.jpg)
接著來到模組線接口區,這也是所有EDGE系列電源最與眾不同的地方,LIAN LI將其額外延伸一個小平台,並將接口方向轉向,這樣的設計能讓想組雙艙海景機殼的使用者在電源線材的插拔更換上更方便快速;至於接口數量,本次筆者收到的850W包含右上角12V-2x6一個、CPU & PCIE 8-PIN共6個、MB 28-PIN一個以及SATA & MOLEX 6-PIN共4個,跟大多數的850W電源相比,讓筆者較意外的是PCIE 8-PIN多給了一個,能夠去接需要PCIE 6-PIN供電的風扇控制盒。
![28.jpg 2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0b9a035637941a3a138845deb2aff80.jpg)
接下來也是這次EDGE GOLD系列電源比第一代EDGE電源另一個升級的地方,原先第一代白金牌EDGE電源將模組線插座區改到水平區之後,原先是插座區改成了USB 2.0 9-PIN的HUB,總共提供了4個接口可以使用,對於有多個風扇控制盒或是水冷螢幕需要USB的都能使用,大幅減緩主機板的接口壓力;而這次EDGE GOLD金牌版本更是直接將其優化,透過一個黑色供電接口,可以插入接下來介紹的USB/FAN HUB來實現不只USB訊號以外,還可以提供PWM風扇轉速插槽的HUB功能,這樣也能減少玩家需要接到主機板正面插槽的動作,讓裝機方便許多。
![29.jpg 2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fba323b190326466942cf5349dc5021.jpg)
這邊也先放上EDGE HUB黑色特殊供電口的樣子,與上方電源的黑色接頭連接正常的情況下,就能為HUB供電並運作,至於其他線材的連接注意事項稍後會有額外的篇章進行介紹。
![30.jpg 3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23d5602922a9b79d16d072fc1f8a1aa.jpg)
如果玩家是其他品牌或是第一代EDGE電源的話,同樣也能使用這個HUB,LIAN LI也考量到了EDGE HUB的相容性,因此在另一端有額外設計一個通用的PCIE 8-PIN的供電口,只要連接上去以後,再將傳輸線接到主機板一樣能實現HUB的功能。
![31.jpg 3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d685c74c843ac7554be86188ec966776.jpg)
EDGE HUB這次除了提供4個USB 9-PIN的擴充口以外,還額外設計了6個PWM風扇轉速控制的擴充槽可以使用;LIAN LI官方標示單個USB 9-PIN的接口最高輸出500 mA的電流,而PWM單個接口最高可提供2A的電流。
![32.jpg 3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242d27bb78cdb962bccd8664b2e7bb8c.jpg)
接著就來拆解電源,這邊一樣提醒讀者,如果隨意自行拆解電源會有無保的狀況,請勿自行嘗試,本次筆者是為了讓讀者能看到內部才進行拆解;由於EDGE GOLD電源特殊的外型,所以在電源拆解上也較為複雜,除了最前端的小螺絲以外,剛提到兩側有貼紙的地方,撕開以後各有5顆螺絲需要拆解才能將電源頂板拆除。
![33.jpg 3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af2e87cec549e508cb9dc88be052f872.jpg)
至於風扇的部分,將4個角落的貼紙撕開以後,也可以看到各有一顆螺絲鎖著,轉開後就可以將風扇拆除。
![34.jpg 3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301e614f653f7d9cb47999c1f88fe98.jpg)
成功拆解後,就可以看到EDGE GOLD採用的是120 mm的白色風扇,型號為HA1225M12F-Z。
![35.jpg 3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730a82c44ef67110e7e9fa1a6e78c99.jpg)
接著來到電源內部,這邊就放上局部細節圖給讀者參考。
![36.jpg 3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cc4fdbd9fed59da33f16b65429d2e2ef.jpg)
電容部分採用德國的EPCOS電容,這邊一樣放上局部拍攝結果給大家參考。
![37.jpg 3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83f77575ddaa4182190cfd49e7807e8.jpg)
在側面的HUB供電口也有額外拉出黃、黑、紅3條線來進行供電。
![38.jpg 3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8ad1b0fcf8ed0e16dfc8ee3c9126e35.jpg)
另外一樣也提供模組線插座區的局部細節圖,可以發現EDGE GOLD電源就是額外延伸電路板的長度來跟這些接口進行焊接固定。
![39.jpg 3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6e6cb61f106407802bddc75b95144f2.jpg)
接下來介紹線材,首先是主要的電源線,包含MB 20+4-PIN一條、CPU 8-PIN一條、CPU 4+4-PIN一條、12+4-PIN 12V-2X6(450 w)一條、PCIe 6+2-PIN三條以及雙PCIe 6+2-PIN一條。
![40.jpg 4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d0059c14a1ed05bbc9f2a5768ee49e8.jpg)
雖然大多數主機板都是24-PIN的插座,不過考量到還是有少數是20-PIN,因此LIAN LI針對這組24-PIN供電線一樣有分離式設計,可以透過20+4-PIN中間的滑軌進行合併固定。
![41.jpg 4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cfdd179bbf78082a800b2d2dec05146.jpg)
這次EDGE GOLD系列電源的所有電源模組線都是採用更加柔軟好看的編織紋理線,主機板的24-PIN電源線本身也有預先安裝好一個理線梳,配件部分還有額外提供一組,有需要的玩家可自行DIY裝上去。
![42.jpg 4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1020b8408d62f026993ac84939c0be5.jpg)
接著是12V-2x6顯卡供電線,850w的電源提供的線材官方標定最高瓦數為450w,另外針對插頭內部LIAN LI也有進行一些優化,利用合金銅焊接端子,可實現安全高效的電力傳輸,增強系統穩定性和性能。
![43.jpg 4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234a93105928227b9df8044ec397738.jpg)
除了內部有優化以外,針對插頭外觀上也特別用上了藍色的插頭與原本的大插頭有明顯的色差,這樣能夠提醒使用者在使用這個插頭時,能夠更確定是否有插好,如果像是下圖有藍色露出來,就表示沒有插完整。
![44.jpg 4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220f39ee85bc2e7069ee113848a0b57.jpg)
要如以下圖片安裝結果才算是完全卡好,這樣也可以大幅避免高供耗情況下導致線材融化之類的狀況發生。
![45.jpg 4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c68f769e2c485406c7f14a5a762d70f0.jpg)
12V-2x6線材本身也有預先安裝一個理線梳,配件也還有額外提供,有需要的玩家一樣可以自行安裝。
![46.jpg 4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dd6a508fc9abf7d27b6df62820e6dfc.jpg)
除了以上的主機板24-PIN和12V-2x6線材是編織壓紋線材之外,其餘線材都是採用組合編織結構電線,也就是原廠預先將所有線材都黏在一起,雖然無法自行整理,不過原廠預先組合的品質也還不錯,算是減少了玩家需要整線的步驟。
![47.jpg 4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5d00bd3b7073f6002086c21f605290f.jpg)
考量到大部分的主機板的CPU供電插槽已經都保底有一個8-PIN,因此LIAN LI其中一條CPU 8-PIN供電線就直接採用原生8-PIN的設計,無法進行4+4的拆分,另外在插頭上也印有CPU的字樣,避免使用者安裝方向顛倒。
![48.jpg 4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cad84e040a72590e2e5f8f0f6ffb8e1.jpg)
另一條CPU的8-PIN供電線就有提供4+4的拆分設計,可透過兩個插頭之間的軌道進行拆解或合併。
![49.jpg 4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699bd33c9e50d9635fa0a43ac92d042.jpg)
除了插頭本身有軌道以外,固定扣端也有設計,因此如果要將兩個4-PIN合併起來,需要兩邊都對準再合併起來,這樣安裝上也會更穩固。
![50.jpg 5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6ffbb08a34e0c7bf819cfed8f74bbff.jpg)
PCIE 8-PIN供電線總共有4條,其中3條為單個PCIE 8-PIN的插頭設計,並且每個PCIE 8-PIN皆能拆分成6+2-PIN,可依照玩家需求進行使用。
![51.jpg 5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e858737a93ae2d0960700e5cb9cb7fa.jpg)
另外一條PCIE 8-PIN供電線則有提供兩個CPIE 6+2-PIN的插頭,這條線就可以提供給需要PCIE供電的風扇控制盒或是其他周邊使用。
![52.jpg 5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08bf6f5f955678b27ce65e492906a23.jpg)
以上所有線材另一端也都有印上PSU的字樣,提醒使用者這端為電源端,不要兩邊插相反了。
![53.jpg 5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2def77f485ef8ca718701fa0d1b3ad3.jpg)
接著是SATA和MOLEX用線材,總共有4條,分別是3條SATA線以及1條MOLEX線。
![54.jpg 5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7df0018b35baaf537360fb7d97850e3.jpg)
首先是MOLEX線,總共有提供4個接口可以使用,其中兩個為Y型設計。
![55.jpg 5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2ed462fd512b4fc30ee4b02291a11fe7.jpg)
另外兩個MOLEX接口則是扁平的設計,可依照玩家自身的安裝情境進行調整。
![56.jpg 5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9b9edd003168a03ec4253a3e7cd8c4f.jpg)
接著是SATA供電線,這部分就有趣許多,LIAN LI這套模組線的SATA供電線全部布局都不同,其中一條是提供2個Y型接口加上兩個扁平的接口。
![57.jpg 5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4437221c325ef67d2c394e11cd1b30e.jpg)
另一條長度較短,4個SATA口彼此的距離也較短,並且4個都採用Y型設計,可提供給2.5吋SSD或是3.5吋HDD硬碟架使用,可大幅減少機殼內部多餘的線材占用。
![58.jpg 5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b7e2ccb2ddc6c1cc0589d1ee1db22e.jpg)
最後一條同樣有4個SATA接頭可以使用,並且設計上一樣是Y型設計,不過彼此之間的長度拉的更長,算是LIAN LI提供給各位玩家需要SATA供電的設備之間有多種不同的需求來選擇對應適合的線材。
![59.jpg 5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7d6e8bde9b09a794e6a228e6ccecd06.jpg)
![60.jpg 6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2ef9967a61dff7b99018fa559807ed2.jpg)
接著HUB本身有磁吸的功能,靠上去往左邊推,讓電源PIN腳有接上去即可完成安裝。(如果是直接連接LIAN LI EDGE GOLD電源內建的供電口,就無需額外接PCIE 8-PIN供電了)
![61.jpg 6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e234edda9e169c3697c4a3cf168c19c.jpg)
如果是他牌電源,這款EDGE HUB依舊可以使用,只需要將EDGE HUB磁吸在硬碟架或是機殼背面某個區塊,接著接上PCIE 8-PIN的供電就能運作了。
![62.jpg 6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a703905f46ec38405e2085f67b1f3016.jpg)
如果EDGE HUB的USB 2.0 9-PIN的訊號線是採用Type-A的轉接線,可以使用配件提供的有挖孔的PCIE擋板,筆者會建議用最下面的,才不會跟顯卡有衝突;下方也放上換上去的示意圖給大家參考。
![63.jpg 6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555de21a533ad9478b8e29f55c9fda4.jpg)
接著就來將EDGE GOLD EG0850G WHITE裝到機殼上,本次是用之前開箱過的O11D EVO RGB機殼來搭配組裝,這時候就會完全發揮EDGE系列獨特接口的優勢,這樣朝外的設計能夠更輕鬆的進行線材的插拔和擴充。
![64.jpg 6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d3b439665981c6804cba555dcebbcef9.jpg)
筆者也會建議,可以依序從最下層的接口往上接,這樣日後要增加額外的線材也會更加方便。
![65.jpg 6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a59c83aae24aa56417aeffc9d9be19a.jpg)
另外筆者在進行EDGE HUB的線材安裝時有發現,因為HUB本身有外凸,所以會跟CPU、PCIE 8-PIN和12V-2x6的插槽在空間上的會有一點點壅擠,所以會建議先將電源本身主要的線材先處理好,再來整理HUB較細的線材在順序上會比較合適。
![66.jpg 6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cfdcbf9dadacee218bf9a60619506d4b.jpg)
最後也放上整個組裝好的樣子,線材部分筆者這次沒有特別的整理,只有簡單的用卡扣或是魔鬼氈進行簡單的固定,並且這次也額外搭配第一代TL風扇來測試需要一個PCIE 6-PIN供電的控制盒,整體組裝起來會如何。
![67.jpg 6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05c7fbce2180b63a12cd126f5238a21.jpg)
下面也簡單放上MB 24-PIN、CPU 雙8-PIN以及12V-2x6線材組裝起來的樣子給大家參考。
![68.jpg 6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82e3ccb57d9f86abf7bd9cdf41d513c.jpg)
![69.jpg 6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bfdd3289987ddbf6371f792f4315a7e.jpg)
![70.jpg 7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06c8ff76f65f9fa0886023411dbf033.jpg)
CPU:Intel Core i7-12700K
MB:TUF GAMING Z790-PRO WIFI
RAM:T-FORCE DELTA RGB ECO DDR5 2x16G 6400MHz
AIO:CORSAIR H150i ELITE CAPELLIX XT WHITE
GPU:NVIDIA RTX 4070 SUPER FE
SSD:SAMSUNG 980 1TB
POWER: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
CASE:LIAN LI O11D EVO RGB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3H2
BIOS VERSION:1806
並且同樣開啟華碩的CPU AI超頻,溫度部分則是在23度一般室溫內的房間進行測試。
![71.jpg 7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95229b1ae0bf481500190986ba43de4.jpg)
開始進行測試前一樣放上更新到最新的BIOS的截圖以及開啟CPU的AI超頻和DDR5的XMP。
![72.jpg 7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7f6985b5a013554fe9139886df2f9dd.jpg)
接著是CPU-Z的截圖驗明正身。
![73.jpg 7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ccc7d720bec56cc9296c05c80adbc50.jpg)
在一般待機情況下,在HWiNFO 64的監控中,+5V的電壓範圍從5.04 V ~ 5.08 V、平均5.043 V,3VCC的電壓範圍從3.344 V ~ 3.36 V、平均3.351 V,+12V的電壓範圍從12.192 V ~ 12.192 V、平均12.192 V。
![74.png 74.pn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e54467df4ac7e3a129ea17422b11dd9.png)
首先是OCCT的電源測試,在壓力測試20分鐘後,在OCCT自己的監控系統中,+5V的電壓範圍從5 V ~ 5.04 V、平均5.04 V,3VCC的電壓範圍從3.328 V~ 3.36 V、平均3.337 V,+12V的電壓範圍從12.096 V ~ 12.192 V、平均12.113 V;在HWiNFO 64中的監控結果也大致相同,沒有大幅的跳動。
![75.png 75.pn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2494fd98b45c87ecbc3cd290b33ad40f.png)
在FurMark與AIDA64的壓力測試中,+5V的電壓範圍從5 V ~ 5.04 V、平均5.039 V,3VCC的電壓範圍從3.328 V ~ 3.344 V、平均3.335 V,+12V的電壓範圍從12.096 V~ 12.192 V、平均12.108 V,與OCCT電源壓力測試中相差不遠,目前測試下來算是穩定。
![76.png 76.pn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2a876ad502a443ca331f9ecde2864a7.png)
接下來就拿手邊的紅點測溫槍簡單量測一下顯卡與CPU供電線在壓力測試時的溫度狀況,首先是CPU的8-PIN供電線,在主機板端量測到49.2度。
![77.jpg 7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4cc033b79d756a423d58ce21da6ac93.jpg)
接著是顯卡,12V-2x6供電線在顯卡端量測到43.5度,不過本次測試並沒有額外在底部加裝進氣風扇,如果有額外加裝,溫度應該會比筆者這次量測的還低。
![78.jpg 7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15d863edefc211d5b3df179007c3bd.jpg)
接著在電源端部分,整體溫度都算冷靜,筆者盡量靠近接口處,在燒機過程中,大概就是30多度左右。
![79.jpg 7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1044cbe258c0ffa1b826b085fce01c5.jpg)
![80.jpg 8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bce416f22fec9fa6167f2403085a4bd.jpg)
以上就是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的開箱與測試拉~~
雖然這次新的EDGE GOLD系列部分認證的電源轉換率是金牌,不過依舊還是有通過目前電源主流的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等3項認證,甚至1000W和1200W的還有通過Cybenetics Platinum以及Cybenetics A等級的噪音認證,整體電源轉換能力還是保有一定的能力;
不過筆者認為相較於第一代EDGE是有升級的,首先第一點就是線材的長度有稍微拉長,能夠相容於更多不同款式的雙艙海景機殼或是一般的中塔機殼,這能夠讓EDGE GOLD系列電源獲得更多玩家的青睞;另外一點當然就是這次的重點,從原先單純的USB 9-PIN HUB擴充槽變成可拆式設計的USB/FAN HUB,不僅只有EDGE GOLD電源能使用,甚至別牌的一般電源也能夠使用,這都是能大幅增加玩家選擇EDGE GOLD系列電源以及EDGE HUB的誘人之處;
不過線材部分個人覺得是小小可惜,不過我想如果連線材都全部採用像主機板24-PIN那種好整理又軟的壓紋線材,那麼入手第一代白金版EDGE系列電源的玩家真的會非常後悔;因此這樣的取捨我個人也覺得相當合理;
如果是組雙艙海景機殼的玩家,並且你本身有基礎的電腦組裝能力,真的可以將LIAN LI的這款EDGE GOLD系列電源納入考慮名單之內,如果你本身又是LIAN LI的O11系列機殼以及積木風扇的愛好者,那麼EDGE GOLD系列電源以及EDGE HUB就會是你的完美解答~~
這次LIAN LI也基於第一代的EDGE電源,推出了金牌等級的EDGE GOLD系列電源,除了保持原有的特殊插槽位置以外,在HUB的部分進一步的強化,從原先焊死在電源上面的USB 2.0 9-PIN HUB設計,變成模組化的方式,並且還多加入了多個PWM轉速控制的插槽,本次就要來開箱這款新電源,型號為: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
![1.jpg 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fe6f653a2f31bd9fe82f4429a108b1.jpg)
===== 開箱 =====
先從包裝盒開始看起,正面左側有放上EDGE GOLD EG0850G的形象圖,電源顏色會隨著內部實體電源的顏色相對應,右下角有粗體的型號字樣,以及專門為雙艙機殼設計的電源的標語。![2.jpg 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9c34268a8fb0782766591aa8e0ac16e.jpg)
正面右上角有放上EDGE GOLD系列電源有10年保固,並且分別都通過了80 Plus、Cybenetics與PPLP的GOLD金牌認證圖標。
![3.jpg 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4670e3e351e16486da4cb9b08368f91.jpg)
外盒後方則放上多種語言的特色介紹以及對應的圖示給使用者參考,特色部分包含:
- L型外凸接口設計,可輕鬆理線,適配多款機殼,組裝便捷
- 創新外掛USB/FAN HUB,隨需安裝,滿足玩家對外接設備的需求
- 首創磁吸式風扇濾網,隨時可拆清潔,電源持久穩定如新
- 頂級大電容,採用德系EPCOS或日系一線品牌,性能穩定
- 10年保固,品質保障,安心無虞
![4.jpg 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f2723108d195be42a28e5ad1ce4e050.jpg)
側面有放上詳細的電源規格表以及各電壓最大的輸出功耗表格。
![5.jpg 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272e9d4aa81a0d6b718a4b0974aca05.jpg)
頂部則有850W電源提供的電源模組線材對應數量、長度與接口的圖示,稍後也都會介紹到。
![6.jpg 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146edf4d9a61105c936a9c774851c82.jpg)
底部則有放上電源的轉換效率以及風扇在不同負載下的轉速曲線,EDGE GOLD系列電源都自帶停轉功能,無須按壓額外的按鈕之類的;另外底部也有放上EDGE GOLD電源有通過Cybenetics ATX 3.1與PCIe 5.1的認證以及正面也有放上的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認證圖標和相關認證的圖示。
![7.jpg 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c692ad83edfee79f76babb8b9d803bd.jpg)
這邊也先進行EDGE HUB的開箱,詳細安裝方式後面會再額外進行介紹;EDGE HUB本身包裝很小一個,正面印上了HUB本體的形象圖,下方有型號字樣,左側有多種語言的可兼容所有電源供應器的標語;另外保固部分有提供2年。
![8.jpg 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32cf2d5db8f3423a1cc8c0a776e46ff.jpg)
背面則有HUB本身、USB 9-PIN和PWM插槽的工作電壓和電流資訊;下方則有簡易的安裝教學以及多種語言的特色標語:創新外掛USB/FAN HUB,雖需安裝,可滿足玩家對外接設備的需求。
![9.jpg 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8464ef39384f413bf7df17355c66a16.jpg)
側面則有放上EDGE HUB通過的安規圖標以及產品型號序號與保固用的序號。
![10.jpg 1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6555120db40e3e1b998bf4501ca6cec.jpg)
裡面的內容物包含:EDGE HUB本體、機殼PCIE擋板、USB Type-A to USB 2.0 9-PIN轉接線、USB 2.0 9-PIN to USB 2.0 9-PIN傳輸線、PWM to PWM傳輸線、EDGE HUB安裝教學說明書和感謝購買的小卡。
![11.jpg 1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4e34b6dfae1a4e7e70094adea88a346.jpg)
===== 配件 =====
首先是電源的配件部分,有提供一條AC交流電源線,線材長度也夠長,基本上能滿足無論是桌上或桌下的主機位置。![12.jpg 1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62039ead2f9ff7980162ac812440b50.jpg)
另外還有提供一次性束線帶、4顆電源用螺絲以及模組線用的理線梳。
![13.jpg 1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61f55c6d7d9c0bb433a9575a13cd0e4.jpg)
紙本配件包含一份多種語言的電源保固資訊與簡易安裝說明本以及感謝購買的小卡。
![14.jpg 1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ca06a6594ddeb2fd91a028e06bfd30.jpg)
接著是EDGE HUB的配件,首先第一條USB 2.0 9-PIN to USB 2.0 9-PIN的傳輸線,其中一端插在EDGE HUB上面,另一端則插在主機板下方的對應插座即可。
![15.jpg 1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16f2f2b1d2e9f9e983071c2aad09069.jpg)
另一條則與之前開箱SL無線風扇時有簡單開箱的USB 2.0 1 to 3 PORT分接線類似,其中一端為常見的USB 2.0 Type-A插頭,可透過主機板後方I/O或是機殼前板I/O來為HUB進行訊號傳輸,另一端則是要插在EDGE HUB上的USB 2.0 9-PIN插座上。
![16.jpg 1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8eca53a5dcd8cf474c6bab0bc082fcd.jpg)
如果是使用USB 2.0 Type-A接頭的轉接線,因為會延伸到機殼外部的主機板後方I/O,因此LIAN LI也額外提供了一個有挖孔的PCIE擋板,可安裝在機殼的第一槽或是下方來讓線材能從後方穿回去機殼內部,在整線上會方便許多。
![17.jpg 1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06d7f0108a395c2d1cde20fde418f2d.jpg)
另外一條則是PWM風扇轉速控制用的線材,一樣也可以透過線材連接HUB和主機板後,透過HUB進行風扇的供電和轉速的控制。
![18.jpg 1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4ce9e6475012dfd5e9e2a4a409e5e7c0.jpg)
===== 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 =====
剛開始先放上EDGE GOLD EG0850G的規格表給大家參考,這邊需要注意的是,750w和850w這兩款預設是不會提供額外的USB和PWM插槽HUB,因此這邊先單純放上電源本身的規格,HUB的部分會額外放在下面:尺寸(長 x 寬 x 高):182 x 86 x 150 mm
電源線材設計:全模組
From Factor:ATX 3.1
認證: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
輸入電壓:100 – 240 Vac
輸入電流:10 - 5 A
輸入電壓頻率:50 – 60 Hz
PFC:Active PFC, PF > 0.90 under full load @ 115Vac, 60Hz
效率:90.71%(MAX)
保護系統:OCP / OVP / OTP / OPP / SCP/ UVP
風扇尺寸:120 mm FDB 風扇
風扇轉速:2000 RPM(MAX)
風扇噪音:30.9 dBA(MAX)
線材接頭:1 x 24/20-Pin motherboard(620mm)、1 x 8 pin CPU/ATX 12V(750mm)、1 x 4+4 Pin CPU(750mm)、1 x 6+2 Pin GPU(650mm+100mm)、1 x 12V – 2X6 450W(650mm)、3 x 6+2 Pin GPU(650mm)、1 x SATA(300mm - 15mm - 15mm - 15mm)、1 x SATA-Y(375mm - 150mm - 150mm)、1 x SATA(400mm - 150mm - 150mm - 150mm)、1 x 4-Pin Peripheral(500mm - 150mm - 150mm - 150mm)
保固:10 Years
![19.jpg 1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a9f2e5fc70c30ac41a298f5922e18f5.jpg)
先從外觀開始看起,EDGE GOLD後方有大面積的六角形開孔,提供內部散熱排氣使用;電源開關和AC交流插座設計在右側中間,另外風扇已經內建智慧停轉功能,因此無額外的按鈕;4個角落也都有提供兩種設計的固定鎖孔,可支援不同鎖孔的機殼。
![20.jpg 2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4219f98ed3b8df96b26984ff0ef20434.jpg)
電源保固貼紙則貼在側面兩塊鐵板銜接處,如果撕掉或有明顯地拆開痕跡,會失去保固,因此請一般玩家不要輕易自行拆解。
![21.jpg 2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4f2e23cd4e42f3df908e4db7acaa8381.jpg)
其中一個側面有貼上LIAN LI商標與ED0850G EDGE GOLD PSU型號字樣的貼紙。
![22.jpg 2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a71df980366ad014b1d29d0ebdc81386.jpg)
另一面則放上電源的各項電壓最大輸出功耗規格表以及通過的安規圖示、產品序號以及多種語言的請勿擅自拆開電源的警示標語;電壓輸出功率部分,3.3V最大可輸出120w、5V最大同樣可輸出120w、12V則是849.6w。
![23.jpg 2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444970397b210068337ab262094dd7a.jpg)
在警示標語上方還有再次放上EDGE GOLD系列電源通過了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三項金牌認證的圖標。
![24.jpg 2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e6cabbb13283af9686987091da354f0.jpg)
相較於第一代白金牌的EDGE電源,這次金牌版的EDGE GOLD電源在風扇的散熱遮蓋有進行升級,變成磁吸可拆式設計,能讓玩家輕鬆將遮蓋抽出來進行清理跟整理;遮蓋本身一樣是六角形的挖孔設計,另外表面也有簡單的不平整設計帶出一些線條感,讓電源不會這麼死板。
![25.jpg 2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621b8591fc819f09e3e156eb1ce2797.jpg)
遮蓋角落還有額外黏上一小塊印有LIAN LI商標的軟性小手柄,可捏著小手柄將遮蓋拆起來。
![26.jpg 2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8ad0a6d22b5828c6be8a336088fcee2.jpg)
將遮蓋拆起來以後,在風扇4個角落分別有貼上4個電源安裝的注意事項,筆者強烈建議如果是自組的話,可以先讀一遍注意事項,避免發生意外。
![27.jpg 2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fd7316228cd27a62b8191bbaf92abc6.jpg)
接著來到模組線接口區,這也是所有EDGE系列電源最與眾不同的地方,LIAN LI將其額外延伸一個小平台,並將接口方向轉向,這樣的設計能讓想組雙艙海景機殼的使用者在電源線材的插拔更換上更方便快速;至於接口數量,本次筆者收到的850W包含右上角12V-2x6一個、CPU & PCIE 8-PIN共6個、MB 28-PIN一個以及SATA & MOLEX 6-PIN共4個,跟大多數的850W電源相比,讓筆者較意外的是PCIE 8-PIN多給了一個,能夠去接需要PCIE 6-PIN供電的風扇控制盒。
![28.jpg 2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0b9a035637941a3a138845deb2aff80.jpg)
接下來也是這次EDGE GOLD系列電源比第一代EDGE電源另一個升級的地方,原先第一代白金牌EDGE電源將模組線插座區改到水平區之後,原先是插座區改成了USB 2.0 9-PIN的HUB,總共提供了4個接口可以使用,對於有多個風扇控制盒或是水冷螢幕需要USB的都能使用,大幅減緩主機板的接口壓力;而這次EDGE GOLD金牌版本更是直接將其優化,透過一個黑色供電接口,可以插入接下來介紹的USB/FAN HUB來實現不只USB訊號以外,還可以提供PWM風扇轉速插槽的HUB功能,這樣也能減少玩家需要接到主機板正面插槽的動作,讓裝機方便許多。
![29.jpg 2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fba323b190326466942cf5349dc5021.jpg)
這邊也先放上EDGE HUB黑色特殊供電口的樣子,與上方電源的黑色接頭連接正常的情況下,就能為HUB供電並運作,至於其他線材的連接注意事項稍後會有額外的篇章進行介紹。
![30.jpg 3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23d5602922a9b79d16d072fc1f8a1aa.jpg)
如果玩家是其他品牌或是第一代EDGE電源的話,同樣也能使用這個HUB,LIAN LI也考量到了EDGE HUB的相容性,因此在另一端有額外設計一個通用的PCIE 8-PIN的供電口,只要連接上去以後,再將傳輸線接到主機板一樣能實現HUB的功能。
![31.jpg 3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d685c74c843ac7554be86188ec966776.jpg)
EDGE HUB這次除了提供4個USB 9-PIN的擴充口以外,還額外設計了6個PWM風扇轉速控制的擴充槽可以使用;LIAN LI官方標示單個USB 9-PIN的接口最高輸出500 mA的電流,而PWM單個接口最高可提供2A的電流。
![32.jpg 3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242d27bb78cdb962bccd8664b2e7bb8c.jpg)
接著就來拆解電源,這邊一樣提醒讀者,如果隨意自行拆解電源會有無保的狀況,請勿自行嘗試,本次筆者是為了讓讀者能看到內部才進行拆解;由於EDGE GOLD電源特殊的外型,所以在電源拆解上也較為複雜,除了最前端的小螺絲以外,剛提到兩側有貼紙的地方,撕開以後各有5顆螺絲需要拆解才能將電源頂板拆除。
![33.jpg 3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af2e87cec549e508cb9dc88be052f872.jpg)
至於風扇的部分,將4個角落的貼紙撕開以後,也可以看到各有一顆螺絲鎖著,轉開後就可以將風扇拆除。
![34.jpg 3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301e614f653f7d9cb47999c1f88fe98.jpg)
成功拆解後,就可以看到EDGE GOLD採用的是120 mm的白色風扇,型號為HA1225M12F-Z。
![35.jpg 3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730a82c44ef67110e7e9fa1a6e78c99.jpg)
接著來到電源內部,這邊就放上局部細節圖給讀者參考。
![36.jpg 3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cc4fdbd9fed59da33f16b65429d2e2ef.jpg)
電容部分採用德國的EPCOS電容,這邊一樣放上局部拍攝結果給大家參考。
![37.jpg 3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83f77575ddaa4182190cfd49e7807e8.jpg)
在側面的HUB供電口也有額外拉出黃、黑、紅3條線來進行供電。
![38.jpg 3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8ad1b0fcf8ed0e16dfc8ee3c9126e35.jpg)
另外一樣也提供模組線插座區的局部細節圖,可以發現EDGE GOLD電源就是額外延伸電路板的長度來跟這些接口進行焊接固定。
![39.jpg 3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6e6cb61f106407802bddc75b95144f2.jpg)
接下來介紹線材,首先是主要的電源線,包含MB 20+4-PIN一條、CPU 8-PIN一條、CPU 4+4-PIN一條、12+4-PIN 12V-2X6(450 w)一條、PCIe 6+2-PIN三條以及雙PCIe 6+2-PIN一條。
![40.jpg 4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d0059c14a1ed05bbc9f2a5768ee49e8.jpg)
雖然大多數主機板都是24-PIN的插座,不過考量到還是有少數是20-PIN,因此LIAN LI針對這組24-PIN供電線一樣有分離式設計,可以透過20+4-PIN中間的滑軌進行合併固定。
![41.jpg 4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cfdd179bbf78082a800b2d2dec05146.jpg)
這次EDGE GOLD系列電源的所有電源模組線都是採用更加柔軟好看的編織紋理線,主機板的24-PIN電源線本身也有預先安裝好一個理線梳,配件部分還有額外提供一組,有需要的玩家可自行DIY裝上去。
![42.jpg 4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1020b8408d62f026993ac84939c0be5.jpg)
接著是12V-2x6顯卡供電線,850w的電源提供的線材官方標定最高瓦數為450w,另外針對插頭內部LIAN LI也有進行一些優化,利用合金銅焊接端子,可實現安全高效的電力傳輸,增強系統穩定性和性能。
![43.jpg 4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234a93105928227b9df8044ec397738.jpg)
除了內部有優化以外,針對插頭外觀上也特別用上了藍色的插頭與原本的大插頭有明顯的色差,這樣能夠提醒使用者在使用這個插頭時,能夠更確定是否有插好,如果像是下圖有藍色露出來,就表示沒有插完整。
![44.jpg 4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220f39ee85bc2e7069ee113848a0b57.jpg)
要如以下圖片安裝結果才算是完全卡好,這樣也可以大幅避免高供耗情況下導致線材融化之類的狀況發生。
![45.jpg 4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c68f769e2c485406c7f14a5a762d70f0.jpg)
12V-2x6線材本身也有預先安裝一個理線梳,配件也還有額外提供,有需要的玩家一樣可以自行安裝。
![46.jpg 4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dd6a508fc9abf7d27b6df62820e6dfc.jpg)
除了以上的主機板24-PIN和12V-2x6線材是編織壓紋線材之外,其餘線材都是採用組合編織結構電線,也就是原廠預先將所有線材都黏在一起,雖然無法自行整理,不過原廠預先組合的品質也還不錯,算是減少了玩家需要整線的步驟。
![47.jpg 4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5d00bd3b7073f6002086c21f605290f.jpg)
考量到大部分的主機板的CPU供電插槽已經都保底有一個8-PIN,因此LIAN LI其中一條CPU 8-PIN供電線就直接採用原生8-PIN的設計,無法進行4+4的拆分,另外在插頭上也印有CPU的字樣,避免使用者安裝方向顛倒。
![48.jpg 4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fcad84e040a72590e2e5f8f0f6ffb8e1.jpg)
另一條CPU的8-PIN供電線就有提供4+4的拆分設計,可透過兩個插頭之間的軌道進行拆解或合併。
![49.jpg 4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699bd33c9e50d9635fa0a43ac92d042.jpg)
除了插頭本身有軌道以外,固定扣端也有設計,因此如果要將兩個4-PIN合併起來,需要兩邊都對準再合併起來,這樣安裝上也會更穩固。
![50.jpg 5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6ffbb08a34e0c7bf819cfed8f74bbff.jpg)
PCIE 8-PIN供電線總共有4條,其中3條為單個PCIE 8-PIN的插頭設計,並且每個PCIE 8-PIN皆能拆分成6+2-PIN,可依照玩家需求進行使用。
![51.jpg 5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e858737a93ae2d0960700e5cb9cb7fa.jpg)
另外一條PCIE 8-PIN供電線則有提供兩個CPIE 6+2-PIN的插頭,這條線就可以提供給需要PCIE供電的風扇控制盒或是其他周邊使用。
![52.jpg 5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08bf6f5f955678b27ce65e492906a23.jpg)
以上所有線材另一端也都有印上PSU的字樣,提醒使用者這端為電源端,不要兩邊插相反了。
![53.jpg 5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2def77f485ef8ca718701fa0d1b3ad3.jpg)
接著是SATA和MOLEX用線材,總共有4條,分別是3條SATA線以及1條MOLEX線。
![54.jpg 5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7df0018b35baaf537360fb7d97850e3.jpg)
首先是MOLEX線,總共有提供4個接口可以使用,其中兩個為Y型設計。
![55.jpg 5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2ed462fd512b4fc30ee4b02291a11fe7.jpg)
另外兩個MOLEX接口則是扁平的設計,可依照玩家自身的安裝情境進行調整。
![56.jpg 5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9b9edd003168a03ec4253a3e7cd8c4f.jpg)
接著是SATA供電線,這部分就有趣許多,LIAN LI這套模組線的SATA供電線全部布局都不同,其中一條是提供2個Y型接口加上兩個扁平的接口。
![57.jpg 5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4437221c325ef67d2c394e11cd1b30e.jpg)
另一條長度較短,4個SATA口彼此的距離也較短,並且4個都採用Y型設計,可提供給2.5吋SSD或是3.5吋HDD硬碟架使用,可大幅減少機殼內部多餘的線材占用。
![58.jpg 5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b7e2ccb2ddc6c1cc0589d1ee1db22e.jpg)
最後一條同樣有4個SATA接頭可以使用,並且設計上一樣是Y型設計,不過彼此之間的長度拉的更長,算是LIAN LI提供給各位玩家需要SATA供電的設備之間有多種不同的需求來選擇對應適合的線材。
![59.jpg 5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7d6e8bde9b09a794e6a228e6ccecd06.jpg)
===== 電源組裝展示 =====
接下來就先介紹EDGE HUB的一些安裝步驟,如果是搭配本次開箱的LIAN LI EDGE GOLD系列電源,那麼安裝方式就非常簡單,只需要先對準HUB後方的圓孔凹槽跟電源外凸的蘑菇頭。![60.jpg 6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b2ef9967a61dff7b99018fa559807ed2.jpg)
接著HUB本身有磁吸的功能,靠上去往左邊推,讓電源PIN腳有接上去即可完成安裝。(如果是直接連接LIAN LI EDGE GOLD電源內建的供電口,就無需額外接PCIE 8-PIN供電了)
![61.jpg 6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e234edda9e169c3697c4a3cf168c19c.jpg)
如果是他牌電源,這款EDGE HUB依舊可以使用,只需要將EDGE HUB磁吸在硬碟架或是機殼背面某個區塊,接著接上PCIE 8-PIN的供電就能運作了。
![62.jpg 6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a703905f46ec38405e2085f67b1f3016.jpg)
如果EDGE HUB的USB 2.0 9-PIN的訊號線是採用Type-A的轉接線,可以使用配件提供的有挖孔的PCIE擋板,筆者會建議用最下面的,才不會跟顯卡有衝突;下方也放上換上去的示意圖給大家參考。
![63.jpg 6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e555de21a533ad9478b8e29f55c9fda4.jpg)
接著就來將EDGE GOLD EG0850G WHITE裝到機殼上,本次是用之前開箱過的O11D EVO RGB機殼來搭配組裝,這時候就會完全發揮EDGE系列獨特接口的優勢,這樣朝外的設計能夠更輕鬆的進行線材的插拔和擴充。
![64.jpg 64.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d3b439665981c6804cba555dcebbcef9.jpg)
筆者也會建議,可以依序從最下層的接口往上接,這樣日後要增加額外的線材也會更加方便。
![65.jpg 65.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a59c83aae24aa56417aeffc9d9be19a.jpg)
另外筆者在進行EDGE HUB的線材安裝時有發現,因為HUB本身有外凸,所以會跟CPU、PCIE 8-PIN和12V-2x6的插槽在空間上的會有一點點壅擠,所以會建議先將電源本身主要的線材先處理好,再來整理HUB較細的線材在順序上會比較合適。
![66.jpg 66.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cfdcbf9dadacee218bf9a60619506d4b.jpg)
最後也放上整個組裝好的樣子,線材部分筆者這次沒有特別的整理,只有簡單的用卡扣或是魔鬼氈進行簡單的固定,並且這次也額外搭配第一代TL風扇來測試需要一個PCIE 6-PIN供電的控制盒,整體組裝起來會如何。
![67.jpg 6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05c7fbce2180b63a12cd126f5238a21.jpg)
下面也簡單放上MB 24-PIN、CPU 雙8-PIN以及12V-2x6線材組裝起來的樣子給大家參考。
![68.jpg 6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82e3ccb57d9f86abf7bd9cdf41d513c.jpg)
![69.jpg 6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bfdd3289987ddbf6371f792f4315a7e.jpg)
![70.jpg 7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806c8ff76f65f9fa0886023411dbf033.jpg)
===== 電源壓力測試 =====
接下來就進行本次的電源壓力測試,先放上本次的測試平台零組件給大家參考~~CPU:Intel Core i7-12700K
MB:TUF GAMING Z790-PRO WIFI
RAM:T-FORCE DELTA RGB ECO DDR5 2x16G 6400MHz
AIO:CORSAIR H150i ELITE CAPELLIX XT WHITE
GPU:NVIDIA RTX 4070 SUPER FE
SSD:SAMSUNG 980 1TB
POWER: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
CASE:LIAN LI O11D EVO RGB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3H2
BIOS VERSION:1806
並且同樣開啟華碩的CPU AI超頻,溫度部分則是在23度一般室溫內的房間進行測試。
![71.jpg 71.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995229b1ae0bf481500190986ba43de4.jpg)
開始進行測試前一樣放上更新到最新的BIOS的截圖以及開啟CPU的AI超頻和DDR5的XMP。
![72.jpg 72.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7f6985b5a013554fe9139886df2f9dd.jpg)
接著是CPU-Z的截圖驗明正身。
![73.jpg 73.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1ccc7d720bec56cc9296c05c80adbc50.jpg)
在一般待機情況下,在HWiNFO 64的監控中,+5V的電壓範圍從5.04 V ~ 5.08 V、平均5.043 V,3VCC的電壓範圍從3.344 V ~ 3.36 V、平均3.351 V,+12V的電壓範圍從12.192 V ~ 12.192 V、平均12.192 V。
![74.png 74.pn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e54467df4ac7e3a129ea17422b11dd9.png)
首先是OCCT的電源測試,在壓力測試20分鐘後,在OCCT自己的監控系統中,+5V的電壓範圍從5 V ~ 5.04 V、平均5.04 V,3VCC的電壓範圍從3.328 V~ 3.36 V、平均3.337 V,+12V的電壓範圍從12.096 V ~ 12.192 V、平均12.113 V;在HWiNFO 64中的監控結果也大致相同,沒有大幅的跳動。
![75.png 75.pn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2494fd98b45c87ecbc3cd290b33ad40f.png)
在FurMark與AIDA64的壓力測試中,+5V的電壓範圍從5 V ~ 5.04 V、平均5.039 V,3VCC的電壓範圍從3.328 V ~ 3.344 V、平均3.335 V,+12V的電壓範圍從12.096 V~ 12.192 V、平均12.108 V,與OCCT電源壓力測試中相差不遠,目前測試下來算是穩定。
![76.png 76.pn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52a876ad502a443ca331f9ecde2864a7.png)
接下來就拿手邊的紅點測溫槍簡單量測一下顯卡與CPU供電線在壓力測試時的溫度狀況,首先是CPU的8-PIN供電線,在主機板端量測到49.2度。
![77.jpg 77.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04cc033b79d756a423d58ce21da6ac93.jpg)
接著是顯卡,12V-2x6供電線在顯卡端量測到43.5度,不過本次測試並沒有額外在底部加裝進氣風扇,如果有額外加裝,溫度應該會比筆者這次量測的還低。
![78.jpg 78.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3e15d863edefc211d5b3df179007c3bd.jpg)
接著在電源端部分,整體溫度都算冷靜,筆者盡量靠近接口處,在燒機過程中,大概就是30多度左右。
![79.jpg 79.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71044cbe258c0ffa1b826b085fce01c5.jpg)
===== 總結 =====
![80.jpg 80.jpg](https://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25-02/04/5733693/eprice_1_6bce416f22fec9fa6167f2403085a4bd.jpg)
以上就是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的開箱與測試拉~~
雖然這次新的EDGE GOLD系列部分認證的電源轉換率是金牌,不過依舊還是有通過目前電源主流的80 Plus GOLD、Cybenetics GOLD、PPLP GOLD等3項認證,甚至1000W和1200W的還有通過Cybenetics Platinum以及Cybenetics A等級的噪音認證,整體電源轉換能力還是保有一定的能力;
不過筆者認為相較於第一代EDGE是有升級的,首先第一點就是線材的長度有稍微拉長,能夠相容於更多不同款式的雙艙海景機殼或是一般的中塔機殼,這能夠讓EDGE GOLD系列電源獲得更多玩家的青睞;另外一點當然就是這次的重點,從原先單純的USB 9-PIN HUB擴充槽變成可拆式設計的USB/FAN HUB,不僅只有EDGE GOLD電源能使用,甚至別牌的一般電源也能夠使用,這都是能大幅增加玩家選擇EDGE GOLD系列電源以及EDGE HUB的誘人之處;
不過線材部分個人覺得是小小可惜,不過我想如果連線材都全部採用像主機板24-PIN那種好整理又軟的壓紋線材,那麼入手第一代白金版EDGE系列電源的玩家真的會非常後悔;因此這樣的取捨我個人也覺得相當合理;
如果是組雙艙海景機殼的玩家,並且你本身有基礎的電腦組裝能力,真的可以將LIAN LI的這款EDGE GOLD系列電源納入考慮名單之內,如果你本身又是LIAN LI的O11系列機殼以及積木風扇的愛好者,那麼EDGE GOLD系列電源以及EDGE HUB就會是你的完美解答~~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