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透過韌體更新,或許能讓 Arm 架構 Mac 原生支援 Windows、正常使用 EGPU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而隨著以開源虛擬化軟體 WINE 為基礎打造的 CrossOver 開發團隊示範,加上開發者 Alexander Graf 利用同樣以開源架構設計的虛擬化軟體 QEMU,均顯示搭載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都能順利模擬執行 Windows 10 作業系統,甚至進一步由玩遊戲內容,因此顯示即便換成新款以 Arm 架構設計的 Mac 機種,使用者應該也不需要太擔心是否會有 Windows 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使用問題。
同時,從蘋果透露搭載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是否能原生支援 Windows 作業系統,其實還是要看微軟意願,否則從軟硬體核心設計來看,新款 Mac 實際上可以對應 Windows 作業系統使用需求。
若從目前微軟也開始佈局 Arm 架構 PC 市場發展來看,理論上應該也不會排斥與蘋果進行合作,畢竟透過多元硬體環境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微軟快速擴展其作業系統採用模式。
但在蘋果公布新款 Mac 時,並未特別強調可對應 Windows 作業系統使用需求,有可能是基於希望聚焦在溝通新款 Mac 仍可相容過往在 Intel 處理器環境使用應用軟體,同時也能透過 Catalyst 項目相容使用移植到 Mac 硬體環境的 iOS 平台 App。
不過,從部分使用者發現將換上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連接外接顯示卡盒時,實際上是可以偵測到外接顯示卡相關資訊,但系統卻判定無法正常啟用,因此有可能與驅動程式尚未完善有關。
若從 Intel 給出 Thunderbolt 規範來看,單一連接埠實際上可以對應至少兩組顯示輸出,因此扣除 MacBook 本身顯示螢幕,理論還是可以對應一組顯示輸出,但在新款 Mac 所搭載 Thunderbolt 卻無法支援這樣的使用模式,或許問題與驅動程式有較大關係。
因此若蘋果後續能藉由韌體更新方式調整新款 Mac 支援範圍,或許不僅能修正 Thunderbolt 功能,更可直接相容使用 Windows 作業系統。
諸多「跡象」顯示新款 Mac 是因為系統層驅動程式尚未相容
蘋果日前證實,在搭載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所採用 macOS 作業系統,並不會包含對應 BootCamp 功能選項,意味使用者無法透過過往建立雙磁區方式,讓 Mac 能「變成」一台完整的 Windows PC,而是只能藉由諸如 Parallel Desktop 一類虛擬化軟體,藉由模擬方式使用 Windows 作業系統。而隨著以開源虛擬化軟體 WINE 為基礎打造的 CrossOver 開發團隊示範,加上開發者 Alexander Graf 利用同樣以開源架構設計的虛擬化軟體 QEMU,均顯示搭載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都能順利模擬執行 Windows 10 作業系統,甚至進一步由玩遊戲內容,因此顯示即便換成新款以 Arm 架構設計的 Mac 機種,使用者應該也不需要太擔心是否會有 Windows 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使用問題。
同時,從蘋果透露搭載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是否能原生支援 Windows 作業系統,其實還是要看微軟意願,否則從軟硬體核心設計來看,新款 Mac 實際上可以對應 Windows 作業系統使用需求。
若從目前微軟也開始佈局 Arm 架構 PC 市場發展來看,理論上應該也不會排斥與蘋果進行合作,畢竟透過多元硬體環境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微軟快速擴展其作業系統採用模式。
但在蘋果公布新款 Mac 時,並未特別強調可對應 Windows 作業系統使用需求,有可能是基於希望聚焦在溝通新款 Mac 仍可相容過往在 Intel 處理器環境使用應用軟體,同時也能透過 Catalyst 項目相容使用移植到 Mac 硬體環境的 iOS 平台 App。
不過,從部分使用者發現將換上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 連接外接顯示卡盒時,實際上是可以偵測到外接顯示卡相關資訊,但系統卻判定無法正常啟用,因此有可能與驅動程式尚未完善有關。
若從 Intel 給出 Thunderbolt 規範來看,單一連接埠實際上可以對應至少兩組顯示輸出,因此扣除 MacBook 本身顯示螢幕,理論還是可以對應一組顯示輸出,但在新款 Mac 所搭載 Thunderbolt 卻無法支援這樣的使用模式,或許問題與驅動程式有較大關係。
因此若蘋果後續能藉由韌體更新方式調整新款 Mac 支援範圍,或許不僅能修正 Thunderbolt 功能,更可直接相容使用 Windows 作業系統。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