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會上沒說,換上 Arm 架構處理器的 Mac 機種仍有使用限制

管理員 | 電腦電競相關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同時也未更新採用 Intel 處理器的新款 Mac 機種

蘋果終於在稍早揭曉第一款應用在 Mac 機種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 M1,以及首波採用 M1 處理器的新款 MacBook Air、Mac Mini,以及新款 13.3 吋 MacBook Pro,但依然有些並未具體說明的細節。

截圖-2020-11-11-上午2.37.00.jpg
▲13.3 吋新款 MacBook Pro


 

為什麼先推出 MacBook Air、Mac Mini 與 13.3 吋 MacBook Pro?

蘋果選擇先將 M1 處理器用於新款 MacBook Air、Mac Mini 與 13.3 吋 MacBook Pro,筆者認為最簡單的推測就是這幾款 Mac 機種相對較多人使用,同時對應效能需求相對也較低。

尤其過去 MacBook Air 原本就是定位輕量工作使用需求打造,在 12 吋 MacBook 停產之後,MacBook Air 更成為蘋果筆電入門選擇。而 Mac Mini 過去也是主打簡單的桌機使用模式,13.3 吋的 MacBook Pro 雖然定位在提供一定效能表現,但主要還是針對更高攜帶輕便性打造,因此都能藉由 M1 處理器對應效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此次更新機種價格相對容易讓人接受,加上趕在 12 月之前進入市場銷售,蘋果也能藉由年底聖誕節購物潮吸引更多人購買使用。

依照蘋果計畫透過兩年時間讓 Mac 機種漸漸過渡至 Arm 架構設計,從入門機種開始吸引市場更換,並且讓進階使用 Mac 機種的創作者等用戶有更多時間準備,同時蘋果也能有更充裕時間打造更進階的 Mac 機種。

 

並未更新採用 Intel 處理器的新款 Mac 機種?

在此次更新中,蘋果並未連帶更新採用 Intel 處理器的 Mac 系列機種,或許是為了讓關注焦點集中在換上 M1 處理器的新機,後續才會更新諸如 16 吋 MacBook Pro,以及包含 iMac 系列、Mac Pro 在內產品。

而從蘋果規劃來看,預期未來繼續採用 Intel 處理器的 Mac 機種,在外型等設計上不會有太大改變,若新款 Mac 機種在設計上會有明顯不同,必然會先應用在搭載 Apple Silicon 處理器的新機。

 

Arm 架構設計並非十足完美

蘋果在發表會上強調相比 Intel 處理器,採 Arm 架構設計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 M1,無論在 CPU、GPU 效能都有顯著表現,甚至在相同瓦數電力使用下有更高效能輸出,或是以一半以下電力達成相同運算效果,但依然有其限制。

例如在採用記憶體共用資源設計之下,但 M1 處理器顯然還是受到 Arm 指令集限制,因此最多僅能採用 16GB 記憶體配置,若使用者希望能處理更複雜 3D 立體圖像,或是龐大資料處理量,可能就會讓記憶體資源顯得吃緊。

但此部份或許要看蘋果在處理器架構上如何調整,例如 iOS 裝置僅採用較少記憶體設計,卻能支撐多工運作,以及複雜 3D 圖像處理等需求,或許在換上 M1 處理器的 Mac 機種裡,蘋果也有其特殊設計方案,讓新款 Mac 機種能順利對應複雜資料運算。

另外,蘋果在此次證實換上 Arm 架構設計的新款 Mac 機種支援 Thunderbolt 4 與 USB 4.0,但無論是新款 MacBook Air、Mac Mini,或是 13.3 吋 MacBook Pro,都僅搭載兩組 Thunderbolt 4 與 USB 4.0 連接埠,同時只支援輸出單組最高可達 6K 解析度的螢幕,無法像 Intel 處理器可對應兩組 4K 解析度螢幕輸出。

而最多僅提供 2 組 Thunderbolt 4 與 USB 4.0 連接埠,則可能是與 Arm 架構有關,最多僅能對應兩組 Thunderbolt 4 與 USB 4.0 設計。

 

與 AMD 未來合作模式仍不確定

由於 16 吋 MacBook Pro、iMac 與 Mac Pro 機種均額外搭載獨立顯示卡,藉此增加其效能表現。但在換上 Arm 架構設計的 M1 處理器之後,蘋果未來將以本身 GPU 應用發展為主,或是會繼續維持與 AMD 合作,甚至恢復與 NVIDIA 合作顯示卡,目前都還無法確認。

 

軟體相容依然是最大問題

即便蘋果已經提供 Universal、Rosetta 2,以及 Catalyst 等工具,讓開發者能將本身開發 App 分別輸出成支援 Arm 架構,以及 x86 架構版本,或是藉由轉譯方式讓既有 App 相容 Arm 架構運作,另外也能將 iOS 平台 App 移植到 Mac 機種使用,依然還是有無法保證完全相容情況。

另一方面,開發者是否有意願將 App 帶到 Mac 機種使用,除了考量可用性之外,還可能包含市場考量,例如 Google、Facebook 等業者目前顯然還沒有意願將旗下服務,以 App 形式帶進 macOS 平台。

不過,若蘋果能進一步串接行動裝置與筆電使用模式,讓兩者互動更為無縫的話,勢必能推動更多 App 廣泛發展,並且創造不同應用可能性。

 

Mashdigi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