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以 Arm 架構打造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有可能導入 Cortex-A78C CPU 設計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蘋果在今年 WWDC 2020 期間宣布向開發者提供採用 A12Z Bionic 處理器的客製款 Mac Mini,而從今年初採用相同處理器的 iPad Pro 機種效能顯示,在 Geekbench 網站紀錄數據分別出現單核效能表現達 1118 分,多核效能表現達 4657 分的結果,與採用 Intel 六核設計 Core 處理器的 15 寸 MacBook Pro 效能相近。
進一步以應用在 iPhone 12 系列機種的 A14 Bionic 處理器作為比較的話,在 Geekbench 網站紀錄數據分別顯示單核效能為 1583 分,多核效能表現則達 4198 分,顯示採用台積電 5nm 製程的 A14 處理器帶來更高效能。
在同樣以 Arm 架構設計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由於本身就是針對筆電裝置打造,並不需要像 A14 Bionic 處理器謹慎處理在小型裝置內的散熱問題,因此能以相對較大處理器面積容納更多電晶體數量,同時也能藉由筆電裝置內更大空間處理散熱問題。另外,搭配蘋果 GPU、NPU 等元件設計,更可讓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對應協同運算、人工智慧運算等應用,並且發揮更高運算效能。
而回到 Arm 近期公布的全新 Cortex-A78C CPU 設計,蘋果或許會將此項設計應用在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其中可能採用 8 組大核設計構成 CPU 主要元件 (先前也有說法認為蘋果將以 8 組大核搭配 4 組小核構成「8+4」核心配置),並且對應更大 L3 快取記憶體容量,藉此對應更複雜資料緩衝使用,並且支撐多工運算需求。
不過,目前蘋果並未具體透露 Apple Silicon 更進一步細節,或許屆時會在發表會中揭曉。
另外,雖然微軟與 Qualcomm 已經推動 Arm 架構設計的 Windows PC,但市場看法預期在蘋果採用 Arm 架構設計的 Mac 機種問世後,此類裝置才會更大幅在市場廣泛使用。
藉此發揮更高運算效能
在蘋果即將於美國西岸時間 11 月 10 日上午 10 點揭曉預期換上 Arm 架構處理器的新款 Mac 機種前,Arm 宣布推出全新 Cortex-A78C CPU 設計,藉此推動運算效能更高的筆電產品,似乎也令人猜測蘋果以 Arm 架構打造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是否就是採用此 CPU 設計。蘋果在今年 WWDC 2020 期間宣布向開發者提供採用 A12Z Bionic 處理器的客製款 Mac Mini,而從今年初採用相同處理器的 iPad Pro 機種效能顯示,在 Geekbench 網站紀錄數據分別出現單核效能表現達 1118 分,多核效能表現達 4657 分的結果,與採用 Intel 六核設計 Core 處理器的 15 寸 MacBook Pro 效能相近。
進一步以應用在 iPhone 12 系列機種的 A14 Bionic 處理器作為比較的話,在 Geekbench 網站紀錄數據分別顯示單核效能為 1583 分,多核效能表現則達 4198 分,顯示採用台積電 5nm 製程的 A14 處理器帶來更高效能。
在同樣以 Arm 架構設計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由於本身就是針對筆電裝置打造,並不需要像 A14 Bionic 處理器謹慎處理在小型裝置內的散熱問題,因此能以相對較大處理器面積容納更多電晶體數量,同時也能藉由筆電裝置內更大空間處理散熱問題。另外,搭配蘋果 GPU、NPU 等元件設計,更可讓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對應協同運算、人工智慧運算等應用,並且發揮更高運算效能。
而回到 Arm 近期公布的全新 Cortex-A78C CPU 設計,蘋果或許會將此項設計應用在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其中可能採用 8 組大核設計構成 CPU 主要元件 (先前也有說法認為蘋果將以 8 組大核搭配 4 組小核構成「8+4」核心配置),並且對應更大 L3 快取記憶體容量,藉此對應更複雜資料緩衝使用,並且支撐多工運算需求。
不過,目前蘋果並未具體透露 Apple Silicon 更進一步細節,或許屆時會在發表會中揭曉。
另外,雖然微軟與 Qualcomm 已經推動 Arm 架構設計的 Windows PC,但市場看法預期在蘋果採用 Arm 架構設計的 Mac 機種問世後,此類裝置才會更大幅在市場廣泛使用。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