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防毒軟體G Data 2012 表現更犀利

麥克 | 電腦電競相關
最近新買了一台筆電,第一步當然就是先裝上防毒軟體再說。延續過去使用G Data防毒軟體的良好經驗(其實就是使用上沒有任何災難,電腦也沒有卡卡的),自然而然也就裝了新版本的G Data 2012,只是才隔沒幾個月,2011年也還有好幾個月還沒過,版本竟然超越了年份跨進了2012,後來我發現其它廠牌軟體也有類似的情形,直覺防毒軟體實在競爭太激烈了,連版本的數字都不落人後。
 
G Data 2012多了什麼?
 
我在安裝時就發現,多了一個家長控制系統。其它在安裝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有新鮮的玩意。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e477548fb3f08c8c3a5409906eb44100.jpg
 
當然,在安裝的過程中,我從網路上消息得知,新版本的G Data 2012配備的雙引擎也整個換新了,採用了Avast! 6+BitDefender 2011。其中Avast! 6增加更多的防護功能,包括Script檔保護以及強化開機掃描的能力,BitDefender 2011就是讓G Data 2012增加了家長管控功能的功臣,當然也增加了許多系統優化及雲端掃描等新偵測、防護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研究更細節的項目。
 
延續之前版本,G Data 2012可以每小時更新病毒資料庫的能力,的確令人比較安心。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4dc2ce40173fb87e9d7741d91ae1a174.jpg
 
你如果手賤任意關閉任何保護功能的話,G Data 2012不會只是警告你危險性,還會適度給你其它防護的方案。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4349bfa5d110c22ba03539e24a28eb45.jpg

當你開啟掃描病毒掃描時,G Data 2012多了Rootkit掃描功能。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3bc35304b32c7d25d8e2b0a9142ac050.jpg
 
新的系統通常掃描很快,而且通常也沒有甚麼感染事件。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e7e0ced0a522b3120036c05f7a67ea97.jpg

G Data操控能力變更強了
 
整體而言,我認為新版的G Data2012改變最多的應該是對防毒防駭的操控能力,簡單說,就是設定選項變多了,使用者如果專業的話,就可以更自主地設定自己最想要的防毒監控狀態,當然,如果不想那麼麻煩的話,也可以選擇傻瓜式的使用方式,直接選擇預設或建議設定組合即可。
 
G Data 2012相對於幾個月前的2011版,在起始設定就多很多了。//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c4314fe47ffc0bf32b46d313a5e280c2.jpg

這是G Data 2011版的,感覺就單調了些。//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1476d8fb714c292458fbd6cb657d3bea.jpg
 
我喜歡把防毒軟體的控制分成防守殺毒,也就是攻擊和守備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G Data 2012都有更細膩的設計。
 
G Data 2012是雙引擎的配備,你可以根據電腦的環境,或是工作效能的需要,臨時關閉其中一個引擎。由於我的新筆電是i5 CPU+8 GB RAM等級系統,加上網路是50個妹的光纖,所以火力全開也不會影響工作效能的。
 
當然,這樣的判斷並不很精準,例如我有時常逛亂源較多的大陸網站,系統要過濾的東西變多了,即使再快速的電腦再高的頻寬,有時還是免不了卡卡的。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23b9bc2bcb5a9372bd5b976a1b820f50.jpg

 
遇到了感染病毒,你可以選擇慢慢凌遲病毒,或是直接去之而後快的殲滅法。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76bb5981af3f3c0d4128d92739df4b2b.jpg
 
如果在監控上你還想有更多的自主權,還可以從進階設定選擇更細項的設定。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eddf4cdc3eff86ec2cdbc7d4346acabf.jpg
 
接下來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上網保護,當然,這個地方設的越多,上網的速度被卡的機率也越高。安全和方便常常是很難抉擇的,我的經驗是一開始先全部設定,一旦卡到受不了了,再慢慢減少設定。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3347ff68ac5cc5e8dbb1c3b0cc12b778.jpg

郵件保護我會設定最嚴厲的標準,殺無赦。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01d400a332b215f621722a49c4168ce1.jpg

至於垃圾郵件的處理,在過去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情,因為通常系統只能選擇簡單規則的判斷,所以常常會誤刪正常郵件或是有設跟沒設一樣,垃圾郵件還是一堆。現在可以判斷的選項變多了,尤其是可以同時增加白名單、黑名單當作依據,這是我認為最實用的判斷依據。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80e5f7c65ff325df723890cf7efdafb8.jpg
 
關於防火牆的設定,我一向是直接選擇中庸的安全等級,也不想去動原來初始的設定,我相信G Data的經驗法則比我還神準。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8c40466532cc45d2d55f412b75aee000.jpg

常常駭客的入侵都是發生在不知不覺,如果工作電腦資料非常重要,還是建議設定成每一個新的應用程式都詢問比較妥善。另外,如果你是在陌生的地方(特別是大陸地區),遇到不安全的無線網路最好設定讓系統詢問確認,否則大部份的筆電只要偵測的網路AP都會自動把無線網路連上,我們也不自覺上網,非常容易遭受到私密資料外洩的侵犯。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183c1816019917bbc63b2ddb6d204cc2.jpg

程式有更改有八成是自己設定或升級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感染病毒造成的,所以還是讓G Data雞婆一點比較好。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5d2e8c5f65093371a36a7f37e1fd2ffb.jpg

還有更多的選項,老實說我也不懂,只好按照預設的設定,讓G Data的專業保護囉。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4d2e8d659b6c4f9248d991daebcb832c.jpg
 
前面提到的都是防守的部分,接下來是選擇殲滅病毒的手段。
我的原則原則,大部分的檔案或文件都值得直接殲滅,以免耽誤了重要文件。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be0bd9ae31325f5bf70bc402c3c6f022.jpg
 
 
有些頑劣的受感染檔案,無法直接殲滅也要讓系統隔離關起來,這個時候你要想好備份的方案了。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495d2deff3cf7ba70fe34923fc37bbe2.jpg
 
使用G Data粉碎檔案的功能,比在辦公室使用碎紙機更有殲滅的Fu喔。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15fe129f47f53c472ae38ef3d0ba2640.jpg
在開啟Word寫這篇分享開箱文,以及透過MSN和加拿大朋友分享安裝G Data經驗時,系統耗費了48%資源,此時G Data就安靜的不動聲色。

//timgm.eprice.com.tw/tw/nb/img/2011-09/02/10190/macwell_2_11_1429c956bb5ecadd4def8965f485e6dc.jpg

關於系統負載問題,一直是許多使用者或網友對G Data感到疑慮的部分,但卻是我一直沒有碰到的狀況,只有幾次網頁過濾卡到變慢。或許我的系統和網路應用相對單純,所以比較幸運。不過在新版的G Data 2012更會有效率地挑系統閒置時候掃描偵測病毒檔案,相信更能夠讓你感覺不到G Data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