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究竟應不應該買蘋果 HomePod 或其他智慧喇叭?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蘋果稍早已經在台灣正式開放銷售旗下智慧喇叭HomePod,不僅可透過線上通路訂購,目前在直營門市信義A13也已經擺放HomePod,讓消費者能實際感受此款智慧喇叭提供聲音輸出表現。而在去年實際比較HomePod、Google Home、亞馬遜Echo與小米AI音箱之後,筆者再從幾款智慧喇叭後續更新,以及實際使用體驗,簡單分析是不是應該要買HomePod,或是挑選其他智慧喇叭。
▲ 這次筆者體驗的是太空灰色款的HomePod,與先前體驗過的白色款HomePod並沒有差異
從去年比較HomePod、小米AI音箱、Google Home、亞馬遜Echo在內智慧喇叭之後,除了HomePod透過後續更新正式加入支援中文互動,而小米AI音箱更是推出台灣在地化版本,但Google Home、Echo則依然僅能對應英語、日語在內的語言互動,尚未正式支援中文互動功能 (註),因此目前僅有HomePod與小米AI音箱可對應台灣在地化服務,同時也能以更自然的中文語音互動。
註:亞馬遜Echo目前僅支援英語在內語言,並未支援中文。而Google Home方面,雖然手機上的Google Assistant已經支援中文互動,但Google Home上的Google Assistant顯然尚未加入支援,加上尚未在台灣市場開放銷售,因此也未加入支援台灣在地化服務。
與iOS裝置上的Siri稍有不同,在HomePod上的Siri主要還是透過聲控方式進行互動,因此會透過理解使用者說話語句實際含意,與iOS裝置上的Siri是透過語音換轉文字,或是透過鍵盤輸入文字,進而藉由字句比對分析,最後再給出回覆內容,甚至以網路搜尋結果呈現答案。
依照蘋果方面說明,未來在HomePod上的互動將會更加豐富,同時依照蘋果在各個地區深入發展情況來看,將能在後續發展讓Siri服務更符合在地化應用需求。
▲ 雖然蘋果強調HomePod是針對客廳全新音樂聆聽體驗打造,但實際上搭載的Siri數位助理服務,以及可扮演HomeKit連網裝置控制中樞也是主要應用功能項目
而本身也支援AirPlay 2,讓兩組HomePod可組成立體聲形式播放音樂,或是讓使用者同時透過單一iOS裝置控制多組HomePod播放音樂,並且可接受來自其他支援AirPlay功能app所投放聲音內容,讓HomePod可以播放來自Spotify、LINE Music等第三方音樂服務內容。
在蘋果的設計裡,由於是將HomePod定調在「改變客廳聆聽音樂」的裝置,因此主要設計還是在於提昇聲音輸出表現,藉由波束成形技術讓聲音可以正確傳遞到室內每一個角落,同時也透過陣列麥克風讓使用者無論在哪一個角落,都能在合適距離內與HomePod進行口語互動。
因此在結合Apple Music服務之下,HomePod可以變成家中音樂播放來源,甚至可以透過自然口說方式點歌,例如「我要聽Aerosmith的歌」,或是「播放Queen的《波希米亞狂想曲》」,另外也能藉由自然語句聲控方式調整音量、暫停播放。
▲ 使用者可以將iPhone上的音樂內容快速移轉到HomePod播放,只要將手機靠近HomePod,就能在控制中心頁面將音樂內容指定給HomePod播放,另外也能指定給其他同樣支援AirPlay的Apple TV等裝置播放
▲ 而若是HomePod先前曾經播放Apple Music歌曲,在iPhone上也能控制HomePod接續播放,或接續轉由Apple TV播放
由於本身也支援HomeKit連動與Siri捷徑,因此不僅能作為家中支援HomeKit的連網裝置控制中心,同時也能讓使用者以口說方式控制家裡的Philips Hue智慧燈泡,或是藉由Siri捷徑設定指定操作功能,例如透過預先設定,在使用者出門時說聲「嘿,Siri,再見」,就能透過HomePod將家中所有支援HomeKit控制的家電電源關閉。
不過,HomePod上的Siri捷徑支援依然有所限制,例如必須開啟iPhone裝置上的app,進一步呈現後續操作功能的情況,在HomePod上就無法實現,但是透過HomePod播放聲音內容,或是以HomePod作為控制中心的特定裝置啟動、關閉,倒是沒有太大問題。
藉由支援Siri捷徑,其實也是讓HomePod能在服務應用支援範圍變得更廣,並且能接入更多合適的第三分應用服務,如同亞馬遜Echo可藉由Alexa Skill擴充應用服務,而Google Assistant也能透過Actions on Google打造更多應用功能。
接下來的iOS 13更新中,蘋果更讓HomePod可支援多人共用操作,並且能識別不同使用者的聲音,例外也預計讓Siri互動語音更趨近真人,更準備進一步讓iPhone上的語音通話與播放內容可以透過NFC感應,快速移轉到HomePod上接續使用,另外也將開放HomePod支援廣播播放功能。
另外,市場也有消息指稱蘋果計畫打造價格更親民,從尺寸也更小的新款HomePod,或許意味蘋果期望能將HomePod使用情境延伸到臥室等更多應用場景,甚至也能讓使用者把音樂帶到室內更多空間。
這些說法,基本上還是要等到蘋果後續公布為準,但應該還是可以期待新版iOS 13更新所增加功能。
相較目前在台灣地區銷售的智慧喇叭產品,小米雖然有著過往在中國地區累積用戶數據,進而能對應更多應用功能與服務,但由於台灣地區銷售版本同樣採取在地化應用,因此並不像中國地區銷售版本已經與眾多第三方應用服務對接,必須針對台灣地區使用需求重新建立第三方應用服務合作,無法直接使用中國地區已經建立合作項目,使得台灣地區實際應用功能相對較少。
不過,使用者實際上可透過將app設置地區選擇為中國大陸,藉此讓台灣地區銷售的小米AI音箱也能使用中國地區合作服務,但可能會有用語內容、地區使用限制,甚至因為網路傳輸問題影響實際使用體驗。
而在物聯網應用部分,小米旗下已經具備豐富的連網家電、裝置,甚至也與小米生態鏈合作夥伴共同打造諸多應用產品,因此可以透過小米AI音箱以聲控方式進行控制,或是透過條件設定打造各類連網裝置互動模式。
但與軟體應用服務一樣,因為小米旗下連網家電、裝置,以及小米生態鏈合作夥伴銷售產品,主要還是在中國地區銷售,在台灣地區使用將會面臨諸多限制,甚至無法與台灣地區銷售的小米連網家電、裝置連動。
另外,雖然小愛同學已經可以與微軟Cortana連動,但因為目前在台灣地區尚未開放對應中文的Cortana數位助理服務應用,因此目前在台灣地區暫時還無法讓小愛同學與Cortana互動。
至於在版本部分,小米AI音箱目前也已經推出尺寸相對較小的小米小愛音箱mini、小米小愛音箱Play,以及具備觸控螢幕的小米小愛觸屏音箱,藉此對應不同使用需求。
▲ 無論台灣或中國地區銷售的小米AI音箱均相同,只是配對使用app所對應地區不同,對應連接使用服務也不一樣,同時可以支援連接的小米連網裝置也有版本區隔
雖然Google Assistant已經開放台灣地區以中文形式使用,但由於Google Home系列產品尚未正式在台灣市場銷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地區依然僅能以英文在內語言進行互動,即便可以透過特定方式啟用Google Home設定中的中文支援選項,卻因為並非官方正式開放功能選項,因此實際互動體驗仍不算直覺。
而目前支援Google Assistant的服務、裝置相當豐富,甚至不少耳機、喇叭裝置都已經加入支援Google Assistant,許多連網家電、裝置也均相容Google Assistant連動,就連許多車款也已經藉由Android Auto加入支援Google Assistant連動。
但目前Google Home尚未正式引進台灣市場,因此不僅實際互動仍須透過英文等語言,目前在台灣對應連動服務、連網設備並不多,因此應用功能並不算廣泛,但依然可以用於查找資訊、確認個人行程、詢問天氣等應用,但第三方服務串接仍不算完整,例如在台灣地區就無法透過Google Home直接預約Uber車輛。
不過,一旦Google將旗下智慧喇叭產品引進台灣,或許將能增加更多在地服務串連。
除了Google Home,Google在之前也分別推出Google Home Mini、Google Home Max,以及搭載螢幕設計的Google Home Hub等產品,其中Google Home Hub已經更名為Nest Hub,並且推出更大尺寸的Nest Hub Max,而Google Home系列名稱也可能更名為Nest系列名稱。
▲ 目前尚未在台上市的Google Home,其實在美國等地區已經有相當豐富的第三方服務連接,並且支援許多連網裝置控制互動
目前亞馬遜與微軟方面也建立合作,讓Alexa數位助理服務能與Cortana互動,甚至讓Alexa接手使用Cortana服務,讓智慧喇叭能有更多應用功能,但這些應用功能暫時還無法在台灣使用,而在音樂方面則是允許Echo系列智慧喇叭使用Apple Music服務,藉此增加更多音樂播放選項。
亞馬遜同樣針對不同場景使用需求,分別推出Echo Dot、Echo Plus,以及搭載螢幕設計的Echo Spot與Echo Show,甚至也針對兒童使用需求推出Echo Dot Kids Edition,但同樣受限於諸多服務在台灣尚未開通使用,因此整體服務使用體驗明顯受限許多。
▲ 筆者持有的亞馬遜Echo是相當早期版本,目前推行的版本已經改為布面材質披覆,同時機身大小也相對小一點,但使用功能其實並沒有太大差異,只是在音質輸出部分有差
不過,若從更廣泛的應用層面來看,其實還是要看智慧喇叭實際能串連內容服務,以及能否作為家中連網裝置、智慧家電的控制中樞,如此才能讓智慧喇叭扮演更完整的口語互動核心,而非僅能扮演提供簡單回答天候、個人行程,或是協助上網搜尋問題答案等服務的裝置,更要能配合家中連網裝置感測氣溫變化、判斷是否有人回家,藉此詢問是否開啟空調降溫,或是主動開啟家裡電燈等後續動作,甚至可以讓使用者在家不需使用手機即可完成諸如預約叫車、訂購家中固定需要使用耗品等特定服務功能。
因此,對於智慧喇叭而言,更重要的是後續能否串接家裡連網裝置或智慧家電,同時也必須具備後續服務功能的可擴充性,否則就只是一款可以透過聲控簡單操作的連網喇叭。在選擇採購時,建議還是可以依照實際需求,並且考量智慧喇叭日後可對應服務、是否具備擴充性,以及實際支援連網家電產品。
以蘋果HomePod為例,雖然目前在HomePod上的Siri內容識別豐富度,可能還不比iPhone上的Siri方便,同時互動反應效果可能也還有限制,但以蘋果接下來持續針對中文使用市場提供內容,以及未來預期會有更多支援HomeKit標準設計連網裝置推出,因此HomePod接下來在台灣預期能建立更完整智慧連接應用模式。
而目前在台灣同樣已經上市的小米AI音箱,則是可銜接小米已經在台上士的智慧連網裝置及家電產品,至於Google Home與Echo則因為在台尚未有上市計畫,因此現階段可對應服務依然是以對應美國等地區的應用內容為主,而對應連接裝置數量也相對較少,暫時還無法發揮太大使用效益。
蘋果稍早已經在台灣正式開放銷售旗下智慧喇叭HomePod,不僅可透過線上通路訂購,目前在直營門市信義A13也已經擺放HomePod,讓消費者能實際感受此款智慧喇叭提供聲音輸出表現。而在去年實際比較HomePod、Google Home、亞馬遜Echo與小米AI音箱之後,筆者再從幾款智慧喇叭後續更新,以及實際使用體驗,簡單分析是不是應該要買HomePod,或是挑選其他智慧喇叭。
▲ 這次筆者體驗的是太空灰色款的HomePod,與先前體驗過的白色款HomePod並沒有差異
從去年比較HomePod、小米AI音箱、Google Home、亞馬遜Echo在內智慧喇叭之後,除了HomePod透過後續更新正式加入支援中文互動,而小米AI音箱更是推出台灣在地化版本,但Google Home、Echo則依然僅能對應英語、日語在內的語言互動,尚未正式支援中文互動功能 (註),因此目前僅有HomePod與小米AI音箱可對應台灣在地化服務,同時也能以更自然的中文語音互動。
註:亞馬遜Echo目前僅支援英語在內語言,並未支援中文。而Google Home方面,雖然手機上的Google Assistant已經支援中文互動,但Google Home上的Google Assistant顯然尚未加入支援,加上尚未在台灣市場開放銷售,因此也未加入支援台灣在地化服務。
HomePod
目前的更新中,HomePod已經加入支援自然的中文互動功能,並且可以對應回答諸如天氣、說笑話、搜尋網路資訊、確認個人行程,甚至用於接聽iPhone電話、用口說方式傳遞簡訊,或是控制家中支援HomeKit的連網家電裝置。與iOS裝置上的Siri稍有不同,在HomePod上的Siri主要還是透過聲控方式進行互動,因此會透過理解使用者說話語句實際含意,與iOS裝置上的Siri是透過語音換轉文字,或是透過鍵盤輸入文字,進而藉由字句比對分析,最後再給出回覆內容,甚至以網路搜尋結果呈現答案。
依照蘋果方面說明,未來在HomePod上的互動將會更加豐富,同時依照蘋果在各個地區深入發展情況來看,將能在後續發展讓Siri服務更符合在地化應用需求。
▲ 雖然蘋果強調HomePod是針對客廳全新音樂聆聽體驗打造,但實際上搭載的Siri數位助理服務,以及可扮演HomeKit連網裝置控制中樞也是主要應用功能項目
而本身也支援AirPlay 2,讓兩組HomePod可組成立體聲形式播放音樂,或是讓使用者同時透過單一iOS裝置控制多組HomePod播放音樂,並且可接受來自其他支援AirPlay功能app所投放聲音內容,讓HomePod可以播放來自Spotify、LINE Music等第三方音樂服務內容。
在蘋果的設計裡,由於是將HomePod定調在「改變客廳聆聽音樂」的裝置,因此主要設計還是在於提昇聲音輸出表現,藉由波束成形技術讓聲音可以正確傳遞到室內每一個角落,同時也透過陣列麥克風讓使用者無論在哪一個角落,都能在合適距離內與HomePod進行口語互動。
因此在結合Apple Music服務之下,HomePod可以變成家中音樂播放來源,甚至可以透過自然口說方式點歌,例如「我要聽Aerosmith的歌」,或是「播放Queen的《波希米亞狂想曲》」,另外也能藉由自然語句聲控方式調整音量、暫停播放。
▲ 使用者可以將iPhone上的音樂內容快速移轉到HomePod播放,只要將手機靠近HomePod,就能在控制中心頁面將音樂內容指定給HomePod播放,另外也能指定給其他同樣支援AirPlay的Apple TV等裝置播放
▲ 而若是HomePod先前曾經播放Apple Music歌曲,在iPhone上也能控制HomePod接續播放,或接續轉由Apple TV播放
由於本身也支援HomeKit連動與Siri捷徑,因此不僅能作為家中支援HomeKit的連網裝置控制中心,同時也能讓使用者以口說方式控制家裡的Philips Hue智慧燈泡,或是藉由Siri捷徑設定指定操作功能,例如透過預先設定,在使用者出門時說聲「嘿,Siri,再見」,就能透過HomePod將家中所有支援HomeKit控制的家電電源關閉。
不過,HomePod上的Siri捷徑支援依然有所限制,例如必須開啟iPhone裝置上的app,進一步呈現後續操作功能的情況,在HomePod上就無法實現,但是透過HomePod播放聲音內容,或是以HomePod作為控制中心的特定裝置啟動、關閉,倒是沒有太大問題。
藉由支援Siri捷徑,其實也是讓HomePod能在服務應用支援範圍變得更廣,並且能接入更多合適的第三分應用服務,如同亞馬遜Echo可藉由Alexa Skill擴充應用服務,而Google Assistant也能透過Actions on Google打造更多應用功能。
接下來的iOS 13更新中,蘋果更讓HomePod可支援多人共用操作,並且能識別不同使用者的聲音,例外也預計讓Siri互動語音更趨近真人,更準備進一步讓iPhone上的語音通話與播放內容可以透過NFC感應,快速移轉到HomePod上接續使用,另外也將開放HomePod支援廣播播放功能。
另外,市場也有消息指稱蘋果計畫打造價格更親民,從尺寸也更小的新款HomePod,或許意味蘋果期望能將HomePod使用情境延伸到臥室等更多應用場景,甚至也能讓使用者把音樂帶到室內更多空間。
這些說法,基本上還是要等到蘋果後續公布為準,但應該還是可以期待新版iOS 13更新所增加功能。
小米AI音箱
去年正式進入台灣市場的小米AI音箱,在小米累積諸多數據,並且以中文互動應用為基礎打造其數位助理服務-小愛同學,因此在中文語音對達相對自然,並且能理解更多中文使用者實際表意。相較目前在台灣地區銷售的智慧喇叭產品,小米雖然有著過往在中國地區累積用戶數據,進而能對應更多應用功能與服務,但由於台灣地區銷售版本同樣採取在地化應用,因此並不像中國地區銷售版本已經與眾多第三方應用服務對接,必須針對台灣地區使用需求重新建立第三方應用服務合作,無法直接使用中國地區已經建立合作項目,使得台灣地區實際應用功能相對較少。
不過,使用者實際上可透過將app設置地區選擇為中國大陸,藉此讓台灣地區銷售的小米AI音箱也能使用中國地區合作服務,但可能會有用語內容、地區使用限制,甚至因為網路傳輸問題影響實際使用體驗。
而在物聯網應用部分,小米旗下已經具備豐富的連網家電、裝置,甚至也與小米生態鏈合作夥伴共同打造諸多應用產品,因此可以透過小米AI音箱以聲控方式進行控制,或是透過條件設定打造各類連網裝置互動模式。
但與軟體應用服務一樣,因為小米旗下連網家電、裝置,以及小米生態鏈合作夥伴銷售產品,主要還是在中國地區銷售,在台灣地區使用將會面臨諸多限制,甚至無法與台灣地區銷售的小米連網家電、裝置連動。
另外,雖然小愛同學已經可以與微軟Cortana連動,但因為目前在台灣地區尚未開放對應中文的Cortana數位助理服務應用,因此目前在台灣地區暫時還無法讓小愛同學與Cortana互動。
至於在版本部分,小米AI音箱目前也已經推出尺寸相對較小的小米小愛音箱mini、小米小愛音箱Play,以及具備觸控螢幕的小米小愛觸屏音箱,藉此對應不同使用需求。
▲ 無論台灣或中國地區銷售的小米AI音箱均相同,只是配對使用app所對應地區不同,對應連接使用服務也不一樣,同時可以支援連接的小米連網裝置也有版本區隔
Google Home
雖然Google Assistant已經開放台灣地區以中文形式使用,但由於Google Home系列產品尚未正式在台灣市場銷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地區依然僅能以英文在內語言進行互動,即便可以透過特定方式啟用Google Home設定中的中文支援選項,卻因為並非官方正式開放功能選項,因此實際互動體驗仍不算直覺。而目前支援Google Assistant的服務、裝置相當豐富,甚至不少耳機、喇叭裝置都已經加入支援Google Assistant,許多連網家電、裝置也均相容Google Assistant連動,就連許多車款也已經藉由Android Auto加入支援Google Assistant連動。
但目前Google Home尚未正式引進台灣市場,因此不僅實際互動仍須透過英文等語言,目前在台灣對應連動服務、連網設備並不多,因此應用功能並不算廣泛,但依然可以用於查找資訊、確認個人行程、詢問天氣等應用,但第三方服務串接仍不算完整,例如在台灣地區就無法透過Google Home直接預約Uber車輛。
不過,一旦Google將旗下智慧喇叭產品引進台灣,或許將能增加更多在地服務串連。
除了Google Home,Google在之前也分別推出Google Home Mini、Google Home Max,以及搭載螢幕設計的Google Home Hub等產品,其中Google Home Hub已經更名為Nest Hub,並且推出更大尺寸的Nest Hub Max,而Google Home系列名稱也可能更名為Nest系列名稱。
▲ 目前尚未在台上市的Google Home,其實在美國等地區已經有相當豐富的第三方服務連接,並且支援許多連網裝置控制互動
亞馬遜Echo
Echo相比其他智慧喇叭產品有更長發展時間,支援服務也相對齊全,但目前尚未支援中文語言服務,同時也因為亞馬遜面向一般消費者的服務尚未在台啟用,因此Echo在台灣實際使用,整體功能相對會有不少受限。目前亞馬遜與微軟方面也建立合作,讓Alexa數位助理服務能與Cortana互動,甚至讓Alexa接手使用Cortana服務,讓智慧喇叭能有更多應用功能,但這些應用功能暫時還無法在台灣使用,而在音樂方面則是允許Echo系列智慧喇叭使用Apple Music服務,藉此增加更多音樂播放選項。
亞馬遜同樣針對不同場景使用需求,分別推出Echo Dot、Echo Plus,以及搭載螢幕設計的Echo Spot與Echo Show,甚至也針對兒童使用需求推出Echo Dot Kids Edition,但同樣受限於諸多服務在台灣尚未開通使用,因此整體服務使用體驗明顯受限許多。
▲ 筆者持有的亞馬遜Echo是相當早期版本,目前推行的版本已經改為布面材質披覆,同時機身大小也相對小一點,但使用功能其實並沒有太大差異,只是在音質輸出部分有差
跟其他已經在台上市的智慧喇叭比較?
目前在台灣地區上市銷售的智慧喇叭,其實還包含獵豹移動推出的小豹音箱,以及出門問問與遠傳電信合作的問問音箱,而鴻海旗下富連網家推出的智慧AI音箱也已經在台上市銷售,華碩日前也已經推出旗下智慧音箱產品,並且同樣能以中文語音與喇叭自然互動,同時也標榜與在地化服務串接合作,強調可對應更直覺口語對談互動。不過,若從更廣泛的應用層面來看,其實還是要看智慧喇叭實際能串連內容服務,以及能否作為家中連網裝置、智慧家電的控制中樞,如此才能讓智慧喇叭扮演更完整的口語互動核心,而非僅能扮演提供簡單回答天候、個人行程,或是協助上網搜尋問題答案等服務的裝置,更要能配合家中連網裝置感測氣溫變化、判斷是否有人回家,藉此詢問是否開啟空調降溫,或是主動開啟家裡電燈等後續動作,甚至可以讓使用者在家不需使用手機即可完成諸如預約叫車、訂購家中固定需要使用耗品等特定服務功能。
因此,對於智慧喇叭而言,更重要的是後續能否串接家裡連網裝置或智慧家電,同時也必須具備後續服務功能的可擴充性,否則就只是一款可以透過聲控簡單操作的連網喇叭。在選擇採購時,建議還是可以依照實際需求,並且考量智慧喇叭日後可對應服務、是否具備擴充性,以及實際支援連網家電產品。
以蘋果HomePod為例,雖然目前在HomePod上的Siri內容識別豐富度,可能還不比iPhone上的Siri方便,同時互動反應效果可能也還有限制,但以蘋果接下來持續針對中文使用市場提供內容,以及未來預期會有更多支援HomeKit標準設計連網裝置推出,因此HomePod接下來在台灣預期能建立更完整智慧連接應用模式。
而目前在台灣同樣已經上市的小米AI音箱,則是可銜接小米已經在台上士的智慧連網裝置及家電產品,至於Google Home與Echo則因為在台尚未有上市計畫,因此現階段可對應服務依然是以對應美國等地區的應用內容為主,而對應連接裝置數量也相對較少,暫時還無法發揮太大使用效益。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