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50 多年後的第一款硬體產品,Dolby 打造可感受聲音空間的耳機 Dimension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成立於1965年,經常可以在各類音響器材、耳機、藍光光碟或手機上看見其標誌的Dolby (杜比實驗室),在過去5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最主要都是透過對外授權音訊技術方式獲利,而這次推出名為Dimension的全罩式耳機,則是Dolby首款自製硬體產品。
這款採用Qualcomm Snapdragon處理器與CSR藍牙晶片的全罩式耳機,幾乎可說是為了展示Dolby旗下音訊技術,以及可讓影音發燒友獲得更好聲音體驗為目標,本身藉由Bluetooth 4.2規範技術連接,搭載40mm客製發聲單體,在僅有330公克重量的機身能以模擬方式詮釋更具空間感的3D環繞音效。
雖然無法呈現Dolby Atmos全景聲音效,但Dimension依然可藉由頭部追蹤判斷功能,讓耳機能依照使用者所處位置、方向呈現最佳音場表現效果,除了能具體呈現真實的空間感與聲音方向感之外,更能藉由機器學習方式表現5.1.2聲道,讓使用者能感受聲音流動效果,進而能更融入影音情境之中。
[embedhttps://youtu.be/HrMjiqR14UA[/embed]
而為了讓使用者在聆聽過程維持聆聽外部聲音,Dimension更提供可手動開啟的Lifemix功能,但啟用此項功能多少會讓耳機電力損耗加快。至於其他功能則包含提供音量調節、暫停、快轉等功能,同時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耳罩外側直接操作,而特定功能則可搭配手機app操作設定。
電池續航表現方面,在開啟Lifemix與模擬功能約可對應10小時使用時間,開啟低耗電模式則可將使用時間拉長到15小時,透過快速充電約能在15-20分鐘內補充2小時左右使用時間電量。
Dimension預計以599美元價格上市銷售,不過現階段僅先在美國境內透過Dloby官網販賣,暫時還沒有開放其他國家銷售計畫。
對於Dolby而言,本身品牌說服力道其實已經相當足夠,但或許是為了吸引更多人採用Dolby旗下音效技術,透過實際硬體產品進行口碑宣傳或許是不錯的方式,同時也能進一步擴展全新產品業務發展,並且更直接與消費市場溝通,或許也能藉此加強與DTS在內對手的競爭優勢。
成立於1965年,經常可以在各類音響器材、耳機、藍光光碟或手機上看見其標誌的Dolby (杜比實驗室),在過去5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最主要都是透過對外授權音訊技術方式獲利,而這次推出名為Dimension的全罩式耳機,則是Dolby首款自製硬體產品。
這款採用Qualcomm Snapdragon處理器與CSR藍牙晶片的全罩式耳機,幾乎可說是為了展示Dolby旗下音訊技術,以及可讓影音發燒友獲得更好聲音體驗為目標,本身藉由Bluetooth 4.2規範技術連接,搭載40mm客製發聲單體,在僅有330公克重量的機身能以模擬方式詮釋更具空間感的3D環繞音效。
雖然無法呈現Dolby Atmos全景聲音效,但Dimension依然可藉由頭部追蹤判斷功能,讓耳機能依照使用者所處位置、方向呈現最佳音場表現效果,除了能具體呈現真實的空間感與聲音方向感之外,更能藉由機器學習方式表現5.1.2聲道,讓使用者能感受聲音流動效果,進而能更融入影音情境之中。
[embedhttps://youtu.be/HrMjiqR14UA[/embed]
而為了讓使用者在聆聽過程維持聆聽外部聲音,Dimension更提供可手動開啟的Lifemix功能,但啟用此項功能多少會讓耳機電力損耗加快。至於其他功能則包含提供音量調節、暫停、快轉等功能,同時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耳罩外側直接操作,而特定功能則可搭配手機app操作設定。
電池續航表現方面,在開啟Lifemix與模擬功能約可對應10小時使用時間,開啟低耗電模式則可將使用時間拉長到15小時,透過快速充電約能在15-20分鐘內補充2小時左右使用時間電量。
Dimension預計以599美元價格上市銷售,不過現階段僅先在美國境內透過Dloby官網販賣,暫時還沒有開放其他國家銷售計畫。
對於Dolby而言,本身品牌說服力道其實已經相當足夠,但或許是為了吸引更多人採用Dolby旗下音效技術,透過實際硬體產品進行口碑宣傳或許是不錯的方式,同時也能進一步擴展全新產品業務發展,並且更直接與消費市場溝通,或許也能藉此加強與DTS在內對手的競爭優勢。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