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升音質的最高殿堂:Sony Signature 三神器開箱分享(上)
還記得 Sony 在 2016 年的德國柏林 IFA 展中,推出了針對個人式旗艦的音樂播放產品「Signature 系列」嗎?這個由封閉式耳機【MDR-Z1R】、數位 DAC 擴大機【TA-ZH1ES】、隨身播放器【NW-WM1】所組成的大三元家族,對有試聽過的朋友們來說應該相當難忘的組合。
當年小編也在柏林的 IFA 展中,不過主要的目的都是在展場中看手機,對於當初的 Signature 系列甚至只有一面之緣,並沒有花時間去詳細試聽,因為覺得根本是不會去涉獵這麼高階的產品才是。直到某次機緣,藉由出差的機會來到了位在日本的 Sony 總部,在總部的大廳剛好有產品的展覽,趁著有時間的情況下,就試聽了 Signature 系列。結果聽了之後就難以忘懷 Signature 系列中 MDR-Z1R 這款封閉式耳機所帶來的衝擊,才知道封閉式耳機也能帶來寬廣的空間;雖然那個聲音過了不久大概就會忘掉,但是當下的感動、興奮久久無法忘懷,這也在小編心中留下了一個伏筆。
▲ 當年初見 Signature 系列大三元。但是後來才知道原來 NW-WM1Z 是鍍金做的。
▲ 對於 TA-ZH1ES 的感想則是覺得好多輸出端子啊!
▲ 至於傳達聲音的 MDR-Z1R 最一開始以為外面的網狀是開放式耳機,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款封閉式耳機,但是聲音實在太讓人容易誤會,以為這樣的耳機所呈現的空氣感怎麼可能是封閉式。
而兩年的時間過去,過去一直使用鐵家女毒設備的小編,不知道哪跟筋不對,打算把鐵家的 5000 系列 Combo(W5000+HA5000)給換掉,準備「出鐵為索」一舉體驗一下數位化效果。不過一開始只有打算購入 MDR-Z7 耳機與 PHA-3 數位耳擴而已,同時早也已經購入了 NW-ZX300 具有平衡輸出的隨身聽,想說應該也夠用了;但最後還是敵不過內心的惡魔們與損友們勸坑,竟然還是把 Signature 大三元給搬回家了。不過嚴格來說只能算是 2.5 元而非大三元,因為播放器的部分不是鍍金的 NW-WM1Z,畢竟最後看了價格實在是沒有勇氣啊 lol~
不過即便如此,小編還是來針對這群標榜著【旗艦聆聽】為主的 Signature 系列來好好開箱一番,畢竟這也不是平常每個人都會買的東西,在網路上看到的消費者心得應該很少,所以不管你有沒有想要購入這套設備,在這之前來看看這篇小編由消費者視角出發的開箱文吧!
Sony 在耳罩式耳機方面,在過去十幾年間,並沒有太多有名的產品讓大家記得,不像同為日系大廠的鐵三角有著 W 木殼系列或是 Denon 的 D7000 這麼知名。但其實在上個世紀 1990 年代當中,Sony 也曾經推出一款非量產的木殼旗艦耳機【MDR-R10】,雖然小編也只能在歷史紀錄的照片以及文章看看過這隻耳機,也沒有實際聽過之款耳機的聲音,但是至少知道,Sony 對於音樂的專業度與堅持確信如果不是好東西,是不會隨意搬出來給大家的。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但是 Sony 這把劍磨了可不只十年,不過在進入正題 MDR-Z1R 之前,還是得來說說在 2014 年推出的【MDR-Z7】這款產品。MDR-Z7 這款產品在 2014 年推出的時候,所有的特色都讓人看見當年【MDR-R10】的印象,因為 MDR-Z7 當年可是直接用上了 70mm 的超大口徑單體,同時鋁製塗層的高分子液晶振膜,響聲頻率的部分支援 4Hz ~ 100,000 Hz 的頻率,基本上不只超越人耳能夠聽到的高頻低頻的標準之外,也超越了 Sony 自訂的 Hi-Res 標準了,同時在當時 Sony 也已經在推動左右耳平衡輸出的設備,在當時可以說是相當令人驚嘆的一款耳機產品。
但是 Sony MDR-Z7 在當時並不是處處完美、步步到位,雖然在當時被 Sony 列為 MDR 耳罩系列的旗艦耳機系列,也算是 MDR-Z1000 耳罩耳機的接班人,但過多的低頻表現再加上封閉式耳機狹窄的音場空間,讓這隻耳機留下了許多遺憾。
(備註:MDR-Z7 的後續機種 MDR-Z7M2 在 2018 年 10 月已經發表上市,同時也改進不少初代的缺點,不過這點留到我們未來開箱 MDR-Z7M2 的時候再來談談。)
▲ MDR-Z1R 內箱還提供了一個不織布保護袋來保護內盒
不過到了 2016 年,Sony 在德國柏林的 IFA 展中推出了 Signature 系列 MDR-Z1R 之後,讓耳機迷們真的確信,真正的旗艦終於到來了。而 MDR-Z1R 的出現,正式 Sony 影音產品部門真正想要打造的一款產品,這款產品的目標就是要將封閉式耳機發揮到極限。
▲ 之所以會需要保護是因為整個內部收納盒的材質都是皮革製的硬箱
而這次 MDR-Z1R 所要帶來的,就是打造出在聆聽音樂時能感受到所謂的「空氣感」。而這個空氣感探討的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聽過封閉式耳機與開放式耳機呢?封閉式耳機追求的是聲音表現的極致,但是封閉式的環境很容易讓聽覺音場變得相當狹窄;而開放式耳機則是想讓聽耳機的人們能夠像是在不戴上耳機的情況下,像是直接聽到聲音一般,只是缺點是環境的雜音無法隔離開來。
至於兩者並非表示說誰好誰壞,各有缺優點也各有人喜好。而小編自己則是比較喜歡封閉式耳機的聆聽方式,一來可以聽到細微的聲音表現、二來在聽音樂的時候也不會因為開放式耳機的特性,讓人知道現在在聽什麼音樂XD
▲ 開關扣的部分則是採用金屬扣夾的設計,整體來說相當的有質感。
Sony MDR-Z1R 想要營造的「空氣感」則是要讓使用者在聽這款封閉式耳機的時候,也能夠有開放式耳機音場開闊的感覺,整體的感覺會像是在音樂廳當中直接透過耳朵聆聽音樂般直接的衝擊,讓聆聽者有臨場感的同時,透過封閉式耳機的隔離度讓環境中的雜音降到最低,這就是這次 Sony 傾心全力推出 MDR-Z1R 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 而耳機就躺在內部箱中鋪上娟布的保護中。
至於 Sony 全新推出的 MDR-Z1R 既然被封為新世代的旗艦,代表它不是省油的燈。MDR-Z1R 的透過全新開發的鎂製圓頂 70mm 超大口徑單體,以及鋁製液晶高分子邊緣振膜,讓 Z1R 的響聲頻率由 4 Hz 起,高頻延伸的部分最高來到了 120,000 Hz,即使早已超出人耳能夠聽到的高頻細節,但是這也是 Z1R 所要呈現的自然感,重現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表現,就是 Z1R 首要的開發重點的一環。
不過 MDR-Z1R 也並非是第一款達到 120,000 Hz 的耳機產品,早在 2004 年時 Sony 當時就透過旗下的 QUALIA 計畫,推出了一系列以當時來看絕對是黑科技的產品,其中代號 010 的 QUALIA 010 便是當時動圈耳機王者。而且別看 QUALIA 010 的外型就以為是一款開放式耳機,它可是一款封閉式的動圈耳機,而外殼的網狀造型除了保護振膜之外,最主要也是為了營造出空氣感所設計。
▲ 不知道到目前為止一共生產了幾隻 MDR-Z1R,而目前入手的這隻則是千位左右的號碼。
▲ 在線材的部分,MDR-Z1R 提供了一條 3 公尺的 3.5mm 非平衡耳機線(含 6.3mm 轉接頭),以及一條 1.2 公尺的 4.4mm 平衡線,採 L 接頭設計。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 MDR-Z1R 的部分,外面的耳罩是採用鍍鉻的不鏽鋼交錯編織而成的,而這樣的形狀則是為了配合內部還有一層濾波器所設計。大家有沒有經驗去海邊撿貝殼的時候,把貝殼拿起放在耳朵旁邊可以聽到海的聲音這樣的經驗?其實那是因為空氣進入貝殼內部後所產生的共振氣流聲,而 MDR-Z1R 的濾波器就是為了將共振的氣流聲完全消除,讓使用者光戴上耳機之後除了能夠與外部空間完全隔絕之外,同時也不會被共振的氣流聲所干擾,這也就是 MDR-Z1R 能夠在封閉的耳機下營造出寬廣空間感的秘訣。
▲ 外觀不鏽鋼交錯編織而成的設計,主要是要解決聲音在空氣中振動的問題。
▲ 對於一把耳罩式耳機來說,不使用木殼而採用金屬外殼設計,應該會給人一種冰冷的科技感。
▲ 耳機上方的氣洞,除了增強對流之外,對聲音的表現也會有些微的影響。
▲ 再來看看這個不鏽鋼金屬編織而成的耳機外罩的部分吧!
▲ 在 Signature 三神器當中,唯一一款 Made in Japan 的產品就屬 MDR-Z1R 了。
▲ 耳帶的部分一共有十個階層可以調整,而且段落分明,阻尼適中。
MDR-Z1R 從裡到外的設計,也都是為了聲音表現而生,每一點小細節都的設計其實都有他的用意。像是在耳罩內部的護網,基本上除了保護單體不會受到外界觸碰之外,這個護網同時也採用大自然中的黃金比例【費波納契螺旋」(Fibonacci-patterned)】設計出來的,因為聲音在通過穿越時有部份的聲音會造成影響,這樣的設計可以讓聲音的影響降到最低,並且同時兼具強化保護的作用。
▲ 採【費波納契螺旋】黃金比例設計的護網,同時也採用高度強化的高剛性樹脂,增強耐用性。
▲ 從耳機底部可以看到可換式耳機線的設計,以顏色區分左右,並且有螺紋設計可以鎖住耳機線。
而最後 MDR-Z1R 在耳機界中獲得了【女帝】的稱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MDR-Z1R 的聲音在創造出來的空氣感下,拿來聽女聲歌手的歌曲的衝擊感相當強烈,以擬人化的角度來模擬的話就像是傲嬌的大姊姊般的形象,以這樣的稱號來形容 MDR-Z1R 所表現的聲音,看來是在適合不過了。
▲ TA-ZH1ES 的外盒,別看照片好像小小的,其實外盒相當的龐大。
而在 TA-ZH1ES 的設計理念上,每個設計環節也都同樣是以創造「空間感」為目的而設計,而這種開放式的空間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使用者在聽耳機的時候就如同在一個寬敞的空間聽音樂一樣,這樣才能符合 Signature 的專業設計理念。
▲ 外盒抽掉之後可以看到內部盒裝,上方的紙盒中收納的是配件與說明書。
▲ 移開後就能看到 TA-ZH1ES 躺在當中了。
在電路的設計上,TA-ZH1ES 發揮了 Sony 本身在科技上價值,怎麼說呢?過去當擴大機在擴大訊號的時候,必須經過 D/A 轉換,將音源從數位轉成類比之後,在透過加壓電流的方式放大,再輸出音樂。但如此一來聲音在 D/A 轉換後再放大,勢必會影響音質的呈現,所以 Sony 在 TA-ZH1ES 之中設計了一套【數位/類比混合式】的電路設計,首先透過 S-Master HX 的設計放大來自數位的音源訊號,這樣即可避免訊號轉換後放大時會發生的任何音質損失,減少音訊失真的任何可能。
▲ 在運送中也不用擔心會刮傷,在上紙盒的設計上內層中添加了保護用的布材,不過不是娟布,而是像是絲襪般的伸縮彈性布,可以配合 TA-ZH1ES 的陵陵角角作保護。
▲ 在配件的部分內有電源線、紅外線遙控器、USB 連接線以及 Walkman 專用連接線。
▲ TA-ZH1ES 的整體外觀。
另外,TA-ZH1ES 本身可以將任何音訊來源轉換為 DSD 格式,透過 Sony 獨家科技的 DSD 原音重現引擎,將原有的 PCM 數位訊號轉為 11.2 MHz 的 DSD 格式。此技術運用 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技術並非一般的 DSP 數位訊號處理器,可透過程式設計的方式自由變更內部硬體功能的處理器,減少部分訊號的重複處理以及緩衝時間,再現高品質的音樂表現。
▲ TA-ZH1ES 上方按鈕,基本上所有操控都可以在這裡達成。
▲ 另外機器本身還提供了整體的 GAIN 值鈕,如果使用的是阻抗比較高的耳機的話,可以將 GAIN 值推送到 H,會更好堆。
▲ 前版面看似複雜,其實都只是不同端子的輸出方式而已,但是基本上一次只能輸出一個單元。
▲ 前方有兩個指示燈,分別是提供升頻技術的【DSEE HX】以及轉換為 DSD 格式的【DSD Remastering】功能。
不過即便如此,使用者還是能夠保留 PCM 格式的處理,而要體驗高音質的 PCM 音訊的話, TA-ZH1ES 也提供了音訊升頻技術;透過獨家的【DSEE HX】處理技術,除了標準輸出之外,還提供了四種不同的輸出模式(女聲模式、男聲模式、打擊樂模式和弦樂模式),呈現出最佳的聲音播放能力。
▲ 而 TA-ZH1ES 的前版面雖然看起來複雜,但是基本上就是分為「非平衡輸出(UNBALANCED)」與「平衡輸出(BALANCED)」,基本上已經涵蓋了大部分人使用的接頭,自己的耳機是什麼插孔只要能插上去就對了XD
▲ Hi-Res 的小金標也別忘了貼上,這可是高音質證明的重點呢!
▲ 背版輸入的部分,TA-ZH1ES 提供五種輸入、一種輸出。輸入的部分也分別為光纖、同軸、USB、RCA(類比),還有一組 microUSB (在側面)提供給 Walkman 設備輸入;輸出的部分則是提供一組 RCA PRE OUT,提供給主動式喇叭輸出,另外這個 PRE OUT 也能指定是否能從正面的音量控制鈕連動調整音量,看是要純粹讓 TA-ZH1ES 當一台綜合擴大機或是選擇當一台前級擴大機。
▲ 這就是剛剛說的在側面支援 Walkman 設備輸入的 I/O 端子。
另外在外型設計上,TA-ZH1ES 採用 FBW 機殼架構,F 代表的是 Frame(框體)、 B 代表的是 Beam(樑),再加上 W 代表的是 Wall(牆),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機器本身結構堅固有剛性之外,同時還能在內部擠出更多空間,放入更多的機板晶片元件。在正面上方整塊機體都是透過一整塊鋁合金材料銷切而成,而上板的鋼鋁合金則是為了消除共震而設計,底部的板面則是採用雙層設計,除了可以降低重心之外,也多了些許安全保護與耐用性,讓使用者能夠用得安心。
▲ TA-ZH1ES 底部剛性很強,而且雖然基本上不會散發出太多熱能,不過底部還是有不少挖洞空間。
▲ 最後確定的是 TA-ZH1ES 為馬來西亞製,非純日製算是有點可惜。
而在數位與類比的交織之下,TA-ZH1ES 讓兩者完美的相容在一起,並且用高科技創造新聲音,這似乎就是耳機音響界常常說到的【索味】濃厚。而不管你是 PCM 派或是 DSD 派,或是從來沒有聽過 DSD 帶來的數位感的消費者,小編會建議你有機會一定要聽看看。因為小編在眾多歌曲聆聽中,發現有些歌曲透過 DSD Remastering 輸出之後,聲音的節奏與力道完全不一樣,隨著歌曲的類型反而有更新的感受,這點在小編從未聽過 DSD 之前,是完全沒有想到的。
當年小編也在柏林的 IFA 展中,不過主要的目的都是在展場中看手機,對於當初的 Signature 系列甚至只有一面之緣,並沒有花時間去詳細試聽,因為覺得根本是不會去涉獵這麼高階的產品才是。直到某次機緣,藉由出差的機會來到了位在日本的 Sony 總部,在總部的大廳剛好有產品的展覽,趁著有時間的情況下,就試聽了 Signature 系列。結果聽了之後就難以忘懷 Signature 系列中 MDR-Z1R 這款封閉式耳機所帶來的衝擊,才知道封閉式耳機也能帶來寬廣的空間;雖然那個聲音過了不久大概就會忘掉,但是當下的感動、興奮久久無法忘懷,這也在小編心中留下了一個伏筆。
▲ 當年初見 Signature 系列大三元。但是後來才知道原來 NW-WM1Z 是鍍金做的。
▲ 對於 TA-ZH1ES 的感想則是覺得好多輸出端子啊!
▲ 至於傳達聲音的 MDR-Z1R 最一開始以為外面的網狀是開放式耳機,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款封閉式耳機,但是聲音實在太讓人容易誤會,以為這樣的耳機所呈現的空氣感怎麼可能是封閉式。
而兩年的時間過去,過去一直使用鐵家女毒設備的小編,不知道哪跟筋不對,打算把鐵家的 5000 系列 Combo(W5000+HA5000)給換掉,準備「出鐵為索」一舉體驗一下數位化效果。不過一開始只有打算購入 MDR-Z7 耳機與 PHA-3 數位耳擴而已,同時早也已經購入了 NW-ZX300 具有平衡輸出的隨身聽,想說應該也夠用了;但最後還是敵不過內心的惡魔們與損友們勸坑,竟然還是把 Signature 大三元給搬回家了。不過嚴格來說只能算是 2.5 元而非大三元,因為播放器的部分不是鍍金的 NW-WM1Z,畢竟最後看了價格實在是沒有勇氣啊 lol~
不過即便如此,小編還是來針對這群標榜著【旗艦聆聽】為主的 Signature 系列來好好開箱一番,畢竟這也不是平常每個人都會買的東西,在網路上看到的消費者心得應該很少,所以不管你有沒有想要購入這套設備,在這之前來看看這篇小編由消費者視角出發的開箱文吧!
一、MDR-Z1R:120,000 Hz 的頻率之最,打造人耳聽不見的聲音
首先要直接破題介紹的,就是屬於旗艦耳機的 MDR-Z1R 了。這次小編想要由最靠近耳朵的設備至最終端播放設備的順序開始講回去,所以會從介紹耳機開始,接著再談到擴大機,最後再來介紹隨身聽。會想要這樣介紹也是可以從耳機慢慢探討回訊源的部分,覺得這樣的方法應該會讓各位從淺出到深入來慢慢了解這套系統的旗艦之處。Sony 在耳罩式耳機方面,在過去十幾年間,並沒有太多有名的產品讓大家記得,不像同為日系大廠的鐵三角有著 W 木殼系列或是 Denon 的 D7000 這麼知名。但其實在上個世紀 1990 年代當中,Sony 也曾經推出一款非量產的木殼旗艦耳機【MDR-R10】,雖然小編也只能在歷史紀錄的照片以及文章看看過這隻耳機,也沒有實際聽過之款耳機的聲音,但是至少知道,Sony 對於音樂的專業度與堅持確信如果不是好東西,是不會隨意搬出來給大家的。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但是 Sony 這把劍磨了可不只十年,不過在進入正題 MDR-Z1R 之前,還是得來說說在 2014 年推出的【MDR-Z7】這款產品。MDR-Z7 這款產品在 2014 年推出的時候,所有的特色都讓人看見當年【MDR-R10】的印象,因為 MDR-Z7 當年可是直接用上了 70mm 的超大口徑單體,同時鋁製塗層的高分子液晶振膜,響聲頻率的部分支援 4Hz ~ 100,000 Hz 的頻率,基本上不只超越人耳能夠聽到的高頻低頻的標準之外,也超越了 Sony 自訂的 Hi-Res 標準了,同時在當時 Sony 也已經在推動左右耳平衡輸出的設備,在當時可以說是相當令人驚嘆的一款耳機產品。
但是 Sony MDR-Z7 在當時並不是處處完美、步步到位,雖然在當時被 Sony 列為 MDR 耳罩系列的旗艦耳機系列,也算是 MDR-Z1000 耳罩耳機的接班人,但過多的低頻表現再加上封閉式耳機狹窄的音場空間,讓這隻耳機留下了許多遺憾。
(備註:MDR-Z7 的後續機種 MDR-Z7M2 在 2018 年 10 月已經發表上市,同時也改進不少初代的缺點,不過這點留到我們未來開箱 MDR-Z7M2 的時候再來談談。)
▲ MDR-Z1R 內箱還提供了一個不織布保護袋來保護內盒
不過到了 2016 年,Sony 在德國柏林的 IFA 展中推出了 Signature 系列 MDR-Z1R 之後,讓耳機迷們真的確信,真正的旗艦終於到來了。而 MDR-Z1R 的出現,正式 Sony 影音產品部門真正想要打造的一款產品,這款產品的目標就是要將封閉式耳機發揮到極限。
▲ 之所以會需要保護是因為整個內部收納盒的材質都是皮革製的硬箱
而這次 MDR-Z1R 所要帶來的,就是打造出在聆聽音樂時能感受到所謂的「空氣感」。而這個空氣感探討的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聽過封閉式耳機與開放式耳機呢?封閉式耳機追求的是聲音表現的極致,但是封閉式的環境很容易讓聽覺音場變得相當狹窄;而開放式耳機則是想讓聽耳機的人們能夠像是在不戴上耳機的情況下,像是直接聽到聲音一般,只是缺點是環境的雜音無法隔離開來。
至於兩者並非表示說誰好誰壞,各有缺優點也各有人喜好。而小編自己則是比較喜歡封閉式耳機的聆聽方式,一來可以聽到細微的聲音表現、二來在聽音樂的時候也不會因為開放式耳機的特性,讓人知道現在在聽什麼音樂XD
▲ 開關扣的部分則是採用金屬扣夾的設計,整體來說相當的有質感。
Sony MDR-Z1R 想要營造的「空氣感」則是要讓使用者在聽這款封閉式耳機的時候,也能夠有開放式耳機音場開闊的感覺,整體的感覺會像是在音樂廳當中直接透過耳朵聆聽音樂般直接的衝擊,讓聆聽者有臨場感的同時,透過封閉式耳機的隔離度讓環境中的雜音降到最低,這就是這次 Sony 傾心全力推出 MDR-Z1R 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 而耳機就躺在內部箱中鋪上娟布的保護中。
至於 Sony 全新推出的 MDR-Z1R 既然被封為新世代的旗艦,代表它不是省油的燈。MDR-Z1R 的透過全新開發的鎂製圓頂 70mm 超大口徑單體,以及鋁製液晶高分子邊緣振膜,讓 Z1R 的響聲頻率由 4 Hz 起,高頻延伸的部分最高來到了 120,000 Hz,即使早已超出人耳能夠聽到的高頻細節,但是這也是 Z1R 所要呈現的自然感,重現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表現,就是 Z1R 首要的開發重點的一環。
不過 MDR-Z1R 也並非是第一款達到 120,000 Hz 的耳機產品,早在 2004 年時 Sony 當時就透過旗下的 QUALIA 計畫,推出了一系列以當時來看絕對是黑科技的產品,其中代號 010 的 QUALIA 010 便是當時動圈耳機王者。而且別看 QUALIA 010 的外型就以為是一款開放式耳機,它可是一款封閉式的動圈耳機,而外殼的網狀造型除了保護振膜之外,最主要也是為了營造出空氣感所設計。
▲ 不知道到目前為止一共生產了幾隻 MDR-Z1R,而目前入手的這隻則是千位左右的號碼。
▲ 在線材的部分,MDR-Z1R 提供了一條 3 公尺的 3.5mm 非平衡耳機線(含 6.3mm 轉接頭),以及一條 1.2 公尺的 4.4mm 平衡線,採 L 接頭設計。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 MDR-Z1R 的部分,外面的耳罩是採用鍍鉻的不鏽鋼交錯編織而成的,而這樣的形狀則是為了配合內部還有一層濾波器所設計。大家有沒有經驗去海邊撿貝殼的時候,把貝殼拿起放在耳朵旁邊可以聽到海的聲音這樣的經驗?其實那是因為空氣進入貝殼內部後所產生的共振氣流聲,而 MDR-Z1R 的濾波器就是為了將共振的氣流聲完全消除,讓使用者光戴上耳機之後除了能夠與外部空間完全隔絕之外,同時也不會被共振的氣流聲所干擾,這也就是 MDR-Z1R 能夠在封閉的耳機下營造出寬廣空間感的秘訣。
▲ 外觀不鏽鋼交錯編織而成的設計,主要是要解決聲音在空氣中振動的問題。
▲ 對於一把耳罩式耳機來說,不使用木殼而採用金屬外殼設計,應該會給人一種冰冷的科技感。
▲ 耳機上方的氣洞,除了增強對流之外,對聲音的表現也會有些微的影響。
▲ 再來看看這個不鏽鋼金屬編織而成的耳機外罩的部分吧!
▲ 在 Signature 三神器當中,唯一一款 Made in Japan 的產品就屬 MDR-Z1R 了。
▲ 耳帶的部分一共有十個階層可以調整,而且段落分明,阻尼適中。
MDR-Z1R 從裡到外的設計,也都是為了聲音表現而生,每一點小細節都的設計其實都有他的用意。像是在耳罩內部的護網,基本上除了保護單體不會受到外界觸碰之外,這個護網同時也採用大自然中的黃金比例【費波納契螺旋」(Fibonacci-patterned)】設計出來的,因為聲音在通過穿越時有部份的聲音會造成影響,這樣的設計可以讓聲音的影響降到最低,並且同時兼具強化保護的作用。
▲ 採【費波納契螺旋】黃金比例設計的護網,同時也採用高度強化的高剛性樹脂,增強耐用性。
▲ 從耳機底部可以看到可換式耳機線的設計,以顏色區分左右,並且有螺紋設計可以鎖住耳機線。
而最後 MDR-Z1R 在耳機界中獲得了【女帝】的稱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MDR-Z1R 的聲音在創造出來的空氣感下,拿來聽女聲歌手的歌曲的衝擊感相當強烈,以擬人化的角度來模擬的話就像是傲嬌的大姊姊般的形象,以這樣的稱號來形容 MDR-Z1R 所表現的聲音,看來是在適合不過了。
二、TA-ZH1ES:數位/類比的交織,呈現無與倫比的聲音
這台 TA-ZH1ES 可以算得上是 Sony 首台針對耳機輸出而推出的桌上型擴大機,例如之前推出的 UDA-1 算是一台針對後級處理的擴大機,耳機輸出也只是順便,同時也沒有 Sony 主推的 4.4 端子平衡輸出介面,所以嚴格說起來,TA-ZH1ES 才是第一台 Sony 針對耳機而生的桌上型擴大機。▲ TA-ZH1ES 的外盒,別看照片好像小小的,其實外盒相當的龐大。
而在 TA-ZH1ES 的設計理念上,每個設計環節也都同樣是以創造「空間感」為目的而設計,而這種開放式的空間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使用者在聽耳機的時候就如同在一個寬敞的空間聽音樂一樣,這樣才能符合 Signature 的專業設計理念。
▲ 外盒抽掉之後可以看到內部盒裝,上方的紙盒中收納的是配件與說明書。
▲ 移開後就能看到 TA-ZH1ES 躺在當中了。
在電路的設計上,TA-ZH1ES 發揮了 Sony 本身在科技上價值,怎麼說呢?過去當擴大機在擴大訊號的時候,必須經過 D/A 轉換,將音源從數位轉成類比之後,在透過加壓電流的方式放大,再輸出音樂。但如此一來聲音在 D/A 轉換後再放大,勢必會影響音質的呈現,所以 Sony 在 TA-ZH1ES 之中設計了一套【數位/類比混合式】的電路設計,首先透過 S-Master HX 的設計放大來自數位的音源訊號,這樣即可避免訊號轉換後放大時會發生的任何音質損失,減少音訊失真的任何可能。
▲ 在運送中也不用擔心會刮傷,在上紙盒的設計上內層中添加了保護用的布材,不過不是娟布,而是像是絲襪般的伸縮彈性布,可以配合 TA-ZH1ES 的陵陵角角作保護。
▲ 在配件的部分內有電源線、紅外線遙控器、USB 連接線以及 Walkman 專用連接線。
▲ TA-ZH1ES 的整體外觀。
另外,TA-ZH1ES 本身可以將任何音訊來源轉換為 DSD 格式,透過 Sony 獨家科技的 DSD 原音重現引擎,將原有的 PCM 數位訊號轉為 11.2 MHz 的 DSD 格式。此技術運用 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技術並非一般的 DSP 數位訊號處理器,可透過程式設計的方式自由變更內部硬體功能的處理器,減少部分訊號的重複處理以及緩衝時間,再現高品質的音樂表現。
▲ TA-ZH1ES 上方按鈕,基本上所有操控都可以在這裡達成。
▲ 另外機器本身還提供了整體的 GAIN 值鈕,如果使用的是阻抗比較高的耳機的話,可以將 GAIN 值推送到 H,會更好堆。
▲ 前版面看似複雜,其實都只是不同端子的輸出方式而已,但是基本上一次只能輸出一個單元。
▲ 前方有兩個指示燈,分別是提供升頻技術的【DSEE HX】以及轉換為 DSD 格式的【DSD Remastering】功能。
不過即便如此,使用者還是能夠保留 PCM 格式的處理,而要體驗高音質的 PCM 音訊的話, TA-ZH1ES 也提供了音訊升頻技術;透過獨家的【DSEE HX】處理技術,除了標準輸出之外,還提供了四種不同的輸出模式(女聲模式、男聲模式、打擊樂模式和弦樂模式),呈現出最佳的聲音播放能力。
▲ 而 TA-ZH1ES 的前版面雖然看起來複雜,但是基本上就是分為「非平衡輸出(UNBALANCED)」與「平衡輸出(BALANCED)」,基本上已經涵蓋了大部分人使用的接頭,自己的耳機是什麼插孔只要能插上去就對了XD
▲ Hi-Res 的小金標也別忘了貼上,這可是高音質證明的重點呢!
▲ 背版輸入的部分,TA-ZH1ES 提供五種輸入、一種輸出。輸入的部分也分別為光纖、同軸、USB、RCA(類比),還有一組 microUSB (在側面)提供給 Walkman 設備輸入;輸出的部分則是提供一組 RCA PRE OUT,提供給主動式喇叭輸出,另外這個 PRE OUT 也能指定是否能從正面的音量控制鈕連動調整音量,看是要純粹讓 TA-ZH1ES 當一台綜合擴大機或是選擇當一台前級擴大機。
▲ 這就是剛剛說的在側面支援 Walkman 設備輸入的 I/O 端子。
另外在外型設計上,TA-ZH1ES 採用 FBW 機殼架構,F 代表的是 Frame(框體)、 B 代表的是 Beam(樑),再加上 W 代表的是 Wall(牆),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機器本身結構堅固有剛性之外,同時還能在內部擠出更多空間,放入更多的機板晶片元件。在正面上方整塊機體都是透過一整塊鋁合金材料銷切而成,而上板的鋼鋁合金則是為了消除共震而設計,底部的板面則是採用雙層設計,除了可以降低重心之外,也多了些許安全保護與耐用性,讓使用者能夠用得安心。
▲ TA-ZH1ES 底部剛性很強,而且雖然基本上不會散發出太多熱能,不過底部還是有不少挖洞空間。
▲ 最後確定的是 TA-ZH1ES 為馬來西亞製,非純日製算是有點可惜。
而在數位與類比的交織之下,TA-ZH1ES 讓兩者完美的相容在一起,並且用高科技創造新聲音,這似乎就是耳機音響界常常說到的【索味】濃厚。而不管你是 PCM 派或是 DSD 派,或是從來沒有聽過 DSD 帶來的數位感的消費者,小編會建議你有機會一定要聽看看。因為小編在眾多歌曲聆聽中,發現有些歌曲透過 DSD Remastering 輸出之後,聲音的節奏與力道完全不一樣,隨著歌曲的類型反而有更新的感受,這點在小編從未聽過 DSD 之前,是完全沒有想到的。
小結
等等,怎麼才介紹到 TA-ZH1ES 就小結了咧XD~說好的三神器還少一樣啊!音質聽感呢??姆姆姆其實是這樣的,因為擔心文章篇幅有點長,為了讓大家可以消化也不要看得太累,所以稍微讓小編拖稿一下。畢竟這可是 Sony 目前最高等級系列的耳機設備,所以就來欣賞一下小編描述的發展脈絡,至於最後一樣神器 NW-WM1 與聽後感就讓小編放在【下篇】再來跟大家分享吧!敬請期待。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