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BANK 2020 年第二季上線,但初期業務僅包含基本銀行項目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今年7月底與樂天國際商業銀行、將來銀行一同獲得純網銀執照,並且預計在2020年第二季末推出服務的LINE BANK,在此次2019台北金融科技展除了實際展示未來結合LINE服務提供的金融應用服務,同時也實際展示系統背後運作的LINE Brain人工智慧技術應用。
在後續接受採訪時,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表示,預計初期上線服務將包含基本開戶、轉帳、匯款、借貸在內服務,同時也會發行現金卡 (debit card)供使用者提領現金與刷卡使用需求,未來也會規劃發行信用卡。
不過,先前已經在日本地區推行用來建立個人信評的LINE Score機制,暫時還不會在第一階段上線,同時實際運作方式也與日本推行版本不同,目前還處於內部研擬階段,強調會採用與傳統銀行信評機制不同設計,但並不會用於取代傳統鑑定個人信評方式。
▲ 用於建立個人信評的LINE Score,預計會在稍後才會在台灣地區推行,不會成為台灣地區LINE BANK首波上線項目。
而包含保險、投資相關業務在第一階段也不會上線,原因在於有部分運作方式仍須符合在地法令要求,而LINE BANK方面也不排除串接第三方服務,或是本身扶植新創項目,至於是否同時提供跨境業務,目前也還在研擬階段,將會借鏡目前諸如英國、韓國純網銀提供跨境交易的服務運作模式,但初期暫時還不會提供此類服務。
▲ 目前已經在日本地區推行的LINE保險服務。
黃以孟強調,LINE BANK相比其他純網銀在於增加LINE本身服務平台,因此更容易將純網銀服務導入旗下各項服務,讓使用者能透過熟悉介面使用純網銀服務,甚至可以串接更多金融服務機會。
另外,在金融服務後也會導入多項源自LINE Brain的人工智慧技術,例如真實語意辨識理解,或是藉由影像識別等技術整合,讓LINE BANK金融服務可以快速驗證申請人提供證件真偽,同時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甚至也能進一步藉由個人信評結果決定核發申請貸款金額等。
針對金融風險控制部分,黃以孟表示LINE BANK本身會有自己專屬風險控制機制,同時也會搭配第三方風險機制讓金融服務運作潛在危機降到最低。
依照LINE BANK說明,服務預計會在2020年第二季季末上線,預期將能藉由本身服務平台優勢爭取更多用戶族群。
▲ 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
今年7月底與樂天國際商業銀行、將來銀行一同獲得純網銀執照,並且預計在2020年第二季末推出服務的LINE BANK,在此次2019台北金融科技展除了實際展示未來結合LINE服務提供的金融應用服務,同時也實際展示系統背後運作的LINE Brain人工智慧技術應用。
在後續接受採訪時,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表示,預計初期上線服務將包含基本開戶、轉帳、匯款、借貸在內服務,同時也會發行現金卡 (debit card)供使用者提領現金與刷卡使用需求,未來也會規劃發行信用卡。
不過,先前已經在日本地區推行用來建立個人信評的LINE Score機制,暫時還不會在第一階段上線,同時實際運作方式也與日本推行版本不同,目前還處於內部研擬階段,強調會採用與傳統銀行信評機制不同設計,但並不會用於取代傳統鑑定個人信評方式。
▲ 用於建立個人信評的LINE Score,預計會在稍後才會在台灣地區推行,不會成為台灣地區LINE BANK首波上線項目。
而包含保險、投資相關業務在第一階段也不會上線,原因在於有部分運作方式仍須符合在地法令要求,而LINE BANK方面也不排除串接第三方服務,或是本身扶植新創項目,至於是否同時提供跨境業務,目前也還在研擬階段,將會借鏡目前諸如英國、韓國純網銀提供跨境交易的服務運作模式,但初期暫時還不會提供此類服務。
▲ 目前已經在日本地區推行的LINE保險服務。
黃以孟強調,LINE BANK相比其他純網銀在於增加LINE本身服務平台,因此更容易將純網銀服務導入旗下各項服務,讓使用者能透過熟悉介面使用純網銀服務,甚至可以串接更多金融服務機會。
另外,在金融服務後也會導入多項源自LINE Brain的人工智慧技術,例如真實語意辨識理解,或是藉由影像識別等技術整合,讓LINE BANK金融服務可以快速驗證申請人提供證件真偽,同時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甚至也能進一步藉由個人信評結果決定核發申請貸款金額等。
針對金融風險控制部分,黃以孟表示LINE BANK本身會有自己專屬風險控制機制,同時也會搭配第三方風險機制讓金融服務運作潛在危機降到最低。
依照LINE BANK說明,服務預計會在2020年第二季季末上線,預期將能藉由本身服務平台優勢爭取更多用戶族群。
▲ 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