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5.5以後,從Android手機移轉到IPhone的資料將包含WhatsApp對話紀錄

管理員 | Ios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藉此說服被對話紀錄「綁架」的人順利改用IPhone

針對眾多原本使用Android手機換成iPhone的資料移轉需求,蘋果宣布將從iOS 15.5版本之後,將可在iPhone設定過程加入一併移轉WhatsApp的選項,讓原本存放在Android手機上的WhatsApp聯絡人、對話紀錄等資料,可以一併移轉到iPhone上繼續使用。

trade_in__dzqz13hmhm82_large_2x拷貝.jpg


 

如何使用?

若要使用此項功能,除了預計使用的iPhone必須更新至iOS 15.5以後版本,同時在Android上的WhatsApp版本必須在2.22.7.74以後,而iPhone上使用的WhatsApp也必須在3.3.1版本以後。

而在整個移轉過程,蘋果依然強調會以加密形式傳輸資料,不會窺看或紀錄任何使用者在WhatsApp內的對話內容。

Move1-high-side拷貝.jpg
▲iOS 15.5以後,從Android手機移轉到iPhone的資料將包含WhatsApp對話紀錄

至於要使用蘋果提供將資料從Android手機移轉至iPhone的工具,Android手機只要使用Android 5.0以後版本即可,而可移轉資料包含手機原本簡訊內容、聯絡人、行事曆、存放手機內的照片與影片,另外也包含在Chrome瀏覽器的網頁書籤、郵件帳號,以及檔案內容、輔助使用設定與顯示器設定。

另外,包含同時在Google Play Store及App Store均各自有上架的免費app內容,使用者可以在資料完成傳輸後,透過App Store下載這些app。

 

為什麼增加移轉WhasApp資料?

而之所以在此次更新增加可在資料移轉過程中,一併將WhatsApp內容移轉到iPhone,顯然與WhatsApp在美國境內擁有大量用戶族群相關。

同時,在全球地區每月累積超過20億人使用,每天傳送訊息量更超過1000億個,在去年4月的單月下載量更達1300萬次,並且在全球超過180個國家地區以60種語言版本使用,而在印度市場更累積超過3.4億人使用,或許也成為蘋果決定在Android手機換成iPhone的資料移轉過程中,將WhatsApp資料一併加入移轉項目的原因。

另外,由於WhatsApp在Android上會透過Google帳號對應雲端硬碟進行備份,而在iPhone上的備份則會存放在iCloud,因此對話紀錄將無法直接移轉。

藉由解決使用者移轉WhatsApp資料的困難度,顯然也能說服更多被Android手機上存放WhatsApp對話紀錄「綁架」的人改使用iPhone。

 

WhatsApp中也能手動移轉對話內容

至於隨著蘋果在移轉資料項目加入WhatsApp,Meta也將在Android版本的WhatsApp中,加入將對話內容移轉到iPhone的功能,至於在iOS版本中提供將對話內容移轉到Android的功能,則是在去年就已經加入。

287359901_347003644248173_2526931576947307159_n-side拷貝.jpg
▲在Android手機上的WhatsApp,關於對話備份項目僅能將資料備份至Google帳號所對應雲端硬碟

IMG_3108-side拷貝.jpg
▲在iPhone上的WhatsApp,對話備份則是存放至iCloud,以致於雖然聯絡人資訊可以隨著電話號碼移轉,但是對話紀錄卻不會一併移轉

 

為何不是針對個別地區提供當地最常使用的app?

以目前狀況來看,蘋果顯然會依照當地較多人使用情況作調整,例如此次更新顯然就是以美國使用需求為參考。而在加入WhatsApp之後,或許更可能在後續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例如針對日本、泰國與台灣市場提供LINE服務資料移轉,或是針對中國市場加入微信資料移轉選項。

不過,這部份仍涉及不同app在資料移轉時的設計,例如像Meta的Messenger服務便是將資料存放在雲端,使用者僅需重新下載app,並且完成帳號登入,即可取回原本對話紀錄,而微信則是提供以舊手機掃描QR Code進行認證,即可快速將原本資料移轉到新手機上使用。

因此未來是否會比照WhatsApp的作法,目前還很難說,最好的作法還是自行做好個人經常使用的通訊軟體內容備份。

Mashdigi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