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正式揭曉對應大三元拍攝焦段,可藉由配件強化更多拍攝能力的 X200 Ultra 旗艦手機

管理員 | Vivo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日前公布 X200 Ultra 旗艦手機搭載的相機系統細節之後,vivo 今日 (4/21) 正式在中國市場揭曉換上 Qualcomm Snapdragon 8 Elite 處理器的 X200 Ultra 旗艦手機具體上市資訊,並且同步推出換上聯發科天璣 9400 + 處理器的升級款 X200s,以及包含 vivo Pad5 Pro、vivo Pad SE 與 vivo WATCH 5 在內新品。

vivo-x200-ultra01.jpg



其中,X200 Ultra 設計與 X100 Ultra 相似,但是相機系統因為升級規格,因此整體上變得更加突出,機身則提供搭載玻璃背蓋設計的黑、白、紅三款配色,白色款更在上方四分之一面積採亮光材質,其餘四分之三則採用條紋材質。

vivo-x200-ultra10.jpg

硬體規格除了換上 Snapdragon 8 Elite 處理器,更搭載 6.82 吋、2K 解析度且支援 120Hz 畫面更新率的 AMOLED 螢幕,支援螢幕下超音波指紋辨識功能,記憶體區分 12GB 或 16GB,儲存量則提供 256GB 或 512GB,另外更推出搭載 16GB 記憶體與 1TB 儲存容量的衛星連線版本,而電池容量則是 6000mAh,支援 90W 有線快充與 40W 無線快充,機身更搭載 IP68 等級防水防塵設計。

vivo-x200-ultra03.jpg

相機系統則分別搭載 1/1.28 吋、5000 萬畫素規格與 Sony LYT-818 感光元件的廣角鏡頭,並且具備 f/1.7 光圈、光學防震、蔡司 T * 低反射鍍膜等設計,並且設定為等同 35mm 有效拍攝焦段。而有較拍攝焦段為 14mm 的超廣角鏡頭也採用與廣角鏡頭相同感光元件設計,但是換上 f/2.0 光圈設計,並且透過裁切方式彌補原本廣角鏡頭拍攝焦段,同時也提高超廣角鏡頭成像畫質與錄影能力。

至於長焦鏡頭則採用 1/1.4 吋、2 億畫素的三星 ISOCELL HP9 感光元件,並且設定在 85mm 拍攝焦段,搭載 f/2.3 光圈與微距拍攝功能,同時也支援光學防震,更以超光稜鏡改善影像清晰度,並且在 V3 + 影像晶片基礎上增加全新 VS1 影像前期處理晶片,藉此加快手機端的影像處理效率。

而在拍攝功能,X200 Ultra 可透過新搭載的相機控制按鍵進行半按對焦、全按啟動快門,以及長按可進行連拍等操作功能,另外也能搭配先前對外公布的 2.35 倍外接增距鏡配件,藉此實現原生對應 200mm 遠距焦段拍攝能力,加上相關演算法,最高可實現 1600mm 焦段的 70 倍變焦拍攝效果。

vivo-x200-ultra05.jpg

vivo-x200-ultra06.jpg

拍攝功能則增加全焦段可拍攝 4K 60p 10-bit Log 影片、4K 120p 慢動作、4K 縮時攝影功能,以及支援全焦段 DCG HDR 影片與最高 14EV 動態範圍表現,另外也能紀錄每秒 60 畫格的空間視訊內容,並且能配合 vivo Vision 頭戴顯示裝置播放,而在內建人文街拍模式則增加經典負片拍攝風格。

vivo-x200-ultra07.jpg

除了 X200 Ultra,vivo 此次也同步更新換上天璣 9400 + 處理器的全新 X200s,並且配置支援螢幕下超音波識別功能的 6.67 吋螢幕,搭載 12GB 或 16GB 記憶體,或是 256GB、512GB 或 1TB 儲存容量,電池則是 6200mAh,支援 90W 有線快充與 40W 無線快充,並且強調能與 iPhone 機種深度連動。

vivo-x200-ultra11.jpg

vivo-x200-ultra04.jpg

隨著 X200s 同步推出全新紫色款式,先前已經在中國市場推出的 X200 Pro mini 也同步增加紫色款式。

建議售價方面,X200 Ultra 將以人民幣 6499 元起跳價格銷售,而 X200s 建議售價則從人民幣 4199 元起跳。其他公布新機則包含全新 vivo Pad5 Pro、vivo Pad SE 兩款平板裝置,另也也公布全新運動手錶 vivo WATCH 5,建議售價則分別從人民幣 2999 元起跳、999 元起跳,以及 799 元起跳。

vivo-x200-ultra08.jpg

vivo-x200-ultra09.jpg


vivo-x200-ultra02.jpg
 

Mashdigi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