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揭曉 IQOO 10 系列手機,最高搭載 200W 有線快充、再次攜手 BMW M Motorsport 合作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另外推出黑色「賽道版」與橘色橙色的「燃擎版」
vivo 稍早揭曉日前預告即將推出的 iQOO 10 系列手機,分別推出 iQOO 10 與 iQOO 10 Pro 兩款設計,兩者均採用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並且搭載 vivo 自行研發的 V1+ 影像晶片,而在 iQOO 10 Pro 更導入高達 200W 有線快充設計。
▲ iQOO 10 Pro
包含 iQOO 10 與 iQOO 10 Pro 均採用 6.78 吋、Full HD解 析度的三星 E5 等級 AMOLED 螢幕,畫面更新率分別可對應 60Hz、90Hz 或 120Hz,並且採用螢幕下光電原理的指紋辨識器,另外也配置雙 X 軸線性馬達及螢幕下雙壓感設計,藉此提升遊戲操作體驗。
而在配色部分,iQOO 10 系列同樣與 BMW M Motorsport 合作特殊配色的「傳奇版」,並且推出黑色「賽道版」與橘色橙色的「燃擎版」,在 iQOO 10 更採用上下分別採亮面與霧面 AG 玻璃設計,iQOO 10 Pro 則採上方玻璃與下方皮革的設計。
兩款手機都採用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與 V1+ 影像晶片,另外也都採用 4700mAh 電池容量,但 iQOO 10 僅對應 120W 有線快充,而 iQOO 10 Pro 則對應 200W 有線快充規格。
▲ iQOO 10 Pro
▲ iQOO 10
相機方面,iQOO 10 採用 1600 萬畫素開孔視訊鏡頭,搭配 5000 萬畫素、三星 ISOCELL GN5 感光元件,並且支援光學防震設計的廣角鏡頭,另外配置 13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搭配三星 ISOCELL 3L6 感光元件,以及對應 1200 萬畫素、Sony IMX663 感光元件設計與 2 倍光學變焦的人像鏡頭,而 iQOO 10 Pro 也採用相同鏡頭配置。
建議售價方面,iQOO 10 系列將以人民幣 3699 元價格銷售,記憶體分別對應 8G B或 12GB 容量規格,儲存容量則分別為 128GB、256GB 與 512GB 三種選項。
另外推出黑色「賽道版」與橘色橙色的「燃擎版」
vivo 稍早揭曉日前預告即將推出的 iQOO 10 系列手機,分別推出 iQOO 10 與 iQOO 10 Pro 兩款設計,兩者均採用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並且搭載 vivo 自行研發的 V1+ 影像晶片,而在 iQOO 10 Pro 更導入高達 200W 有線快充設計。
▲ iQOO 10 Pro
包含 iQOO 10 與 iQOO 10 Pro 均採用 6.78 吋、Full HD解 析度的三星 E5 等級 AMOLED 螢幕,畫面更新率分別可對應 60Hz、90Hz 或 120Hz,並且採用螢幕下光電原理的指紋辨識器,另外也配置雙 X 軸線性馬達及螢幕下雙壓感設計,藉此提升遊戲操作體驗。
而在配色部分,iQOO 10 系列同樣與 BMW M Motorsport 合作特殊配色的「傳奇版」,並且推出黑色「賽道版」與橘色橙色的「燃擎版」,在 iQOO 10 更採用上下分別採亮面與霧面 AG 玻璃設計,iQOO 10 Pro 則採上方玻璃與下方皮革的設計。
兩款手機都採用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與 V1+ 影像晶片,另外也都採用 4700mAh 電池容量,但 iQOO 10 僅對應 120W 有線快充,而 iQOO 10 Pro 則對應 200W 有線快充規格。
▲ iQOO 10 Pro
▲ iQOO 10
相機方面,iQOO 10 採用 1600 萬畫素開孔視訊鏡頭,搭配 5000 萬畫素、三星 ISOCELL GN5 感光元件,並且支援光學防震設計的廣角鏡頭,另外配置 13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搭配三星 ISOCELL 3L6 感光元件,以及對應 1200 萬畫素、Sony IMX663 感光元件設計與 2 倍光學變焦的人像鏡頭,而 iQOO 10 Pro 也採用相同鏡頭配置。
建議售價方面,iQOO 10 系列將以人民幣 3699 元價格銷售,記憶體分別對應 8G B或 12GB 容量規格,儲存容量則分別為 128GB、256GB 與 512GB 三種選項。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