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Turbo 技術讓效能不掉速,華為揭曉可稱作「遊戲手機」的榮耀 Note 10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上個月初揭曉搭載GPU Turbo功能的榮耀10之後,華為稍早再度宣布推出大尺寸螢幕的榮耀Note 10,另外也同步宣布螢幕加上觸控的榮耀MagicBook筆電產品。
不像其他品牌額外打造遊戲手機產品,或是僅以可單手持握使用的大尺寸螢幕為賣點,華為顯然像先前說明將以手機遊戲體驗強化為設計,並不會特別打造一款專屬遊戲使用的手機產品。
因此在這次推出的榮耀Note 10,不但主打6.95吋、2200 x 1080解析度的AMOLED螢幕,更將搭載於旗艦機P20系列的Kirin 970處理器下放,讓手機運作效能可大幅提昇。相比榮耀10僅導入GPU Turbo技術,榮耀Note 10更加入可讓CPU運作時脈維持不降頻運作的CPU Turbo技術,配合GPU Turbo技術讓榮耀Note 10不僅能以更大螢幕遊玩遊戲,同時能維持穩定畫面顯示與運作流暢表現。
其他部分,則別推出6GB或8GB記憶體,以及64GB或128GB儲存容量的組合,相機則維持搭載對應4秒手持夜拍功能的2400萬畫素+1600萬畫素的雙鏡頭相機模組,視訊鏡頭則採1300萬畫素規格,另外也配置5000mAh電池電量,並且能藉由USB 3.1 Type-C連接埠以5V 4.5A規格進行快充,機身也保留3.5mm耳機孔。
為了避免高速運作產生高熱,華為更在榮耀Note 10內部採用管徑達5mm的液態冷卻管,同時在機身側面也搭載獨立運作加速按鍵,而在拍照模式情況下也能當做獨立快門鍵使用。而與P20系列相同,榮耀Note 10也能對應PC使用模式,或是透過USB Type-C連接埠直接輸出視訊畫面,內建NFC功能也能對應大眾運輸交通卡模擬,或是對應HUAWEI Pay或Android Pay等感應支付服務。
建議售價部分,榮耀Note 10將以人民幣2799元、3199元與3599元價格銷售,預計從即日起開放預訂。
另外,華為也配合榮耀Note 10同步推出搭載觸控螢幕設計的榮耀MagicBook筆電,分別推出搭載Intel第八代Core i5-8250U,以及AMD第二代Ryzen 5-2500U處理器規格,建議售價分別為人民幣5699元或4599元。
上個月初揭曉搭載GPU Turbo功能的榮耀10之後,華為稍早再度宣布推出大尺寸螢幕的榮耀Note 10,另外也同步宣布螢幕加上觸控的榮耀MagicBook筆電產品。
不像其他品牌額外打造遊戲手機產品,或是僅以可單手持握使用的大尺寸螢幕為賣點,華為顯然像先前說明將以手機遊戲體驗強化為設計,並不會特別打造一款專屬遊戲使用的手機產品。
因此在這次推出的榮耀Note 10,不但主打6.95吋、2200 x 1080解析度的AMOLED螢幕,更將搭載於旗艦機P20系列的Kirin 970處理器下放,讓手機運作效能可大幅提昇。相比榮耀10僅導入GPU Turbo技術,榮耀Note 10更加入可讓CPU運作時脈維持不降頻運作的CPU Turbo技術,配合GPU Turbo技術讓榮耀Note 10不僅能以更大螢幕遊玩遊戲,同時能維持穩定畫面顯示與運作流暢表現。
其他部分,則別推出6GB或8GB記憶體,以及64GB或128GB儲存容量的組合,相機則維持搭載對應4秒手持夜拍功能的2400萬畫素+1600萬畫素的雙鏡頭相機模組,視訊鏡頭則採1300萬畫素規格,另外也配置5000mAh電池電量,並且能藉由USB 3.1 Type-C連接埠以5V 4.5A規格進行快充,機身也保留3.5mm耳機孔。
為了避免高速運作產生高熱,華為更在榮耀Note 10內部採用管徑達5mm的液態冷卻管,同時在機身側面也搭載獨立運作加速按鍵,而在拍照模式情況下也能當做獨立快門鍵使用。而與P20系列相同,榮耀Note 10也能對應PC使用模式,或是透過USB Type-C連接埠直接輸出視訊畫面,內建NFC功能也能對應大眾運輸交通卡模擬,或是對應HUAWEI Pay或Android Pay等感應支付服務。
建議售價部分,榮耀Note 10將以人民幣2799元、3199元與3599元價格銷售,預計從即日起開放預訂。
另外,華為也配合榮耀Note 10同步推出搭載觸控螢幕設計的榮耀MagicBook筆電,分別推出搭載Intel第八代Core i5-8250U,以及AMD第二代Ryzen 5-2500U處理器規格,建議售價分別為人民幣5699元或4599元。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