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退出供應合作也不受影響,Qualcomm 透過多元業務部局分散手機市場變動衝擊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在蘋果今年初推出的 iPhone 16e 捨棄使用 Qualcomm 數據晶片,改為自身首款 5G 連網數據晶片 C1 之後,市場分析曾預測將對 Qualcomm 接下來的營收結構產生衝擊。不過,Qualcomm 在稍早公布的 2025 財年第二季財報結果,依然高於市場預期,但也透露將透過擴大佈局智慧穿戴、電腦晶片、汽車平台與資料中心市場,藉此分散手機業務日後受到市場變動所產生影響。

Qualcomm 表示,2025 財年第二季營收達 103.7 億美元,其中 Snapdragon 處理器產品相關營收雖然比市場預期略低,但仍佔 64.4 億美元。Qualcomm 指出其處理器產品在旗艦與中高階手機市場仍具吸引力,同時產品設計也更具競爭力。
不過,在接下來競爭對手聯發科也準備推出其旗艦定位產品天璣 9500,並且預期瓜分部分高階旗艦手機市場,而蘋果在今年初推出的 iPhone 16e 開始採自家 5G 連網數據晶片 C1 之後,市場推測接下來在秋季發表會上公布的 iPhone 17 系列也會換上新款自有 5G 連網數據晶片,藉此降低依賴 Qualcomm 提供產品的需求,加上三星也傳出將在明年推出的旗艦手機 Galaxy S26 系列加入全新打造的 Exynos 處理器,預期將使 Qualcomm 處理器產品需求面臨衝擊。
因此在 Qualcomm 接下來的市場佈局,除了持續針對高階旗艦手機提供頂級性能的處理器產品,Qualcomm 也強調目前持續與 Meta 等業者合作智慧眼鏡、虛擬視覺頭戴裝置晶片,另外也持續擴展對應 PC 裝置使用的 Snapdragon X 系列 處理器,更繼續佈局物聯網、智慧車輛等市場,甚至在 Computex 2025 期間表示將重新挑戰伺服器市場,並且與 NVIDIA 合作 NVLink Fusion 設計。
在先前受訪時,Qualcomm 執行長 Cristiano Amon 便說明即使不列入蘋果合作所帶動營收,Qualcomm 晶片業務營收依然可時間每年 15% 成長幅度,原因在於持續投入自主架構設計的處理器產品,並且維持多元市場佈局發展策略,避免其營收來源受限單一業者的情形發生。
在蘋果今年初推出的 iPhone 16e 捨棄使用 Qualcomm 數據晶片,改為自身首款 5G 連網數據晶片 C1 之後,市場分析曾預測將對 Qualcomm 接下來的營收結構產生衝擊。不過,Qualcomm 在稍早公布的 2025 財年第二季財報結果,依然高於市場預期,但也透露將透過擴大佈局智慧穿戴、電腦晶片、汽車平台與資料中心市場,藉此分散手機業務日後受到市場變動所產生影響。

Qualcomm 表示,2025 財年第二季營收達 103.7 億美元,其中 Snapdragon 處理器產品相關營收雖然比市場預期略低,但仍佔 64.4 億美元。Qualcomm 指出其處理器產品在旗艦與中高階手機市場仍具吸引力,同時產品設計也更具競爭力。
不過,在接下來競爭對手聯發科也準備推出其旗艦定位產品天璣 9500,並且預期瓜分部分高階旗艦手機市場,而蘋果在今年初推出的 iPhone 16e 開始採自家 5G 連網數據晶片 C1 之後,市場推測接下來在秋季發表會上公布的 iPhone 17 系列也會換上新款自有 5G 連網數據晶片,藉此降低依賴 Qualcomm 提供產品的需求,加上三星也傳出將在明年推出的旗艦手機 Galaxy S26 系列加入全新打造的 Exynos 處理器,預期將使 Qualcomm 處理器產品需求面臨衝擊。
因此在 Qualcomm 接下來的市場佈局,除了持續針對高階旗艦手機提供頂級性能的處理器產品,Qualcomm 也強調目前持續與 Meta 等業者合作智慧眼鏡、虛擬視覺頭戴裝置晶片,另外也持續擴展對應 PC 裝置使用的 Snapdragon X 系列 處理器,更繼續佈局物聯網、智慧車輛等市場,甚至在 Computex 2025 期間表示將重新挑戰伺服器市場,並且與 NVIDIA 合作 NVLink Fusion 設計。
在先前受訪時,Qualcomm 執行長 Cristiano Amon 便說明即使不列入蘋果合作所帶動營收,Qualcomm 晶片業務營收依然可時間每年 15% 成長幅度,原因在於持續投入自主架構設計的處理器產品,並且維持多元市場佈局發展策略,避免其營收來源受限單一業者的情形發生。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