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 iPhone 回美製造,分析師稱蘋果寧願吞高額關稅
川普再次上任美國總統時間還不到半年,光是關稅政策不斷急轉彎,就讓美國國內外手足無措,最近除了對歐盟開砲,並揚言對歐盟產品加徵 50% 關稅,川普也點名蘋果,要 iPhone 回美國組裝製造,否則將針對蘋果加徵關稅,但分析師認為,就獲利能力考量,蘋果將寧願把關稅吞下去。

川普最近在自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再度開炮,點名歐盟談判毫無進展並且幾乎不可能達成,甚至聲稱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佔美國便宜,揚言將在 6 月 1 日起,對歐盟祭出 50% 關稅報復;歐盟也已準備反制措施,預計對輸入歐盟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除了海外市場受衝擊,川普隨後也發文點名蘋果,稱很久以前就告知 Tim Cook,預期在美國販售的 iPhone 在美國國內組裝生產,而不是印度等其他國家,並且放話如果蘋果沒有實現 iPhone 美國國產,將會針對 iPhone 徵收至少 25% 的關稅。
川普發文後也讓蘋果股價應聲跌落 4%,但分析師郭明錤在 Twitter/X 上發表看法,指以獲利能力的角度來看,蘋果寧可受到 25% 關稅的衝擊,也遠比真的將 iPhone 產線移回美國有利。

郭明錤雖未進一步說明其看法,不過長期關注蘋果或科技新聞的讀者都知道,蘋果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近年為了避險也開闢了其他國家產線,包含已經包辦美國 25% 產量的印度、巴西以及越南等地。
蘋果產地多角化已經進行多年,但依舊無法擺脫以中國為主軸,最主要的原因已經不是人力成本,中國生產最主要的優勢是產業鏈健全,由大到小的零件很有可能在單一園區就能找齊,並且廠商配合度高,都是目前其他國家難以達到,或者很難以相同成本達到的境界。
若 iPhone 要移回美國生產,首先遇到的就是人力成本提高,以中國富士康招聘網站資訊最高薪資並且一週僅 40 小時工時不加班的情況下計算,在中國每小時工人薪資最高約 5.8 美元,而美國各州最低薪資不同,但至少也有 7.25 美元,最高可達 16.6 美元,光是組裝人力就會增加不少。
除了薪資問題,美國職業工會強悍,勞權方面遠高於中國,而中國富士康以高強度密集作業聞名,這種模式在美國難以施行,勢必得聘用比中國更多的人力達到相同的生產規模,加上若要採用美國供應鏈零件,首先廠商的密度不及美國,價格恐怕也不會像中國一樣實惠,若要進口又可能遇到關稅問題。
從零建立產線所需的時間與成本高昂,而且關稅提高的金額,蘋果可以轉嫁給消費者共同承擔,不難理解蘋果為何可能寧願承擔 25% 的關稅,也不願將 iPhone 生產遷回美國。

川普最近在自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再度開炮,點名歐盟談判毫無進展並且幾乎不可能達成,甚至聲稱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佔美國便宜,揚言將在 6 月 1 日起,對歐盟祭出 50% 關稅報復;歐盟也已準備反制措施,預計對輸入歐盟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除了海外市場受衝擊,川普隨後也發文點名蘋果,稱很久以前就告知 Tim Cook,預期在美國販售的 iPhone 在美國國內組裝生產,而不是印度等其他國家,並且放話如果蘋果沒有實現 iPhone 美國國產,將會針對 iPhone 徵收至少 25% 的關稅。
川普發文後也讓蘋果股價應聲跌落 4%,但分析師郭明錤在 Twitter/X 上發表看法,指以獲利能力的角度來看,蘋果寧可受到 25% 關稅的衝擊,也遠比真的將 iPhone 產線移回美國有利。

郭明錤雖未進一步說明其看法,不過長期關注蘋果或科技新聞的讀者都知道,蘋果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近年為了避險也開闢了其他國家產線,包含已經包辦美國 25% 產量的印度、巴西以及越南等地。
蘋果產地多角化已經進行多年,但依舊無法擺脫以中國為主軸,最主要的原因已經不是人力成本,中國生產最主要的優勢是產業鏈健全,由大到小的零件很有可能在單一園區就能找齊,並且廠商配合度高,都是目前其他國家難以達到,或者很難以相同成本達到的境界。
若 iPhone 要移回美國生產,首先遇到的就是人力成本提高,以中國富士康招聘網站資訊最高薪資並且一週僅 40 小時工時不加班的情況下計算,在中國每小時工人薪資最高約 5.8 美元,而美國各州最低薪資不同,但至少也有 7.25 美元,最高可達 16.6 美元,光是組裝人力就會增加不少。
除了薪資問題,美國職業工會強悍,勞權方面遠高於中國,而中國富士康以高強度密集作業聞名,這種模式在美國難以施行,勢必得聘用比中國更多的人力達到相同的生產規模,加上若要採用美國供應鏈零件,首先廠商的密度不及美國,價格恐怕也不會像中國一樣實惠,若要進口又可能遇到關稅問題。
從零建立產線所需的時間與成本高昂,而且關稅提高的金額,蘋果可以轉嫁給消費者共同承擔,不難理解蘋果為何可能寧願承擔 25% 的關稅,也不願將 iPhone 生產遷回美國。
In terms of profitability, it's way better for Apple to take the hit of a 25% tariff on iPhones sold in the US market than to move iPhone assembly lines back to US.https://t.co/ycTwPmQyEp pic.twitter.com/VPRRpj0caU
— 郭明錤 (Ming-Chi Kuo) (@mingchikuo) May 23, 2025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