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粉最新潮物!Apple Card 實體卡在台開箱 + 詳細使用心得分享
美國蘋果公司於 2017 年首度宣告將跨入金流服務,並在美國當地推出可讓使用者在手機互相轉帳的 Apple Pay Cash 之後,接著今年又正式推出了 Apple Card 信用卡產品!雖然這張卡目前僅能在美國當地申辦,不過我們還是透過方法取得了炙手可熱的 Apple Card 實體卡片,並且「接地氣」的在直接台灣當地消費使用,並且要來奉上我們實際試用 Apple Card 的心得。
那究竟 Apple Card 在外觀以及功能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和一般的信用卡有何不同?馬上就讓我們 ePrice 帶大家來一探究竟吧!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而在開始介紹 Apple Card 之前,我們要先感謝這次提供 Apple Card 實體卡片給我們 ePrice 開箱與使用的 JKL美國代買,讓我們 ePrice 比價王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網友們分享 Apple Card 的外觀以及主要功能。
接著就馬上來看看 Apple Card 的實體卡片開箱分享吧!
相信上述這些條件一定還是有部分的台灣人有辦法符合,但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Apple Card 目前就是一張美國限定的信用卡,並不是隨便想辦就可以辦出來的信用卡喔~
▲ 若相關條件都符合,那透過 iPhone 申請 Apple Card 之後,大概經過一週的時間就會收到卡片了,Apple 的寄送速度還算蠻快的~那話不多說,以下就來看看 Apple Card 的卡片開箱吧!
▲ Apple Card 寄來時,最外層會用一個全白的紙盒來包裝卡片,全白的設計加上正面的 Apple 蘋果浮雕,相當符合 Apple 簡潔的設計風格。
▲ 背後也是一片白的風格,底下則有 Apple 公司的地址。
▲ 翻開後就可以看到 Apple Card 實體卡片的本體了,而內部包裝的風格則是有一點漸層式的色彩風格,那這顏色有什麼意義呢?我們這邊先埋一個梗,後續再來跟大家介紹。
▲ 再來看到的就是 Apple Card 的本體啦~只能說卡片不愧是 Apple 的設計,卡片幾乎一片白,正面只留下了 Apple 的刻印 Logo 以及必要的讀卡 IC 晶片。不過其實還有持卡人的英文拼音名,但因為個資的關係我們這邊就先塗掉了。
▲ 看~這就是 Apple Card 的正面實體,非常的簡潔有力。
▲ 背面則是有高盛銀行 Goldman Sachs 與萬事達 Mastercard 的 Logo,這也表示 Apple Card 是有與銀行跟國際信用卡組織合作的。
▲ 底部則是還保有傳統磁條的設計,所以得要小心不要放在有強力磁力的地方,避免卡片消磁哦~
▲ 而整張 Apple Card 是用鈦金屬打造的,是真的「一整塊」金屬,除了磁條的部分之外,沒有有接縫的地方。
▲ 至於卡片大小就是一般信用卡的尺寸了。
▲ 而光拍信用卡外觀的話似乎沒什麼稀奇的,我們另外借了一張美國當地的「半金屬」材質的信用卡,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在風格上 Apple Card 真的很不一樣XD
▲ 例如 Apple Card 本身也不用簽名,同時不管正、反面都沒有卡號。
▲ 在卡片製成的部分,上方是「半金屬」的信用卡,為什麼說是半金屬呢?因為從卡片的側面可以看出卡片本身是多層材質組成,正反兩層都是塑膠的表面,只有中間那層是金屬材質;不過如果是 Apple Card 的話就能很清楚的看到他是一整塊完整的金屬XD
▲ 另外在重量方面,Apple Card 是全鈦金屬的材質製成,所以本體重量就重達 15 公克。
▲ 而一般的塑膠卡片則約只有 4 公克左右
▲ 至於厚度呢?Apple Card 用電子尺量出來的厚度是 0.81mm。
▲ 而一般的塑膠信用卡片則是 0.82mm,雖然不排除那0.01mm 很有可能是誤差,但是實際上用目視方式觀看的話,反而會認為 Apple Card 的厚度比較厚,可能這是金屬卡片產生的錯覺吧~
Apple Card 分為三種消費回饋方式,分別為:
以 Apple Card 的回饋方式來說,其實屬於一般的現金回饋而已,雖然回饋無上限但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消費誘因。不過 Apple Card 本身還擁有一項特點,就是「海外消費免刷卡手續費」的優惠。以一般信用卡來說,只要是持卡人在非申辦卡片的國家消費,都算是海外刷卡,而這時候銀行與信用卡組織就會收你一筆「海外刷卡手續費」的費用,通常是以 1.5% 來計算。
不過 Apple Card 倒是省了這筆金額,所以嚴格說起來,這張卡的消費回饋可以說是 2.5%起跳哦~
而回饋的部分,則是會回饋到使用者的 Apple Cash 帳戶裡面,變成實體的現金使用,與台灣一般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折抵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目前台灣還是有少部份的信用卡採用帳戶現金回饋)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 至於要試刷 Apple Card 的話,首站當然選 Apple Store 啦~我們來到了上個月剛開幕的 Apple Store A13 直營店。
▲ 透過這張卡買了一條 290 元台幣的 USB-C 轉 3.5mm 轉接線。
▲ 雖然 Apple Card 店內無法拍攝刷卡機與店員,但我們還是可以提供一下實體發票證明一下~
▲ 而這時候在 iPhone 手機上,就會即時出現刷卡的店家消費資訊了。而透過 App 以及 Apple Maps 的結合,可以很快看到卡片究竟是在哪裡消費。
▲ 另外手機上也會顯示刷卡的結算金額、當地貨幣,如果是海外消費的話也會幫你計算一下匯率,另外也會即時顯示能獲得幾 % 的現金回饋。
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刷卡項目的螢幕顯示上方有特別的顏色?其實這是有一點用處的,這時候可以請大家打開自己手中的 Apple 地圖,有沒有發現 Apple Maps 上面的地點都有顏色?那這些顏色代表著什麼呢?隨著 Apple Card 的推出,終於讓這些點的顏色分類有用處了,Apple Card 的消費項目總共分為以下七大類:
▲ Apple Card 的介面會依照消費者的消費項目,讓 Apple Card 介面首頁的上方底色有所變化。例如我們透過 55688 搭乘計程車使用 Apple Card 付款,在台灣消費 55688 是屬於藍色的「交通」服務,這時候手機介面上的顏色就會出現一點微動變化。
▲ 台灣有的計程車服務已經有提供實體刷卡的服務了,這邊以 55688 為例,車上有刷卡機的車種即可使用 IC 卡插卡付款哦~
▲ 210 元台幣的消費,可以看到換算成美元為 6.84 元。
▲ 這時候的 Apple Card 首頁會有一點變化,但是由於先前消費「購物」的比例太高了,所以感覺不出來有藍色的混入XD
▲ 而從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出來,交易紀錄的分類都會有依顏色來識別消費項目。
▲ 另外我們也要到台灣的星巴克來買一杯咖啡啦~同樣也是插入實體卡之後就能夠完成刷卡付款了。
▲ 而星巴克雖然是屬於橘色的「飲食」項目,不過由於他們有導入自家的 Logo,所以這邊則是會以 Logo 的色系為準(然後不知道為什麼這張的地圖跑到美國了XD 但是眼尖的網友應該也有發現付款還是以台幣結算的吧!)
雖然撇除了卡片本身的材質以及手機介面的易用性之外,Apple Card 本質上就只是一張與美國當地的高盛銀行共同發行的信用卡而已;但在軟體設計方面則是由 Apple 完全著手操刀,甚至在客服服務方面都能從 App 內部來與 24/7 的銀行客服聯繫,處理使用者的金融消費問題,看得出來 Apple 還是想要一手掌握一條龍的服務項目。
另外,雖然 Apple Card 還有使用者即使延遲繳款也不用繳納延遲金的特點,但是美國的金融法規與台灣也大不相同,例如在 Apple Card 的官網上就能看到 Apple Card 截至 2019 年 8 月 2 日的循環利息金額為 12.99% 至 23.99%,這是相當高的比例,而台灣的循環利息則是因為金管會規定上限 14.99% 的關係,與美國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這也看得出來未來 Apple Card 如果要正式引進台灣的話,除了合作的在地銀行要充分授權 Apple 之外,可能像是現金回饋或是優惠方面都會與美國的 Apple Card 有所不同。也看得出來 Apple Card 如果要在全世界不同國家推動的話,勢必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那究竟 Apple Card 在外觀以及功能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和一般的信用卡有何不同?馬上就讓我們 ePrice 帶大家來一探究竟吧!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而在開始介紹 Apple Card 之前,我們要先感謝這次提供 Apple Card 實體卡片給我們 ePrice 開箱與使用的 JKL美國代買,讓我們 ePrice 比價王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網友們分享 Apple Card 的外觀以及主要功能。
接著就馬上來看看 Apple Card 的實體卡片開箱分享吧!
Apple Card 外觀開箱與申辦方式分享
在看開箱之前,說實在大家一定很好奇 Apple Card 究竟要如何申辦呢?這部份其實大家只要把手機的 iOS 版本升級到 12.4,再把地區切換到美國地區,這時候你的 「錢包(Wallet)」 應用程式,就會出現 Apple Card 的新增選單了。但可不是這麼簡單就能申請到 Apple Card,首先你要有美國當地的手機號碼,而這主要是要用來進行使用者認證,接著還需要有美國的 SSN 也就是「社會安全號碼」,證明你在美國聯邦政府有賦稅的義務,滿足這些條件之後才能夠申請 Apple Card。相信上述這些條件一定還是有部分的台灣人有辦法符合,但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Apple Card 目前就是一張美國限定的信用卡,並不是隨便想辦就可以辦出來的信用卡喔~
▲ 若相關條件都符合,那透過 iPhone 申請 Apple Card 之後,大概經過一週的時間就會收到卡片了,Apple 的寄送速度還算蠻快的~那話不多說,以下就來看看 Apple Card 的卡片開箱吧!
▲ Apple Card 寄來時,最外層會用一個全白的紙盒來包裝卡片,全白的設計加上正面的 Apple 蘋果浮雕,相當符合 Apple 簡潔的設計風格。
▲ 背後也是一片白的風格,底下則有 Apple 公司的地址。
▲ 翻開後就可以看到 Apple Card 實體卡片的本體了,而內部包裝的風格則是有一點漸層式的色彩風格,那這顏色有什麼意義呢?我們這邊先埋一個梗,後續再來跟大家介紹。
▲ 再來看到的就是 Apple Card 的本體啦~只能說卡片不愧是 Apple 的設計,卡片幾乎一片白,正面只留下了 Apple 的刻印 Logo 以及必要的讀卡 IC 晶片。不過其實還有持卡人的英文拼音名,但因為個資的關係我們這邊就先塗掉了。
▲ 看~這就是 Apple Card 的正面實體,非常的簡潔有力。
▲ 背面則是有高盛銀行 Goldman Sachs 與萬事達 Mastercard 的 Logo,這也表示 Apple Card 是有與銀行跟國際信用卡組織合作的。
▲ 底部則是還保有傳統磁條的設計,所以得要小心不要放在有強力磁力的地方,避免卡片消磁哦~
▲ 而整張 Apple Card 是用鈦金屬打造的,是真的「一整塊」金屬,除了磁條的部分之外,沒有有接縫的地方。
▲ 至於卡片大小就是一般信用卡的尺寸了。
▲ 而光拍信用卡外觀的話似乎沒什麼稀奇的,我們另外借了一張美國當地的「半金屬」材質的信用卡,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在風格上 Apple Card 真的很不一樣XD
▲ 例如 Apple Card 本身也不用簽名,同時不管正、反面都沒有卡號。
▲ 在卡片製成的部分,上方是「半金屬」的信用卡,為什麼說是半金屬呢?因為從卡片的側面可以看出卡片本身是多層材質組成,正反兩層都是塑膠的表面,只有中間那層是金屬材質;不過如果是 Apple Card 的話就能很清楚的看到他是一整塊完整的金屬XD
▲ 另外在重量方面,Apple Card 是全鈦金屬的材質製成,所以本體重量就重達 15 公克。
▲ 而一般的塑膠卡片則約只有 4 公克左右
▲ 至於厚度呢?Apple Card 用電子尺量出來的厚度是 0.81mm。
▲ 而一般的塑膠信用卡片則是 0.82mm,雖然不排除那0.01mm 很有可能是誤差,但是實際上用目視方式觀看的話,反而會認為 Apple Card 的厚度比較厚,可能這是金屬卡片產生的錯覺吧~
Apple Card 在台實體消費,究竟如何與手機端做搭配呢?
基本上 Apple Card 在申辦之後,幾乎所有的消費資訊都可以在 iPhone 手機端上看到,像是何時、在哪一家店消費,還有商店的類型以及是否為海外交易,都能在手機端看得一清二楚。另外,Apple Card 在回饋的部分我們先前的文章雖然有介紹過,不過這邊我們還是再幫大家解說一下。Apple Card 分為三種消費回饋方式,分別為:
- App Store 內購享 5% 現金回饋。
- Apple Store 商店消費享 3%現金回饋。
- 一般商家消費享 1% 現金回饋。
以 Apple Card 的回饋方式來說,其實屬於一般的現金回饋而已,雖然回饋無上限但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消費誘因。不過 Apple Card 本身還擁有一項特點,就是「海外消費免刷卡手續費」的優惠。以一般信用卡來說,只要是持卡人在非申辦卡片的國家消費,都算是海外刷卡,而這時候銀行與信用卡組織就會收你一筆「海外刷卡手續費」的費用,通常是以 1.5% 來計算。
不過 Apple Card 倒是省了這筆金額,所以嚴格說起來,這張卡的消費回饋可以說是 2.5%起跳哦~
而回饋的部分,則是會回饋到使用者的 Apple Cash 帳戶裡面,變成實體的現金使用,與台灣一般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折抵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目前台灣還是有少部份的信用卡採用帳戶現金回饋)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Apple Card 台灣刷卡消費實戰!
▲ 至於要試刷 Apple Card 的話,首站當然選 Apple Store 啦~我們來到了上個月剛開幕的 Apple Store A13 直營店。
▲ 透過這張卡買了一條 290 元台幣的 USB-C 轉 3.5mm 轉接線。
▲ 雖然 Apple Card 店內無法拍攝刷卡機與店員,但我們還是可以提供一下實體發票證明一下~
▲ 而這時候在 iPhone 手機上,就會即時出現刷卡的店家消費資訊了。而透過 App 以及 Apple Maps 的結合,可以很快看到卡片究竟是在哪裡消費。
▲ 另外手機上也會顯示刷卡的結算金額、當地貨幣,如果是海外消費的話也會幫你計算一下匯率,另外也會即時顯示能獲得幾 % 的現金回饋。
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刷卡項目的螢幕顯示上方有特別的顏色?其實這是有一點用處的,這時候可以請大家打開自己手中的 Apple 地圖,有沒有發現 Apple Maps 上面的地點都有顏色?那這些顏色代表著什麼呢?隨著 Apple Card 的推出,終於讓這些點的顏色分類有用處了,Apple Card 的消費項目總共分為以下七大類:
- 綠色:旅遊
- 藍色:交通
- 橘色:食物美食
- 紫色:娛樂
- 粉色:服務
- 黃色:購物
- 紅色:健康
▲ Apple Card 的介面會依照消費者的消費項目,讓 Apple Card 介面首頁的上方底色有所變化。例如我們透過 55688 搭乘計程車使用 Apple Card 付款,在台灣消費 55688 是屬於藍色的「交通」服務,這時候手機介面上的顏色就會出現一點微動變化。
▲ 台灣有的計程車服務已經有提供實體刷卡的服務了,這邊以 55688 為例,車上有刷卡機的車種即可使用 IC 卡插卡付款哦~
▲ 210 元台幣的消費,可以看到換算成美元為 6.84 元。
▲ 這時候的 Apple Card 首頁會有一點變化,但是由於先前消費「購物」的比例太高了,所以感覺不出來有藍色的混入XD
▲ 而從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出來,交易紀錄的分類都會有依顏色來識別消費項目。
▲ 另外我們也要到台灣的星巴克來買一杯咖啡啦~同樣也是插入實體卡之後就能夠完成刷卡付款了。
▲ 而星巴克雖然是屬於橘色的「飲食」項目,不過由於他們有導入自家的 Logo,所以這邊則是會以 Logo 的色系為準(然後不知道為什麼這張的地圖跑到美國了XD 但是眼尖的網友應該也有發現付款還是以台幣結算的吧!)
小結:整合手機即時消費介面的信用卡
由於 Apple Card 是 Apple 官方自己推出的信用卡支付工具,所以高度整合了 iPhone 內的錢包 App,消費者能夠即時知道自己的消費狀況以及消費項目;如果卡片有被盜刷的情況發生,使用者的手機一定會第一個收到通知。雖然台灣也有不少銀行整合消費即時通知 App,不過設計上的直覺度肯定沒有 iPhone 這麼好(這時候真的只能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雖然撇除了卡片本身的材質以及手機介面的易用性之外,Apple Card 本質上就只是一張與美國當地的高盛銀行共同發行的信用卡而已;但在軟體設計方面則是由 Apple 完全著手操刀,甚至在客服服務方面都能從 App 內部來與 24/7 的銀行客服聯繫,處理使用者的金融消費問題,看得出來 Apple 還是想要一手掌握一條龍的服務項目。
另外,雖然 Apple Card 還有使用者即使延遲繳款也不用繳納延遲金的特點,但是美國的金融法規與台灣也大不相同,例如在 Apple Card 的官網上就能看到 Apple Card 截至 2019 年 8 月 2 日的循環利息金額為 12.99% 至 23.99%,這是相當高的比例,而台灣的循環利息則是因為金管會規定上限 14.99% 的關係,與美國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這也看得出來未來 Apple Card 如果要正式引進台灣的話,除了合作的在地銀行要充分授權 Apple 之外,可能像是現金回饋或是優惠方面都會與美國的 Apple Card 有所不同。也看得出來 Apple Card 如果要在全世界不同國家推動的話,勢必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