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社論----蘋果營運模式衝擊台灣經濟...各位搞清楚 朋友敵人 傻傻搞不清楚
這個幫蘋果代工的大陸大廠XX康 在大陸上市 賺的錢 繳大陸的稅
而鴻海在XX康 只可能拿到他的股息 台灣稅金也沒多繳多少
老闆 討厭三星 幫蘋果代工 也害了苦主HTC 你說哩
敵人朋友 傻傻搞不清楚.....
那些商人 只會賺錢 要打倒三星
為什麼他不說 要幫HTC壯大!!~~~
只會做代工的 !!~~有專利不代表 有技術
技術還是別人的 台灣的人才 有拿到什麼嗎 學到什麼嗎?
代工的代價 就是產業外移繼續找低工資的國家繼續代工 = =
各位愛國青年 看了這篇文章 希望 你的思考 可以想的更廣一點!!~~
敵人不是只有韓國一個....
工商時報22日社論「蘋果營運模式衝擊台灣經濟」內容如下:
對多數民眾而言,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只不過是個規模龐大、獲利良好、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跨國企業。若進一步觀察,蘋果電腦公司的市值已經比波蘭、比利 時、瑞典、沙烏地阿拉伯或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還高。然而,對我們而言,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跨國企業的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決策可能衝擊台灣的出口成長,甚至影響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失業率等重要總體經濟變數。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數據。台灣今年前四個月出口意外出現4.7%的負成長,一至五月台灣出口更比去年同期衰退5.0%,是日、韓、新加坡、中 國、美國等主要國家中,唯一呈現出口負成長的國家。今年一至五月台灣出口總值為1,22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主要原因是「資訊與通信產 品」出口大幅衰退,其出口總值為63.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9.7%。另外,深究5月之單月出口,其總值為261億美元,年減率6.3%,較一至五 月平均衰退幅度5.0%為高,衰退之主要原因仍在於「資訊與通信產品」的出口衰退。
值得警惕的是, 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年減12.3%,對歐洲出口年減13.4%,但資訊與通信產品對美國及歐洲之出口則大幅衰退,分別年減 53.7%及41.1%。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大幅減少的禍首,應是蘋果電腦公司,而苦主則是宏達電。兩家資訊公司之間的微妙關係會影響台灣出口成長動能, 甚至導致台灣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大幅減少,自然值得關切。
仔細分析,台灣資訊與通訊產品出口,目前仍以台灣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廠商,若以品牌而言,幾乎全由設廠桃園龜山的宏達電,與製造基地也在北台灣的 美國上市公司Garmin,這兩家科技廠家所貢獻。另外,所謂「蘋果概念股」(蘋果產品供應鏈廠商)固然也有部分貢獻,但「蘋果概念股」廠商的生產基地大 都在海外,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由於Garmin的營運平穩,因此資訊與通訊產品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就只能歸諸於宏達電出口的大幅減少。至於宏達電出口大幅 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誠如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曾經說過的:「美國市場再也回不去了」。而歐洲經濟疲弱不振,亦使宏達電對歐洲出口成長有志難伸。
宏達電對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貢獻,根據媒體引述主計處官員說法,宏達電在2010年甚至貢獻了台灣四分之一的出口成長(注意:不是出口總 值)。因此,宏達電對美國與歐洲出口的減少,勢將導致推動台灣經濟成長重要動力之一的出口成長,動能大幅滑落,甚至影響台灣的所得與就業的成長。
何以跨國企業蘋果電腦公司,竟是導致宏達電出口減少,以至衝擊台灣出口與成長的禍首?其實就蘋果電腦而言,它只是為了追求其利潤最大化,因而對 於手機及平版電腦採Android系統的大廠,包括韓國三星及我國宏達電,都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在全球各地提出訴訟,並要求各國海關禁止侵犯其專利權 的產品進口。宏達電原本在美國與Verizon等知名電信公司合作良好,市占率不低,業績也逐年成長,卻因專利訴訟失利,產品出口大幅減少。
就蘋果電腦的立場而言,其行動只為壓縮對手空間,獲取最大利益。因此,除了打專利戰之外,本身產品更不斷推陳出新,手機方面從iPhone 3GS,到iPhone 4G、iPhone 4GS,甚至盛傳iPhone 5最慢今年秋天配合最近發表的新作業系統iOS 6推出,企圖成為智慧型手機的霸主;至於平版電腦方面,則陸續以iPad、iPad 2、new iPad不斷地壓縮對手成長空間,在平版電腦市場的市占率最高曾經達九成以上,即使目前在眾多對手圍攻下,仍有六成左右的市占率,顯示其享有「先行者優 勢」(First Mover Advantage)。
綜言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國企業的營運作為,已出現「我不殺伯仁,伯仁卻為我而死」的效應。蘋果電腦並不是故意要使台灣總體經濟惡化, 但它的利潤最大化行動,在封殺競爭對手之餘,卻也對台灣出口造成重大傷害。換言之,產業經濟學者不宜再侷限於特定產業的「結構、行為、結果」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而應同時注意其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總體經濟學者也不宜只觀察進口、出口、消費、投 資、物價、匯率、所得、就業的總量或平均數,而應注意其中的重要產業變數。亦即,產業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要有適當的連結,才能提供決策者適當的產業政策建 言,也才能對總體經濟成果做精準的預測,並提出適當的總體經濟政策建言。
而鴻海在XX康 只可能拿到他的股息 台灣稅金也沒多繳多少
老闆 討厭三星 幫蘋果代工 也害了苦主HTC 你說哩
敵人朋友 傻傻搞不清楚.....
那些商人 只會賺錢 要打倒三星
為什麼他不說 要幫HTC壯大!!~~~
只會做代工的 !!~~有專利不代表 有技術
技術還是別人的 台灣的人才 有拿到什麼嗎 學到什麼嗎?
代工的代價 就是產業外移繼續找低工資的國家繼續代工 = =
各位愛國青年 看了這篇文章 希望 你的思考 可以想的更廣一點!!~~
敵人不是只有韓國一個....
工商時報社論----蘋果營運模式衝擊台灣經濟
//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1947880//www.cdnews.com.tw 2012-06-22 08:20:35
對多數民眾而言,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只不過是個規模龐大、獲利良好、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跨國企業。若進一步觀察,蘋果電腦公司的市值已經比波蘭、比利 時、瑞典、沙烏地阿拉伯或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還高。然而,對我們而言,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跨國企業的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決策可能衝擊台灣的出口成長,甚至影響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失業率等重要總體經濟變數。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數據。台灣今年前四個月出口意外出現4.7%的負成長,一至五月台灣出口更比去年同期衰退5.0%,是日、韓、新加坡、中 國、美國等主要國家中,唯一呈現出口負成長的國家。今年一至五月台灣出口總值為1,22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主要原因是「資訊與通信產 品」出口大幅衰退,其出口總值為63.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9.7%。另外,深究5月之單月出口,其總值為261億美元,年減率6.3%,較一至五 月平均衰退幅度5.0%為高,衰退之主要原因仍在於「資訊與通信產品」的出口衰退。
值得警惕的是, 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年減12.3%,對歐洲出口年減13.4%,但資訊與通信產品對美國及歐洲之出口則大幅衰退,分別年減 53.7%及41.1%。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大幅減少的禍首,應是蘋果電腦公司,而苦主則是宏達電。兩家資訊公司之間的微妙關係會影響台灣出口成長動能, 甚至導致台灣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大幅減少,自然值得關切。
仔細分析,台灣資訊與通訊產品出口,目前仍以台灣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廠商,若以品牌而言,幾乎全由設廠桃園龜山的宏達電,與製造基地也在北台灣的 美國上市公司Garmin,這兩家科技廠家所貢獻。另外,所謂「蘋果概念股」(蘋果產品供應鏈廠商)固然也有部分貢獻,但「蘋果概念股」廠商的生產基地大 都在海外,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由於Garmin的營運平穩,因此資訊與通訊產品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就只能歸諸於宏達電出口的大幅減少。至於宏達電出口大幅 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誠如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曾經說過的:「美國市場再也回不去了」。而歐洲經濟疲弱不振,亦使宏達電對歐洲出口成長有志難伸。
宏達電對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貢獻,根據媒體引述主計處官員說法,宏達電在2010年甚至貢獻了台灣四分之一的出口成長(注意:不是出口總 值)。因此,宏達電對美國與歐洲出口的減少,勢將導致推動台灣經濟成長重要動力之一的出口成長,動能大幅滑落,甚至影響台灣的所得與就業的成長。
何以跨國企業蘋果電腦公司,竟是導致宏達電出口減少,以至衝擊台灣出口與成長的禍首?其實就蘋果電腦而言,它只是為了追求其利潤最大化,因而對 於手機及平版電腦採Android系統的大廠,包括韓國三星及我國宏達電,都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在全球各地提出訴訟,並要求各國海關禁止侵犯其專利權 的產品進口。宏達電原本在美國與Verizon等知名電信公司合作良好,市占率不低,業績也逐年成長,卻因專利訴訟失利,產品出口大幅減少。
就蘋果電腦的立場而言,其行動只為壓縮對手空間,獲取最大利益。因此,除了打專利戰之外,本身產品更不斷推陳出新,手機方面從iPhone 3GS,到iPhone 4G、iPhone 4GS,甚至盛傳iPhone 5最慢今年秋天配合最近發表的新作業系統iOS 6推出,企圖成為智慧型手機的霸主;至於平版電腦方面,則陸續以iPad、iPad 2、new iPad不斷地壓縮對手成長空間,在平版電腦市場的市占率最高曾經達九成以上,即使目前在眾多對手圍攻下,仍有六成左右的市占率,顯示其享有「先行者優 勢」(First Mover Advantage)。
綜言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國企業的營運作為,已出現「我不殺伯仁,伯仁卻為我而死」的效應。蘋果電腦並不是故意要使台灣總體經濟惡化, 但它的利潤最大化行動,在封殺競爭對手之餘,卻也對台灣出口造成重大傷害。換言之,產業經濟學者不宜再侷限於特定產業的「結構、行為、結果」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而應同時注意其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總體經濟學者也不宜只觀察進口、出口、消費、投 資、物價、匯率、所得、就業的總量或平均數,而應注意其中的重要產業變數。亦即,產業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要有適當的連結,才能提供決策者適當的產業政策建 言,也才能對總體經濟成果做精準的預測,並提出適當的總體經濟政策建言。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