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 7 系列手機、Pixel Watch 手錶依然由台灣團隊高度參與打造,但部分功能不會在台推出

管理員 | Google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強調未來將更著重人工智慧應用
針對稍早正式揭曉完整細節與上市資訊的 Pixel 7 系列手機Pixel Watch 智慧手錶,Google 硬體副總裁彭昱鈞今日 ( 10/7 ) 受訪時表示,此次推出新品同樣有不少功能設計是由台灣團隊提出,甚至在 Pixel Watch 不少功能也是由台灣團隊參與打造。

batch_IMG_4640拷貝.jpg
▲ Pixel 7 系列手機與 Pixel Watch 智慧手錶在台推出



依照先前 Google 公布資訊,Pixel 7 在台灣地區售價分別以新台幣 18990 元或 21990 元價格銷售,而 Pixel 7 Pro 建議售價則是新台幣 26990 元或 29990 元,目前已經開放預購,預計在 10 月 13 日正式上市。

而 Pixel Watch 在台售價則是新台幣 10900 元與新台幣 12990 元,同樣從即日起預購,並將於 10 月 13 日正式上市。


 

台灣團隊深度參與製作

彭昱鈞表示,Pixel 7 系列手機與 Pixel Watch 智慧手錶均有台灣團隊參與製作,其中在 Pixel 7 系列的相機功能更有多數設計出自台灣團隊想法,而 Pixel Watch 許多硬體與軟體功能,同樣也由台灣團隊打造,因此再次強調台灣技術資源對於 Pixel 系列產品發展的重要性。

batch_IMG_4636拷貝.jpg
▲ Google 硬體副總裁彭昱鈞

針對此次首度以 Pixel 品牌推出的 Pixel Watch,彭昱鈞更強調與目前隸屬 Google 的 Fitbit 團隊高度合作,其中也整合許多 Fitbit 服務與身體數據量測技術,但強調推出 Pixel Watch 並不會影響 Fitbit 既有業務,主要希望藉由 Pixel Watch 讓 Pixel 品牌硬體產品有更完整連動體驗,例如透過 Pixel Watch 技術更完整身體數據,並且透過手機統整分析身體狀況,另外也能透過 Pixel Watch 操作手機的相機快門,或是操作居家智慧連網裝置。

batch_IMG_4642拷貝.jpg
▲Pixel Watch
 

強調高度整合人工智慧運算

至於此次推出的 Pixel 系列手機,彭昱鈞表示藉由 Google Tensor G2 自製處理器,將能發揮更高人工智慧運算效能,另外更重申藉由自製處理器實現軟硬體垂直整合效益,雖然在效能測試軟體實際量測數據表現不高,但是卻能藉由人工智慧運算方式讓難以量化的高流暢、更聰明的使用體驗大幅提升,並且降低無謂的電力損耗,進而實現最長可達 72 小時的電力使用續航時間。

batch_IMG_4640拷貝.jpg
▲ Pixel 7

以相機功能為例,Google 強調此次在 Pixel 7 系列加入的相片模糊消除功能,就是從軟體底層與 Tensor G2 處理器高度結合,透過人工智慧運算法去除相片模糊情況,甚至也能透過 Tensor G2 處理器與長焦鏡頭感光元件、演算法結合,實現 Pixel 7 Pro 的 Super Res Zoom 超解像放大功能。

由於許多功能涉及軟體硬整合,因此部分功能初期還是僅以 Pixel 7 系列獨佔使用,但 Google 表示若後續確定可以藉由純軟體搭配硬體效能實現的話,就會將這些功能下放給更多 Pixel 系列手機,甚至第三方廠商製作的 Android 手機使用,例如先前推出的 Pixel 5a、Pixel 6a 等機種同樣也能使用 Pixel 6 等機種搭載的夜視拍攝功能。

不過,如同前面提及的 Super Res Zoom 超解像放大功能,因為涉及更複雜的軟硬體整合,因此依然會是 Pixel 7 Pro 獨佔功能,甚至不會用於同時推出的 Pixel 7 ( 但本身進行 2 倍數位裁切變焦時,還是會進行畫質調整 )。

batch_IMG_4647拷貝.jpg
▲ Pixel 7 Pro
 

部分涉及語音識別互動功能短期內不會在台灣市場推出

而針對 Pixel 7 系列手機諸如 Call Screen、電話助理服務等功能,目前依然是以美國市場提供使用為主,Google 方面解釋仍是因為在地化,以及符合在地法規與要求的資料庫建置仍未準備好,因此暫時還不會在台灣市場推出。

Google 表示,由於語言對應資料量的多寡仍是影響特定服務是否能在當地提供使用,畢竟如果可以使用,卻僅能透過英語進行互動,對於台灣許多非英語原生使用者而言,就會變得難以接受,因此還是要等到資料量足夠支撐建立學習模型之後,才會考慮在當地推行在地化服務。

以 Google Assistant 數位助理服務為例,其實最早時候還是透過單純語音轉文字方式進行搜尋,並且透過數位語音將搜尋結果念出,在後續累積足夠資料量,並且建立完整語音模型之後,才能讓使用者以更自然語意理解方式進行互動。

因此諸如 Call Screen 等智慧功能要能在台灣推出,還是要等待 Google 先在台灣建立以足夠資料量支撐的學習模型,後續才有機會提供使用。

不過,彭昱鈞也說明,在不涉及語音識別互動等使用情況,多數 Google 服務其實都會僅可能以更快速度在台灣地區提供使用。

至於未來是否持續引進更多 Nest 品牌智慧連網裝置,以及接下來各產品加入支援 Matter 1.0 規範的計畫,彭昱鈞表示目前都在規劃階段,後續會更快對外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