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螢幕會是手機產業的未來嗎? 探討目前摺疊螢幕手機發展困境

Billy | Samsung

四年前,三星發表了首款摺疊螢幕手機 Galaxy Z Fold 初代,那時的摺疊手機有著高不可攀的價格和不時傳出的螢幕災情,都讓一般消費者望而卻步,認為摺疊螢幕手機是一個高級玩具。隨著這四年來三星不遺餘力的推廣和科技的疊代發展,以及更多手機廠商的加入,摺疊螢幕技術日趨成熟,價格也不斷下探,或許你我都有想過,是不是該買一台摺疊螢幕手機來用看看了?

L page.jpg

 

摺疊螢幕的核心技術

說到摺疊螢幕手機的核心技術,大多數人理所當然會認為是那塊柔性可摺疊的螢幕,其實不然,觀察各家的發表會,你就會發現,讓那些產品經理滔滔不絕的是他們的鉸鏈設計,是的,摺疊手機的核心技術在於鉸鏈。鉸鏈不僅是摺疊型手機中成本最高的一個部件,遠高於螢幕的成本;同時也是決定彎折壽命、開合手感、手機厚度、折痕明顯與否、能否能夠懸停的關鍵部件和技術所在。這項技術非常考驗手機製造商的機械結構、材料和工業設計本領;同時也考驗著面板商與鉸鏈生產商的的配合,對於各大手機製造商來說是一次供應鏈管理和設計開發能力的大考。

429fb8b9-54b4-4058-ac7a-8c9f0f507cb9.jpg

 

U 型鉸鏈設計

目前鉸鏈可依型態分為 U 型和水滴型兩種。U 型鉸鏈由三星所開創,是目前市面上八成的摺疊型手機所採用的方案。不過 U 型鉸鏈的缺點也相當明顯,由於螢幕無法合攏,會在中間形成一個空隙,手機的整體厚度也因而增加,就以 Galaxy Z Fold 4 的厚度 14.2 mm 來說,幾乎是兩台 iPhone SE 疊在一起的厚度,相當厚重,另一個致命缺點就是摺痕也相對明顯。

20362334.jpg

 

水滴型鉸鏈設計

而由 Moto Razr 開創,小米 Mix Fold 2 完善的水滴型鉸鏈,似乎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水滴型鉸鏈可以讓內螢幕貼合在一起不產生縫隙,讓小米摺疊機 Mix Fold 2 實現了 11.2 mm 的厚度,接近一般手機的厚度。此外,由於水滴型鉸鏈可以容納的螢幕空間較大,因此呈現出來的折痕也比較不明顯。這樣明顯的優勢,讓水滴型摺疊方案被 OPPO、華為、Vivo 、榮耀等中國大廠相繼採用,甚至連推出了四代採用 U 型鉸鏈摺疊手機的三星,在今年也傳出將放棄 U 型鉸鏈,轉而擁抱水滴型鉸鏈,有望將新一代 Galaxy Z Fold 的厚度大幅降低。不過,由於水滴型鉸鏈的零件較多,成本也是 U 型鉸鏈的數倍之多,因此,如何控制因而抬高的手機成本,成為廠商的另一個難題。

cats.jpg

 

古怪的螢幕比例困局

摺疊螢幕手機存在另一大問題就是不對勁的螢幕比例,就以 Galaxy Z Fold 4 為例,外螢幕為 23.1:9,比一般螢幕的手機窄很多,活像一支遙控器,在打字等操作的時候相當不便,只能說是「堪用」而不是「好用」。而內螢幕的比例則為 21.6:18 的比例,這樣接近正方形的比例,讓觀看 16:9 的影片時,上下會有大塊的黑邊,讓實際的顯示比例甚至比一般直螢幕手機還小。這就是摺疊螢幕在設計上的一大難點,若將內螢幕做到接近平板的比例,那外螢幕就會又矮又寬;若將外螢幕做到像一般手機的比例,那打開的螢幕比例就會變得像正方形,這就形成了內外螢幕你只能選一個的局面。

0x0.jpg

 

要內螢幕還是外螢幕

目前摺疊螢幕手機的可分為「內螢幕為主派」和「外螢幕為主派」。還記得三星初代 Fold 的外面那塊螢幕嗎?當時的外螢幕設計理念就跟現在的 Flip 系列一樣,只是快速查看訊息的一塊螢幕,三星希望你主要使用的還是裡面的大螢幕。然後,消費者的實際反饋卻和設計的初衷恰恰相反,大部分人還是以外螢幕為主在使用。

因此,後續推出的小米和 OPPO 等,都採用了和三星不一樣的設計思路,他們是以「外螢幕為主,內螢幕為輔」的這樣設計理念。然而就以 OPPO 為例,雖然外螢幕比例和尺寸,與一般手機幾乎一樣,但打開後的內螢幕比例卻接近 1:1 ,無論瀏覽網頁時的過度放大或觀看影片的黑邊問題,都讓大尺寸螢幕失去了意義。因此,內外螢幕的難題,似乎成了一個困局,目前的手機廠商都有沒更好的解決方案。

996w.jpg

摺疊螢幕手機雖然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不過我們可以觀察到從第一支摺疊型螢幕手機問世以來,技術更新之快;同時,價格也是越來越接近一般螢幕的手機。試想當摺疊螢幕手機下降到一般手機的價格後,普通的直螢幕手機還會存在嗎?你認為摺疊螢幕手機會取代一般螢幕的手機嗎?亦或是阻礙你至今尚未購入摺疊螢幕手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不妨和大家說說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