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5G 網路服務開台,現階段可使用的 5G 網路手機有哪些?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雖然不少中國品牌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已經推出不少 5G 網路手機,但因為先前 NCC 規範關係,使得不少原本準備在台灣推出的中國品牌 5G 網路手機,均延後或取消在台上市計畫,導致目前在台可選擇的 5G 網路手機並不算多,可能要等下半年才會有更多 5G 網路手機可供選擇,甚至蘋果也計畫推出第一款支援 5G 網路功能的新款 iPhone。
因此接下來僅先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率先在台向一般消費市場提供 5G 網路服務,亞太電信由於僅取得 28Ghz 頻段,初期可能僅針對企業或工業應用為主,暫時還不會向一般消費市場提供 5G 網路服務。
若消費者要挑選適合在台使用的 5G 網路手機,顯然首先必須支援 n78 頻段,若要配合既有 4G 網路服務的話,則必須同時支援 n1 頻段、n3 頻段、n28 頻段或 n41 頻段。
另外,最好也能支援 EN-DC (E-UTRAN New Radio-Dual Connectivity) 雙連結架構,讓 4G (LTE) 網路能與 5G NR 同時連接,藉此在 5G 網路服務初期營運時的基地台數量仍不多情況下,可以在 5G 網路與 4G 網路之間維持無縫連接效果。
目前各家電信業者在 5G 網路頻譜資源得標結果:
而中國地區雖然同時推動使用 n79 頻段,但現階段還是以支援 n41 頻段、n78 頻段為主,因此不少在中國市場境內銷售的手機產品也能直接帶到台灣使用,若是透過京東等通路管道選購中國品牌手機的話,最好留意支援頻段規格。
例如目前小米在中國市場銷售的 5G 網路手機,分別可對應台灣電信業者服務如下:
而 realme 在中國銷售的網路機種,分別可對應台灣電信業者服務如下:
而先前早已在台灣推出的華為 Mate 20X 5G 連網版本,以及 vivo NEX 3,雖然是相對較舊款式,但依然可對應台灣電信業者提供 5G 網路服務使用頻段。
此外,在三星透露接下來將會開始引進支援 5G 網路功能的中階手機,同時預期 LG 在內品牌也會開始推出價格更親民的 5G 網路手機,加上不少中國品牌接下來也會在符合 NCC 規範要求,陸續在台恢復銷售手機產品,預期將可讓 5G 網路手機選擇增加,同時也預期能使 5G 網路服務加快普及。
Galaxy S20 系列:
相關連結:動手玩/100 倍變焦是不是噱頭? 怎麼挑選三星 Galaxy S20 系列手機
V60 ThinQ:
相關連結:LG 新款旗艦手機 V60 ThinQ 5G,再次搭配雙螢幕配件登台
HTC U20 5G:
相關連結:第一款在台設計、製造的 5G 連網手機,HTC U20 5G 亮相
Xperia 1 II:
相關連結:結合更多 Sony 技術精華的 Xperia 1 II,確定在台以新台幣 35990 元價格上市
Mate 20X 5G 連網版本:
相關連結:對抗 vivo? 華為準備在台銷售 Mate 20X 5G 連網版本
vivo NEX 3:
相關連結:搭載無邊「瀑布屏」設計,vivo NEX 3 成為首款在台上市的 5G 連網手機
下半年預計會有更多 5G 網路手機推出
因應台灣地區的 5G 網路服務開台,mashdigi 這邊也整理目前在台灣市場可使用的 5G 網路手機。雖然不少中國品牌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已經推出不少 5G 網路手機,但因為先前 NCC 規範關係,使得不少原本準備在台灣推出的中國品牌 5G 網路手機,均延後或取消在台上市計畫,導致目前在台可選擇的 5G 網路手機並不算多,可能要等下半年才會有更多 5G 網路手機可供選擇,甚至蘋果也計畫推出第一款支援 5G 網路功能的新款 iPhone。
預計在台啟用 5G 網路服務的電信業者支援頻段
台灣地區初期推行的 5G 網路服務將先以 NSA 非獨立組網形式,並且以 6GHz 以下頻段 (3.5GHz) 形式,搭配既有 4G 網路服務運作,暫時尚未對應 SA 獨立組網與毫米波 (mmWave,28GHz) 規格。因此接下來僅先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率先在台向一般消費市場提供 5G 網路服務,亞太電信由於僅取得 28Ghz 頻段,初期可能僅針對企業或工業應用為主,暫時還不會向一般消費市場提供 5G 網路服務。
若消費者要挑選適合在台使用的 5G 網路手機,顯然首先必須支援 n78 頻段,若要配合既有 4G 網路服務的話,則必須同時支援 n1 頻段、n3 頻段、n28 頻段或 n41 頻段。
另外,最好也能支援 EN-DC (E-UTRAN New Radio-Dual Connectivity) 雙連結架構,讓 4G (LTE) 網路能與 5G NR 同時連接,藉此在 5G 網路服務初期營運時的基地台數量仍不多情況下,可以在 5G 網路與 4G 網路之間維持無縫連接效果。
- 中華電信:支援 n1、n3、n78
- 台灣大哥大:支援 n1、n3、n28、n78
- 遠傳電信:支援 n1、n3、n28、n41、n78
- 台灣之星:支援 n1、n3、n78
- 亞太電信:支援 n28、n41
目前各家電信業者在 5G 網路頻譜資源得標結果:
- 中華電信:3.5GHz 頻段以新台幣 456.75 億元標得,取得 90MHz 頻寬;28GHz 頻段以新台幣 6.18 億元標得,取得 600MHz 頻寬。
- 遠傳電信:3.5GHz 頻段以新台幣 406 億元標得,取得 80MHz 頻寬;28GHz 頻段以新台幣 4.12 億元標得,取得 400MHz 頻寬。
- 台灣大哥大:3.5GHz 頻段以新台幣 304.5 億元標得,取得 60MHz 頻寬;28GHz 頻段以新台幣 2.06 億元標得,取得 200MHz 頻寬。
- 台灣之星:3.5GHz 頻段以新台幣 197.08 億元標得,取得 40MHz 頻寬;並未取得 28GHz 頻段。
- 亞太電信:並未取得 3.5GHz 頻段;28GHz 頻段以新台幣 4.12 億元標得,取得 400MHz 頻寬。
若考慮帶到海外地區使用,必須考量當地提供 5G 網路服務使用頻段是否支援
目前全球地區啟用 5G 網路服務,主要是以 NSA 非獨立組網、6GHz 以下頻段 (3.5GHz) 形式,因此 5G 連網手機只要支援 n77 或 n78 頻段,理論上都能使用多數地區推行 5G 網路服務,除非像是美國電信業者 T-Mobile 採用 n71 頻段,或像是日本、俄羅斯地區的電信業者採用 n79 頻段。而中國地區雖然同時推動使用 n79 頻段,但現階段還是以支援 n41 頻段、n78 頻段為主,因此不少在中國市場境內銷售的手機產品也能直接帶到台灣使用,若是透過京東等通路管道選購中國品牌手機的話,最好留意支援頻段規格。
例如目前小米在中國市場銷售的 5G 網路手機,分別可對應台灣電信業者服務如下:
- 小米 10、小米 10 Pro、Redmi 10X 5G:支援 n1 頻段、n78 頻段,可使用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提供網路服務
- Redmi K30 5G:支援 n41 頻段、n78 頻段,可使用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提供網路服務
而 realme 在中國銷售的網路機種,分別可對應台灣電信業者服務如下:
- X50 Pro、X50m:支援 n1 頻段、n3 頻段、n41 頻段、n78 頻段,可使用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提供網路服務
- X50:支援 n1 頻段、n41 頻段、n78 頻段,可使用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提供網路服務
目前在台灣推行 5G 網路手機
現階段在台灣地區可選擇使用 5G 網路手機並不算多,其中三星藉由區分三種規格的 Galaxy S20 系列提供較多選擇,LG V60 ThinQ 則是主打雙螢幕多工使用體驗,HTC 推出的 HTC U20 5G 則強調本身性價比吸引力,Sony Mobile 的 Xperia 1 II 則是結合α相機功能特色,並且主打支援台灣電信業者完整頻段,甚至支援 EN-DC 連接功能。而先前早已在台灣推出的華為 Mate 20X 5G 連網版本,以及 vivo NEX 3,雖然是相對較舊款式,但依然可對應台灣電信業者提供 5G 網路服務使用頻段。
此外,在三星透露接下來將會開始引進支援 5G 網路功能的中階手機,同時預期 LG 在內品牌也會開始推出價格更親民的 5G 網路手機,加上不少中國品牌接下來也會在符合 NCC 規範要求,陸續在台恢復銷售手機產品,預期將可讓 5G 網路手機選擇增加,同時也預期能使 5G 網路服務加快普及。
三星
Galaxy S20 系列:
相關連結:動手玩/100 倍變焦是不是噱頭? 怎麼挑選三星 Galaxy S20 系列手機
LG
V60 ThinQ:
相關連結:LG 新款旗艦手機 V60 ThinQ 5G,再次搭配雙螢幕配件登台
HTC
HTC U20 5G:
相關連結:第一款在台設計、製造的 5G 連網手機,HTC U20 5G 亮相
Sony Mobile
Xperia 1 II:
相關連結:結合更多 Sony 技術精華的 Xperia 1 II,確定在台以新台幣 35990 元價格上市
華為
Mate 20X 5G 連網版本:
相關連結:對抗 vivo? 華為準備在台銷售 Mate 20X 5G 連網版本
vivo
vivo NEX 3:
相關連結:搭載無邊「瀑布屏」設計,vivo NEX 3 成為首款在台上市的 5G 連網手機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