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 趨勢預測:2020 年會有 5G 吃到飽方案,但儘早鳥優惠限定
針對 2020 年的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 ICT)產業,來自美國的市場研究與分析公司 IDC 日前發出十大趨勢預測,當中也包含了 5G 進入台灣市場的相關預測。
IDC 指出台灣 5G 發展初期主要著重在消費娛樂相關服務,同時電信業者會把 5G 服務鎖定為對電信有較高品質要求的客戶的服務,因此預期 2020 年會出現 5G 吃到飽資費,但僅有可能在初期早鳥的優惠方案才會有。至於用戶是否會願意升級 5G 方案,IDC 則認為 5G 高階智慧型手機如iPhone 的補貼,將會是影響用戶升級意願的主要因素之一。
IDC 完整的 2020 台灣 ICT 市場十大趨勢預測,請參考下方內容:
過往人工智慧運算多在雲端執行,端點與裝置僅能作極為輕量的 AI 運算,主要的運作仍在雲端運行。隨著神經網路演算法、晶片異質整合、記憶體內運算等技術的精進,端點與裝置的算力(Tops/w)預期將隨之提升,此將使得終端裝置的 AI 能力有顯著躍進。預期未來 AI『推論』在終端裝置上將有明顯推展,而雲端則專注AI『訓練』。IDC 預期未來 AI 運算將走向『端雲共生』,電腦運算、消費裝置、零售、製造、醫療、能源、汽車、智慧城市將是 AI 端雲共生值得關注的八個重點應用產業。
隨著 AI 運算端雲共生的發展,IDC 預期在 2024 年,全球超過 50% 的人機介面將會基於 AI 電腦視覺、語音、自然語言、AR/VR 等技術,進而產生更多元且直覺的新興使用者體驗。而在 2025 年,全球將有 50% 的終端裝置都將具備電腦視覺,與語音辨識相關的AI神經網路運算能力。
為了達到更多元的創新與轉型,企業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多雲混和環境創造更多的彈性、速度和創新。2019 年全球已有八成的企業導入混和/多雲環境,台灣則有 46% 的企業進行混和/多雲環境試行。然而觀察現今混和/多雲的佈建,企業仍面臨相容、資安、負載調度、管理分配與人才等多項挑戰。容器 (container)與Kubernetes (K8S) 平台因具備平台擴充性、高可用性管理介面與自動化負載平衡等優勢,協助企業因應在部署混和/多雲所面臨的挑戰。IDC 預期 Kubernetes (K8S) 將成為跨多雲部署及管理容器的主要平台互通標準,相關生態系廠商包含混和雲業者、公有雲業者、硬體業者與商業軟體業亦將進行相關投資,此將連帶推升企業混和/多雲的導入與應用。IDC 預測到 2022 年,全球將有 45% 的企業將應用程序部署在容器化的多雲環境以獲得無縫接軌的系統部署和管理,同時間台灣將有 74% 的企業進行混和/多雲的環境佈署,引領台灣企業 IT 市場發展。
IDC 發現 2019 年全台有近六成的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但中小企業啟動數位轉型計劃比例僅 13%,資源與成本仍是主要發展障礙。IDC 認為 2020 將是重要轉捩點,除了因為國內外資訊服務供應商開始提供簡單易用、可彈性擴充的數位服務以因應中小企業需求外, 中小企業也開始針對能提升與客戶互動的人工智慧相關科技進行投資,以滿足短期投資報酬率回收的需求。IDC 預期隨著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經驗的增長,應用範疇將從優化客戶體驗擴散到提升員工生產力與滿意度。預估至 2021 年底,台灣將有 47.8% 中小企業展開數位轉型。
然而,其他非資訊大國仍大幅倚賴美國的資安產品與技術。IDC 已觀察到這些國家開始強化與其他國家 IT 基礎建設之合作,藉由多元技術標準佈局以因應不確定的國際局勢。長期而言,關鍵技術的自主佈局仍是非資訊大國的發展重點,IDC 預期至 2022 年將有 40% 高速發展數位基礎建設的國家走向資安在地化,以確保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與國家安全。順應國際局勢轉變,台灣除持續強化關鍵技術自主佈局與資安人才培育外,特殊的政治經濟背景發展出獨特的資安產業優勢,亦將成為台灣資安產業在動盪國際局勢下的新契機。
穿戴裝置在台發展超過十年,但整體普及率僅達 14.5%。隨著邊緣運算、跨裝置平台協作、更為人性化的互動介面及更嚴密的資料保護,未來穿戴裝置與消費者將有更多的互動。IDC 預測未來圍繞著優化消費者體驗與垂直市場應用的結合將是突破台灣穿戴市場發展的重要動能。2020 年台灣市場預期將看到更多穿戴裝置應用於保險、醫療、飯店及其他服務類型導向之企業組織以及相關商業模型計算運用。IDC 預估隨著這一波科技發展,2022 年台灣穿戴裝置普及率將達 26%,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進入市場。
IDC 指出台灣 5G 發展初期主要著重在消費娛樂相關服務,同時電信業者會把 5G 服務鎖定為對電信有較高品質要求的客戶的服務,因此預期 2020 年會出現 5G 吃到飽資費,但僅有可能在初期早鳥的優惠方案才會有。至於用戶是否會願意升級 5G 方案,IDC 則認為 5G 高階智慧型手機如iPhone 的補貼,將會是影響用戶升級意願的主要因素之一。
IDC 完整的 2020 台灣 ICT 市場十大趨勢預測,請參考下方內容:
(1) 融合式 AI (Fusion AI) 世代來臨:簡單、透明成發展主軸
隨著技術的推陳出新,2020 人工智慧將開始朝向融合式(Fusion AI)發展。IDC 預測融合會發生在三個重要面向 : 數據資料、演算法與流程。數據分析將從靜態歷史資料轉變為融合動態即時情境,大幅提升人工智慧的預測能力;演算法將從功能導向轉變為情境導向,降低人為判斷誤失的可能性且提升應用的可用性;而未來人工智慧依分析及應用流程將更透明化與自動化,使得人工智慧應用能更與時俱進,使用者亦可視需求自動化建模,極大化人工智慧應用的成效。IDC 預估,隨著人工智慧融合式世代來臨,未來演算法將更為透明、人工智慧的使用將更為簡單,此將加速未來人工智慧應用的擴散與普及。IDC 預測台灣人工智慧採用率將在 2021 年達到 43%,成為推動台灣 ICT 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2) AI 運算走向端雲共生 (Edge/Cloud AI Mutualism)
過往人工智慧運算多在雲端執行,端點與裝置僅能作極為輕量的 AI 運算,主要的運作仍在雲端運行。隨著神經網路演算法、晶片異質整合、記憶體內運算等技術的精進,端點與裝置的算力(Tops/w)預期將隨之提升,此將使得終端裝置的 AI 能力有顯著躍進。預期未來 AI『推論』在終端裝置上將有明顯推展,而雲端則專注AI『訓練』。IDC 預期未來 AI 運算將走向『端雲共生』,電腦運算、消費裝置、零售、製造、醫療、能源、汽車、智慧城市將是 AI 端雲共生值得關注的八個重點應用產業。隨著 AI 運算端雲共生的發展,IDC 預期在 2024 年,全球超過 50% 的人機介面將會基於 AI 電腦視覺、語音、自然語言、AR/VR 等技術,進而產生更多元且直覺的新興使用者體驗。而在 2025 年,全球將有 50% 的終端裝置都將具備電腦視覺,與語音辨識相關的AI神經網路運算能力。
(3) 混和/多雲架構成企業創新關鍵
為了達到更多元的創新與轉型,企業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多雲混和環境創造更多的彈性、速度和創新。2019 年全球已有八成的企業導入混和/多雲環境,台灣則有 46% 的企業進行混和/多雲環境試行。然而觀察現今混和/多雲的佈建,企業仍面臨相容、資安、負載調度、管理分配與人才等多項挑戰。容器 (container)與Kubernetes (K8S) 平台因具備平台擴充性、高可用性管理介面與自動化負載平衡等優勢,協助企業因應在部署混和/多雲所面臨的挑戰。IDC 預期 Kubernetes (K8S) 將成為跨多雲部署及管理容器的主要平台互通標準,相關生態系廠商包含混和雲業者、公有雲業者、硬體業者與商業軟體業亦將進行相關投資,此將連帶推升企業混和/多雲的導入與應用。IDC 預測到 2022 年,全球將有 45% 的企業將應用程序部署在容器化的多雲環境以獲得無縫接軌的系統部署和管理,同時間台灣將有 74% 的企業進行混和/多雲的環境佈署,引領台灣企業 IT 市場發展。(4) 自動化與 IPA 加速企業轉型
隨者千禧世代成長,企業內逐漸面臨混合數位原生千禧世代與 X 世代員工的管理挑戰,加上企業內外部各類結構與非結構資訊爆炸增長,使得企業開始重視工作流程的智慧化與自動化。IDC 預期未來已為企業環境發展重心的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將開始朝向與人工智慧結合的 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 發展,其應用也將由 Backend/ 後端逐漸擴散至 Frontend 智慧前端應用,成為企業管理與創新轉型的利器。IDC 預估 2024 年全球企業將有 20% 的知識密集型人員將與 IPA 技術互動達成人機協作之目標。同時間企業將有50%的結構式的重複性工作將被自動化所取代,銀行、醫療與政府公部門是首要值得關注的產業。(5) 5G 改變市場競爭規則
5G 將在 2020 年正式登場台灣市場,其高頻寬、低延遲和大連結特性預計將帶動更多科技應用與差異化服務。IDC 預期台灣 5G 發展初期將多著重在消費娛樂相關服務,如 3D, AR, VR 等沉浸式體驗,未來進入 SA 獨立組網後將會看到符合 5G 真正特性的垂直產業應用出現。IDC 也預期電信業者將定位 5G 為 Premium Service,即針對電信有較高品質要求的客戶所設計的服務。預期吃到飽資費僅有可能出現在初期早鳥優惠方案,而 5G 高階智慧型手機如 iPhone 的補貼則將影響用戶升級的意願,預期 2020 後電信市場將因 5G 產生全新的市場競爭規則。而由於 5G 採取網路功能虛擬化和軟體定義網路等技術以達成網路切片功能,相較前幾世代的通訊技術,這種開放式架構更易遭受攻擊威脅,IDC 認為未來 5G 資安防護將是電信業者必須開始正視和面對的重要課題。
(6)數位轉型下一波:中小企業加速轉型
IDC 發現 2019 年全台有近六成的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但中小企業啟動數位轉型計劃比例僅 13%,資源與成本仍是主要發展障礙。IDC 認為 2020 將是重要轉捩點,除了因為國內外資訊服務供應商開始提供簡單易用、可彈性擴充的數位服務以因應中小企業需求外, 中小企業也開始針對能提升與客戶互動的人工智慧相關科技進行投資,以滿足短期投資報酬率回收的需求。IDC 預期隨著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經驗的增長,應用範疇將從優化客戶體驗擴散到提升員工生產力與滿意度。預估至 2021 年底,台灣將有 47.8% 中小企業展開數位轉型。(7)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持續驅動資安在地化
全球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升溫,國際間競爭重點已從軍事抗衡轉移為技術、數位主權之爭,面對中、美兩大技術霸權,全球主要資訊大國已率先從網路安全著手,以降低地緣政治所帶來的風險,並從社群媒體或網路言論可能對國家主權造成的影響提出對策,同時積極展開資安人才培育與生態系統建立。然而,其他非資訊大國仍大幅倚賴美國的資安產品與技術。IDC 已觀察到這些國家開始強化與其他國家 IT 基礎建設之合作,藉由多元技術標準佈局以因應不確定的國際局勢。長期而言,關鍵技術的自主佈局仍是非資訊大國的發展重點,IDC 預期至 2022 年將有 40% 高速發展數位基礎建設的國家走向資安在地化,以確保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與國家安全。順應國際局勢轉變,台灣除持續強化關鍵技術自主佈局與資安人才培育外,特殊的政治經濟背景發展出獨特的資安產業優勢,亦將成為台灣資安產業在動盪國際局勢下的新契機。
(8) 穿戴裝置邁向新紀元
穿戴裝置在台發展超過十年,但整體普及率僅達 14.5%。隨著邊緣運算、跨裝置平台協作、更為人性化的互動介面及更嚴密的資料保護,未來穿戴裝置與消費者將有更多的互動。IDC 預測未來圍繞著優化消費者體驗與垂直市場應用的結合將是突破台灣穿戴市場發展的重要動能。2020 年台灣市場預期將看到更多穿戴裝置應用於保險、醫療、飯店及其他服務類型導向之企業組織以及相關商業模型計算運用。IDC 預估隨著這一波科技發展,2022 年台灣穿戴裝置普及率將達 26%,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進入市場。(9)Omni-Platform 顛覆遊戲產業
隨者 5G 及雲端遊戲串流服務的興起,以及終端用戶需求愈趨多元的情況下,IDC 預期未來遊戲產業將進入 Omni-Platform 時代,未來遊戲產業將具有『解除硬體限制』、『跨裝置體驗』『遊戲平台內容創新整合』等三大特性,基於此不僅對用戶衍生出全新的遊戲體驗,也將進一步對遊戲產業生態鏈造成諸多變化。未來遊戲開發將從分散式開發轉向集中式開發,而新出現的遊戲串流服務提供商的訂閱式整合服務將大幅改變過往遊戲產業開發到販售的營運模式,此預料將對硬體供應商以及遊戲發行平台商產生衝擊。而為因應市場在網路連線品質需求增高的情況下,預料未來電信商將在其中扮演新的重要角色。IDC 預估在遊戲體驗愈趨多元下,相關市場及產業將蓬勃發展。(10) Anything as a Service
過去礙於技術的限制,數據未能得到充分的分析使用,隨著 5G、AI 以及 IPV6 等技術的推展,企業能應用的利器大幅拓增,也因此促動更新型多元的商業模式與服務。IDC 觀察現今商業模式與服務有四大特質,包括隨行隨用、非一次性買斷、以服務為導向的收費機制、滾動式的客製化服務在此架構下未來萬物即服務(Anything as a service)將為重要趨勢。為因應上述改變,企業在 IT 基礎架構,數據及應用都必須能支援大規模(hyper scale) 、超高速 (hyper speed)及超連結 (hyper connected),並做出相對應的反饋。IDC 預測到 2022 年台灣將有超過四成的 IT 支出將投放在數位轉型和創新。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