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 的使用者到底是誰?

水龜伯 | 手機綜合區

或許有人會問:「WiMAX 技術以新興地區,或者是以普羅大眾為主要客層,有什麼不好嗎?」當然沒有不好,不過讀者們可以想想,與商務人士相較,普羅大眾能為業者帶來多少「附加價值」?

精確一點地說,如果將 WiMAX 視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從晶片、系統、設備、終端到服務、內容端,使用者是普羅大眾或商務人士,誰能帶來較大的產值?

讓我們先一起深思一個問題:一個住宅會需要幾個家用閘道器?對普羅大眾來說,每個家用閘道器能接受的單價又是多少?用戶每天使用家用閘道器的平均時間呢?如果是以「取代」DSL 的角度出發,固定式 WiMAX 與其相關裝置/服務的費用,將與 DSL 相差無幾 — 如大同電信就在澎湖推出新台幣 649 以及 699 元的費率。

但如果是 3.5G 或是 LTE 呢?基本上,3.5G / LTE 是以「額外」的角度出發,與既有的固網並不衝突。雖然部份用戶會因為採用了 3.5G / LTE 的服務而放棄 DSL 或是 Cable 存取,但在 GSM 加持,以及終端裝置的歧異,讓 3.5G / LTE 技術是以手機、筆記型電腦等真正「行動裝置」為主要發展領域,不會與固網技術互斥。

事實是,不少商務人士儘管已在家中申請 DSL 或是光纖,每個月仍會花上新台幣 600、700 元的 3.5G 費用;當然,內建或是外接的 3.5G 網卡也非有(買)不可。3.5G / LTE 此類血統純正的行動寬頻技術,將引領未來後 3G 時代的風潮,也帶來更加巨大的行動加值商機。

至於第二個結論,為什麼 WiMAX 很難順利進軍以商務人士為主的企業環境?

讀者可以想想,既然 WiMAX 先天就無法在高速環境下順利運作,推廣的電信業者又將 WiMAX 當「取代 DSL」用,那 WiMAX 手機這類的終端裝置有可能盛行嗎?可能性應該不大,而且該累終端裝置也未必能獲得商務人士或企業用戶青睞。

那麼,筆記型電腦、新一代的小筆電 (Netbook)、行動聯網裝置 (MID)、或可攜式導航裝置 (PND)呢?

從成本結構來看,較晚問世的 WiMAX 不容易在價格上贏過無線區域網路 (WLAN/Wi-Fi),再加上現下的筆記型電腦等終端幾乎都有支援 Wi-Fi 這個局勢來看,WiMAX 贏過 WiFi 的機率不大—更別提 WiMAX 主導者之一英特爾 (Intel) 近期態度轉趨低調。

另外,WiMAX 多以新興地區為核心市場,但在新興地區裡,有多少比例的使用者會人手一台 NB,也是一個大哉問。

MID 呢?很抱歉,目前還看不到任何促使 MID 必然崛起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要看到 WiMAX 與 MID 相輔相成,恐怕還要再等一等。

可能也有讀者注意到,去 (08) 年第三季,英特爾宣佈與易利信 (Ericsson) 合作,將易利信的 3.5G 模組內建在自家的 MID 中,該舉意味著英特爾對 WiMAX + MID 並非全盤信服。

綜合以上觀察:「WiMAX在企業用戶市場,並不吃香」。走筆至此,再附上幾筆數字,與讀者分享。下表是WiMAX論壇公佈的資料。

//timgm.eprice.com.tw/tw/mobile/img/2009-05/05/4115241/cs6218_1_36aca21462ae169901d669f5c7d77665.jpg

最近一年,WiMAX 網路部署最多的前三區並非所謂的「高度開發地區」,而且也不是國民生產力與消費力強大的地區。

這些地區的網路使用者,每月能夠支付多少網路費用、採用什麼等級的網路設備與終端裝置、對網際網路服務的需求有多大,又能夠為 WiMAX 產業帶來多少產值?這些問題的答案,就留給讀者們去深思了。

from Z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