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畫素等於靚畫質? 手機拍照迷思面面觀
[文字/太平洋電腦網 整理/林建甫 圖片提供/攝影組‧各廠商 構圖/陳景星]
看看現在的手機市場,從造型上來說,滑蓋、超薄都算得上熱門話題;若從功能面來看,手機已從單一的通訊工具逐漸向具備強勁多媒體功能的複合式行動配備發展,其中又屬照相手機發展得最快。
從第一款內建照相功能的 Nokia 7650 開始,短短幾年光景,號稱可媲美數位相機的照相手機比比皆是。超過百萬畫素以上的感光元件、光學變焦、ISO、白平衡等等,這些我們以前只能在照相機領域看到的術語,已經廣泛出現在中、高階照相手機的產品介紹中。
面對琳瑯滿目的照相手機,看著廠商天花亂墜、神乎其技的產品廣告,心中百感交集:照相手機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實用?娛樂?或者只是人們閒談時四處炫耀的題材?這些所謂「專業級」的照相手機真的能讓我們得到專業 DC 的體驗嗎?一大堆問號浮現在腦中。
筆者並無意輕視目前照相手機的神速發展以及廠商的努力研發,只是想與各位讀者一起看看目前照相手機領域存在的一些迷思,並且更加理性地看待目前如日中天的 DC 手機,期許大家都能做一個思辯客觀的消費者。
畫素決定一切嗎?
拍照是目前手機的熱門功能,30 萬畫素逐漸淪為「雞肋」配置,百萬畫素成為市場主流。目前已在海外通訊大展發表的照相手機最高達 1000 萬畫素(Samsung SCH-B600),連一些普通的數位相機都只能望其項背。而市面上可購得的照相手機畫素已飆過 500 萬大關,讓很多消費者在選購時也更加注重畫素的多寡,當聽到促銷人員熱情闡述「我們的照相手機達到了 XXX 萬畫素」之時,便不自覺地給產品加分,按捺不住掏錢的衝動。
但照相手機感光元件的「畫素多寡」真能決定照相效果的優劣嗎?其實不然,「畫素」的主要作用是決定使用者所拍攝照片的「尺寸」,在相同尺寸下不影響畫面的清晰程度。比如說,100 萬畫素和 700 萬畫素的照相手機,如果兩者拍出來的照片都只用來洗一張大頭貼的話,在其它功能相同的條件下,清晰度是一樣的。當然,如果要洗的是一般 6 吋照片,百萬畫素的照相手機恐怕就要敗下陣來了。
拍攝畫質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
一款手機拍攝出來的照片是否清晰,並不僅僅取決於畫素。在拍攝相同尺寸照片的前提下,畫面的色彩、清晰程度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而根據筆者的瞭解,決定畫面色彩還原以及艷麗程度的兩大重要因素並非畫素:鏡頭以及感光材料才是關鍵。
首先來談鏡頭,鏡頭可說是相機系統的靈魂,在生產鏡頭的廠商之中,Nikkor、Carl Zeiss(卡爾蔡司)都算得上是佼佼者。目前數位相機的鏡頭都採用玻璃材質,由多個透鏡組成,表面也有很多的「鍍膜」。鏡頭的材質決定了光線進入的品質以及在感光材料上的成像。
看看現在照相手機鏡頭所採用的材質,還處在一個較為初級的階段,絕大多數產品都是單鏡片,也幾乎沒有多少鍍膜。只有極少數高階手機在鏡頭的處理上有所突破,如 Sharp WX-T91;而 Nokia 旗下的高階照相手機鏡頭則通過了所謂「蔡司認證」,品質相對提高些。
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相機的感光材質,目前主流為 CMOS 感光元件,僅有少數採用 CCD 材質,例如 Sharp WX-T91、LG KG920。相較於 CCD 被廣泛應用於專業的數位相機產品,手機所拍攝出來的照片在感光程度、色彩自然會稍遜一籌。
說完畫面的色彩及亮度,接著來談大家關心的照片清晰度。很多人都喜歡透過螢幕觀察所拍的照片是否清晰,這其實並不全面。首先,目前的螢幕大小與所拍照片的尺寸相差較遠,由於螢幕畫素的限制,有些照片細節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來。所以,選購時最好是將拍攝的照片傳送到電腦上察看。
此外,決定畫質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對焦」能力。是否能夠「自動對焦」,對於成像的清晰度會有很大影響。目前市面上超過九成的照相手機都採用定焦鏡頭,其有效對焦範圍是固定的距離,拍攝稍遠或者較近距離的物體便會模糊不清。而不斷提高畫素值也會影響對焦清晰度,隨著畫素提高,景深將越來越窄,照片很容易因對焦不準而變得模糊。因此,能使焦點清晰的自動對焦技術才在手機上應運而生,可以說是在本質上提高照片畫質的決定性功能。
數位變焦真的好用嗎?
隨著拍攝功能的不斷豐富,相應的輔助功能也出現在照相手機的功能選單當中,但是它們真的有用嗎?首先,我們來看看「變焦」功能。變焦的作用就是在拍攝者不移動的情況下,仍可將拍攝畫面拉近,如此可在構圖以及細節捕捉上提供便利性。
目前照相手機變焦方式有兩種,其中主流為「數位變焦」,僅有少數高階產品可以實現「光學變焦」,而後者才是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變焦功能,它通過鏡頭內多塊透鏡的組合之間距離的變化,實現畫面拉近和拉遠。至於主流的數位變焦則是利用軟體運算的方式,強行放大畫面以取得類似光學變焦的效果,這是以犧牲畫面品質為代價換來的,實用性不高,也不建議大家使用。
輔助功能真的有用嗎?
其次,我們還可以看看 ISO 調節以及白平衡功能,這兩個可以說是比「數位變焦」更具實用性一些。ISO 值是調節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數值越高其感光性能越強,能在光線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拍攝。但是筆者需要提醒大家的是,ISO 值過高會使得畫面出現類似於電視信號較弱時螢幕上出現的雪花點,專業術語為「噪點」,會直接影響照片的品質。大家在購買和使用時都需注意。
白平衡則是讓用戶能在不同場景光線條件下拍攝出色彩更準確的照片,讓畫面不會因為周圍光線而產生色彩偏差。不過從使用情況來看,現在手機照相的白平衡功能並不十分準確。
整體而言,雖然目前手機照相功能非常豐富,但一些看來似乎十分專業的功能其實並不那麼專業,與其關注這些並不實用的「專業」功能,不如注重諸如分格拍攝、特效、相框等娛樂功能。特別是在目前主流照相手機效果並不十分專業的情況下,更多的專業功能只是一個「噱頭」。
而筆者認為,像是近期推出的 SE K800i 以及 Nokia N93 中的一項「防手震」功能,算是輔助拍攝中一個較為實用的,它可以有效的減輕使用者的手抖動而產生畫面模糊的現象。另外,一些照相手機能夠充當「Webcam」,不需要多麼高的畫素,但一樣能夠讓人感到貼心。
手機真的需要內建相機嗎?
文章一開始筆者就明確表示,並不否定目前手機照相功能的發展,只不過認為照相手機的發展有一些偏差而已。它過於注重高階化、專業化的發展模式,而並沒有將這一環節和手機整體的發展結合起來,也就產生了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
例如,現在手機在外形設計上流行超薄、便攜,但往往一些高階的照相手機體積並不小巧,像是諾基亞 N9 系列、甚至是 SE K800i 也並不十分秀氣,這也是手機和 DC 相結合之後不可迴避的一個矛盾。
而在手機拍照的相關功能方面,雖然眾多專業級的配置出現在照相手機的功能選單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手機的拍攝效果,但相對應的操作也更加麻煩。人們選擇手機作為拍攝工具,優先考量的恐怕不是追求多麼出眾的畫面,而是看中其快速、便捷的操作,隨時隨地拿起就拍,和發簡訊一樣容易。各家廠商與其在畫素、白平衡、ISO 等一些「華而不實」的功能上糾纏不清,還不如在提升鏡頭、感光材料、對焦性能等三個重要指標功能,讓手機拍攝的效果更清楚、操作更加便捷。
結語
現在很多手機產品都力圖將自己塑造成一款專業級的數位相機,但筆者對其必要性存疑。照相手機的存在價值並不是和專業 DC 抗衡,而是如何去發揮拍照在手機上的便捷性、娛樂性,可以隨時隨地記錄下影像日記。正如「LOMO」攝影同好所提出的理念一樣,不需要多麼大尺寸的輸出,需要的是一種色彩的準確表達、需要的是一種隨心所欲的感覺和一種生活狀態。
從目前照相手機的功能來看,配置越來越專業,價格也越來越高昂,目前 600 萬畫素的數位相機價格約在 10,000 元左右,大家花將近兩倍的價格買一款性能還存在一定差距的照相手機,實在不能說划算。與其選擇手機中的專業相機,倒不如選擇手機中的娛樂型相機較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