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電子錢包市場,悠遊付服務正式在線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日前宣佈與三星旗下Samsung Pay服務合作正式啟用虛擬悠遊卡功能,悠遊卡公司今日 (3/23)更宣布正式啟用日前以測試形式運作的悠遊付服務,並且正式開放一般民眾透過app申請使用,除了可以當做電子錢包用於多數通路消費,更能配合手機內建NFC功能感應搭車。
依照悠遊卡公司說明,悠遊付並非用於取代既有悠遊卡,而是作為悠遊卡的延伸。目前悠遊付功能已經開放安裝iOS 11版本以上的iPhone機種,以及安裝Android 6.0版本以上的Android機種使用,但要使用NFC感應支付功能的話,手機本身必須支援NFC。
目前僅先開放一般消費者透過app申請註冊,預計在4-5月還會開放未成年消費者註冊使用,同時未來也會結合台北市民卡,或是與UUPon回饋點數機制整合,另外也會加入信用卡綁定消費與ATM轉帳功能。
而在手機上使用的悠遊付,其實主要是作為悠遊卡公司進軍電子支付市場的重點服務,因此包含單筆交易金額可達5萬元,每日交易金額最高上限10萬元,最高儲值上限同樣為5萬元,每月包含轉帳在內的交易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相比悠遊卡單筆交易金額上限僅為1000元,同時儲值上限為1萬元,每月交易上限則是3000元,遊遊付能對應交易額外顯然明顯高出許多。
另外,由於悠遊付定位為電子錢包服務,因此除了提供額度更高的交易金額上限、儲值與每月使用額度,本身更支援線上購物使用與帳號間轉帳功能,而交易方式則會透過掃描QR Code或二維條碼完成。
目前分別支援綁定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台新銀行與中國信託銀行在內八家銀行金融卡,尚未開放綁定信用卡,但預期會在4、5月開放支援,同時日後也預期加入支援綁定更多銀行帳戶。
合作消費通路部分,目前包含頂好超市、來爾富、春芳號等消費通路,以及包含艋舺夜市、寧夏夜市在內景點,初期至少會在全台2000-3000個實體消費通路提供使用悠遊付交易服務,接下來也準備與台灣大車隊合作用於支付搭車金額,並且與更多消費通路合作導入,其他方面也能用於諸如台北市路邊公有停車費、市立聯合醫院醫療費用,或是台北市自來水費在內公家機構收費項目繳費。
線上通路方面目前則與智冠合作線上購物支付,未來也會持續與更多電商業者合作,未來消費者僅需透過線上掃碼方式即可快速完成付款,無需費心輸入信用卡卡號等資訊。
至於加入悠遊卡類型,則可涵蓋目前市面上發行的普通卡、學生卡、敬老卡,或是企業客製卡等卡種,另外包含先前推出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與NFC-SIM整合的悠遊卡,或是與信用卡合作的悠遊聯名卡實際上都能藉由卡號加入悠遊付進行管理,但除了悠遊聯名卡是直接透過信用卡自動儲值,其餘類型的悠遊卡都可透過悠遊付綁定銀行帳戶進行線上加值。
除此之外,悠遊卡公司也透露未來預計在4月或5月間開放增加購買1280元定期票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在悠遊付app內直接購買定期票,同時可在到期前10天自動通知消費者,並且可在app內快速重新購買。
乘車方面的使用方式則有些不同,這部份必須另外在悠遊付app內直接儲值乘車金額,因此與LINE Pay綁定一卡通帳號方式類似,消費者必須事先在悠遊付帳號內儲值足夠搭乘車資,並且在進出大眾運輸工具閘門前開啟app (手機必須維持連線),接著透過身分認證啟用感應支付功能,即可將手機靠近閘門上的感應區塊完成支付。
由於目前乘車部分仍需要NFC進行感應,因此手機本身必須要支援NFC感應功能,而iPhone系列機種目前仍因為NFC功能尚未開放使用,因此暫時還無法使用此項功能。至於乘車功能完成開啟後,約可保留10分鐘開啟使用時間,消費者可以在準備進出大眾運輸工具閘門之前預先開啟app,避免在閘門口造成堵塞。
但由於搭車之前必須完成開啟app,同時也必須確保手機可正常連網,因此實際使用相對會不夠直覺、快速。
現階段透過悠遊付搭車服務範圍,僅限雙北地區捷運、公車,以及包含淡海輕軌與YouBike,未來則會進一步開放全台更多大眾運輸工具使用。
但如果平常只是用於大眾運輸工具搭乘、一般便利超商消費使用的話,實際上就跟一般悠遊卡,甚至日前與三星合作正式開通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沒有明顯差異。
因此對悠遊卡公司而言,悠遊付不僅成為現有悠遊卡延伸應用服務,更能進一步跨足電子錢包市場競爭。
日前宣佈與三星旗下Samsung Pay服務合作正式啟用虛擬悠遊卡功能,悠遊卡公司今日 (3/23)更宣布正式啟用日前以測試形式運作的悠遊付服務,並且正式開放一般民眾透過app申請使用,除了可以當做電子錢包用於多數通路消費,更能配合手機內建NFC功能感應搭車。
依照悠遊卡公司說明,悠遊付並非用於取代既有悠遊卡,而是作為悠遊卡的延伸。目前悠遊付功能已經開放安裝iOS 11版本以上的iPhone機種,以及安裝Android 6.0版本以上的Android機種使用,但要使用NFC感應支付功能的話,手機本身必須支援NFC。
目前僅先開放一般消費者透過app申請註冊,預計在4-5月還會開放未成年消費者註冊使用,同時未來也會結合台北市民卡,或是與UUPon回饋點數機制整合,另外也會加入信用卡綁定消費與ATM轉帳功能。
原本悠遊卡功能不受影響
從實際使用來看,消費者雖然可以將實體悠遊卡資訊加入手機內,並且直接透過手機綁定銀行帳戶進行後續加值,或是透過手機管理消費使用記錄,但原本實體悠遊卡依然可維持既有功能,一樣可以用於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在消費通路進行小額支付。而在手機上使用的悠遊付,其實主要是作為悠遊卡公司進軍電子支付市場的重點服務,因此包含單筆交易金額可達5萬元,每日交易金額最高上限10萬元,最高儲值上限同樣為5萬元,每月包含轉帳在內的交易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相比悠遊卡單筆交易金額上限僅為1000元,同時儲值上限為1萬元,每月交易上限則是3000元,遊遊付能對應交易額外顯然明顯高出許多。
另外,由於悠遊付定位為電子錢包服務,因此除了提供額度更高的交易金額上限、儲值與每月使用額度,本身更支援線上購物使用與帳號間轉帳功能,而交易方式則會透過掃描QR Code或二維條碼完成。
目前分別支援綁定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台新銀行與中國信託銀行在內八家銀行金融卡,尚未開放綁定信用卡,但預期會在4、5月開放支援,同時日後也預期加入支援綁定更多銀行帳戶。
合作消費通路部分,目前包含頂好超市、來爾富、春芳號等消費通路,以及包含艋舺夜市、寧夏夜市在內景點,初期至少會在全台2000-3000個實體消費通路提供使用悠遊付交易服務,接下來也準備與台灣大車隊合作用於支付搭車金額,並且與更多消費通路合作導入,其他方面也能用於諸如台北市路邊公有停車費、市立聯合醫院醫療費用,或是台北市自來水費在內公家機構收費項目繳費。
線上通路方面目前則與智冠合作線上購物支付,未來也會持續與更多電商業者合作,未來消費者僅需透過線上掃碼方式即可快速完成付款,無需費心輸入信用卡卡號等資訊。
支援綁定各種悠遊卡,包含先前推出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
其他部分則包含可藉由手機內建NFC功能讀取實體悠遊卡餘額,同時也能在app內申請悠遊卡記名服務,或是綁定電子發票、設定自動儲值功能等,而悠遊卡管理數量最多可加入20張卡片資訊。至於加入悠遊卡類型,則可涵蓋目前市面上發行的普通卡、學生卡、敬老卡,或是企業客製卡等卡種,另外包含先前推出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與NFC-SIM整合的悠遊卡,或是與信用卡合作的悠遊聯名卡實際上都能藉由卡號加入悠遊付進行管理,但除了悠遊聯名卡是直接透過信用卡自動儲值,其餘類型的悠遊卡都可透過悠遊付綁定銀行帳戶進行線上加值。
除此之外,悠遊卡公司也透露未來預計在4月或5月間開放增加購買1280元定期票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在悠遊付app內直接購買定期票,同時可在到期前10天自動通知消費者,並且可在app內快速重新購買。
感應乘車使用體驗相對麻煩
乘車方面的使用方式則有些不同,這部份必須另外在悠遊付app內直接儲值乘車金額,因此與LINE Pay綁定一卡通帳號方式類似,消費者必須事先在悠遊付帳號內儲值足夠搭乘車資,並且在進出大眾運輸工具閘門前開啟app (手機必須維持連線),接著透過身分認證啟用感應支付功能,即可將手機靠近閘門上的感應區塊完成支付。由於目前乘車部分仍需要NFC進行感應,因此手機本身必須要支援NFC感應功能,而iPhone系列機種目前仍因為NFC功能尚未開放使用,因此暫時還無法使用此項功能。至於乘車功能完成開啟後,約可保留10分鐘開啟使用時間,消費者可以在準備進出大眾運輸工具閘門之前預先開啟app,避免在閘門口造成堵塞。
但由於搭車之前必須完成開啟app,同時也必須確保手機可正常連網,因此實際使用相對會不夠直覺、快速。
現階段透過悠遊付搭車服務範圍,僅限雙北地區捷運、公車,以及包含淡海輕軌與YouBike,未來則會進一步開放全台更多大眾運輸工具使用。
與一般悠遊卡、虛擬悠遊卡的差異究竟在哪?
悠遊付最大不同,在於本身定位電子錢包服務,與一般悠遊卡主要鎖定小額支付使用有最高單筆消費金額、每日最高消費額度、每月最高可使用金額額度上的不同,另外還有對應線上消費支付、轉帳等功能上的差異。但如果平常只是用於大眾運輸工具搭乘、一般便利超商消費使用的話,實際上就跟一般悠遊卡,甚至日前與三星合作正式開通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沒有明顯差異。
因此對悠遊卡公司而言,悠遊付不僅成為現有悠遊卡延伸應用服務,更能進一步跨足電子錢包市場競爭。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