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開始向符合資格的玩家提供可安裝 M.2 SSD 的 PS5 公開測試版韌體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依照先前 Sony 說明,雖然擴充介面採公規 M.2 插槽設計,但仍要求玩家必須使用 PCI Gen 4 規格 SSD,傳輸速率最好是在每秒 5500MB 規格,因此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 PCI Gen 4 規格 SSD 符合要求比例其實不高。
不過,Sony 其實也未將硬體規格要求嚴格設限,即使傳輸速率未達要求,只要符合 PCI Gen 4 規格與 M.2 介面設計即可使用 (相容 M.2 2230、M.2 2242、M.2 2260、M.2 2280 與 M.2 22110 等規格),但遊戲執行效率就無法獲得保證。至於支援儲存容量則從 250GB 起跳,最高可對應 4TB 容量。
而因為高速傳輸特性因素,Sony 建議玩家在 SSD 額外配合散熱片降低運作溫度,但考量主機內部空間限制,加上散熱片的 SSD 僅能在不超過 25mm 寬度、11.25mm 厚度,以及散熱片安裝時的最低高度必須在 2.45mm,最高高度則不可超過 8mm。
另外,SSD 使用前必須透過 PlayStation 5 進行格式化,遊戲則可完整安裝在主機內建儲存空間,或是安裝在擴充 SSD,無法將遊戲部分資料存放在主機內建儲存空間,其餘存放在擴充 SSD 上。而玩家日後如果因故需要將 PlaysTation 5n 送修的話,必須自行先將擴充 SSD 拆除。
以目前 PlayStation 5 內建 SSD 儲存容量為 825GB,扣除部分系統資料佔用空間後,實際可用於存放遊戲內容的儲存空間僅剩 667GB,以目前多數玩家偏好使用數位下載版遊戲內容而言,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被佔滿,因此透過 M.2 SSD 擴充儲存容量就顯得重要。
但如果要選擇更經濟實惠的方式,也能透過外接儲存硬碟方式存放下載遊戲,而且整體價格又更加便宜,只是就變成硬碟要以外接形式與 PlayStation 5 保持連接。
預計會在今年夏季正式出此項功能
相較微軟在 Xbox Series X 採用與 Seagate 合作打造的特規 SSD,讓玩家可以擴充遊戲主機儲存容量,Sony 則是在 PlayStation 5 採用公規設計的 M.2 擴充槽,讓玩家相對容易擴充主機儲存容量。而在稍早向符合資格的玩家所釋出 測試韌體中,Sony 顯然準備開放玩家使用主機內的 M.2 插槽擴充儲存容量。依照先前 Sony 說明,雖然擴充介面採公規 M.2 插槽設計,但仍要求玩家必須使用 PCI Gen 4 規格 SSD,傳輸速率最好是在每秒 5500MB 規格,因此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 PCI Gen 4 規格 SSD 符合要求比例其實不高。
不過,Sony 其實也未將硬體規格要求嚴格設限,即使傳輸速率未達要求,只要符合 PCI Gen 4 規格與 M.2 介面設計即可使用 (相容 M.2 2230、M.2 2242、M.2 2260、M.2 2280 與 M.2 22110 等規格),但遊戲執行效率就無法獲得保證。至於支援儲存容量則從 250GB 起跳,最高可對應 4TB 容量。
而因為高速傳輸特性因素,Sony 建議玩家在 SSD 額外配合散熱片降低運作溫度,但考量主機內部空間限制,加上散熱片的 SSD 僅能在不超過 25mm 寬度、11.25mm 厚度,以及散熱片安裝時的最低高度必須在 2.45mm,最高高度則不可超過 8mm。
另外,SSD 使用前必須透過 PlayStation 5 進行格式化,遊戲則可完整安裝在主機內建儲存空間,或是安裝在擴充 SSD,無法將遊戲部分資料存放在主機內建儲存空間,其餘存放在擴充 SSD 上。而玩家日後如果因故需要將 PlaysTation 5n 送修的話,必須自行先將擴充 SSD 拆除。
以目前 PlayStation 5 內建 SSD 儲存容量為 825GB,扣除部分系統資料佔用空間後,實際可用於存放遊戲內容的儲存空間僅剩 667GB,以目前多數玩家偏好使用數位下載版遊戲內容而言,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被佔滿,因此透過 M.2 SSD 擴充儲存容量就顯得重要。
但如果要選擇更經濟實惠的方式,也能透過外接儲存硬碟方式存放下載遊戲,而且整體價格又更加便宜,只是就變成硬碟要以外接形式與 PlayStation 5 保持連接。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