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路」獨家分享別人追「星」我追「神」
我是個小小的攝影迷,除了喜歡小創作之外,對於廟宇活動有些迷戀,學習瞭解文化的意義,卻意外的在照片中看到了人與神之間的情感。不同的人透過不同的影像會看到什麼樣的情感,這就會是當下觀看者的內心感受。假設觀看者只著重在表演精彩、場面壯觀等,此時就容易忽略人與神明的情感關係,當中包含期望、感恩的情感。
這個創作比較特別的是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主題的廟宇活動中人與神都擁有緊密的關係,再將影像以出鑾、遶境、回鑾三個時間點作為區分。
以下的照片都是用 Canon 400D 和 600D 拍攝,除了當初很嫩的拍攝馬來西亞的夜晚回鑾過程中用了閃光燈之外,其它廟宇活動都不用閃燈,這除了是不影響繞境隊伍的人員之外,也是以示尊重的方式,小的並沒有拍得很好,純粹分享自己多年追神中所見所感受的!
▲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的廟宇活動,這是當地一年一度的重要廟宇活動,從影像可以看到神明出遊的當下人山人海,當時的景象讓我覺得對人遊的興趣比對神遊更濃厚。(馬來西亞,柔佛古廟遊神,2009)
▲ 每一場廟宇活動,其實主辦的廟方是最後一個出鑾,也是最後一個回鑾。(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現今的三太子已經與以往的不一樣,多數帶些輕鬆舞曲,每次一出場就會受到許多小朋友的喜愛。(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這不是舞獅哦!沒看錯的話,這應該是金獅,可以看到表演的人相當認真。(臺北中正,崁頂永義宮池府王爺遶境,2015)
▲ 出鑾前各隊伍都會先敬拜一番,虎爺的隊伍也是相當壯觀。(臺北中正,崁頂永義宮池府王爺遶境,2015)
▲ 廟宇活動除了炮竹,有些表演隊伍更加的精彩!(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初次去拍了廟宇活動中相當有名的炮炸寒單爺,要拍攝這個絕對要全副武裝,除非你有望遠鏡頭,而我因為攝影配備不足只好站在第一排拍,完全感受到那炮竹的威力,想去拍的人一定要多加保護。(臺東市,玄武堂炮轟寒單爺,2015)
▲ 當大家目光只看轎上扮成寒單爺的人,那抬轎下方的人呢?(臺東市,玄武堂炮轟寒單爺,2015)
▲ 出鑾前有些繞境隊伍會在廟前表演一下以示敬意。(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一看到千里眼與順風耳,就會知道接著就是媽祖娘娘的到來。(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廟宇一開始的出鑾會看到許多隊伍精彩的表演,我很喜歡看舞龍舞獅,但臺灣的廟宇活動已經比較少會遇到。(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神明喫炮也有一種方式會鋪滿炮竹,有些會在鞭炮點燃的過程中穿過,這場則是等炮竹點燃接近完畢才穿過,而另一種意思就是炮竹的點燃是告知經過的廟,神明要到來了。(新北萬華,艋舺青山宮大拜拜,2014)
▲ 繞境隊伍中也有一些由小朋友裝扮的神,而小朋友們都是坐在車上繞境。(臺東市,天后宮元宵遶境,2015)
▲ 事隔三年,當我再次拍攝當地一年一次的廟宇活動時,一個信眾的故事觸動了我,阿嬤因為兒子 3 歲時的一場大病,祈求元天上帝保佑,兒子病癒之後,阿嬤為了還願,43 年來風雨無阻參與每年的廟宇活動,她對神明如此虔誠的這份感恩深深的感動了我(馬來西亞,柔佛古廟遊神,2012)
▲ 繞境過程中如果遇到任何大小廟或有些店家特地擺出敬拜的桌子,繞境隊伍就會停留給予儀式。(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不是每一場廟宇活動都會有如此多的炮竹,而是特別的神明就會有如此多的鞭炮。(臺北中正,崁頂永義宮池府王爺遶境,2015)
▲ 虎爺喫炮,炮竹以點燃當下就會感受到場面相當的壯觀。(臺北中正,崁頂永義宮池府王爺遶境,2015)
▲ 繞境中可能會遇到前方的隊伍在表演而後面的無法前進,其實一直背著神偶的人也會很累,站著比移動更辛苦,所以有些時候會看到沿途中有休息的畫面。(新北萬華,艋舺青山宮大拜拜,2014)
▲ 遇到小雨繞境隊伍依舊前進,其實在很多次的廟宇活動中很少會遇到下雨,這個忽然的小雨也一下就停了。(新北土城,吉慶社池府千歲遶境,2015)
▲ 在繞境過程中有時候人與繞境隊伍的趣味互動,在東南亞國家舞龍舞獅在繞境隊伍是很常見的。(馬來西亞,柔佛古廟遊神,2012)
▲ 在媽祖轎繞境的時候最常看到的就是信眾跪下來走過轎子,也有人數總多則為了安全而扛轎人扛過去,另外臺北慈祐宮則因為顧及柏油路老人跪著會痛與不安全,則將轎子抬高架起來,信眾只要半彎身體就可以穿過媽祖轎。(臺東市,天后宮元宵遶境,2015)
▲ 扮演神像的人,或許有些小朋友看到會害怕,但只要跟小朋友說他們只會捉做壞事的人,這也是我小的時候父母對我的教育。(臺東市,天后宮元宵遶境,2015)
▲ 國外的廟宇活動雖然少了很多煙火炮竹,但人潮也相當驚人,神轎在回鑾中信眾會為了可以摸到神轎祈求平安,紛紛圍繞著神轎。(馬來西亞,柔佛古廟遊神,2012)
▲ 各地的神轎到了廟前會有敬拜,如果是到了最後一站的廟前,敬拜儀式會更多樣,例如照片中是以三次前進後退為敬拜,這種儀式多數用在神轎上。(臺東市,天后宮元宵遶境,2015)
▲ 回鑾中扮演神明的人到了廟前,會再有些敬拜的儀式。(臺東市,天后宮元宵遶境,2015)
▲ 如果非盛大的廟宇活動,其實很少會遇到用這樣的煙火,很幸運的被我捕捉到這個畫面。(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媽祖轎終於回到廟前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原來回鑾的過程神轎入內的時候是這樣的。(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 回鑾的最後一步。(新北萬華,艋舺青山宮大拜拜,2015)
▲ 活動結束了嗎?並不!信念並不會結束!(臺北松山,慈祐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2016)
其實後來弄了個小小的攝影展,一共展出了 70 張照片,圓了一個自己追神的心願。在創作的過程中就像是一場人與神明的情感追逐,永遠不知道會背多少公斤的背包以及需要行走或奔跑多少公里,面對廟宇活動中最常見的炮竹更是要小心;但相較於廟宇遊行的人員需要扛著神明、穿上神偶、扮演神像等由始至終的走完整個活動,他們付出更多的體力與汗水,這一切都因為信仰的心理寄託而讓他們更堅持完成廟宇活動,對任何信仰我都保持著尊重,之前在國外遇到印度廟宇文化,也有去參與與初次拍攝,可惜方式器材真的很不行,夜晚不夠光的狀況下完全看不清楚。
4 月 7 日除了是大甲媽祖出鑾,也是白沙屯媽祖出鑾的日子,很難得會兩場盛大的媽祖繞境碰在同一個時間,可惜要上班,不然很想去參與白沙屯媽祖繞境,如果有人有去參與,不妨來分享一下吧!
廣告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