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WH-1000XM5 降噪升級,但單體縮小後音質有提升嗎?

數位宇宙 | 數位影音
1.jpg
號稱 Sony 最強無線降噪耳機 WH-1000XM5,採用全新輕量設計,包含更舒適的柔軟貼合皮革,並將麥克風數量加倍,升級至八顆麥克風,再輔以 QN1、V1 雙主動降噪處理器去控制,達到前所未有的降噪品質!
不過我們身為注重耳機音質的頻道,比較關心的重點在於新的 30mm 特殊設計驅動單體,尺寸其實是比 WH-1000XM4 的 40mm 還要小的,老實說單體大小不完全等同聲音好壞,不過縮小尺寸多少對聲音會產生影響嘛,就來看看這影響是好是壞。

2.jpg
WH-1000XM5 的流線外型、簡約耳罩設計,還有不能折疊收納這些點,相信大家已經滿熟悉的,其實就跟隔壁美國水果、博士牌差不多,算是在顏值跟便攜性之間做了取捨,這邊就不多贅述。
這代加倍麥克風數量來到八顆,並由雙晶片整合控制,主要的升級點在於能消除更高頻段的噪音,像是人說話的聲音,這種低頻以外的頻段向來是主動降噪比較難處裡到的部分。它同樣能根據你配戴的狀況,自動調整降噪的表現,就連氣壓變化也升級成全自動化了,不過對我這種有降噪暈的人來說,最滿意的改進其實是 WH-1000XM5 的耳壓感降低了非常多!你能感覺到有,但不會覺得不舒服或想吐(回想三、四代的耳壓感...)。

3.jpg
值得一提的是,WH-1000XM5 搭配自家手機 Sony Xperia 10 IV、1 IV,可以直接從側面感應選單快速控制耳機的狀態。側面感應在很多介面下都可以雙擊叫出來,省去你返回桌面再從應用程式清單打開 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的步驟,算是索尼全家桶的優勢。
另外連線後也能在手機狀態攔調整 LDAC 的連線品質,也是別家手機比較少做的功能。小可惜的地方,是 WH-1000XM5 如果開啟多點連線功能,一次連接兩台設備的話,會降為 AAC 模式,希望未來能透過更新同時兼容 LDAC 與多點連線。

4.jpg
那麼重點的聲學設計上,動圈單體從上代的 40mm 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換成新的 30mm 碳纖維複合材料振膜,可以發現材質有改,尺寸更縮小了 10mm。一般來說較大的動圈單體比較容易把低頻做多,因為能推動較多空氣,40mm 的大小也是各家廠商多年嘗試出來比較均衡的尺寸。
所以 Sony 在單體縮小的情況下,盡量去改善振膜外面懸邊的部分,讓懸邊變得更軟、範圍也變得更窄,如此一來中間振膜可利用的面積和振幅就增大了。

5.jpg
實際聽起來,WH-1000XM5 的低頻量感確實是比上代少的,下潛也沒那麼深,但這並不全然是壞事喔!相反的,低頻減量後反倒讓它的聲音往比較均衡的方向靠攏,算是因禍得福吧?其實認真說起來它的低頻還是算多,但少了以往那種溫吞的感覺、速度感也不慢,中高頻則是維持過往溫和的路線,人聲沒有什麼唇齒音,柔和的高頻也不會顯得銳利刺激。也因為下盤瘦身的關係,連帶的讓音樂細節比較能呈現出來,不然其實解析力兩代是差不多的,並沒有因為材料改變而有什麼明顯的差異。
整體聽下來它不是走歐系耳機的氣勢或華麗感,依舊是你所熟悉的索尼,但細聽之下又能發現各頻段的索味是有變少的,等於開始往更中性的路線走,我覺得這是好事,LinkBuds、LinkBuds S 上也能發現類似的轉變。


Sony WH-1000XM5 無線降噪耳機,我們體驗下來它的音質其實是有提升的!雖然帳面上好像應該是反向的結果,但更中性、均衡的調音還是讓 WH-1000XM5 變得比較好聽。也許給索尼太大的單體反倒容易讓低音爆衝?也可能他們的調音理念開始慢慢轉變,讓消費性耳機跟 Signature 系列的界線逐漸模糊,我不曉得,總之這次的改變對索粉來說是好事。
最後關於它詳細的心得介紹,雖然沒辦法請來 9m88,但有 olamolly76 小茉,應該也是差不多意思啦,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們的完整影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