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揭曉定位中高階的天璣 8300 處理器 同樣加入裝置端人工智慧與開放架構設計
【此文章來自:Mashdigi】
繼日前公布旗艦定位的天璣 9300 處理器之後,聯發科稍早接續推出鎖定中高階產品應用需求的天璣 8300 處理器,藉此呼應競爭對手 Qualcomm 推出的 Snapdragon 7 Gen 3。
天璣 8300 以台積電第二代 4nm 製程打造,採用 8 組 Cortex-A715 CPU,搭配 4 組 Cortex-A510 CPU,對應新版 Armv9 指令集,峰值效能相比前一代產品提升 20%,電功耗則比前一代節省 30%,另外也配置 6 核設計的 Mali-G615 GPU,峰值顯示效能相比前一代提升 60%,電功耗則降低 55%。
而在人工智慧應用部分,天璣 8300 同樣對應裝置端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可支援 100 億組大型自然語言模型參數,搭配 APU 780 設計與人工智慧引擎,將比前一代產品在整數運算、浮點運算效能提升 2 倍,並且對應 Transformer 大型人工智慧模型子系統加速,以及混合精度 INT4 量化運算,使得整體人工智慧運算效能相比前一代產品提高約 3.3 倍。
另外,天璣 8300 也支援 LPDDR5X 8533Mbps 記憶體規格、UFS 4.0 快閃記憶體規格,並且讓記憶體傳輸速率提升 33%,快閃記憶體讀寫速率也提高 100%,並且配合支援 14 位元 HDR 的影像處理器 Imagiq 980 提高相機拍攝功能,最高可紀錄 4K 60fps HDR 影片。
其他設計,還包含整合符合 3GPP R16 設計規範的 5G 連網數據晶片,更強化 6GHz 以下頻段連接效能,支援 3 相載波聚合,以及最高可達 5.17Gbps 的下載速度,另外也能配合聯發科 5G UltraSave 3.0 + 省電技術,壤 5G 連網通訊最高可降低 20% 電功耗,更針對 Wi-Fi 6 連接進行強化,提供 160MHz 傳輸頻款,以及 Wi-Fi、藍牙超連接技術,讓手機能同時連接藍牙耳機或無線控制器等配件。
聯發科更強調天璣 8300 也加入開放架構設計,將能依照業者需求進行客製化設計,藉此滿足不同產品設計需求。
繼日前公布旗艦定位的天璣 9300 處理器之後,聯發科稍早接續推出鎖定中高階產品應用需求的天璣 8300 處理器,藉此呼應競爭對手 Qualcomm 推出的 Snapdragon 7 Gen 3。
天璣 8300 以台積電第二代 4nm 製程打造,採用 8 組 Cortex-A715 CPU,搭配 4 組 Cortex-A510 CPU,對應新版 Armv9 指令集,峰值效能相比前一代產品提升 20%,電功耗則比前一代節省 30%,另外也配置 6 核設計的 Mali-G615 GPU,峰值顯示效能相比前一代提升 60%,電功耗則降低 55%。
而在人工智慧應用部分,天璣 8300 同樣對應裝置端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可支援 100 億組大型自然語言模型參數,搭配 APU 780 設計與人工智慧引擎,將比前一代產品在整數運算、浮點運算效能提升 2 倍,並且對應 Transformer 大型人工智慧模型子系統加速,以及混合精度 INT4 量化運算,使得整體人工智慧運算效能相比前一代產品提高約 3.3 倍。
另外,天璣 8300 也支援 LPDDR5X 8533Mbps 記憶體規格、UFS 4.0 快閃記憶體規格,並且讓記憶體傳輸速率提升 33%,快閃記憶體讀寫速率也提高 100%,並且配合支援 14 位元 HDR 的影像處理器 Imagiq 980 提高相機拍攝功能,最高可紀錄 4K 60fps HDR 影片。
其他設計,還包含整合符合 3GPP R16 設計規範的 5G 連網數據晶片,更強化 6GHz 以下頻段連接效能,支援 3 相載波聚合,以及最高可達 5.17Gbps 的下載速度,另外也能配合聯發科 5G UltraSave 3.0 + 省電技術,壤 5G 連網通訊最高可降低 20% 電功耗,更針對 Wi-Fi 6 連接進行強化,提供 160MHz 傳輸頻款,以及 Wi-Fi、藍牙超連接技術,讓手機能同時連接藍牙耳機或無線控制器等配件。
聯發科更強調天璣 8300 也加入開放架構設計,將能依照業者需求進行客製化設計,藉此滿足不同產品設計需求。
廣告
Mashdigi
出生自台灣高雄的楊又肇,以前聯合新聞網 (udn.com)數位頻道主編,以及在各網站頻道以本名或Mash Yang名稱維持提供撰寫、授權內容等身分,持續在網路、科技相關活動、展覽出沒。撰寫內容涵蓋個人感興趣內容,包含手機、網路、軟體、零組件,以及科技市場動態,另外也包含各類惡趣味內容,並且持續關注蘋果、微軟、Google、Intel、AMD、Nvidia等經常在你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廠商動態。
網友評論 0 回覆本文